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會不會進入小冰川期?對我們有什麼具體影響?

2020-12-06 易途

歷史上地球曾多次經歷冰川期,而每一次的冰川期都與太陽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當年的2012世界末日傳說並非純屬虛構,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太陽就進入一段不穩定時期,NASA官網上曾經公布過一段視頻,太陽某次噴發的規模達到太陽直徑的1/4,震動了太陽的整個南半球。當時很多國家,包括中國中科院空間環境研究中心也都把焦點集中到了太陽上,全球對於太陽的監測密度前所未有。2012年太陽射出數次末日利箭,如果有關注的話就會發現當時發布的太陽風暴和地磁預警相當多,所幸噴發方向都沒有朝向地球,人類能安全生存到今天已是天賜之福!

太陽風暴強度足夠大的話,會直接摧毀通信和電力系統,某些噴射物則會直接衝進地磁場,與地磁場融合以後再發生大爆炸,地震與火山會空前頻繁,火山灰衝進平流層遮擋太陽光,地球就會進入萬物凋零的冰河時代。

地球的運作系統超級複雜,可以簡單把地球比作一個電容器,冰河時代是充電時期,萬物繁榮時期可視做放電時期,周而往復循環不止。小冰河時期一般幾十到上百年不等。

就目前來看,太陽仍處於一個安全期,正常情況下要過一百多年才會進入下一個活躍階段,安安心心過自己的生活即可,沒事不要自己嚇自己。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理察阿萊伊認為,要是以為地球會越來越熱,那就大錯特錯了,不久的將來,地球的某些地區將會變冷,而且這種冷暖的更迭或許就發生在幾年之間。迄今為止,氣候一直被認為是在幾萬年乃至幾十萬年的間隔中緩慢變化著。但實際上,阿萊伊教授在研究中發現,就連多次冰川期這樣劇烈的氣候變化也是在短時期內匆匆地出現,又匆匆地結束的。從溫暖的氣候到冰川期,再從冰川期到溫暖的氣候,這種劇烈的變化歷時僅僅幾年。

阿萊伊教授認為冰溶化成的淡水流入海洋的問題對氣候影響更大。如果冰溶化成的淡水大量流進北大西洋,從而使海水的鹽分低,那麼海水的冰點將上升,冬北大西洋可能會結冰。如果這樣向北運送暖空氣的「傳送帶」將停止運轉,能夠充分阻止海水變暖降溫將襲擊北歐地區:這種降溫被稱為小冰川期。

阿萊伊教授推測,這種現象在全世界接連不斷地發生的結果,將』使世界變成「斑駁冰川期」的狀態,即某個地區溫帶向熱帶變化,另外某一個地區溫帶向寒帶變化。這些變化並不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出現,短短幾十年內就會突然發生。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地區越來越熱,而有些地區出現歷史罕見低溫天氣。阿萊伊教授認為從現在兩極地區氣溫的變化來看,40年後,即2050年,一部分物產豐饒的溫帶地區很可能突然變成不生長植物的冰世界。

小冰河期是必然的,當周期性的行星運轉到跟地球有一定的距離和軌跡時,加上太陽也進入了周期性的特定狀態,是乎太陽給的能量不夠,使得電磁牽引力不夠,地球自轉變慢了,而讓南北兩極的冰固定不住,快速融化,此時地球水平面上升,但是像極地渦旋這種冷空氣同時也會讓很多地方溫度極速下降。雖然時間不長,但隨之而來的是更溼熱的空氣。

