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說2019年地球進入小冰川期,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2020-11-23 網易新聞

2018-03-11 10:40:01 來源: 路痴旅行

舉報

  之前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布的一段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甚至被央視新聞轉發,由於全球變暖造成的冰蓋融化,北極熊數量大幅度減少,一隻瘦骨嶙絢的北極熊在沒有冰的北極艱難的尋找食物。

  在討論低溫天氣成因時,很多媒體都引用了國外媒體關於「小冰期」的說法。這則信息最早的源頭來自一家英國媒體的報導——有專家指出,未來20-30年,全球將進入小冰期時代,而今年歐亞地區出現的極寒天氣正是小冰期的開端。

  

  英國氣象局很快出來闢謠,否認了媒體關於小冰期的說法。據說,最早報導「小冰期」的那名記者其實並沒有從專家口中聽到類似的判斷,只是記者自己在文章的結尾處感嘆人類似乎進入了「小冰期」。中國氣象網的官方微博近期也多次提醒公眾,「小冰期」的說法是不實報導。

  其實,對「變暖派」專家而言,最擔心的是,全球變暖的事實會因個別地區、個別時段的嚴寒而被誤讀。因為在極寒天氣的背景下,反對變暖說的專家認為,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停滯,人類不必為氣候變暖而擔心。

  

  迄今為止,氣候一直被認為是在幾萬年乃至幾十萬年的間隔中緩慢變化著。但實際上,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就連多次冰川期這樣劇烈的氣候變化也是在短時期內匆匆地出現,又匆匆地結束的。從溫暖的氣候到冰川期,再從冰川期到溫暖的氣候,這種劇烈的變化歷時僅僅幾年。科學家認為冰溶化成的淡水流入海洋的問題對氣候影響更大。如果冰溶化成的淡水大量流進北大西洋,從而使海水的鹽分低,那麼海水的冰點將上升,冬北大西洋可能會結冰。

  如果這樣向北運送暖空氣的「傳送帶」將停止運轉,能夠充分阻止海水變暖降溫將襲擊北歐地區:這種降溫被稱為小冰川期。

  科學家推測,這種現象在全世界接連不斷地發生的結果,將』使世界變成「斑駁冰川期」的狀態,即某個地區溫帶向熱帶變化,另外某一個地區溫帶向寒帶變化。

  這些變化並不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出現,短短幾十年內就會突然發生。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地區越來越熱,而有些地區出現歷史罕見低溫天氣。

  

  在公元1600年左右地球上就經歷過一次小冰川時期,這時全球糧食減產,發生了大規模的饑荒。

  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小冰川時期是1550-1770年間,全球氣溫呈下降態勢,英國泰晤士河甚至有行人直接在冰面上行走,而中國的京杭大運河從十一月份就開始冰封,船隻需要有壯士鑿冰才能每天前行3-4裡,同時全球範圍內糧食大幅度減產,許多國家因為飢餓而引發動亂,是個多事之秋。

  但除此之外這二百年的氣候變化好像在人類歷史上並沒能留下其他濃墨重彩的一筆,人類好像也絲毫沒有因為寒冷停下前進的腳步,在小冰川時期末,凍手凍腳的歐洲人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終於開始取代手工,看來寒冷可以讓人進步。

  若地球真的在2019年能進入小冰川期那麼將對人類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1、氣候變化將導致世界糧食危機。氣候的變化將導致一些重要的產糧區出現嚴重的減產,就像今年巴西的大豆減產、歐洲的小麥減產,造成世界範圍內的糧食危機。可能某些糧食產地減產,而某些不適宜生產糧食的地區逐漸變得氣候適合農作物種植,然而一個地方從非重要產糧區變成產糧區,不僅僅需要適宜的氣候土壤環境,人力因素、政府的重視程度等等都是影響因素,因此短期內難以實現產糧能力的增長。

  2、極端天氣的出現將日趨頻繁。原本熱的地區要做氣候變冷的準備,冷的地區有可能出現非常炎熱的天氣。氣候災害也將越來越頻繁,對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的人民造成更大的傷害。就像今年的海地地震,天災加以人禍,災難深重。

