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只會給我們帶來壞處?換換角度理性看待它

2020-11-23 學地理觀海洋

全球變暖這個詞,如今在各大自然方面的紀錄片,出版物中屢見不鮮,成為全球的熱議話題,全球相當一部分國家也針對這一問題舉辦了氣候大會,呼籲人們引起重視。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們不可高枕無憂,但也沒必要過度恐慌。這裡會為大家全面分析這一現象,以及對我們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簡析

首先要明確,全球變暖並不是一種災難現象;它是一種正常的氣候現象。地球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氣候條件一直在改變,大體上可以分為冰川期和間冰期。冰川期氣候寒冷,海平面下降,冰雪地帶向低緯度推進,冰川活動留下痕跡。間冰期氣候溫暖,海平面上升,冰雪減少,冰川也只在兩極地區出現。氣候變化會淘汰掉適應能力弱的物種,其他的物種得以生存下來。

目前我們處於溫暖的間冰期,並且全球平均氣溫還在震蕩走高。

近140年的氣溫曲線圖

從更大的時間尺度來看我們的確處於全球氣溫上升的一個階段,是從第四紀大冰川期後的氣溫回升。

所以我們沒必要對於全球變暖過於恐慌,因為不完全是人類過度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但不得不說工業化以來人類活動對於全球變暖有「貢獻」。自從人類步入工業化社會,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就明顯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全球變暖的進程。

地球在地質演化歷程中,曾經其實有比現在還要溫暖的時段,植物和動物都像如今的熱帶地區那樣繁茂。西太平洋暖池的水溫曾經達到33℃(現在是29℃)我國黃河流域也曾經具有相當於現在長江流域一帶的氣候特點(這也是黃土高原曾經鬱鬱蔥蔥的原因之一)。現在我們之所以反覆強調全球變暖可能帶來的危害,是因為它對當今的人類社會總體而言弊大於利。

消融的冰川導致海平面上升

利弊分析

全球氣溫的不斷提升使得熱帶地區變得更不適宜人類居住,然而南北極地區可能成為新的開發地;全球變暖可能導致自然災害(厄爾尼諾,各種極端天氣,洪水颶風)變得更加頻繁,也會加速病菌的繁殖,可能導致人類傳染病增多。二氧化碳含量的激增會使海洋逐漸酸化(海洋本身呈現弱鹼性),眾多浮遊生物堅硬的鈣質外殼可能受到影響,整個海洋食物鏈受到一定打擊。

最嚴重的就是全球海洋存在一個溫鹽環流系統,這個系統中,北大西洋暖流在北極地區冷卻下沉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全球均溫如果過高,高鹽度的北大西洋暖流難以在北極地區下沉完成循環,溫鹽環流就會崩潰,首先受到衝擊的是大西洋海域及其沿岸地區。美國科幻電影《後天》就講述了全球急劇變暖,溫鹽環流崩潰所引發的氣候巨變。目前來看溫鹽環流沒有停止的徵兆,但研究表明它的速度已經下降了31%左右,我們需要引起重視。

亞寒帶針葉林地區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全球變暖某種程度可以促進農業發展。二氧化碳的增多可以使植物更加繁盛,從而給人類和動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廣闊的針葉林帶可能變成重要農業區。適應氣候變化的生物會生存下來,演變成更豐富的物種。伴隨生產力發展,更多物質生活資料擺進商場,人類的生活也會相應滋潤起來。

一些錯誤觀點及糾正

1,氣候變化與我們無關

雖然全球變暖的影響短期內看不出來,但長期(也許幾十年)影響一定是有的,並且可能深刻改變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人類活動與碳排放

2,全球變暖有好處,我們可以不用刻意控制碳排放

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與地球在地質演變中的緩慢變化不同,人類當今的活動正在快速改變全球大氣,海洋的化學構成,即使適應力強的生物也不一定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適應氣候變化。因此雖然表面上都表現為氣候變暖,實際上有很大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人類除了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還有其他各種有害物質,隨環流擴散,使得地球上再無淨土。普通人從小事做起,大家的力量凝聚起來就會發生很大改變。

