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有方向感嗎?它們的感官系統可能比我們「專業」

2021-01-15 騰訊網

我們人類為什麼會有方向感?

這個在我看來是因為我們有複雜感官系統,我們的視覺、嗅覺、聽覺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也幫我們找到回家的路。

大部分人起作用的主要是視覺,當一個人失明時,它的聽覺和身體觸覺會被激發,我們設立了盲道,我不知道一個盲人能不能僅靠盲道找到方向,但既然我們設置了這東西,肯定是有幫助的。

從這樣分析來看,就是這些感官幫助我們擁有方向感。

而人類的感官在動物世界並不算什麼,其實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是有個強大的嗅覺,但是在人類這裡,嗅覺已經變得有點弱了。

而海洋魚類的感官系統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的多,也靈敏的多,有一些甚至在陸地上很罕見,魚類靠這些感官系統同樣幫助它們捕獵,躲避危機,尋找回家的路。

比如視覺,視覺是大多數魚類的重要感官系統。魚眼成像與鳥類或哺乳動物有點類似,甚至大多數魚類都有色覺。

魚類的眼睛也和陸地動物一樣,有些魚可以看到紫外線,有些魚可以看到偏振光,生活在海洋不同水層的魚的眼睛也適應著不同光線,比如在海洋深處的魚類,它們的眼睛適應了黑暗環境。

不過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是生活在不同的光照環境中的,因為水會吸收光,因此不同水層不同光照。不過不僅如此,因為水的光學特性還會導致不同波長的光被被不同程度地吸收,與短波長的光(藍色,紫色)相比,長波長的光(例如紅色,橙色)吸收的更快,所以它們的世界不像我們這麼豐富多彩,但是這不影響它們辨別方向。

聽覺也是大部分魚類的重要感官系統。在水下,聲速比陸地上要快,水下動物的聽覺是通過骨傳導實現的,聲音的定位取決於通過骨傳導檢測到的振幅差異。

相對於陸地,海洋動物的「聽覺設備」比陸地的更加專業,它們通過側線和耳石來感受最真實的聲音,從而做出反應,許多魚類都有一個這樣發達的聽覺系統。

關於嗅覺,魚類和我們也不太一樣,我們是通過鼻子呼吸空氣來分析氣味,或者說來感受化學物質。

它們不像我們這樣呼吸,但是它們也有強大的化學感受系統。許多海洋大型魚類整個身體都有化學感受器,這意味著它們會「品嘗」觸碰到的任何東西,並「聞到」水中的任何化學物質。

圖為:錘頭鯊的頭部形狀可以將鼻孔分開來增強嗅覺。

最後是一些「體感」,當我們接觸到物體時,我們會有一個觸覺,對這個物體做出判斷,比如冷熱等等。

這種感受其實是通過觸摸,然後轉化成電流,經過大腦分析得出結論的一種感官系統。

這種系統在魚類中也同樣存在,他們一樣擁有痛覺和恐懼等複雜的感受。

也像陸地上的物種一樣,根據不同的環境,進化出許許多多的感官系統。

圖為:魚類的電流感受(左)和鯊魚的磁感受頭部(右)

比如壓力檢測,許多海洋魚類都有這項技能,它們會感受到自己所處水層的水壓。再比如電接收和磁感受,這種能力在魚類中也十分普遍!

最後

如果你知道鮭魚的大型洄遊現象,我想你肯定會驚訝魚類的方向感。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不知道鮭魚遷移數千公裡去繁殖是靠什麼「導航」的,只知道這或許和地球的磁場有關係。

永遠不要懷疑野生動物的生存能力,它們可不像我們這麼安逸!