  3、極端氣候將導致某些水資源短缺地區,圍繞著水資源的分配和使用爆發一系列衝突,中東地區、中印的藏南地區、撒哈拉以南地區都是危險地帶。

  4、極端氣候的出現將對植物的生存造成挑戰,過去大量的盲目引種將遭到嚴峻考驗,鄉土植物資源的利用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地球會不會進入小冰川期?對我們有什麼具體影響?
    歷史上地球曾多次經歷冰川期,而每一次的冰川期都與太陽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當年的2012世界末日傳說並非純屬虛構,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太陽就進入一段不穩定時期,NASA官網上曾經公布過一段視頻,太陽某次噴發的規模達到太陽直徑的1/4,震動了太陽的整個南半球。
  • 外國科學家說地球就要進入冰川期 你信嗎?
    摘要:全球氣候是變暖還是變冷,學界一直有爭議。一隻科學家隊伍1月13日稱,全球變暖正在擾亂冰川期的自然交替,很有可能已經將下次嚴寒期推遲至10萬年以後。小編這顆懸著的心剛要放下,一則最新的消息又把它提到了嗓子眼。
  • 全球變暖與進入冰川期,這兩個命題是否矛盾?我們要怎麼辦
    2020年2月份在南極出現的少見高溫,達到了歷史之最。如出一轍,北極圈也出現了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度38攝氏度。在我國,5月也曾出現過40攝氏度高溫的情況,在這之前很少出現過。然而,另一方面,有專家卻表示冰川期可能很快到來。這種兩極分化的態度,直接把每天都忙碌於米油鹽醬醋茶的吃瓜群眾整蒙圈了。這倒底是怎麼回事兒?地球倒底是變熱還是變冷呢?
  • 人類的出現,或成為地球走出冰川期的殺手鐧
    important}相信很多朋友會認為,在地球上像南北極這樣高維度的地方常年被冰層覆蓋是一種常態。但是如果我們翻開地球的歷史,就會發現在地球存在的這40多億年裡,有85%時間是沒有被冰層覆蓋的。也就是說,地球至今大概就39億多年都是完全沒有被冰雪覆蓋的。
  • 分子雲能讓地球進入冰川期?專家稱其能夠完全擋住太陽光線!
    而這些分子氣體主要出現在銀河系旋臂上,那麼這些分子氣體能夠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嗎?科羅拉多大學的艾利克斯·巴甫洛夫教師也潛心研究巨大分子雲多年,他的團隊建造起一個大氣層氣候的模型進行模擬實驗。得到的結果是,如果分子雲真的與地球碰撞,屆時塵埃將會罩住地球的整個大氣層(巨大分子雲能夠減弱太陽風的作用,而這些分子雲由於是高密度,所以它們產生的壓力要遠遠大於太陽風產生的壓力,這也會讓宇宙中的塵埃在分子雲壓力下進入地球大氣層。),擋住太陽光,導致地球陷入黑暗。
  • 地球是越來越冷,還是越來越熱?地球冰川期與全球變暖
    從地球誕生伊始,它就會周期性地迎來冰川期,而每一次冰川期的到來對於地球生命而言都是一次洗禮,一些動植物會因無法抵禦寒冷而滅絕,而另一些動植物則會堅強的存活下來並繁衍生息。那麼地球為什麼總是會周期性的進入冰川期呢?
  • 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那麼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冰河期已經是一萬多年前的事情了,但小冰期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因為數百年前的明清期間就發生過一次小冰期,事件大約是在1550年至1770年這220年間,結束於19世紀初期,並且據一些理論,有可能會在未來數十年內發生小冰期!
  • 科學家: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2020年以後地球可能會進入小冰期
    科學家稱太陽正在迎來一次罕見的「休眠期」,到2020年之後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這有可能使地球出現一次迷你冰川期。如今的太陽黑子已經停止出現接近30天了,在太陽黑子長達11年的活動期內,會出現高峰期和低谷期,如今的太陽正在低谷期,也就意味這寒流即將來襲了,太陽活動次數的減少會對地球的氣候造成很大的影響,處於低谷期的太陽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出現長時間沒有太陽黑子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多。
  • 最近的冰川期12000年前,間冰期一萬年左右,新的冰川期快到了?
    太陽是一顆恆星,它遵循恆星的發展規律,從赫羅圖上我們可以發現太陽仍然是一顆主序星,而且它將繼續在主序帶上存在數十億年。從主序星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只是恆星一生中最穩定,也是時間最久的那個階段!蒙德極小期在太陽黑子周期觀測中,有一個11年的規律,這大家都知道,因為在二十一世紀初曾經科普過這個黑子周期,所以可能大媽都知道。
  • 我們人類能否抵禦冰川期的「侵襲」?
    對於我們整個地球來說,大家應該都清楚,那就是地球圍繞著太陽運動,在運動的過程當中呢,我們地球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軌道,這個軌道的形狀長度和與太陽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都會發生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是呈一個周期性的,也就是說我們地球上每一個地方受到太陽光照射的時間和強度,都是有一個周期性的變化的。
