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全球將進小冰川期系誤讀 變暖趨勢未減緩

2020-11-23 網易新聞

歐洲嚴寒導致水城威尼斯結冰。新華社/法新

全球氣候究竟是變暖還是變冷,學界一直有爭議。近期歐亞部分國家遭遇的極寒天氣似乎給「變冷派」提供了有力支持——水城威尼斯罕見地因河道結冰停航;布魯塞爾著名雕像小尿童也因寒冷暫停工作;塞爾維亞自1月下旬開始的嚴寒天氣迄今已導致多人喪生,境內約5000公裡路段無法通行,偏遠地區約7萬民眾被大雪圍困;在法國,嚴寒和降雪使部分高速公路臨時封閉;在中國,北方地區遇到了近年來最冷春節和最冷元宵節,1月下旬以來,全國有42個氣象站出現極端低溫……

在解釋低溫天氣成因時,很多媒體都在報導說,有專家已經指出,未來20~30年,全球將進入「小冰期」時代。儘管大多數公眾並不明白究竟什麼是小冰期,但這個詞還是迅速走紅網絡。

全球氣候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最近幾天,中國氣象網的官方微博多次解釋說,氣候變暖仍然是趨勢,不會出現所謂的小冰期;英國氣象局也已經闢謠,批駁媒體關於全球已經進入小冰河期的報導。

中國氣象網的微博甚至還不客氣地指出,關於小冰期的諸多報導缺乏科學依據,公眾不可輕信。

事實上,本世紀以來,全球多次出現過低溫天氣。但在不少科學家看來,部分地區、部分時段出現的低溫天氣並不能改變全球變暖的趨勢。更重要的是,與其爭論變冷還是變暖,不如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預測和應對,減少極端天氣帶來的負面影響。

現在說冷冬還為時過早

近期,很多媒體都在報導寒潮籠罩下的歐洲,可2月3日世界氣候組織發布的一則分析認為,儘管最近幾天,歐洲的一些地區打破了近年來最低溫度的紀錄,但就歐洲大部分地區而言,今冬低溫的時間不大可能打破2009年年底~2010年年初那個冬季的紀錄。

數據顯示,2011年12月~2012年1月,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高於正常範圍,而2009年~2010年歐洲的那個冬天,低溫寒潮天氣一直從2009年12月中旬持續到第二年的2月。因此,當前的嚴寒天氣並不意味著今冬是歐洲最冷的冬天。

我國的情況如何?2月2日,中國氣象局通告,1月下旬全國各地入冬以來氣溫最低階段,全國有42個氣象站出現極端低溫,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如新疆、西藏、甘肅、陝西、山西和內蒙古等省區市。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介紹說,今年入冬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平均氣溫為-5.5 ,較常年同期偏低0.9 ,但比去年同期偏高0.6 ,為近27年來同期次低值。

