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發現新的視覺系統:生活在黑暗環境中的魚有色覺

2020-12-05 可為漁業

圖像:具有視覺增強的深海魚類: 銀色洞鰭鯛(DIRETMUS ARGENTEUS)、鞭尾魚 (STYLEPHORUSCHORDATUS)和底燈魚(BENTHOSEMA SP.)。

圖片來源: PAVEL RIHA, UNIVERSITY OF SOUTH BOHEMIA,CESKE BUDEJOVICE, CZECH REPUBLIC

最新研究顯示,生活在陽光照射不到的深海中的魚類具有高度敏感的色覺。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視覺系統,這種系統可以讓被認為是色盲的動物在深暗水域中看到顏色。這項研究發表在2019年5月1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的封面上。

「這是第一篇研究各種魚類的論文,並發現它們的視覺系統具有多樣性和可變性,」馬裡蘭大學生物學教授、論文的合著者Karen Carleton說。「我們眼睛對光的光譜很敏感,而決定這一光譜的基因其實是一組可變的基因,導致視覺系統進化的速度比我們預想的要快得多。」

脊椎動物的眼睛使用兩種類型的感光細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都含有一種叫做視蛋白的感光色素,這種色素能吸收特定波長的光,並將其轉化為電化學信號,大腦將其解釋為顏色。在感光細胞中表達的視蛋白的數量和類型決定了動物感知的顏色。

在這項新研究之前,人們普遍認為視錐細胞負責色覺,而視杆細胞負責在昏暗條件下檢測亮度。這項新工作表明情況並非完全如此。通過對101條魚的基因組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有些魚含有多種杆狀視素,這增加了它們具有基於視杆細胞的顏色視覺的可能性。

視錐細胞通常含有表達多種視蛋白的基因,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被用於色覺。但它們不像視杆那麼敏感,可以探測單個光子,用於微光視覺。在99%的脊椎動物中,視杆細胞只表達一種光敏視蛋白,這意味著絕大多數脊椎動物在低光照條件下是色盲。

大多數深海魚類的視覺都遵循同樣的模式,但這項新研究揭示了一些顯著的例外。通過分析生活在6500英尺深的淺水區魚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中表達視蛋白的基因,研究人員發現13種魚的視杆細胞中含有不止一個視蛋白基因。其中四種都是深海魚類,含有三種以上視蛋白基因。

最引人注目的是銀色洞鰭魚,它擁有令人驚訝的38條視蛋白基因。這比研究人員在其他魚類的視錐細胞中發現的視蛋白要多,也是已知脊椎動物中發現的視蛋白數量最多的。(相比之下,人類的視覺使用四種視蛋白)。此外,在銀刺鰭魚中發現的視蛋白對不同波長的光敏感。

「這非常令人驚訝,」 Carleton說。「這意味著銀魚的視覺能力與我們想像的大不相同。問題是,這有什麼好處?這些魚用這些光譜不同的視蛋白做什麼呢?」

Carleton認為答案可能與發現獵物有關。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生活在很深的水中的動物不需要色覺,因為只有藍光才能穿透600英尺深的地方。但是儘管缺少陽光,深海並不是沒有顏色的。許多生活在黑暗中的動物通過生物發光產生自己的光。

這項新研究發現,在擁有多個視杆細胞視蛋白的魚類中,它們視蛋白的特定波長被調整為與共享其棲息地的發光生物發出的光譜重疊。

「這可能是因為它們的視覺高度適應它們捕食的不同物種發出的不同顏色的光,」 Carleton說。

值得注意的是,被發現有三種以上視蛋白的四種魚類是不相關的物種。這說明基於杆狀體的顏色視覺是經過多次獨立進化的,對生存一定有一定的益處。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下一步是將研究範圍擴大到其他深海魚類,並尋找可能進化出大量視杆細胞視蛋白的銀色洞鰭魚的淺水近親。

資料來源:

NEWS RELEASE 9-MAY-2019

Color vision found in fish that live in near darkness

AAAS and EurekAlert!

