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 說要在北美減少 3D 電影,有人要來減少內地的嗎?

2021-01-20 愛範兒

IMAX 說要在北美減少 3D 電影,有人要來減少內地的嗎?

在北美,對於 2D 電影的需求已經超過 3D 電影了。

IMAX Entertainment CEO Greg Foster 在採訪中說道,他還表示,IMAX 接下來將開始在北美地區減少 3D 電影的製作,增加 2D 電影。

譬如,今年秋天的《銀翼殺手 2049》雖然會以 3D 形式上映,但如果到 IMAX 電影院,將可以看到 2D 版本。

(3D 電影票房在總票房中的佔比自 2009 年達到最高峰,圖自 QZ)

其實,自 2009 年的《阿凡達》後,美國市場的 3D 電影票房總額佔比就開始呈下降趨勢,即便在 3D 電影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的前提下。

(3D 電影總體在增加,但 3D 電影的票房卻沒能跟上,圖自 QZ)

當 IMAX 終於願意接受北美觀眾沒有很愛 3D 這個事實時,外媒也開始大呼,「愛 3D 的不是美國觀眾,而是中國觀眾」。

中國電影市場在 2017 年上半年中,2D、3D、IMAX 和中國巨幕的銀幕產出分別是 98 億、158 億、12 億和 3.5 億。

雖然以上這些消費數據是消費者 「用腳投票」 出來的,但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沒有選擇,因為很多原本應該有 3D 和 2D 兩個版本的電影,最後來到影院後卻只剩下 3D 版本。

但其實大家都知道,很多電影也是來到內地市場後才因利益驅使被 「硬轉」 為 3D 版本。因為製片方來說,將電影從 2D 轉制為 3D 的成本就只需要 500 萬左右,但 3D 版本能帶來的收益卻可以多幾千萬。划算。

而對於影院來說,在大多片方要求的 「2D、3D 二選一」 的情況下,即使有時候明知 3D 也許體驗不好,也還是得選 3D,因為,如果選了 2D,那就意味著每張電影票的收入都會減少。

譬如,2016 年的《寒戰 2》,原本在香港上映時是 2D,但在被引進內地後,便被轉錄為 3D 版本。當不少觀眾在觀影期間取下眼鏡時,發現除了字幕之外,其餘都挺 2D 的,但如果不戴眼鏡卻又讀不了字幕。

(《寒戰 2》劇照,圖自 Mtime)

如果當時《寒戰 2》沒被轉錄為 3D,行業會減少多少收益?據悉,當時該電影在國內擁有超過了 1637 萬觀影人次,在假設 2D 和 3D 電影票價差價為 5 元,這樣的話,國內票房就少了 8185 千萬。

不過,在去年也發生了一個讓人感覺看到改變希望的情況。

2016 年上映的《諜影重重 5》,在進入中國後,也循例被轉為了 3D 版本,但由於該電影鏡頭的特殊性,在轉為 3D 後,不少觀眾觀影后都產生了頭暈腦脹等不適感,引來網上滿滿吐槽。

(《諜影重重 5》劇照,圖自 QZ)

隨著事件發酵,片方環球國際影業中國終於發文聲明,表示將和發行公司合作,允許原本選了 3D 版本的影院下載 2D 版本的密匙,才得以在更廣的範圍內提供 2D 版本觀影。

不過,《諜影重重 5》這類可以 「把人看吐」 的硬轉 3D 版本仍屬於少數,這也是否意味著中國觀眾也還是得繼續 「啃」 下各種原本應該是 2D 卻被轉為 3D 的電影?

(圖自 Mtime)

出於好奇,我問了一些朋友,如果有影院將 2D 的電影票價賣得和 3D 一樣價格,他們會買哪種?而在討論中,他們最終認為,選 2D 或 3D 還得看影片類型,對於一些原本就以 2D 角度來拍的影片,在可以的情況下,還是會選擇 2D。

這樣的話,問題又來了,如果想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賣出 2D 的電影票,那就要求觀眾能理解影院選擇 2D 的原因。在大多數影院都選 3D 的大環境中,這對於冒險選 2D 的影院來說,又多了一個潛在失去觀眾的風險。

