西瓜幼苗期管理的關鍵技術是什麼?自第一片真葉顯露至團棵為西瓜幼苗期。團棵時幼苗有5~6片真葉,此時是幼苗期和伸蔓期的臨界特徵,在20℃~25℃條件下需25~35天。在此期間,真葉露心至第三片真葉出現後,由第一、第二片真葉提供幼苗生長所需的養分;第五片真葉出現後,由第三、第四片真葉為幼苗生長提供養分。根系生長較快,並有花原基分化。栽培關鍵技術:多中耕,提高土壤溫度,並保持一定的土壤溼度。及時清除雜草,注意防治病蟲害。
在第二片真葉展平時,可追施0.2%尿素溶液。西瓜伸蔓期管理的關鍵技術是什麼?從團棵至主蔓上理想坐瓜節位(主蔓上第二或第三雌花)雌花開放為伸蔓期,在20℃~25℃條件下需18~20天。此期植株由直立生長轉為節間迅速伸長,葉面積增長快,根系形成基本達到高峰,吸收肥水能力增強。到此期結束時,莖蔓伸長每日可達10~20釐米,雌花、雄花相繼孕蕾。栽培關鍵技術:在繼續促進和保護根系發育的基礎上,促使莖蔓生長健壯,形成面積大、光合強度高的營養體系。同時,控制徒長,以促進生殖生長。注意防治病蟲害。
西瓜結瓜期管理的關鍵技術是什麼?從理想坐瓜節位雌花開放到果實生理成熟為結瓜期,在25℃~30℃條件下需28~45天。此期間果實發生「褪毛」、「定個」等形態變化。據此臨界特徵,可進一步分為坐瓜期、膨瓜期、變瓤期3個時期。坐瓜期西瓜從理想節位雌花開放到果實褪毛為坐瓜期。在適溫條件下需4~6天。此期的特點:一是莖蔓繼續旺盛生長。是果實開始膨大,是以營養生長為主轉向以生殖生長為主的轉折階段。栽培關鍵技術:及時整枝、壓蔓,適當控制澆水,以控制過旺的營養生長。同時,進行人工授粉,促使適時適當結瓜,提高坐瓜率膨瓜期從果實褪毛到定個階段,在適溫條件下需15~25天。
此期的特點是:果實體積迅速膨大、重量劇增,吸收肥水最多,肥水消耗量也最大。葉片開始衰老,營養生長十分緩慢,易感病。栽培關鍵技術:加強肥水管理,擴大和維持葉面積,延長葉片光合作用時間;開始進行「留瓜」、「摘心」,以集中養分供果實生長;加強病蟲害防治。變瓤期從果實定個到生理成熟為變瓤期,在適溫條件下需7~10天。此期的特點是:種仁逐漸充實並著色;莖葉中部分營養轉入果實,果實含糖量逐漸升高,果實比重下降;植株加速衰老,基部老葉開始脫落,莖蔓尖端重新開始伸長(結二茬瓜的一般在此期開花坐瓜)。此期對產量影響不大,是決定西瓜品質的關鍵時期。栽培關鍵技術:避免損傷葉片,防止蔓、葉早衰,保持葉片的同化功能。停止澆水,並注意排水,同時採取墊瓜、翻瓜等措施,以提高果實品質。
大棚西瓜栽培怎樣進行溫度管理?溫度管理原則緩苗期保持較高的棚溫,一般白天溫度保持在30℃左右、夜間15℃左右,夜溫最低不低於8℃。進入伸蔓期後棚溫要相對降低,一般白天溫度保持在22℃~25℃、夜間10℃以上。進入開花坐瓜階段棚溫要相對提高,白天溫度保持在30℃左右、夜間不低於15℃,否則將引起坐瓜不良。進入果實膨大期後,外界氣溫已經升高,此期棚內溫度有時會很高,要適時通風降溫,把棚溫控制在35℃以下,但夜間仍要保持在18℃以上。否則,不利於西瓜膨大,還易引起果實畸形。
大棚保溫措施大棚封閉要嚴密,避免漏風。大棚上下幅膜間的疊壓縫要寬,要求不少於15釐米,並且疊壓要緊密棚膜出現孔洞、裂口時要及時補好,補膜可用透明膠帶從膜洞的兩面把口貼住,也可用電熨鬥把破口補助。多層覆蓋。據觀測,在塑料大棚內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內的氣溫提高2℃~4℃,地溫提高1℃~2℃。在大棚內設兩層膜,方法是在大棚下面拉鐵絲,在鐵絲上搭薄膜,夜間溫度降低時,把薄膜展平遮滿頂棚。也可在大棚外覆蓋薄膜、草苫等進行保溫。