△內容來源: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梁曉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視覺器官有哪些?色覺有缺陷的人能不能辨認顏色?
    再接著是視覺器官。視覺器官有哪些呢?我們要記住,有椎體細胞,還有杆體細胞兩種細胞。他們在支配著我們的視覺。好,那麼什麼叫椎體細胞呢?椎體細胞,它是明細胞,管明亮的,那麼還有呢,它也管細節和顏色的。他主要分布在哪呢?它主要分布在中央窩,它對光最敏感,以上這些都是考點。
  • 生活在黑暗中,動物的眼睛會退化嗎?
    如果長期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眼睛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對於某些生物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 科學家最新研究揭曉動物的彩色視覺能力
    原始的光亮/黑暗視蛋白將突變成分割狀態,能夠直接探測到特殊波長等級,色覺是非常重要的,以至於它在動物世界中多次獨立進化,例如: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事實上,原始魚類具有四種不同的視蛋白,能夠感知四種光譜——紅色、綠色、藍色和紫外線。這種四重視覺能力叫做「四色視覺」,恐龍可能具備這種能力。因為恐龍可能是現代鳥類的祖先,許多鳥類也具有「四色視覺」。
  • 海洋生物有方向感嗎?它們的感官系統可能比我們「專業」
    我們人類為什麼會有方向感? 這個在我看來是因為我們有複雜感官系統,我們的視覺、嗅覺、聽覺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也幫我們找到回家的路。
  • 海洋生物有方向感嗎?它們的感官系統可能比我們「專業」
    我們人類為什麼會有方向感?這個在我看來是因為我們有複雜感官系統,我們的視覺、嗅覺、聽覺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也幫我們找到回家的路。比如視覺,視覺是大多數魚類的重要感官系統魚眼成像與鳥類或哺乳動物有點類似,甚至大多數魚類都有色覺。魚類的眼睛也和陸地動物一樣,有些魚可以看到紫外線,有些魚可以看到偏振光,生活在海洋不同水層的魚的眼睛也適應著不同光線,比如在海洋深處的魚類,它們的眼睛適應了黑暗環境。
  • 一文記住顏色視覺
    3種錐體細胞:感紅椎體細胞(L椎)、感綠錐體細胞(M椎)、感藍錐體細胞(S椎)黃班:視網膜中央一個錐體細胞集中的區域顏色呈黃色中央凹:黃斑中央有一個小凹陷是視覺最敏感的部分2.明視覺:在明亮條件下由視錐細胞作用所產生的視覺。
  • 研究發現一種聰明的魚能切換使用兩種感官
    魚類可能比我們所想像的要聰明得多,早先科學家發現了能夠識別人臉的魚,如今又有一種魚可以像人類或其他哺乳類動物一樣,根據情況使用不同的感官。
  • 生活在黑暗中的動物眼睛都會退化嗎?這個不一定,有些視力更好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如果有一天當我們地球發生災難,我們人類被迫轉移進下生活,就像電影災難片中一樣,那麼如果長期生活在沒有陽光的地下,我們人類會像《地球脈動》中的金毛鼴鼠一樣失去眼睛嗎?如果長期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眼睛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 在深海中,黑暗中的海洋魚類已經進化出了超能力的視野
    但是,在比陽光更深的海水中穿過海洋的魚已經發展出超視覺,高度適應其他生物散發的微弱光芒和閃爍。進化生物學家已經了解到,他們的這種能力使杆狀視蛋白的基因數量顯著增加,視網膜蛋白可以檢測到昏暗的光線。這些額外的基因已經多樣化以產生能夠捕獲多個波長的每個可能光子的蛋白質 - 這可能意味著儘管有黑暗,但是在深海中漫遊的魚實際上看到了顏色。
  • 尋找色覺女超人:能看到百倍色彩的她究竟在哪裡?