看來,該如何權衡觀影體驗和盈利間的平衡,國內電影市場還得繼續摸索。

題圖來自 iQ

相關焦點

  • imax是什麼意思?和3D電影有什麼區別呢?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經常聽聞,卻不知道什麼什麼意思的冷知識哦!那就是imax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朋友也經常看到過imax這個詞彙了,即使沒有去電影院看過imax電影的朋友也在廣告上經常見到。
  • 「減少九千萬張電影票」說明了什麼
    「減少九千萬張電影票」說明了什麼  新華社上海7月11日電 題:「減少九千萬張電影票」說明了什麼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王默玲 程思琪 王辰陽  2019年已走過一半,根據藝恩資料庫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內地觀影人次為8.08億,同比下降10.3%,比去年同期少賣出九千萬張電影票。如何看待這一數據?
  • 廣州IMAX電影院觀影指南
    PS:爆谷有D甜過頭      笨笨貓Shirley:第一次來是看《加4》,其實本來沒有打算看電影,只是到這邊來吃飯的,結果吃完沒啥事在一樓溜達經過售票處,看了一下正在放映的片,最後覺得還是看3D IMAX爽一把吧。  一樓的售票處不能刷卡消費,強烈建議弄個移動POS機,隨便都消費幾百塊的地方哦,不覺得於顧客於商家本身都方便麼?
  • 2019北美票房前十:內地撲街的《星戰9》第六名,第一名太強了
    回顧過去的一年,有許多堪稱「現象級」的大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起年度票房前十,此刻有哪些電影浮現在你的腦海中呢?話不多說,以下就讓我們看看北美票房前十究竟花落誰家吧。可以說,《阿拉丁》是近幾年迪士尼真人化電影口碑和票房都表現很不錯的一部。
  • 「看3D電影要自費購買3D眼鏡」,你怎麼看?
    小電君周邊就曾有人因攜帶了不衛生的3D眼鏡,換上了紅眼病。從此之後,她自己去電影院都會自備3D眼鏡。同時,上海某影院經理D總說,「一家影院正規的流程應該是在每場電影放映結束之後,影院都要將回收的3D眼鏡拿去消毒室,用專門的洗眼機進行紫外線消毒。」
  • IMAX 3D免費觀影
    直到這部預示著漫威一個重要階段正式結束的電影,它在內地比北美提前定檔4天的消息又重新讓我們活了過來——《蜘蛛俠:英雄遠徵》來了!蜘蛛俠作為漫威系列人氣最高的英雄角色之一,是漫威目前為止被改編電影次數最多的超級英雄,受歡迎度在眾多網站給出的排行中都排在前列。
  • 《隱形人》口碑炸裂,內地票房卻慘澹收場,好萊塢電影咋不靈了?
    該片在北美收穫了7000萬美元的票房,而三年前投資高達1.25億美元的《新木乃伊》,北美票房也只有8000萬美元。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還獲得了諸多好評,爛番茄網站的新鮮度高達91%,爆米花指數為88%,是今年好萊塢出品的口碑最好的商業片之一。
  • 《猩球崛起3》北美失利 內地市場將成「救世主」?
    《猩球崛起3》北美失利 內地市場將成「救世主」?比北美晚了整整兩個月的《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以下簡稱《猩球崛起3》)終於在中國內地上映了,作為為數不多從第一部就引進內地的系列電影,本片能夠繼承前作的衣缽再創新高麼?
  • 研究稱北極海冰減少對亞洲和北美的嚴寒天氣影響「極微」
    新華社倫敦8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日前發布一項研究說,氣候變化導致北極海冰減少,但這對近年來亞洲和北美遭遇的嚴寒天氣僅有極其微小的影響。此前一些觀測顯示,每當北極海冰數量減少,嚴寒天氣也會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出現在亞洲和北美地區。這讓不少專家開始研究兩者是否有因果關係。埃克塞特大學、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以及格羅寧根能源與可持續性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將過去40年以上的觀測數據和氣候模型計算相結合,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
  • 北半球的風在減少嗎?
    一首《被風吹過的夏天》可以說喚起的是90後共同的童年了。但仔細品味歌詞,可能會被其中「微風吹翻一切」的「煽情」搞得哈哈大笑了。的確,若是微風力量都這麼大,那冬天塞北的狂風怕是要「傾覆你的世界」了。那麼在實際情況中,我們怎麼評估風的能量呢?世界上風能資源又是如何分布的?風能會隨時間發生變化嗎?就讓我們化身「追風者」,去探尋「看不見的」風能背後的秘密吧。