相關焦點

  • 海洋生物有方向感嗎?它們的感官系統可能比我們「專業」
    我們人類為什麼會有方向感?這個在我看來是因為我們有複雜感官系統,我們的視覺、嗅覺、聽覺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也幫我們找到回家的路。,我不知道一個盲人能不能僅靠盲道找到方向,但既然我們設置了這東西,肯定是有幫助的。
  • 衍生感官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但它們能改變我們的感知方式嗎? 自然感官的複製在改善我們周圍的生活和提高工業效率方面有許多應用。電子皮膚是一種超薄、靈活、可穿戴的設備,它結合了微電子技術和傳感器,甚至可以通過探測光的壓力並將其傳遞給佩戴者,來模擬假肢的觸覺。科技的發展也為可穿戴設備打開了大門,這些設備可以增強與電腦的交互,可能會產生觸覺刺激來提供方向或通知。
  • 深海中有可能存在大型海洋生物嗎?讓研究員告訴你答案
    那麼,我們不僅思考,在我們看不到的深海裡,真的有可能存在巨齒鯊這種大型海洋生物嗎?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海洋的面積在70%以上,而人類真正探索過的海洋面積,還不到海洋總面積的10%,也就是說,在我們未知的90%海洋面積裡,有很多還未曾露面的海洋生物在等待著被我們發現。
  • 局限性的感官是否是認識世界的障礙
    我時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動物如何看待我們的世界,它們眼中的世界和我們看到的一樣嗎?我之前也問過很多人,可以說基本上每個人都無意中想到過這個有趣而深刻的問題,這其中還包括幾個女孩子,所以好奇心人皆有之啊!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下這個話題,看看以下幾種動物眼中的奇妙世界,滿足下你的好奇心。
  • 【學與思】我們真有自由意志嗎?
    但是,認知神經科學卻揭示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情景:我們的腦是一個平行且分散的系統,腦內有數百萬個負責做出重大決定的區域處理器,它們的功能高度特化。而且重要的是,這個系統沒有一個控制中心負責指揮腦內的其他系統。這個系統沒有老闆,而且你也絕對不是你腦的老闆。  腦部區域化、特化是指腦部特定位置與認知活動的特定面向有關。
  • 為什麼有些人會缺乏方向感?
    您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分不清方向,當您打電話向朋友求助時,他一頓「東西南北」的指路反而讓您更加迷惑。甚至有時候,我們在熟悉的地方也會迷路!每當此時,您可能會抱怨,為什麼我沒有方向感?這的確是個令人煩惱的問題,我們時常需要獨自出行,為了儘快到達目的地,我們需要時刻辨認清楚方向,並且找到最便捷的路線。
  • 塑料汙染嚴重危害海洋生物,我們能為它們做些什麼?
    而這些塑料垃圾嚴重汙染了海洋水域,對海洋生物的生命構成了致命的威脅。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隨手一扔的垃圾會給環境和海洋生物造成多大的影響?也許你無心的舉動,就會讓它們付出生命。我想看過《海王》這部電影的人一定還記得那個情景。
  • 為什麼有的人沒有方向感?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分不清方向,「東西南北」的指路反而讓你更加迷惑。這的確是個令人煩惱的問題,我們時常需要獨自出行,為了儘快到達目的地,我們需要時刻辨認清楚方向,並且找到最便捷的路線。而如果缺乏方向感的話,問題就變得很棘手。
  • 女的方向感差,是有原因的!
    女生方向感差,真的不是柔弱。不知你們平時和女生出去陌生的地方玩或者去旅遊,有仔細了解下她們的行為嗎?每當分開自由活動的時候她們總會跟著大隊一起或者跟姐妹們一起,或者你看到這情況你以為她只是害怕陌生地方又或者自我保護意思強不想出現什麼突發危險。
  • 水母是食物鏈的死結嗎?它們在海洋生態的重要性可能超乎我們想像
    但是對於一些生態學家們來說,水母是一種非常討厭的生物——它們體內僅有極少的營養物質可以在生態鏈中循環,且不斷繁衍、種群數量不斷增加,如今已被視作一種生態學崩潰的現象。有研究表明,人類活動或氣候變化使海洋生態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球許多海域發生了水母數量劇增的事件,給沿海工業、海洋漁業和濱海旅遊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 貝加爾湖是淡水湖,為何出現了鯊魚等海洋生物?它們能生存嗎?
    貝加爾湖是亞洲的第一大淡水湖,這片湖泊也孕育出了無數的海洋生命,按理說海洋生物在淡水湖中是無法生存的,海洋生命為什麼能夠在淡水湖中生存呢?貝加爾湖中的海洋生物貝加爾湖的形狀就像一彎明月,淡水量佔據了全世界的20%,看到這個數字後,很多人也感到非常詫異,這片湖泊到底有什麼魔力呢?科學家認為儲水量豐富的原因與河流的匯入有很大關係。世界上有300多條河流都匯入了貝加爾湖,其中不乏鯊魚、海獅、海豹等大型生物。