    四色視覺者極其罕見,以至於一有新案例出現,就會登上新聞頭條。然而,視網膜上存在著四種視錐細胞的女性實際上比我們想的更加普遍。這一點或許會讓人們覺得大吃一驚。研究者估計,四色視覺女性大概佔據女性人口的12%。那我們為什麼沒被色覺女超人包圍呢?研究者發現,在擁有第四種視錐細胞的女性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真正能享受到更多色彩。所以,要怎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四色視覺者?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存在一個「黑暗生態系統」,有大量生物存活
    「生命」,是宇宙中最神奇的巧合,在地球上的大多數區域都有生命存在,就算是環境極端的南極和北極,也有許多生物活動,這足以證明生物的適應性會根據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化,在漫長的進化中,生物會逐漸適應極端的環境。在天空中有鳥類飛翔,陸地和海洋中也有大量的生物存在,那麼,在我們腳下的地底深處,是否也可能有一個生態系統存在呢?
  • 黑暗環境中的3D全息投影技術
    3D全息投影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普及,包括舞臺的呈現,藝人的演唱會,還有很多網紅景點的視覺效果,在很多科幻大片中也應用了全息投影技術,以及利用全息投影技術打造的全景KTV、全景宴會廳,以及戶外建築所展示的全息影像,都給了我們很真實的感知和視覺震撼
  • 有關黑暗環境中生存的8種生物
    甲蟲令人驚訝的是,不久以前,科學對洞穴生活幾乎一無所知。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沒有任何生物能夠完全在洞穴生態系統中生存,並認為在那裡遇到的大多數生物都是從外面遊蕩而來的。認識到這個蒼白、失明、長頸的食腐動物是完全適應洞穴生活的生物,這引發了洞穴生物學的開始。洞穴生態系統的研究作為其自身的科學規律。3、鱒魚
  • 2014年自考心理學考點:視覺系統
    [識記]  視覺適應:  適應指定是在刺激物持續作用下感受性發生的變化,適應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視覺適應現象最常見的有明適應(光適應)和暗適應。
  • 在黑暗環境中以氫為食的生物
    在一些黑暗的生態系統中最近,一個科學家團隊通過從世界各地被冰雪覆蓋的棲息地收集到的數據,對微生物在冰蓋和冰川之下的生存有了新的見解。他們也認識到這些生物在延續在冰河時代的生命,甚至是在其他星球上那些荒涼環境中延續生命時所扮演的角色。
  • 色覺的工作原理?
    而這又和太陽鏡片的製造有什麼關係呢? 眼睛有兩種不同的感覺細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視網膜上這兩種不同的光感受器分工合作,各司其職:視杆細胞讓我們感知到特定光強度的亮度變化,視杆細胞也主導了我們在晨昏弱光下和夜間的視覺功能,無論是明亮或黑暗,視杆細胞都能讓您看得清楚。
  • 多彩海魚|黑暗世界的發光魚——寬咽魚
    寬咽魚沒有肋骨,胃的伸縮性非常大,可以擴張到容納體積巨大的食物。不過,寬咽魚最主要的食物還是緩慢遊動的小魚、小蝦等。點燈的魚瞎子  由於深海非常黑暗,因此生活在深海的魚一般眼睛非常小,視力不發達,有的甚至是盲魚。寬咽魚也一樣,它們的眼睛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但是,它們擁有長長的鞭狀尾巴,末端可以發出紅光。
  • 鳥類的色覺和紅色著色有什麼共同點?
    黑冠鶴 - Michael Möller(nopics.de),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在論文『參與鳥類色覺和紅色著色的基因CYP2J19的進化:面對基因保存和多效性的陽性選擇』中,Twyman、Andersson
  • 看看視覺中的原理1
    視錐細胞與視杆細胞1我們是通過怎樣一種系統來認知設計的呢?看到一件設計作品時,它的視覺形象瞬間就會出現在我們腦海中,整個過程耙時只有幾分之一秒。由此可見,人類擁有性能非常高的認知系統。眼睛最初捕捉到的視覺信息是光,光通過眼球的瞳孔、經過晶狀體的折射在視網膜上成像。所謂視網膜,是眼球內壁覆蓋的一層膜狀組織。在視網膜的下層,有一種視細胞可以將光轉化為電信號。該視細胞又分為兩類,一類是「視錐細胞」,它們在明亮的地方發揮作用;另一類是「視杆細胞」,它們對弱光反應敏感,在光線暗的時候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