PS:易五月作品,禁止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有消息說2019年地球進入小冰川期,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在討論低溫天氣成因時,很多媒體都引用了國外媒體關於「小冰期」的說法。這則信息最早的源頭來自一家英國媒體的報導——有專家指出,未來20-30年,全球將進入小冰期時代,而今年歐亞地區出現的極寒天氣正是小冰期的開端。
  • 外國科學家說地球就要進入冰川期 你信嗎?
    日前,又有科學家預測稱,由於太陽活動性降低,地球或於10年後變冷,進入冰川期。10萬年以後&10年以後,吃瓜群眾徹底懵了!都是科學家,預測的時間差距有點忒大了點  預測一:冰川期因全球變暖或被推遲至10萬年後  據英國路透社1月13日報導,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領頭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自然條件下,地球或在未來5萬年內進入冰川期。
  • 全球變暖與進入冰川期,這兩個命題是否矛盾?我們要怎麼辦
    如出一轍,北極圈也出現了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度38攝氏度。在我國,5月也曾出現過40攝氏度高溫的情況,在這之前很少出現過。然而,另一方面,有專家卻表示冰川期可能很快到來。這種兩極分化的態度,直接把每天都忙碌於米油鹽醬醋茶的吃瓜群眾整蒙圈了。這倒底是怎麼回事兒?地球倒底是變熱還是變冷呢?別著急,讓我慢慢為大家展開。全球變暖,這個好理解。
  • 人類的出現,或成為地球走出冰川期的殺手鐧
    important}相信很多朋友會認為,在地球上像南北極這樣高維度的地方常年被冰層覆蓋是一種常態。但是如果我們翻開地球的歷史,就會發現在地球存在的這40多億年裡,有85%時間是沒有被冰層覆蓋的。也就是說,地球至今大概就39億多年都是完全沒有被冰雪覆蓋的。
  • 分子雲能讓地球進入冰川期?專家稱其能夠完全擋住太陽光線!
    而這些分子氣體主要出現在銀河系旋臂上,那麼這些分子氣體能夠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嗎?科羅拉多大學的艾利克斯·巴甫洛夫教師也潛心研究巨大分子雲多年,他的團隊建造起一個大氣層氣候的模型進行模擬實驗。得到的結果是,如果分子雲真的與地球碰撞,屆時塵埃將會罩住地球的整個大氣層(巨大分子雲能夠減弱太陽風的作用,而這些分子雲由於是高密度,所以它們產生的壓力要遠遠大於太陽風產生的壓力,這也會讓宇宙中的塵埃在分子雲壓力下進入地球大氣層。),擋住太陽光,導致地球陷入黑暗。
  • 地球是越來越冷,還是越來越熱?地球冰川期與全球變暖
    從地球誕生伊始,它就會周期性地迎來冰川期,而每一次冰川期的到來對於地球生命而言都是一次洗禮,一些動植物會因無法抵禦寒冷而滅絕,而另一些動植物則會堅強的存活下來並繁衍生息。那麼地球為什麼總是會周期性的進入冰川期呢?
  • 最近的冰川期12000年前,間冰期一萬年左右,新的冰川期快到了?
    完全不會,只要太陽內核還有氫元素,那麼聚變就一刻不停?那麼它會耗盡嗎?肯定會,但耗盡後太陽將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脫離主序星後的紅巨星,在這個階段太陽可不是休眠了,而是更暴躁,因為氫元素耗盡,內核沒有熱壓力而收縮,原本被輻射層擋在外部氫元素會補充進來,在更高溫的條件下聚變速度更快,能量更充足,這會有兩個結果,前者熱壓力更高,導致太陽膨脹成紅巨星,後者氦廢料更多,將會導致內核質量增加達到氦元素聚變條件。
  • 我們的地球為什麼會反覆的經歷冰川期?
    ,而且我們還知道自從離我們最近的溫暖的間冰期開啟以後,已經過了大約1.1萬年,根據以往地球歷史的推測,這次的間冰期會持續1.5~2萬年,這就意味著好日子可能不多了!二、地球生物如何受此影響,包括我們人類。
  • 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那麼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冰川期也稱大冰期,是指的是地球長期低溫導致地表被冰川覆蓋大部分大陸的十時期,在大冰期之間由會間隔這幾次溫暖期,被稱為間冰期,我們當前就處在第四紀冰川期的間冰期,這次溫暖期開始於1.4萬年前,根據之前間冰期時間,大約持續2-4萬年,因此從理論上來看,我們才過去了大約一半時間!
  • 黃石公園火山噴發是否會形成冰川期?
    關於火山噴發對於全球氣溫影響可能存在兩個極端,支持者認為火山噴發後大量塵埃將進入大氣層,隨著全球性的環流形成塵埃雲遮擋陽光,因此在噴發後可能會形成小冰期,也就是大幅緩解溫室效應!但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火山噴發同時會有大量水蒸氣進入大氣層,而水蒸氣具有極強的溫室效應,因此會加劇溫室效應!到底哪個比較靠譜?
  • 生物大滅絕必然會發生嗎?地球已有過五次,還會不會有第六次?
    生命神奇,因為至今我們都無法弄清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我們不知道一堆無機物是在何種機制的作用下搖身一變成為生命體的,但我們相信這絕不會是一個完全隨機的過程。生命珍貴,因為它難得且易逝,在已知的宇宙範圍內,我們並未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發現生命的蛛絲馬跡,生命十分脆弱,生命之於宇宙,就好比孤舟之於大海,稍有風浪,就可能徹底翻覆。
  • 我們人類能否抵禦冰川期的「侵襲」?
