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全球變暖趨勢未逆轉 寒冷天氣被誇大

2020-11-23 科教臺

  2012年1月以來,歐亞部分地區寒流肆虐,氣溫持續偏低;我國自去年12月入冬以來,氣候總體呈現偏冷態勢,全國平均氣溫為1986年以來同期次低值。

  這是否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的總體趨勢已經改變?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表示,有關描述「對嚴寒的天氣有所誇大。」

  全球各大冰川都在減少,與一般意義上的冰期景象大相逕庭

  記者:最近,一些媒體轉載了美國世界新聞網「全球或迎來20年『小冰河期』」和《每日郵報》「北極夏天海冰增加」的報導。「小冰河期」真的來了嗎?

  張培群:美國世界新聞網和英國《每日郵報》的文章都使用了「冰期」(ice age)的字眼,來描述近年來冬季出現的階段性寒冷天氣,其中一個主要觀點是,在目前變暖的大背景下,已經開始或者未來20—30年將出現一段偏冷的階段,為了突出這個偏冷階段,使用了「冰期」一詞。儘管《每日郵報》的文章將這樣的冰期稱為「小冰期」(Mini Ice Age,準確翻譯應為「微冰期」),以弱化冷的程度並區別於過去地球曾經歷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 特指16至17世紀為主的寒冷階段),但仍然對嚴寒的天氣有所誇大。小冰期時期的溫度明顯低於現在。

  實際上,北極海冰面積在2007年9月份達到有觀測資料以來的最低值,之後海冰範圍每年都有波動,雖然到2009年夏季,海冰面積回升了不少,但是總體的趨勢仍是降低的,到2011年9月,北極海冰面積降到了有觀測以來的次低值,僅次於2007年。

  不止北極海冰,全球各大冰川也都在減少。這與一般意義上的冰期景象大相逕庭。

  最近,「小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為吸引眼球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轉載使用,會使人誤解氣候變化的真相。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對比歐洲2009年至2010年那個冬季,那時寒潮來得更早,持續時間更長,自2009年12月開始,貫穿整個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時間。而2006年冬天,情況也比今年嚴重,可是冬季的階段性寒冷天氣過後,全球氣溫仍然轉為偏暖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今年歐洲寒氣襲人,同屬北半球、尚處冬季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卻連日出現反常高溫。如果看北美的天氣,恐怕人們只會想到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溫總體增暖的趨勢沒有改變

  記者:最近幾年,「冰期」的說法經常出現,全球不少地方遭遇寒流低溫侵襲,但總體增暖的趨勢依然沒有改變嗎?

  張培群:這兩篇報導中使用的「冰期」或「小冰期」一詞,並非有明確特別定義的科學名詞,而是借用冰期的概念來描述當前或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出現的冷期。按照文章的介紹,這種持續20—30年的冷期,實際上是氣候中的一類年代際變化。在最近100年全球氣溫總體變暖的趨勢裡,我們也曾經歷過這種20—30年尺度的氣候波動。上世紀20至40年代是一個相對顯著偏暖的階段,之後的50至70年代,就經歷了一個相對冷期。但之後的80年代開始,全球又進入一個變暖的時期。最近幾年雖然全球氣溫沒有逐年增加(2010年是最暖的一年,2011年依然偏暖,但比2010年有所減弱),但總體增暖的趨勢依然沒有改變。

  或許像這兩篇文章所講的,我們已經進入了又一個可能持續20—30年的冷期,但這樣的冷期也是在近百年全球變暖總體趨勢上的冷波動期,其間的冬季可能不會像上世紀80年代後的連續暖冬那樣,甚至可能出現超過上世紀50至70年代的寒冷天氣,但目前看來這也是變暖趨勢中的冷階段,而不是真正的冰期。至少冰期中冰川範圍擴大的特徵尚未出現。上世紀50—70年代的冰川範圍較16至17世紀真正小冰期時也要小。

  氣候變暖在時間上並不均勻,有相對的冷期,也有相對的暖期

  記者:應該怎樣科學、理性地看待這樣的寒冷天氣和全球氣候變暖之間的關係?

  張培群:氣候冷事件並不意味著全球變暖進入停滯期。

  全球氣候變暖以全球平均氣溫波動式變化、呈升溫趨勢為特徵,在這個過程中還受到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和氣候系統內部調整過程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形成年際(年與年之間)、年代際(十年至數十年周期)甚至更長的波動。從目前的監測來看,氣候仍處在變暖的狀態之下。

  全球氣候變暖在時間上並不是均勻的,有相對的冷期,也有相對的暖期,但總體趨勢是上升的。現有的觀測表明,全球氣候變暖的總體趨勢並沒有因個別地區某個時段出現的冷事件而發生改變。

