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遭遇世紀嚴寒 中國未波及今冬或偏暖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嚴寒中的美國和加拿大邊境拍攝的美國一側的尼亞加拉瀑布。 新華社發

廣州街頭。

  肖雄 攝

  連山等粵北的山區昨晨降至-2℃;廣州則從周日最低的12℃,一路降至昨天最低的3.9℃。本周日開始,受冷空氣不斷補充影響,廣東一連5日最低氣溫連續下挫,全省80個市縣已掛起寒冷預警信號。

  從全國的情況看,上周2014年第一股較強冷空氣自新疆開始影響我國,降溫後北疆偏北地區的氣溫大多在-10℃以下,局地連續在-20℃以下,非常寒冷。直到本周起北方氣溫逐漸回升。

  不過,比起千裡之外的北美,這樣的寒冷還是「小兒科」。

  新年伊始,20年不遇的本世紀以來最強嚴寒天氣使美國近2/3地區處在冰天雪地之中,受影響地區人口逾1.4億,多個地區刷新最低氣溫歷史紀錄,直至近幾天氣溫才逐漸回升。

  北半球接連而至的寒冷天氣,令部分市民擔心寒冬會否再度阻撓春運的回家路。幸而,據氣象部門預測,導致北美嚴寒的極渦並不偏向亞洲,我國今冬可能為暖冬,廣東出現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也不大,期間可能有4次冷空氣影響,最冷的時段或在本月中旬末到下旬初。

  美國

  嚴寒令北極熊和企鵝也扛不住了

  「這一溫度意味著,把一杯開水灑向空中,在它落地之前,就已變成雪花。」本月7日,在美國匹茲堡的國家鳥類公園裡,習慣於溫和天氣的禿鷹和非洲企鵝也扛不住了,已取消與遊客見面。

  一些北極熊也受不了這種嚴寒,不得不待在室內取暖。芝加哥市林肯公園動物園女發言人莎倫·迪尤爾說,園內14歲的雌性北極熊「安娜」近幾天大部分時間待在室內避寒。

  這次嚴寒為美國近20年不遇,7日繼續影響美國本土近三分之二的地區。美國國家氣象局說,中、東部地區氣溫在零下14攝氏度至零下19攝氏度之間。

  當天,全美50個州的最低氣溫均一度低至冰點以下,包括位於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當地冒納凱阿火山山頂溫度達零下8攝氏度。最低氣溫紀錄出現在明尼蘇達州的恩巴勒斯,為零下37攝氏度。

  在此次過程中,美國有超過30個州發布了寒流預警。其中,五大湖區最低氣溫降至-24℃到-30℃,在寒風影響下,人們體感溫度更低至-40℃左右。當地時間6日午後,明尼蘇達州最大城市——明尼阿波利斯氣溫低至-24℃;6日8時左右,芝加哥國際機場的氣溫降至-26.7℃。

  美國媒體報導,寒流天氣已造成至少22人死亡,大部分系交通事故所致。在嚴寒天氣中,美國中西部數以萬計居民遭遇停電考驗。

  據專家統計,從歷年12月1日到1月7日美國本土氣溫統計看,今年是美國20多年來最冷的冬天。1985年1月下旬,極地渦旋出現在美國的緬因州,那次比今年還要更冷,今年只能算是美國比較冷的一年,突出表現在短時氣溫劇烈下降,但持續時間僅為3-4天。「所以真要定義成美國史上最冷冬天是比較牽強的。但21世紀僅過了十幾年,將其稱為美國『世紀寒潮』卻沒錯」。

  探因

  極渦「調皮」 近年屢釀中外極端寒潮

  雖然冬季的暴風雪和低溫在美國可以說是一種常態,但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監測,此次的低溫事件在北美的低溫史上可以排到第四位。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此次低溫事件的呢?

  該監測室高級工程師王啟禕分析認為,造成美國此次大範圍低溫天氣的最主要原因正是極渦偏向北美地區,造成該地區冷空氣爆發。「所謂極渦,一般是指存在於北極地區的高空渦旋,氣壓比較低,活動也不太規律,其偏向的區域內的氣溫會偏低。」王啟禕解釋說。

  美國國家氣象局也分析說,多種氣候條件疊加,使北極極地渦旋可以向南深入,導致這股寒潮影響範圍較大。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專家們口中的極地渦旋,簡稱「極渦」。是由於極地地區在冬季得到的太陽輻射極少,空氣越來越冷,形成了冷空氣的大本營。北半球陸地多,極渦不在北極,而是繞其運動,由於暖氣團的侵入,北半球極渦通常又會分裂為2-3個中心,極少情況是4個,如果同時出擊,萬箭齊發,可能會造成中美歐同時爆發寒潮。

