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美國在航天領域都是雄霸全球的存在,不僅在上世紀60年代就成功把太空人送到月球,現如今像我們習以為常的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由美國最先一手打造成功的。可以說,目前美國仍舊是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與國防產業的國家。而美國人也一直秉承著「美國優先」的理念,每年都要通過火箭運送各種類型的衛星到太空,來維持並擴大自己在太空領域的優勢。而最近一段時間,美國航天似乎陷入了流年不利的局面,僅僅在3天之內,就接連出現了4起事故。
據媒體消息,在10月1日的時候,美國原計劃於當天的11點54分發射一顆德爾塔IV重型火箭,執行將兩顆情報衛星送入太空的任務,然而在發射前7秒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了火箭的故障,最終任務不得不被迫終止。之後在同一天晚上,馬斯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顆載有60顆「星鏈衛星」的「獵鷹9」火箭因發現地面傳感器讀數不規律,最終在發射前10秒也被迫終止了任務。幾乎與此同時,一枚執行發射「天鵝」號貨運飛船任務的「安塔瑞斯」火箭因此地面設備的故障,也被迫推遲發射。而第四起事故,仍然是SpaceX的火箭出現了問題,10月2日時,他們原計劃發射一枚為給美國軍方,向太空運送一顆先進GPS衛星的「獵鷹9」火箭在點火前的數秒也停止了發射活動。3天之內出現四起事故,特別是被美國軍方寄予厚望的SpaceX更是兩度出現意外,這是美國航天遭遇了寒冬嗎?這背後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
實話實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接二連三地出現這麼多的問題,著實讓人感覺有些非同尋常。有網友甚至調侃稱,難不成是美國人看到我國在太空領域的奮起直追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而為了繼續在航天上保持領先優勢,現在他們也不得不抓緊行動,要求增加火箭發射的頻率,這才導致頻繁出現事故的。這種說法雖然看似有些道理,但是對SpaceX此前曾研發貨運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獨立能力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的私營航天企業來說,似乎並不太靠譜,那麼為什麼SpaceX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有一種猜測認為,SpaceX公司歸根到底來說還是一家私人航空製造商,要知道一枚火箭從製造到發射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那麼出於利益的考慮,SpaceX公司必須要節約資源,那麼將發射過的火箭從天空中進行回收,進行二次利用就是不錯的選擇。而回收用過的火箭不只是再發射一次,還可以多次發射,這是 SpaceX CEO馬斯克經常在社交媒體上所提到的。雖說這種回收用過的火箭,再利用的方法,可以打破航空業的傳統承載能力,節約大量資金,但是,這也留下了一個隱患,那就是火箭二次回收使用所帶來的問題。
火箭的構成離不開整流罩、助推器以及火箭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而當SpaceX 公司使用「獵鷹9」二次發射的時候,這些二次回收火箭零部件再次使用,存在零件老化等問題。比如說要是火箭發動機引擎存在動力不足問題,那麼將會直接影響到火箭發射升空。所以說這次「獵鷹9」火箭發射出現前數秒取消發射,很可能就是SpaceX公司使用回收二手火箭技術,最終導致火箭發射出現故障的重要原因。雖說這種觀點,透露出背後不一般的原因,想要解決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但種種事跡已經說明了,美國人在航天領域作為規則制定者的地位已經不再牢固。持續的發射失利也會讓其他航天強國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未來一舉超過美國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