  • 21世紀末期北美雪災的頻率和規模都有所減少
    該研究預測,在溫室氣體排放不減的情況下,在本世紀的過去十年中,北美中部和東部地區的雪災平均每年減少28%,雪災或冰凍降水減少33%,平均雪災規模減少38%。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的《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
  • 減少碳足跡,你是「行動派」嗎
    ■方陵生/編譯春節長假將至,打算乘坐飛機去旅行嗎?還請三思而後行。因為空中飛行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儘量減少乘飛機出行,將有助於減少碳足跡。如果不得不乘飛機,你也可以通過碳補償來抵消飛行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這似乎是解決氣候問題簡單易行的方法之一。但專家們也指出,碳補償方案並非都有效果。
  • 《侏羅紀世界2》內地定檔6.15 「馴龍」領先北美
    《侏羅紀世界2》內地定檔6.15 「馴龍」領先北美 環球影業今天正式宣布科幻冒險巨製《侏羅紀世界2》中國內地正式定檔2018年6月15日,佔領端午假期,這意味著內地觀眾將比北美提前一周看到此片。
  • 3D電影霸屏再惹眾怒 網友:願花3D的錢看2D
    眼科醫生證實:這麼長時間看3D電影,易誘發眼病  3D電影再次惹怒了國內觀眾,這次是北美科幻大片《銀翼殺手2049》。今天,這部片長達162分鐘的電影將以2D/3D/IMAX 3D等全制式在中國上映。但預售時網友就發現,國內各城市影院排2D的很少,南京影院也是這個情況。很多網友痛斥,從未遇到3D電影長達162分鐘的,眼睛根本受不了,跪求花3D的錢買2D的場次。
  • 英媒:內地消費者減少赴港購物 拖累博柏利銷售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內地赴香港購買奢侈品的購物者減少,繼續拖累著博柏利(Burberry)的銷售。博柏利是一家英國零售商,以其風衣和羊絨圍巾最為知名。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16日報導,博柏利15日表示,在截至6月30日的3個月裡(該公司第一財季),旗下在香港開業至少一年的門店的銷售額遭遇了「兩位數下跌」,原因是赴港購物的內地人士減少。博柏利全球營收的30%到40%來自中國購物者,香港佔其銷售額的10%。報導稱,香港的問題拖累了博柏利該季整體銷售增長。
  • 我不懂為什麼有人說香港本土電影死了?
    戲中有一句經典對白「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真的醍醐灌頂。這些現象,會否造就香港電影市場生機,或更能協助新晉導演獲得機會?算是嗎?或許很多人都答不上來。無疑是多了機會,讓年輕導演展現自己的才華,當中也有導演不是循著從低做起的階梯。但長遠來說,是否就是香港電影回春?這刻很難下定論。
  • 內地市場成好萊塢「爛片回收站」?
    《環太平洋》、《速度與激情6》、《驚天危機》等好萊塢大片在北美市場遭遇票房滑鐵盧,在中國卻賺了個盆滿缽滿。中國有望在2020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影市場。照好萊塢近年經驗,保住中國票房,電影就不會差,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都在想方設法打入中國市場。
  • 專訪│都跑去內地拍戲了,香港電影人才短缺了嗎?香港電影發展局...
    專訪│都跑去內地拍戲了,香港電影人才短缺了嗎?馮永表示,「不是人才都跑到內地去了,香港地區的電影就沒人才了,新人才一直都有,只是沒機會。大導演到內地去拍戲,只會選一些各部門的領頭帶過去,那剩下的新人怎麼辦呢?他們沒有參與電影長片的機會怎麼辦?所以我們香港電影發展局的『電影發展基金』就是要給他們機會。」
  • 中國動畫元年要來了!來看看未來全球將要上映的動畫電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橫空出世 很多小夥伴們都在驚呼 中國動畫發展元年要來了!? 那麼在即將到來2020年 國內外還有動畫電影要登場的呢? 來! 盤點一下!
  • 電影《大魚海棠》在北美贏得了讚譽,這標誌著國產動畫的全新開始
    中國動畫片《大魚海棠》上映兩年後在北美上映,因其獨特的角色、令人驚嘆的形象和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受到影評人和影迷的高度評價。這部電影於2018年4月6日在北美部分城市上映,並於4月11日上映。喊!電影公司和電影公司在北美發行了這部電影,不僅有英語配音,還配有英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