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有先於一切經驗的知識嗎?——康德先驗哲學的引出

2021-02-08 哲學的旅行

康德認為,人類是具有先於所有經驗的知識的,但這又如何可能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見解。

仔細思索,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認識好像全都是來自經驗的,無論是視覺的、聽覺的或味覺的認識等全都在經驗中有其來源。因此,如果說人類可能具有先於一切經驗的知識,我們必定會感到十分困惑。站在康德哲學的角度,這卻是一個基本觀點,即人類具有先驗(先於一切經驗)的知識,它們並不起源於經驗,而是人類認識能力本身的要求。

康德首先認為,物體本身即物自體是無法被我們認識的,我們可以認識到的只是它表現出的各種現象,這些現象經由感官進入我們的內心形成表象,在這些表象的基礎上形成概念,概念之間可以進行聯結、組合等,也可以再由概念推想出其表象,這些都還是在經驗的範圍之內的,而在經驗之外還能有可為人類認識到的某種東西嗎?

首先,我們用我們的感官可以觀察到世間萬物的各種現象,並形成它們的表象,但我們的感性能力會是無限的嗎?——不大可能。雖然我們可以借感官知覺到很多很龐雜的現象,但這些現象難道不是需要滿足某些基本形式才能被提供給我們嗎?

這個想法很可能是對的,但問題是這些基本形式會隱藏在現象中嗎?我們可以從各種現象中看出它們必定符合的某些基本形式嗎?康德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現象不可能提供出它自身必定滿足的基本形式,就像自然界的運動不可能自行提供出其基本規律一樣。這個解決辦法要到人本身的認識能力中去尋找,即找到那些完全不依賴於經驗的對現象必須滿足的基本形式的要求,而這就引出了康德的先驗感性學說。

同樣,康德說我們的許多概念都形成於人類接受現象所形成的表象之後,這是沒有多大問題的,這被稱為是知性的能力。

但是他認為從這些表象中是找不出各不同的概念間進行聯結、組合等關聯的必要形式的,也就是說,這些形式是不依賴於這些表象進而不依賴於經驗的,而必須要到人類的認識能力本身中去尋找那些先於經驗的所有形式,這就引出了康德的純粹知性形式的理論。

