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北極海冰減少對亞洲和北美的嚴寒天氣影響「極微」

2020-12-03 新民晚報

新華社倫敦8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日前發布一項研究說,氣候變化導致北極海冰減少,但這對近年來亞洲和北美遭遇的嚴寒天氣僅有極其微小的影響。

此前一些觀測顯示,每當北極海冰數量減少,嚴寒天氣也會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出現在亞洲和北美地區。這讓不少專家開始研究兩者是否有因果關係。

埃克塞特大學、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以及格羅寧根能源與可持續性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將過去40年以上的觀測數據和氣候模型計算相結合,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相關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據報告介紹,分析結果確認部分北極海冰減少與上述地區嚴寒天氣發生的時間點相近,但這是因為兩者同時受到相同的大規模大氣環流變化驅動,海冰減少本身對嚴寒天氣的發生僅有極其微小的影響。

報告的主要作者、埃克塞特大學的拉塞爾·布萊克波特博士說,海冰減少與嚴寒天氣雖有一定關聯,但並不代表前者引起後者,「我們的研究表明真正的原因是大氣環流變化,它會讓溫暖空氣進入北極,寒冷空氣流入中緯度地區」。(完)

原標題:研究稱北極海冰減少對亞洲和北美的嚴寒天氣影響「極微」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北極海冰損失對嚴寒冬季天氣的影響很小
    埃克塞特大學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由於氣候變化,北極海冰的急劇損失對整個亞洲和北美的嚴冬天氣的影響很小。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北極海冰消失和極端寒冷天氣之間的可能聯繫,例如冬季美國可能遭遇的深度冰凍。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誘發冬季極端降雪和嚴寒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武炳義最新研究結果表明,近20年來歐亞大陸北部冬季表面氣溫呈現持續降溫的趨勢,秋季北極海冰的減少以及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海溫的升高是造成這些地區降溫的主要原因之一。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原標題: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近期,有關北極海冰減少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加拿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米爾恩冰架坍塌,格陵蘭島冰蓋加速融化且將不復存在,甚至有科學家預測15年內北極海冰將消失。北極海冰真的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嗎?
  • 北極海冰減少,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
  • 北極海冰減少與東亞極冷事件的幕後「黑手」丨大氣悟理
    不斷進步的觀測技術帶來了更加豐富的數據,也讓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的事實清晰無比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北極的變暖速度約為全球變暖速度的兩倍。北極海冰急劇下降,成為了氣候變化的關鍵指標和「放大器」,氣候變暖加速了海冰融化,同時總體冰減少造成反射的太陽光減少,進一步導致氣候變暖。
  • 北極升溫顯著誘發北半球寒潮?——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
    除了北極熊,如今普通公眾對北極的冰蓋也有了更多了解和關注,特別是2012年的一則北極海冰面積再創新低的新聞:8月27日,美國科學家宣布,北冰洋海冰面積已下降至410萬平方公裡,創下歷史最低值。美國《紐約時報》預測,北冰洋夏季海冰將在2020年前徹底消失,成為一片"無冰洋";也有人預測,到2100年,厚度為2~3米的多年生北極海冰將會消失。北極海冰減少,最初似乎只是增加了氣候變暖的例證,或者讓一些盼望通航條件更便利、以便開發北極資源人高興。
  • 北極海冰縮減 影響幾何?
    眾所周知,9月是每年北極海冰面積最小的月份。從2015年開始,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SIPN)每年6-8月向全球科學家徵集當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的預測結果,各個研究機構需要在6月初、7月初和8月初提交三次關於當年9月的預測情況,SIPN代表了北極海冰在季節和季節內預測的最高水平。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海冰消融又會帶來哪些影響?針對上述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助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雷瑞波。  局部高溫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  今年夏季,全球多地出現高溫現象,北極圈內的一些陸地地區也難逃熱浪侵襲。人們不禁猜測,局部地區的高溫天氣會導致北冰洋的海冰加速消融嗎?