    對於我們整個地球來說,大家應該都清楚,那就是地球圍繞著太陽運動,在運動的過程當中呢,我們地球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軌道,這個軌道的形狀長度和與太陽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都會發生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是呈一個周期性的,也就是說我們地球上每一個地方受到太陽光照射的時間和強度,都是有一個周期性的變化的。
  • 2020年太陽即將進入「極小期」?會持續30年之久,地球會怎樣?
    隨著越來越多的地區宣布全球氣候進入緊急情況,全球變暖已成為科學家之間的共識。但是,最近有一位英國科學家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飽和點。 2020年之後,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這有可能使地球出現一次迷你冰川期。這一說法的依據是太陽活動的周期性概率。
  • 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冰河時期到底是什麼?冰河時期又稱「冰川期」,是指地球在遙遠時期裡陸地和海洋都被冰層覆蓋的時期,而在此期間溫度也會發生驟降,因此也會改變地球地面的植物和動物的生存環境。一般來說,冰河時期的時間可以維持很久。
  • 每日科學探索:地球已迎來小冰河期?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地球已迎來小冰河期?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人類在地球上誕生了幾百萬年了,工業革命以來,人的生活也是得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不過隨之而來的也伴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是過度排放的一些廢氣廢料,汙染了環境,以及一些二氧化碳,就造成了溫室效應,全球變暖。而這些現象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沒有辦法將這些工廠停止,畢竟這些工廠以及工業是為我們人類的生活造福的。
  • 生物活過了好幾個冰川期,所以滅絕他們的罪名就歸結給了人類
    硬說冰川期也是十幾萬年一次,這些生物也已經活過了好幾個冰川期,所以滅絕他們的罪名就歸結給了人類,因為冰川期造成的海平面下降,跨越當時的大洋去澳洲或者馬達加斯加殖民也不是不可能,不過這個過程應該也不是人類有意識地要將當地的物種趕盡殺絕,而是高效的獵殺手段顯然比過了這些物種的生育速度所能彌補的範圍,大型動物的生育速度都很有限,如果一個部落兩個月捕殺一隻。
  • 1.3萬年前彗星撞地球形成冰川期 猛獁等古生物滅絕
    1.3萬年前彗星撞地球形成冰川期 猛獁等古生物滅絕不過其他科學家表示,在1.3萬年前地球被這麼大的天體撞到的概率僅為千分之一。他們表示,一次撞擊不能作為引起這麼大規模野火的原因。  納皮爾的理論指出,這場大災難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當時地球進入一個碎片(從大彗星上脫落下來的)密集的區域。有數千塊從彗星上脫落下來的冰物質撞上地球,每個碎片撞上地球釋放出來的能量,都相當於一兆噸核彈爆炸釋放出來的能量。撞擊產生的煙塵充滿大氣層,遮擋了陽光。
  • 地球迎來60年最冷冬天,拉尼娜會讓我們重返「冰河世紀」嗎?
    「北極渦旋闖入我國,河北極寒賽西伯利亞」,剛進入2021年,來自「冰河世紀」的嚴寒再次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從2020年12月底跨年到2021年的寒流,從西北開始到東南,將中國從頭涼到腳!拉尼娜現象不會造成冰河世紀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都非常複雜,但整體上來說都是屬於極端天氣的增強版,如果不想去了解那些深奧又無聊的名詞,那麼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冷的更冷,熱的更熱!但整體上而言地球獲得的熱量並未減少,反而在整體上有所增加!
  • 科學家: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2020年以後地球可能會進入小冰期
    科學家稱太陽正在迎來一次罕見的「休眠期」,到2020年之後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這有可能使地球出現一次迷你冰川期。如今的太陽黑子已經停止出現接近30天了,在太陽黑子長達11年的活動期內,會出現高峰期和低谷期,如今的太陽正在低谷期,也就意味這寒流即將來襲了,太陽活動次數的減少會對地球的氣候造成很大的影響,處於低谷期的太陽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出現長時間沒有太陽黑子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多。
  • 地球磁極反轉,會給地球帶來什麼?會改變地球什麼?
    地球磁場的形狀類似於你在玩具條磁鐵中看到的磁場那樣, 但是他們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玩具條磁鐵是牢固固定在磁鐵主體中的,除非用火去融化它,否則它是不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的。然而地球的磁場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它的磁場強度不僅會改變,它所指向的方向同樣也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