  • 2020年太陽即將進入「極小期」?會持續30年之久,地球會怎樣?
    隨著越來越多的地區宣布全球氣候進入緊急情況,全球變暖已成為科學家之間的共識。但是,最近有一位英國科學家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飽和點。 2020年之後,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這有可能使地球出現一次迷你冰川期。這一說法的依據是太陽活動的周期性概率。
  • 1.3萬年前彗星撞地球形成冰川期 猛獁等古生物滅絕
    1.3萬年前彗星撞地球形成冰川期 猛獁等古生物滅絕不過其他科學家表示,在1.3萬年前地球被這麼大的天體撞到的概率僅為千分之一。他們表示,一次撞擊不能作為引起這麼大規模野火的原因。  納皮爾的理論指出,這場大災難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當時地球進入一個碎片(從大彗星上脫落下來的)密集的區域。有數千塊從彗星上脫落下來的冰物質撞上地球,每個碎片撞上地球釋放出來的能量,都相當於一兆噸核彈爆炸釋放出來的能量。撞擊產生的煙塵充滿大氣層,遮擋了陽光。
  • 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關於氣候這個問題,長期以來都是我們人類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然而就在最近,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相關報告指出太陽活動將有可能達到近20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也就意味著全球即將降溫。由此一些科學家們就推測地球可能會在15年內進入新一階段的冰河時期,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人類該如何應對這一災難呢?
  • 2020年後,地球自轉周期為50年最快,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科學了不起#有時候,有沒有這種感覺?一眨眼一天就過去了,這時間變快了嗎?其實這更多是因為生活節奏加快,讓你忽視了時間流逝的過程,但事實上,地球的時間也確實在加快,也就是說一天可能不再是24小時整,回家發現地球自轉的速度正在加快,也就是說現在的一天時間比以前的一天更短了。
  • 有科學家說時間是不存在的,但這對我們又有什麼影響呢
    地球上所有的人種都有時間概念,並且只要進入文明社會的國家,都一定擁有曆法,沒有例外,因此,在人類的思想中,是有時間的概念的,並且,在他們的認知裡,時間是絕對化的,因此才有一天,一月,一年等。不僅人類感受到時間,就連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能感受到時間,植物定時生長發芽,開花結果,動物定時遷徙,定時冬眠。從上面可以看出,時間應該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時間也是絕對的,因為所有人類的感覺都是如此,但是,我們的感覺就是對的嗎?古人們還認為太陽是個大火球,並且還幻想著撈月摘星呢。
  • 又說10年後地球進入小冰河,冷熱難分?
    ,地球真的是在往「火球」方向發展了,當然如今不少人可能也會說,這天氣已經冷得不行了,我都穿了幾件棉衣了,哪裡變熱了,反而變冷,其實你看下什麼季節了,如果這個時段都不冷的話,那麼我們地球就已經進入到「病入膏肓」了,已經沒有辦法改變氣候了,如今的氣候變化正常,還有改變的餘地。
  • 又說10年後地球進入小冰河,冷熱難分?
    ,當然如今不少人可能也會說,這天氣已經冷得不行了,我都穿了幾件棉衣了,哪裡變熱了,反而變冷,其實你看下什麼季節了,如果這個時段都不冷的話,那麼我們地球就已經進入到「病入膏肓」了,已經沒有辦法改變氣候了,如今的氣候變化正常,還有改變的餘地。
  • 太空垃圾泛濫,對我們地球有什麼影響?我們又該怎麼解決他們呢?
    雖然我們進入太空只有很短的時間,但我們已投入數萬億美元和數百萬工時將太多複雜的機器投入太空。此時,大約有2000顆活躍的衛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還有另外3000顆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只是漂浮在太空中,等待最終重新進入大氣層,其中的大部分衛星已經艱難地回到了地球。
  • 黃石公園火山噴發是否會形成冰川期?
    關於火山噴發對於全球氣溫影響可能存在兩個極端,支持者認為火山噴發後大量塵埃將進入大氣層,隨著全球性的環流形成塵埃雲遮擋陽光,因此在噴發後可能會形成小冰期,也就是大幅緩解溫室效應!但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火山噴發同時會有大量水蒸氣進入大氣層,而水蒸氣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因此會加劇溫室效應!到底哪個比較靠譜?
  • 我們的地球為什麼會反覆的經歷冰川期?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赤道上是沒有冬天的,但是在未來的時間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因為下一次的冰河世紀或許正在來臨,地球曾經是個大雪球,連今天最熱的地方——赤道,都是一些冰水混合物,24~21億年前的地球遭遇了第一次的大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