據專家介紹,一般「三九」和「四九」的時候最冷,但今年這個最冷時段往後拖了一點,「五九」時依然很寒冷。不管是歐洲還是我國,總體看,仍屬於正常範圍。

再有,專家也提示,判斷一個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要從整個冬天的時間段和全球範圍來討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寒潮籠罩歐亞部分地區,但北美的一些地區正在經歷氣溫超過平均值的冬天。有報導稱,美國國家氣象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內,全美各地共打破2890多個冬季最高氣溫紀錄。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外國科學家說地球就要進入冰川期 你信嗎?
    日前,又有科學家預測稱,由於太陽活動性降低,地球或於10年後變冷,進入冰川期。10萬年以後&10年以後,吃瓜群眾徹底懵了!  其實,對「變暖派」專家而言,最擔心的是,全球變暖的事實會因個別地區、個別時段的嚴寒而被誤讀。因為在極寒天氣的背景下,反對變暖說的專家認為,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停滯,人類不必為氣候變暖而擔心。  在支持氣候變暖的專家看來,全球變暖是一種平均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出現年際(不同年份)的波動和年代際(10年周期)的波動。
  • 近15年全球變暖出現減緩 專家稱自然因素是主因
    近15年全球變暖出現減緩 專家稱自然因素是主因   丁一匯表示,根據觀測,全球地表溫度自1998年以來並沒有出現顯著上升,而是出現了全球變暖的減緩或停頓現象。這個時期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明顯增加,但自然因素的變化可能抵消了溫室氣體增加帶來的增溫效應。
  • 地球冰川期與全球變暖
    未來的地球是會更熱,還是會更冷,這取決於兩股力量的對決勝負,這兩股力量就是冰川期與全球變暖,前者是地球周期性運動所導致的,屬於地球行為,後者是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屬於人為因素,那麼最終是地球行為佔據主導,還是人為因素能夠取勝呢?先說說地球行為吧。
  • 專家稱「小冰河期」無依據 全球依舊在變暖(圖)
    「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具轟動效應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使用,以此「解讀」極端天氣。這讓不少專家乃至世界氣象組織頗感不妥,因為對當前寒冷天氣的誤讀,會使人誤解氣候變化的真相,誤導人們應對極端天氣的努力方向。  事實上,當前的寒冬可能並非「最冷」,有關用詞並不科學,而天冷可能使人們對全球變暖的誤會進一步加深。  打噴嚏一定是感冒嗎?
  • 專家稱全球變暖趨勢未逆轉 寒冷天氣被誇大
    這是否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的總體趨勢已經改變?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表示,有關描述「對嚴寒的天氣有所誇大。」  全球各大冰川都在減少,與一般意義上的冰期景象大相逕庭  記者:最近,一些媒體轉載了美國世界新聞網「全球或迎來20年『小冰河期』」和《每日郵報》「北極夏天海冰增加」的報導。「小冰河期」真的來了嗎?
  • 全球變暖改變地質尺度氣候 冰川期或被推遲至10萬年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牟延晨】據英國路透社1月13日報導,一隻科學家隊伍1月13日稱,全球變暖正在擾亂冰川期的自然交替,很有可能已經將下次嚴寒期推遲至10萬年以後。據報導,在過去100萬年裡,世界共經歷了10次冰川期,然後全球溫暖回暖到目前狀態。
  • 有消息說2019年地球進入小冰川期,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舉報   之前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布的一段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甚至被央視新聞轉發,由於全球變暖造成的冰蓋融化
  • 全球變暖與進入冰川期,這兩個命題是否矛盾?我們要怎麼辦
    近來,全球變暖已成為熱門話題,並且因天氣變暖,全球範圍內都發生了異常天氣。年初的加拿大森林大火導致大規模林地摧毀,很多動物死亡。2020年2月份在南極出現的少見高溫,達到了歷史之最。如出一轍,北極圈也出現了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度38攝氏度。
  • 丁一匯:近15年全球變暖減緩 自然因素是主因—新聞—科學網
    丁一匯表示,根據觀測,全球地表溫度自1998年以來並沒有出現顯著上升,而是出現了全球變暖的減緩或停頓現象。這個時期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明顯增加,但自然因素的變化可能抵消了溫室氣體增加帶來的增溫效應。 氣候變暖的減緩對中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丁一匯說,這種減緩的狀態使中國的氣候朝著更為極端的方向發展,在冬季,北方地區將更為寒冷;在夏季,東部地區將更加乾熱,氣候走向極端化。這種氣候模式是今年南方罕見高溫熱浪和四川、西北地區東部暴雨的「幕後推手」。
  • 聯合國呼籲採取措施減緩全球變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天在泰國曼谷發布氣候變化報告指出,各國應該採取切實措施,減緩全球氣溫升高的趨勢
  • 丁一匯:近15年全球變暖減緩 海洋等自然因素是主因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永報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在10月23日舉行的中英氣候變化科學交流會上表示,海洋表層溫度上升的減弱和太陽活動的顯著減弱等自然因素是近15年全球變暖出現減緩和停頓的主要原因。
  • 全球變暖減緩空氣流動 或是極端天氣成因
    科學家說, 類似2011年美國的乾旱和2003年歐洲的熱浪在內的一些極端事件可能是由全球變暖導致北半球巨大的波狀天氣流移動速度減緩引發的。該結論來自一項針對環繞地球的迂迴空氣系統的研究。據路透社報導,這一結論有助加深人們對這些極端事件的理解。
  •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世界環境日析"全球變暖"說
    「所謂的全球變暖說,根本不成立!」浙大氣象信息與災害預測所所長譚季青劈頭一句。  似乎離經叛道?畢竟太耳熟能詳:全球正日漸變暖,將導致南北極冰川融化、四大洋海面上升。全球變暖,全球顯學,主宰大地的沉浮。
  • 減緩全球變暖 我們所能做的
    全球變暖迫在眉睫,個人的力量可以減緩全球變暖嗎?當然可以,減少碳排放,減緩全球變暖,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住小一點的房子,把衣服擰乾了再晾。很多小事都能為減緩全球變暖出力。如果你和科學家、工商企業界以及政府聯手,可以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很大貢獻。下面是為減緩全球變暖我們所能做的一些事情哦。
  • 全球變暖趨勢已停止 溫室效應或由自然原因導致
    全球氣候面暖趨勢已停止溫度變化圖    科學網(kexue.com)訊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最近英國科學家的研究數據表面,全球變暖的趨勢早已停止
  • 緩減全球變暖趨勢,海立睿能在行動
    加拿大北極地區冰架坍塌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 那麼,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 全球變暖要停止了嗎?科學家猜測,地球或將迎來「小冰川期」!
    如今的我們能明顯的感受到地球的環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個國家的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全球變暖也成為了如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不斷排放的二氧化碳進入到大氣層中,破壞了大氣層的結構,全球的生態系統也因此失靈。
  • 地質工程技術能否減緩全球變暖
    科學家近日警告說,有些人寄希望於通過在海面上製造人工白雲反射陽光以抵消全球變暖效應,然而這種做法將會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該做法是指通過海上小型船隊向大氣中噴射鹽霧來製造白雲,這只是減緩全球變暖效應的「地質工程」技術方法中的一種。而研究者們正在對這類方法的實施可能性進行調查。
  • 全球變暖趨勢已停止 溫室效應或自然原因導致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最近英國科學家的研究數據表面,全球變暖的趨勢早已停止。全球氣候面暖趨勢已停止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權威機構數據稱,全球氣候變暖已從16年前開始出現中止現象
  • 川普:「全球變暖」是大騙局
    道理很簡單,因為廣告的發布年代是1962年,當時的人們不關心全球變暖,當年人們擔心的是「全球變冷」。那時的老百姓們被告知:從1945年-1968年北半球平均地面溫度已經下降了0.28攝氏度,照這個趨勢下去,到21世紀地球將進入下一個冰川期。接下來令人擔憂的是,農業系統將崩潰,由此引發的全球糧食危機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