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球變暖已成為熱門話題,並且因天氣變暖,全球範圍內都發生了異常天氣。
年初的加拿大森林大火導致大規模林地摧毀,很多動物死亡。
2020年2月份在南極出現的少見高溫,達到了歷史之最。如出一轍,北極圈也出現了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度38攝氏度。
在我國,5月也曾出現過40攝氏度高溫的情況,在這之前很少出現過。
然而,另一方面,有專家卻表示冰川期可能很快到來。
這種兩極分化的態度,直接把每天都忙碌於米油鹽醬醋茶的吃瓜群眾整蒙圈了。這倒底是怎麼回事兒?地球倒底是變熱還是變冷呢?別著急,讓我慢慢為大家展開。
全球變暖,這個好理解。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大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的累積,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冰川期,有不少人對這個詞感到陌生。打個比方,某階段就業困難有時被稱為就業冰川期。這樣我們是不是可以緩過神來了。對,它就是蕭條期,冷淡期的意思。今天我們所描述的冰川期,指的是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我們知道,地球在40多億年的歷史中,曾出現過多次顯著降溫變冷後,形成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紀冰期,即休倫冰期。
冰期內部的冷暖交替的時段,分別稱為冰川期與間冰期。
科學家表示,地球冰期周期大約10萬年。對於為什麼會有重複冰期的現象。專家對此有各種意見,目前還沒有定論。
主要原因是由於地球大氣成分的變化,導致氣候變化。
科學家提到也可能與太陽的活動有關。科學家推測,在20世紀30年地球將進入冰川期,即使全球變暖的問題存在,
但冰川期仍將到來。它將有97%的可能性。
2030年左右,太陽的活動量有望縮減到現在的60%。由於太陽活動的程度由黑點的數量來判斷。自2014年以來,黑子的數量似乎一直在減少,而太陽黑子減少問題始於1645年,到1715年這個階段,幾乎沒有發現太陽黑子。這樣,地球的平均溫度下降了約1.5度。結果,倫敦的運河凍結了。
另外,溫室效應會加劇大氣汙染,導致陽光在高空被反射的比例加大,從而加劇局部冰河世紀的出現。
隨著全球變暖,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大量淡水源源不斷地注入海洋,使海水鹽度不斷降低,導致海水失去這種重力的推動,不再形成環流,海洋熱量交換機制失效,導致極熱和極冷。洋流的氣候緩衝器作用十分重要,一旦平衡被打破,地球將會從現在的間冰期進入冰川期。
冰川期也可能因人為原因而發生,例如,如果人類發生大規模的核戰爭,核冬天將到來。
全球變暖,冰川期,這些現象似乎是地球在向我們傳達一個信息,無論哪種情況,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未來地球將會發生什麼,我們無法預測,但是,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環境。與自然重建和諧,與地球重修舊好。
上述事實,你有新的觀點嗎,歡迎留言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