  • 世界多地區現極端嚴寒天氣 各國科學家解讀不一
    第二看臺  最近,極端嚴寒天氣成為了世界性的共同話題。一張張照片令人觸目驚心:義大利威尼斯結冰的河流,瑞士日內瓦湖畔冰凍的汽車,日本滿天的飛雪....。.對於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出現的嚴冬,各國科學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說法。
  • 研究稱南極海冰正急速擴張而北極海冰日益變少
    ——已經持續數年的減少趨勢還在繼續,以至於北冰洋海冰覆蓋面積日益「捉襟見肘」。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8日(北京時間)報導,科學家於今年9月份宣稱,北極海冰量仍低於正常水平——已經持續數年的減少趨勢還在繼續,以至於北冰洋海冰覆蓋面積日益「捉襟見肘」。隨後,研究又發現,在北極海冰不斷融化的同時,南極海冰量卻居高不下——自上世紀70年代末有衛星觀測紀錄以來,2014年南極周圍海域的海冰覆蓋面積再刷紀錄。
  • 北美歐洲多國春季難覓春跡 或因北極海冰融化所致
    中國天氣網訊 進入3月後,一些國家已經入春季時節,但在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降溫和暴雪接踵而來,居民感受不到春天的任何氣息,苦捱寒冬。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反常天氣和全球變暖引發北極海冰融化不無關係。在美國,3月以來,多個風暴系統自西向東橫掃美國大陸,帶來大雪、降溫等天氣。惡劣天氣造成航班延誤,電力中斷,數人死亡。北極海冰融化導致極地空氣不斷南下 入侵歐洲北美目前,一些科學家已經注意到歐洲和北美已經連續四年出現極端寒冷的冬天,認為全球變暖正是問題所在。
  • 北極海冰消退可影響大西洋海洋環流系統
    7月31日,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研究稱,北極海冰不僅僅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被動響應器,在數十年的時間尺度上,海冰也可以主動影響世界最大的海洋環流系統之一——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
  • 天氣異變已出現!北極海冰越來越少,地球氣候將趨於極端化?
    隨後,北極渦旋被這道異常的南風撕碎,寒冷空氣傾瀉到歐洲,引發了全歐洲的異常嚴寒。這一次異常的波動還在北半球繼續傳遞,引發了許多地方三月份的糟糕天氣。事實上,這種變化與北極海冰的減少和北極地區的變暖有著密切的聯繫。北極的冰、海水和溫度的變化會共同改變大氣上層的風,從而將額外的熱量和水汽從低緯度地區輸送到北極。
  • 《Nature》:北極海冰融化帶來的淡水對歐洲氣候影響巨大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cnbeta援引《Nature》雜誌報導稱,NASA一項新研究表明,海冰融化正在用淡水淹沒該地區重要的洋流之一,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對整個大西洋的氣候造成連鎖反應。2016年,NASA的一項研究發現,融冰季節北極海冰總覆蓋率比上世紀70年代末低40%。去年,英國另一項研究預測,北冰洋可能在未來20年內經歷無冰的夏天。現在,NASA估算出北極海冰以每十年12.85%的速度減少。據悉,在研究中,NASA的科學家利用12年的衛星數據來跟蹤該地區主要洋流之一的行為。
  • 北極海冰持續融化 最古老海冰發生崩裂
    據悉,格陵蘭島以北海域擁有北極地區最為古老和厚實的海冰,即使夏季也不會融化,被稱為「最後的冰區」,被認為是北極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然而,今年以來該處海域的海冰已連續兩次發生崩裂。科研人員稱,這是由於今年北半球持續的熱浪以及暖風侵襲北極地區所致。
  • 北美遭遇世紀嚴寒 中國未波及今冬或偏暖
    幸而,據氣象部門預測,導致北美嚴寒的極渦並不偏向亞洲,我國今冬可能為暖冬,廣東出現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也不大,期間可能有4次冷空氣影響,最冷的時段或在本月中旬末到下旬初。  該監測室高級工程師王啟禕分析認為,造成美國此次大範圍低溫天氣的最主要原因正是極渦偏向北美地區,造成該地區冷空氣爆發。「所謂極渦,一般是指存在於北極地區的高空渦旋,氣壓比較低,活動也不太規律,其偏向的區域內的氣溫會偏低。」王啟禕解釋說。  美國國家氣象局也分析說,多種氣候條件疊加,使北極極地渦旋可以向南深入,導致這股寒潮影響範圍較大。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一旦北極海冰大量偏少,通過影響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西伯利亞高壓這一引導冷空氣南下的重要天氣系統,可致使東亞冬季風偏強,從而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強寒潮天氣頻發。孫丞虎表示,2003年到2013年這10年間,西伯利亞中部以及我國冬季寒潮天氣頻發,多次出現暖背景下的冷冬現象,可能就與北極海冰的大幅減少有關。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一旦北極海冰大量偏少,通過影響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西伯利亞高壓這一引導冷空氣南下的重要天氣系統,可致使東亞冬季風偏強,從而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強寒潮天氣頻發。  孫丞虎表示,2003年到2013年這10年間,西伯利亞中部以及我國冬季寒潮天氣頻發,多次出現暖背景下的冷冬現象,可能就與北極海冰的大幅減少有關。
  • 氣溫飆升海冰不斷減少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