  近些年來,極渦沒少在全世界範圍內「闖禍」。2012年2月波及歐亞大部分區域的嚴寒事件,我國也深受影響,極渦跑到亞洲區域「搗亂」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王啟禕介紹道。2008年我國南方雪災也與極渦偏南有關。

  我國

  北亞極渦影響弱 我國今年或為暖冬

  上周初,今年首場大範圍雨雪降臨我國北方,雖然大風降溫明顯,局地最大降溫達15℃,但影響時間並不長,上周末開始,北方地區已開始氣溫回升,本周開始更因冷空氣較弱而處於多霧天氣之中。

  那麼,令北美陷入冰天雪地的極渦,接下來會否給今冬的我國也帶來嚴寒?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本周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截至1月12日,這個冬季全國平均氣溫偏高0.6℃,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的話,今年冬季有可能成為一個暖冬。

  據了解,今年1月,北半球存在兩個極渦,分別是北美極渦和北亞極渦,相比之下,北美極渦更強大且偏南,極地冷空氣更多向北美輸送。而北亞極渦較弱,導致今冬以來,侵入我國的冷空氣次數少、強度弱。後期這種格局是否會調整還有待於觀察,很難給一個確定性的結論。

  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介紹,去年12月1日入冬以來,我國氣溫的總體特點是比常年同期偏暖,按照氣候統計標準,全國氣溫偏高0.5℃以上,就是暖冬。張培群說,這個冬季我國偏暖的主要原因,是北極的冷空氣對於東半球的影響比較弱。冷空氣主要集中在北極地區,不時向極地外地區擴散,入冬以來已有兩到三次大規模向極地外擴散,基本上擴散的區域是西半球。

  張培群表示,目前北極極地冷空氣狀況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後期會有一定調整。在冬季後期出現強冷空氣或春季時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目前不能排除。

  廣東

  粵氣溫接近常年 最冷或在下旬初

  作為每年的春運大省,廣東冬春季天氣歷來備受關注。據氣象部門統計,自入冬以來的12月,我省各地平均氣溫12.7℃,較常年同期顯著偏低2.2℃。其中茂名-雷州一帶顯著偏低3℃以上,似乎有冷冬的兆頭。

  不過從元旦開始頭10天,持續的靜穩天氣令氣溫緩慢回升,霧霾持續,直到本周開始,冷空氣才再度吹散霧霾並接連降溫。

  廣東省氣候中心預測,2014年春運期間(1月16日到2月24日)我省大部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低,期間有4次冷空氣過程。

  「出現類似2008年春運期間全省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小,但要防範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過程的影響,尤其是粵北山區可能出現霜(冰)凍天氣。」省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介紹。

  民間有說法,全年最冷的時候是在「三九」期間(1月9日至17日),而氣象部門預測廣東今冬最冷的時候或比「三九」偏後。

  據預測,春運期間,我省可能出現的4次冷空氣過程大致在1月14日-21日、1月29日-2月1日、2月8日-11日、2月22日-25日,最冷時段出現在1月中旬末——下旬初、2月上旬末——中旬初;西北部和中部偏西地區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其他地區偏少10%-30%。

  而具體對廣州來說,據廣州市氣象局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廣州市第一季度(1—3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0.1—1.0℃。2014年廣州市低溫陰雨過程可能有3次,大致出現在2月10日前後、3月7日前後、3月25日前後。廣州北部山區可能出現3天左右霜凍天氣,大致在1月12日前後、1月20日前後和1月30日前後。

  北美寒潮或因氣候

  變暖使極渦難控制

  ■觀點

  今年的北美寒潮、前年的歐亞寒潮、2008年的我國雨雪凍災,近年接連出現的極端寒冷天氣,也引起部分人質疑:全球變暖是真的嗎?

  科研人員指出,氣候變暖只是指全球氣溫呈總體上升趨勢,並不排除局部地方發生嚴寒,全球變暖和局部嚴寒兩者並不矛盾。

  事實上,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最新數據,截至2013年11月,全球已經連續345個月平均氣溫高於20世紀同期平均氣溫。當美國部分地區氣溫低於往年平均水平時,歐洲、俄羅斯的氣溫則比往年平均水平要高。

  有專家認為,氣候變暖正是此次北美寒潮背後的重要原因。世界氣象組織專家弗拉迪米爾·裡亞比寧說,北極地區升溫比其他地方更為嚴重,極地與中緯度地區溫差縮小,減弱了極地高壓對極地漩渦的控制能力,導致寒冷氣流入侵中緯度地區。一般來說,極地漩渦是活躍在極地高空的大規模冷性氣旋,通常其影響範圍僅限於極地和高緯度地區。