  • 海洋生物真的大都是食肉動物嗎?它們的食物鏈是怎樣的?
    從這個角度看,整個海洋生態中有90%的食肉動物,按照這個比例,只有10%的食草動物或者是生產者,而這10%的物種要撐起整個食物鏈從理論上說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在這裡我們只是說了不同食性的物種的種類,並沒有說數量,並且還是表面性的。
  • 我們可能有先於一切經驗的知識嗎?——康德先驗哲學的引出
    康德認為,人類是具有先於所有經驗的知識的,但這又如何可能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見解。仔細思索,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認識好像全都是來自經驗的,無論是視覺的、聽覺的或味覺的認識等全都在經驗中有其來源。因此,如果說人類可能具有先於一切經驗的知識,我們必定會感到十分困惑。
  • 「100家實驗室」專題:訪浙江工商大學食品感官科學實驗室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感官科學實驗室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食品感官科學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食品感官實驗心理學、智能感官研究、分子識別與化學仿生、味覺分子細胞生物學。是由浙江工商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鄧少平教授領導的一支多學科交叉科研團隊,專業背景涵蓋食品、化學、生物學、機械、電子和計算機等。
  • 海龜是最長壽的海洋生物? 可能另有人選
    海龜是最長壽的海洋生物? 可能另有人選時間:2017-08-02 12:58   來源:科普中國微平臺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龜是最長壽的海洋生物? 可能另有人選 提起長壽的海洋生物,你第一個想到的是哪種動物?小編猜測大多數人想到的是龜類的生物吧,比如海龜。
  • 孩子的「方向感」太弱,並不是不聰明,有可能是「空間知覺」作祟
    孩子分不清東南西北,甚至是前後左右,是嬌生慣養,還是方向感失靈?其實都是空間知覺在作怪,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否則這將會給孩子未來的成長道路帶來很多不便。空間知覺是由視覺、觸覺、聽覺運動覺等各個感官系統協調合作,共同活動發展出來的產物,除此之外,空間知覺又是由形狀知覺、大小知覺、距離知覺、深度知覺、方位知覺等組成。如果孩子能夠發展好空間知覺,那麼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運動以及自我保護、對外防禦能力都有十分大的幫助。
  • 小孩空間感、方向感差?並非不聰明,而是「空間知覺」在作祟
    相信有不少家長在日常的相處過程當中會發現自家孩子在方向感和空間感方面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比較薄弱,並且還會因此片面地認為方向感弱是孩子本身不夠聰明的一種表現,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曾經有朋友給我分享過一則視頻。這個視頻激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 當我們潛水、劃皮艇甚至遊泳時,海洋生物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嗎?
    我們已經知道,水下生物可以從船隻和水上汽車中聽到聲音,但是當我們做更細微的事情,比如遊泳或水肺潛水時,他們能感覺到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在水下的運動產生並推動了氣泡雲,從而使氣泡雲振動發出聲波,這使得人類在水下製造了大量噪音。
  • 他可能忘了激活身體的定位系統
    這套包括「位置細胞」和「網格細胞」的定位系統,能幫助確定身體的空間位置,並使我們能夠利用這些信息,在複雜的環境中準確地規劃路線,進行「導航」。 當動物或人類進入某個新環境後,這套系統便會不斷地重複學習和記憶的過程,持續更新和鞏固對於新環境空間信息的了解與掌控。
  • 歡迎來到感官世界:珀萊雅研發創新中心化妝品感官評價培訓
    11月10日,珀萊雅研發創新中心組織了公司內培訓《化妝品感官評價分享》。珀萊雅研發中心膚感評估專家以化妝品感官評價案例解析、報告解讀、流程方法為主題進行了分享,讓珀萊雅市場銷售相關的小夥伴們了解到化妝品感官評價的正確打開方式,零距離接觸科學、嚴謹、系統的化妝品感官評價方法,並就感官評價建立起共同的感覺表達語言體系。現場氣氛熱烈,互動積極,報告內容豐富且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