康德先驗哲學的一大疑問就在於人類的知識是否全都起源於經驗,這個基礎而重大的問題也許仍舊沒有完滿的解決。

相關焦點

  • 先驗範疇是在時間上先於經驗嗎?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精讀—邏輯
    康德在其《純粹理性批判》的先驗感性論中提出了空間和時間的先驗直觀形式,在先驗分析論中提出了著名的十二範疇。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被康德標以先驗二字,對此很多人都很困惑——究竟先驗是指在時間上早於經驗還是其他什麼?
  •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驗哲學」?
    就是說,康德這個先驗哲學,是不摻雜任何經驗性的知識的,他是對人類心性的認識能力做一個純粹的考察,他說的那個知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只有在經驗性的知識上反轉來思考,才能體會到康德這個先驗的知識。所謂的「先驗」知識,就是在經驗之前的知識。然而,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沒有經驗,何來知識?這個先驗知識,是什麼樣的知識?康德說得那麼有理有據,我們就不得不好好地探討了。
  • 康德努力證明,先驗綜合判斷是可能的,普遍必然性知識是可能的
    康德認為,知識就是判斷,但不是所有判斷都是知識。傳統判斷分為兩種: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分析判斷的賓詞闡明的只是主詞已包括的東西,如一切孕婦都是女性,因此它們不產生知識。綜合判斷的賓詞並不包含在主詞中,例如,物體都有重量。綜合判斷能擴充人類的知識,但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也不能構成知識。
  • 宇宙產生之前有時間嗎?| 康德先驗哲學對時間的變革
    康德的先驗哲學,變革了時間觀,作為感性純直觀的時間,給這個問題的思考提供了另一種路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都是康德的心頭好,他既不願意看到科學受到質疑,更不願意犧牲人的自由,他的先驗哲學意圖拯救「現象」,捍衛「自由」,把時間變成了」人的時間」。
  • 讀《世界哲學史》8——康德哲學(三大批判)
    ①純粹理性——先天認識的定理②批判——康德的批判是審查、檢驗和界定。③認識和經驗——時間上經驗先於認識,但不是一切認識都來自經驗。經驗不能感知到普遍的定理,定理也絕不是先天的認識。④先驗的——先於經驗的認識。勿與超驗混淆。⑤先驗感性論和先驗邏輯論——從人的認識有兩個來源來劃分,感性直覺和理智。
  • 羅素:先驗的知識如何可能
    「一個禿頭的人是不禿的」這個命題斷言一個人頭禿而又加以否認,因此它本身就矛盾。這樣,根據康德以前哲學家們的看法來說,矛盾律——它斷言沒有一件事物能同時既具有而又不具有某種性質——就足以建立起所有先驗的知識的真理了。
  • 時間和空間真實存在嗎?——康德時空觀念的引出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將人類的認識能力分為感性、知性和理性,其時空觀念主要是針對感性提出的。感性是接受外部現象的能力,它能藉助外感官和內感官經驗到各種外部和內部現象(在康德哲學中,物體本身即物自體是無法被認識的,我們認識到的只是物自體表現出的各種現象)。
  • 150天閱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先驗知覺理論1
    雖然我們講的是純數學,但實際上我們只是以數學為研究對象,通過純數學來引出「先驗感性論」。在這一部分中,康德討論了純數學的可能性,證明了即使在大多數人認為與經驗有關的感性認識中,也存在先驗知識。Day2020年5月14日導言之後,康德進入《先驗感性論》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澄清一些概念並做出一些定義。
  • 康德哲學是對休謨的突破性嘗試,但其先驗觀未必是科學的
    如果用最簡單的話來描述這"兩個主義"的特點,那麼經驗主義側重於探討知識如何可靠;而理性主義則研究人類認知能力的極限。自然,任何"劃分"都具有相對性。所有的"描述"都不可能完全準確。但現代西方哲學始終以"知識為什麼可靠""認識的邊界在哪裡"為核心問題,這是基本共識。
  • 非歐幾何對康德先驗哲學的超越丨及對康德先驗綜合判斷的再批判
    近現代數學的發展打破了歐幾裡得的時空觀,對於其中公理的不證自明的絕對真理性受到了嚴重動搖,人們發現公理不再是絕對正確的真理,公理竟然也存在經驗性質,這是一個石破天驚的發現,它顛覆了人們幾千年以來的信仰,直接導致了對於公理合法性的思考,應該如何為公理正名呢,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尤其是對於康德的先驗綜合判斷的再思考
  • 康德哲學的先驗邏輯是什麼?
    因為善惡在很大情況下是相對的,在你認為是善的東西,我可能認為是惡的。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它的偉大之處,在於能幫助人們鑑定,什麼知識是真正的知識,什麼知識是假知識,什麼知識根本就不值得叫知識。而我們中國,就正缺少這麼一個康德。所以我們中國大量的文獻中記錄下來的東西,幾乎都是假知識。
  • 德國古典哲學: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即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經驗知識,離開經驗我們沒有任何知識;但「儘管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以經驗開始的,它們卻並不因此就都是從經驗中發源的。」[ 康德著,鄧曉芒譯,楊祖陶校:《純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頁。]
  • 阿佩爾及其「先驗論證」:作為「話語論辯」的哲學意義
    哲學與宗教之別,恰好也對應於人類精神和心思的強大方面與軟弱方面,即是說,哲學適合於精神和心思強大者,而宗教則為精神和心思軟弱者所需要。  就哲學本身來說,其內部也總是有方法上的分歧和糾纏。胡塞爾說「普遍化」有兩種方式,一是「形式化」,二是「總體化」。前者為形式科學(起源於古希臘的幾何學、算術、邏輯學等)的方法,後者為經驗科學(具體科學)的方法。
  • 150天閱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先驗分析理論·原理分析理論
    理性只能歸結為辯證的部分,在前面的內容中,我們有明白康德為辯證法的定義,即從一些否定的內容來驗證理論。因此先驗分析理論包含了概念分析和原則分析,分別對應於理性和判斷。在先驗分析之後,康德中有一部分叫做先驗辯證法,他是關於理性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弄清楚大章之間的關係《純粹理性批判》。
  • 近代西方哲學的巔峰:維也納學派思想來源於康德
    它在內容上可分為二大部分:先驗分析論和先驗辯證論。在先驗分析論中主要討論知性問題,在先驗辯證論中主要討論理性問題。康德所謂的知性是指主體自我對感性對象進行思維,將特殊的、沒有聯繫的感性對象加以綜合,使之成為有聯繫有規律性的科學知識的一種先天認識能力。
  • 名師佳作丨謝地坤:如何理解康德哲學 ——《純粹理性批判》中一些概念的辨析與翻譯
    那麼,這些譯法就一定比「先驗的」更準確、更符合康德原意嗎嗎?「先驗的」可以與「超驗的」互換嗎?對此,我們實在不能苟同。實際上,「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這兩個詞在不同的西方哲學家那裡有不同的含義,但基本上都是指不同於經驗的、屬於精神層面的東西。
  • 鍾漢川:胡塞爾的空間構成與先驗哲學的徹底性
    本文試圖從胡塞爾對康德空間學說的批判出發,具體分析前者自身的空間構成理論及其可能存在的問題,由此說明其所達到的先驗哲學之徹底性的真正意謂,並揭示不同先驗哲學道路的某些內在區分。(2006年,第498頁)從意識關聯或意向性哲學上看,「變化的東西」如何成為「必然地普遍地發生著的東西」,闡明這一點顯然是從康德哲學到現象學過渡的關鍵一環。而意識回溯的不徹底,就在於康德在此分享了經驗論者的感覺主義、原子主義的心理學前提,但又對邏輯實體等觀念的客觀性視而不見,或者說沒有追問形式邏輯的先驗起源問題。
  • 康德的「批判哲學」為什麼那麼牛?都講了些什麼?
    三大批判的重點及所要回答的問題《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即經驗內的知識),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知識,並使其成為現實之可能的必要條件外,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哲學家把這個問題徹底給顛倒了。
  • 「康德先驗哲學及其歷史效應」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其中,康德哲學已越來越成為哲學史的一個界碑,成為人類思想在近代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深度的立杆。對人的自由與尊嚴的確認與捍衛,對人類個體的普遍尊嚴和普遍權力的追問、訴求和實踐,是康德留給我們的思想遺產,這一事業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而努力。
  • 康德的先驗綜合判斷和心性的本知一切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的批判哲學是他回答先天綜合判斷的先驗哲學體系。在他的著作中分析冗長、繁複,貌似艱深難懂,若簡而言之,他所謂的先天綜合判斷就是我們早就說過的佛性,或者叫本性、自性。他長篇大論、邏輯嚴密地追問:純數學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