  據IPCC發布的報告稱,雖然全球變暖上升的速率在過去的15年間有所下降,但即使如此,過去15年中,每一年的平均氣溫都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要高。

  目前也有研究顯示,隨著北冰洋的迅速變暖,會產生更多的類似此次大範圍低溫的極端天氣。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極端天氣將會更加頻繁地出現。

  今年春運上網可查

  公路機場天氣預報

  ■提醒

  記者昨日從省氣象局獲悉,今年春運期間,省氣象部門重點加強京港澳高速公路、瓊州海峽、武廣高鐵、火車站等關鍵地區、重要出省通道的路面積冰、積雪、大霧等災害性天氣的實時監測。除了在海拔超過700米,京珠北最高處的雲巖區,有去年建設的1個氣象實景高清視頻監控點外,今年新增梅州蕉嶺、河源上陵、韶關珠璣巷、清遠市星子服務區、雲浮安塘等交通最繁忙區域安裝5個氣象實景高清視頻監控點。這令預報員在千裡之外可以「身臨其境」,為預報預警提供直觀的「現場信息」。

  市民可以通過廣東氣象網站(http://www.grmc.gov.cn/)查看2014年氣象春運專題——「馬上回家」,通過在地圖上直觀地點擊,查詢各省市各條公路、機場的精細化的天氣實況與未來24小時的天氣預報。

  氣象部門與多部門合作,精心製作了豐富的公共氣象服務產品,除了電視、電臺、報紙等傳統媒體外,還通過手機簡訊、「廣東天氣」微信(可語音「聽天氣」)微博、廣東天氣網「廣東氣象春運專題」專題、12121應急氣象電話、「中國天氣通——廣東版」客戶端、廣東應急氣象頻道等九大渠道第一時間向公眾提供春運天氣服務。 (謝慶裕 楊群娜 )