大棚增溫措施設防寒溝在大棚周圍挖防寒溝,溝深約50釐米、寬約60釐米,溝內填麥糠、鋸木屑、柴草、稻草和煤渣等物後踏實,先覆蓋地膜,然後覆土,可有效阻止棚內地溫散失。增加「圍裙」即在棚內側四周加一道1.5~2米高的薄膜或草苫(稱「圍裙」),可以提高棚內溫度。適時揭蓋草苫要早揭晚蓋,使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5℃~32℃、夜間12℃~15℃。只要不下雨,白天即使是陰天,也要全部揭去草苫,儘量增加光照;但久陰暴晴,草苫不可全揭,可隔苫揭蓋,以免因光照太強使植株水分蒸發過大而萎蔫、枯死。
定植要淺澆穴水定植時,應使苗坨與地面相平或略高於地面,避免栽植過深。栽後應澆埯水,不要大水漫灌。用釀熱物利用豬糞、牛糞、雞糞、米糠、樹葉、稻草等釀熱物中的微生物分解產生熱量,提高地溫。修補破損膜棚膜應選用耐低溫的塑料薄膜,提早扣棚或扣棚越冬。認真檢查棚膜,發現棚膜有破損處,要立即進行修補。兩側開溝西瓜定植以後,在離苗坨5釐米外開溝曬土提高地溫,當地溫較高時可在此溝施肥然後覆土還原。設反光幕用鍍鋁聚酯膜或厚白紙作反光幕,可明顯改善光照,並提高棚內溫度。方法是在棚內後立柱上方拉一道鐵絲,把反光幕截成2~3米長為1幅,每兩幅連在一起,不用時捲起來。
電熱溫床在蔬菜大棚內設置電熱溫床,可以使土壤保持一定溫度。調節溼度大棚溼度越大則溫度越低,故應儘量少澆水,澆水後及時進行通風換氣,以降溼增溫。大棚降溫措施減少陽光照射透過率。遮光具有較好的降溫效果,一般遮光20%~40%,能降溫2℃~4℃。遮光常在夏季光照強且溫度高的季節或在移苗後促進緩苗時應用,主要採用塑料薄膜抹泥漿法以及覆蓋葦簾、竹簾、遮陽網、普通紗網、無紡布等。加大潛熱消耗,減少地熱貯存。地面灌井水或噴水加大土壤蒸發耗熱,並與通風相結合,以避免棚室內空氣溼度過大。還可用井水噴淋棚室屋面,達到降溫效果。加強通風換氣。採用自然通風,即在棚膜落地處內側設80~100釐米高的地裙,在其上部扒縫通風。此外,還可在棚室頂部扒縫通風或採用煙囪式通風。
通風能促進棚室內外熱交換,利於降溫。氣化冷卻。在炎熱夏季,可採用噴霧降溫法,即在進風口安裝噴霧器,用循環水噴灑進入室內的熱空氣。由於氣化需要吸收熱量而使空氣溫度下降,採用此法可將32℃空氣冷卻降至27℃,但需防止噴霧水滴流入棚室內。大棚西瓜栽培怎樣進行光照管理?西瓜對光照條件反應十分敏感,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幼苗胚軸短粗,子葉濃綠肥厚,株型緊湊,節間和葉柄較短,蔓粗。苗期連續陰雨,光照不足,則葉片黃化,失去製造養分的功能。生長期光照不足,節間和葉柄較長,葉片狹長、薄而色淡,機械組織不發達,容易發生病害,影響養分積累,果實含糖量顯著降低。
西瓜是需光較強的作物,要求每天日照10~12小時,日照8小時以下不利於西瓜發育。幼苗期光飽和點為8萬勒、結瓜期為10萬勒以上,光補償點為4000勒。在生產中應儘量減少對西瓜的遮陰,改善瓜田光照條件。另外,光質對西瓜生長發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大棚西瓜栽培光照管理關鍵技術:苗期應儘可能多地接受光照,若光照不足,幼苗莖細葉薄,容易徒長,根系生長不良,移栽後緩苗慢,生育期延遲。定植後,在棚室後牆張掛反光幕,可增加光照度。在棚室溫度能保證的前提下,每天早揭晚蓋草苫,以增加日照時數。每天揭開草苫後,都要清潔前屋面,以增加透光度;陰天只要溫度不是很低,也要捲起草苫。
提高棚內光照強度的措施:是選用無滴膜,避免因棚膜表面結露珠而影響透光率。二是注意保持棚膜清潔,減少灰塵、泥土等附在棚膜上降低光照強度。三是嚴格整枝,保證大棚頂部和兩側光線能通暢射入,特別是搭架栽培時要使架頂葉片距棚頂保持30釐米以上的空間距離。四是大棚套小棚的,待棚內溫度穩定後要及時撤除小鵬,以保證植株對光強的需要。五是根據情況,地面覆蓋銀灰色地膜可增加近地面反射光強度,早春或陰雨天棚內光強過低時,還可考慮增設人工輔助光源或裝反光板,以保證西瓜葉片的光合作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