今天分享的內容就到這裡,如果有什麼想要追問的,歡迎在評論區探討。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對於我們只有壞處?換個角度理性看待它
    全球變暖這個詞,如今在各大自然方面的紀錄片,出版物中屢見不鮮,成為全球的熱議話題,全球相當一部分國家也針對這一問題舉辦了氣候大會,呼籲人們引起重視。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們不可高枕無憂,但也沒必要過度恐慌。這裡會為大家全面分析這一現象,以及對我們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 珠穆朗瑪峰長草,全球變暖,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點擊播放 GIF 0.7M機會和風險並存一點都不假,工業時代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利益,隨著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全球人口即將突破76億,但也給我們帶來許多「副作用」。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可能就是全球變暖,21世紀幾乎所有的自然災害都和全球變暖有關。天氣變得更加極端,海平面開始上升,冬天可能更冷,夏天可能更熱。上面這幅圖是今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剛剛公布的南極洲最新照片,從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本來應該是像左圖一樣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出現了「池塘」。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但是總是有一部分人會做一些傷害地球的事,做的人多了,後果也就會顯現出來了。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編者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全球變暖的爭論愈演愈烈,至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與生態話題。「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全球變暖不一定是壞事,也有好處,為什麼科學家仍擔心全球變暖?
    也就是說,全球變暖其實是會導致地球生物滅絕,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環,也會因為地球溫度過高,而走向滅絕。但為什麼最近一些科學家說,全球變暖並不都是負面影響,也有一些好處呢?全球變暖有好處嗎?相對於全球變冷,適當的變暖對人類是有好處的。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黃恩清、田軍: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復旦通識」組織「全球變暖」系列,邀請不同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圍繞全球變暖這一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討論,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即將席捲全球的危機。
  • 全球變暖的水資源會發生什麼
    我們都知道氣候和水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水資源將如何變化?全球越乾燥的人越潮溼,就越潮溼。適宜的氣候和適量的水資源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必要條件,這通常被稱為好天氣和好天氣。
  • 高考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全球氣候變暖與人類的活動無關
    大自然的變化類似於四季交替,只不過是它的時間尺度要長得多。根據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萬年以前開始的,那時,天氣已開始轉暖,曾經覆蓋了當今人類廣泛活動區域的冰層逐漸在陽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類祖先的生活方式則開始從漁獵轉向定居農業。到現在,人類已經處於「夏季」,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擔心氣溫上升可能會帶來的危害」。
  • 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危害 全球變暖我們能做什麼
    什麼是全球變暖?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要防止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簡單說就是全球的溫度都在變高。  為什麼會發生全球變暖?  主要由溫室效應、氣溶膠顆粒和煙塵,以及太陽活動的波動造成。
  • 頻繁頭球會導致腦震蕩?我們要理性看待
    頻繁頭球會導致腦震蕩?我們要理性看待 2020-03-05 10:18  魯能青訓官方帳號 上周中,兩個和頭球有關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 新聞資料: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氣候變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將升高,引起海岸灘涂溼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群喪失,海岸侵蝕全球變暖的可怕後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沿海土地鹽漬化等,從而造成海岸、河口、海灣自然生態環境失衡,給海岸帶生態環境系統帶來災難。2.水域面積增大。水分蒸發也更多了,雨季延長,水災正變得越來越頻繁。遭受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遭受風暴影響的程度和嚴重性加大,水庫大壩壽命縮短。
  • 科技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大於壞處?還是壞處大於好處
    本文由「靜說科技」獨家原創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自百家號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我們人類都會去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相信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去看待一個事物帶給了我們什麼的時候,應該用一個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它。
  • 為什麼全球變暖會帶來災難,我們還有時間阻止它改變世界嗎?
    關於地球氣候系統的變暖,科學家們掌握了明確的證據,而人類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對氣候帶來的影響,則佔據了主導作用。氣候變化,儼然已經成為我們當下面臨的最複雜問題之一,那麼,為什麼全球變暖可以帶來災難,我們還有時間阻止它改變世界嗎?
  • 「全球變暖」除了帶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還會帶來哪些深刻影響?
    全球變暖是當今人類最為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在三大類全球性環境問題(全球變暖、酸雨和臭氧層空洞)中排列首位。雖然地球的氣候本身也具有波動變化的特徵,但是在地球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期的氣候變化像現在這麼快,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溫上升的速度是驚人的,在整個20世紀100年的時間內,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0.6℃。
  • 地震也會導致全球變暖?科學家研究表示,它確實是變暖的「元兇」
    提到全球變暖,我們都知道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和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不過,最近的一項新研究卻表明,除了人類活動之外,大地震或許也是全球變暖的「元兇」之一,這項研究成果也發表在近日的《地球科學》雜誌上。
  • 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我們經常會形容某某非常理智,行事很理性,而根據二分法,把理性的反面稱作感性。一旦我們把什麼現象命名,這個現象仿佛就固定下來被我們掌握,甚至成為了一種「真實」的存在。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理性這個東西,也不存在純粹理性的人,也不能說某些人因為有了什麼東西就獲得了理性。
  • 全球變暖原因真相大白,一直是二氧化碳「背鍋」,主要是因為它!
    全球變暖「罪魁禍首」找到了,一直誤解了二氧化碳?它或是「真兇」!地球是人類的唯一的家園,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正是因為地球環境適宜、擁有大量的水資源和氧氣,人類才能在地球上繁衍至今,不斷創造出驚人的高科技。
  • 科學家預測:全球變暖帶來「相反」效應,是冰河時代即將到來?
    全球變暖帶來「相反」效應,南極溫度下降三度。似乎在人們眼中全球變暖已經是大勢所趨,夏日炎炎的天氣哪裡會想到可能有「極寒」?這就不得不說這「相反」效應真實存在,還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這一會變熱,一會變冷的奇怪天氣需要我們探究探究。
  • 專家稱全球變暖趨勢未逆轉 寒冷天氣被誇大
    不止北極海冰,全球各大冰川也都在減少。這與一般意義上的冰期景象大相逕庭。  最近,「小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為吸引眼球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轉載使用,會使人誤解氣候變化的真相。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對比歐洲2009年至2010年那個冬季,那時寒潮來得更早,持續時間更長,自2009年12月開始,貫穿整個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時間。
  • 全球變暖我們應當做些什麼?
    關於全球氣候變化有很多「偽」爭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巨大的毯子一樣讓全球變暖嗎?全球變暖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我們應當暫停行動嗎?我們應當投入更多資金用於研究碳平衡技術、碳封存技術嗎?印度和中國應當承擔中期減排中的大部分責任嗎?  然而,圍繞全球變暖有個真正的爭論:除了研究之外,在未來的10年或者20年我們還應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