相關焦點

  • 今冬將遭遇60年極寒冬天?省氣象局回應
    今冬將遭遇60年極寒冬天?這個消息最早出現是在中國天氣網的官方微博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預計今冬將形成拉尼娜事件當海溫異常偏暖時,就會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當海溫異常偏冷時,就會形成拉尼娜現象。國家氣候中心對21世紀以來發生的5次拉尼娜事件綜合分析發現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總體上較常年同期偏低
  • 超級寒潮將襲擊美國,分析:會讓我國偏暖!
    從2月7日下午15點的24小時氣溫變化圖上看,今天我國華北黃淮的京津冀河南山東多地24小時內普遍出現了6-8度的降溫,部分地區24小時降溫幅度達到10度以上,可以說今天午後比起昨天午後明顯冷了不少,對於我國北方來說,這是一股「糾正性」冷空氣,壓制一下北方多地2月以來的偏暖趨勢。
  • 「極渦」來襲,北美酷似《後天》劇照
    氣象研究人員介紹,受「北極渦旋」影響,今冬北美大部分地區遭遇極寒天氣。「北極渦旋」指的是北極地區常年停留的低氣壓環流系統,也稱為「極渦」,它是由北極的冷空氣堆積而成的。夏季會向北收縮,冬季則會向南擴展。極渦的周圍存在著極鋒極流,冷空氣異常強大,因此,如果受到極渦的「青睞」,該地區就可能冰天雪地。
  • 研究稱北極海冰減少對亞洲和北美的嚴寒天氣影響「極微」
    新華社倫敦8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日前發布一項研究說,氣候變化導致北極海冰減少,但這對近年來亞洲和北美遭遇的嚴寒天氣僅有極其微小的影響。此前一些觀測顯示,每當北極海冰數量減少,嚴寒天氣也會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出現在亞洲和北美地區。這讓不少專家開始研究兩者是否有因果關係。埃克塞特大學、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以及格羅寧根能源與可持續性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將過去40年以上的觀測數據和氣候模型計算相結合,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
  • 今冬首個嚴寒藍色預警,終於明白啥是「冷徹心扉」!
    今冬首個嚴寒藍色預警,終於明白啥是「冷徹心扉」!嚴寒藍色預警吉林省氣象臺1月7日8時48分發布嚴寒藍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24小時,長春北部、吉林北部和東部、白山北部和東部、延邊西部、長白山保護區最低氣溫將達-32℃~-30℃,部分地方可達-32℃以下。
  • 氣候專家解析嚴寒天氣寒潮頻發將終結全球變暖?(圖)
    本報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氣候專家丁一匯,就人們普遍關注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析。  北極濤動變化和「假厄爾尼諾」造成嚴寒,2月份我國氣候可能回到偏暖  記者:去年入冬以來,包括我國在內,全球多個地區頻繁遭遇寒流和暴風雪,主要原因是什麼?
  • 北美暴風雪過後或將迎來20年不遇嚴寒天氣(圖)
    北美暴風雪過後或將迎來20年不遇嚴寒天氣(圖)     當地時間2014年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視頻:美國中東部遭暴風雪猛烈襲擊  來源:遼寧衛視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外媒報導,加拿大和美國大片地區在本周早些時候遭遇強降雪後,周末又迎來20年不遇的嚴寒天氣。
  • 媒體稱全球將進小冰川期系誤讀 變暖趨勢未減緩
    近期歐亞部分國家遭遇的極寒天氣似乎給「變冷派」提供了有力支持——水城威尼斯罕見地因河道結冰停航;布魯塞爾著名雕像小尿童也因寒冷暫停工作;塞爾維亞自1月下旬開始的嚴寒天氣迄今已導致多人喪生,境內約5000公裡路段無法通行,偏遠地區約7萬民眾被大雪圍困;在法國,嚴寒和降雪使部分高速公路臨時封閉;在中國,北方地區遇到了近年來最冷春節和最冷元宵節,1月下旬以來,全國有42個氣象站出現極端低溫……
  • 今冬西寧市天然氣日高峰需求量將到550~560萬Nm3
    嚴寒天氣襲來,預計今年冬季天然氣日高峰需求量將達到550~560萬Nm3,今冬西寧市的供氣形勢依然嚴峻。這是記者從西寧中油燃氣有限責任公司12月15日舉行的2011年冬季供氣應急預案演練中了解到的。
  • 專家稱全球變暖趨勢未逆轉 寒冷天氣被誇大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表示,有關描述「對嚴寒的天氣有所誇大。」  全球各大冰川都在減少,與一般意義上的冰期景象大相逕庭  記者:最近,一些媒體轉載了美國世界新聞網「全球或迎來20年『小冰河期』」和《每日郵報》「北極夏天海冰增加」的報導。「小冰河期」真的來了嗎?
  •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中國氣象局闢謠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10月11日,中國氣象局通過微信公眾號表示,「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
  • 冷空氣雖然很多但1月我國大幅偏暖,2月怎麼樣?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監測數據顯示,在過去10天裡,我國中東部迅速回暖,從東北到華南多地氣溫都呈現偏高狀態,很多地方氣溫普遍偏高2-4度,東北一線的偏暖成都更為驚人,出現了大範圍的偏高6度以上的區域,可見1月下旬的回暖確實驚人。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為您詳解——01真的冷嗎?——你切身感覺到的寒冷,可以得到數據支持嗎?「入冬以來冷空氣頻次不多,但兩次過程影響範圍較大、勢力較強」今冬確實像大家感受到的那麼冷嗎?
  •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真相是……
    近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消息 預計今冬將形成拉尼娜事件 與此同時 你的朋友圈, 是不是經常刷到以下類似信息 " 拉尼娜確定形成持續升級至 2021 年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
    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為您詳解——01真的冷嗎?——你切身感覺到的寒冷,可以得到數據支持嗎?入冬以來冷空氣頻次不多,但兩次過程影響範圍較大、勢力較強今冬確實像大家感受到的那麼冷嗎?
  • 【聯合訪談】氣象專家解讀近期歐亞嚴寒天氣
    莊白羽攝影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華訪談,今天我們這場訪談和我一起進行主持工作的是來自中國氣象網我的同行賴敏,歡迎你賴敏。  [中國氣象網記者 賴敏]各位網友大家好。在此之前實際上北極濤動是正位相,歐洲那段時間實際上非常暖,維持了好幾個月偏暖的情況。基本上是這麼兩種原因。  [賴敏]這兩種原因導致今年北半球發生這種大範圍的嚴寒天氣。   [張培群]對,是這兩個直接的大氣環流方面的原因。
  • 冰河世紀要回地球?權威專家:別緊張,或還是暖冬
    需要注意的是,該圖顯示的是12月31日-1月9日這段時間的平均氣溫和常年同期均溫的差值,差值越多代表著偏冷/偏暖越嚴重,從這個圖上看,我國大部地區氣溫都偏冷明顯,意味著這段時間大家的感受也是比往年同期更冷了。那這個時候也有的網友要問了,氣溫偏低這麼多,是不是冰河世紀要重回地球了?
  • 「拉尼娜」來了,上海今冬會不會很冷?
    「拉尼娜」來了,上海今冬會不會很冷?「雖然說,發生在赤道這樣低緯度地區的拉尼娜事件,對中國這樣的中緯度國家並不帶來直接的影響,但是,全球大氣環流本就一體,仍會帶來一些影響。」楊雅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