相關焦點

  • 媒體稱全球將進小冰川期系誤讀 變暖趨勢未減緩
    新華社/法新全球氣候究竟是變暖還是變冷,學界一直有爭議。>在解釋低溫天氣成因時,很多媒體都在報導說,有專家已經指出,未來20~30年,全球將進入「小冰期」時代。全球氣候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最近幾天,中國氣象網的官方微博多次解釋說,氣候變暖仍然是趨勢,不會出現所謂的小冰期;英國氣象局也已經闢謠,批駁媒體關於全球已經進入小冰河期的報導。中國氣象網的微博甚至還不客氣地指出,關於小冰期的諸多報導缺乏科學依據,公眾不可輕信。事實上,本世紀以來,全球多次出現過低溫天氣。
  • 近15年全球變暖出現減緩 專家稱自然因素是主因
    近15年全球變暖出現減緩 專家稱自然因素是主因   丁一匯總結了科學界的有關研究,認為導致近15年氣候變暖減緩的因素主要包括:中東太平洋地區拉尼娜事件增多,使海水錶層溫度降低,對大氣環流起到了冷卻作用;2000年以來,太陽活動處於寧靜期,來自太陽的輻射減弱;2000年以來,伴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顯著增加,氣溶膠也不斷增多,對大氣也起到了冷卻和降溫的作用;過去20年北極濤動和北大西洋濤動轉向負位相,使極地冷空氣極易擴散南下,北半球的寒冷天氣增多
  • 全球變暖逆轉海洋1800年冷卻趨勢
    【英國《獨立報》網站8月18日報導】研究表明,人為原因造成的全球變暖已逆轉了過去1800年來的海洋自然冷卻過程。科研人員表示,在地球表面溫度隨著連續火山爆發而冷卻的影響下,海洋溫度在過去2000年中大幅下降。
  • 專家稱「小冰河期」無依據 全球依舊在變暖(圖)
    「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變暖逆轉」等頗具轟動效應的詞語被一些媒體頻頻使用,以此「解讀」極端天氣。這讓不少專家乃至世界氣象組織頗感不妥,因為對當前寒冷天氣的誤讀,會使人誤解氣候變化的真相,誤導人們應對極端天氣的努力方向。  事實上,當前的寒冬可能並非「最冷」,有關用詞並不科學,而天冷可能使人們對全球變暖的誤會進一步加深。  打噴嚏一定是感冒嗎?
  • 專家說全球變暖還未停止,為何今年冬天格外寒冷?究竟是冷是熱?
    相信大家已經意識到今年冬天寒冷,甚至在北京、山東某些地區,號稱70年以來最冷冬天,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寒冷的冬天,讓大家開始猜測,明明專家們所說的地球正在變暖,為什麼今年的冬天卻格外寒冷呢?難道說全球變暖已經成為過去式嗎?人類會不會迎來新一輪的小冰河時期呢?
  • 全球遭遇極寒天氣 有專家指出小冰河期來臨說
         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這個冬天反而變得更冷?近期各地為何頻現極寒天氣?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氣象專家。     許多專家把歐洲嚴寒天氣歸咎於北半球大氣環流異常。但誰都不否認,它們與全球性氣候異常有關。
  • 「全球變暖」將停止,全球要開始降溫了?專家:氣溫將會下降迅猛
    怎麼近幾年卻出現了極端寒冷天氣?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莫非全球變暖將會停止,會出現全球範圍內的降溫?一、全球變暖導致極寒天氣出現目前,全球變暖這樣的說法或者說結論是確定的,科學家近年來的不斷研究表明,全球變暖是一個大的趨勢,並沒有什麼錯誤。至於全球變暖的原因,基本上可以說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全球人口劇增便是全球變暖的一個原因。
  • 曾稱全球變暖是騙局的川普會如何應對美國極寒天氣?
    據外媒報導,本周,美國東部地區發生了極寒天氣,對此,曾公開表態過全球變暖是一場騙局的川普總統表達了他「獨特」的見解--「在東部,今年新年可能是歷史上最冷的一年。或許我們能利用一些我們國家的全球變暖,而不是其他國家,這將能節省下數兆美元。多穿一點吧!」
  • 世界氣象組織: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
    2018年1月至10月全球溫度變化幅度示意圖。(來源:世界氣象組織官網)新華社日內瓦11月29日電(記者劉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在即,世界氣象組織29日發布報告稱,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極端天氣等並無弱化跡象,要實現控制全球升溫的既定目標,必須做出前所未有的改變。
  • 「秋冬季」環流趨勢逆轉,地球會進入小冰河時期嗎?
    ,如果地球降溫的話,這個融化速度會明顯下降,而不是他說的加快,反而會導致更多的冰出現,所以說NASA專家的分析是「順應」全球變暖來說的。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近些對北半球的急流近些研究,看看是否與氣候的劇烈變化而引起,大約進行了近20年的觀察數據顯示,這與由於氣候變化引起的北極變暖現象相吻合。從而導致了極端性天氣條件襲擊了歐洲大陸和美國等地,帶來強烈的冷空氣,從而導致極端寒冷的天氣出現,但是新的研究改變了這個說法。
  • 氣候專家解析嚴寒天氣寒潮頻發將終結全球變暖?(圖)
    有觀點認為,這表明,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發生改變,氣候將由「暖」轉「寒」。  什麼原因導致最近頻繁出現寒流和暴風雪?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已經改變了嗎?本報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氣候專家丁一匯,就人們普遍關注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析。
  • 全球經歷「最冷」冬天?十問極寒天氣(二)
    極寒天氣的定義到底是什麼?中國天氣網的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表示,極寒天氣在氣象上沒有明確的定義,因為不同地區氣候條件不一樣。例如廣東沿海氣溫在0 左右的時候,人們會感到極度寒冷,可稱為極寒;但在北方,0 是常有的事,就算不上極寒了。 >>>詳細 NO. 2 近期極寒天氣成因是什麼?
  • 丁一匯:近15年全球變暖減緩 海洋等自然因素是主因
    丁一匯表示,根據觀測,全球地表溫度自1998年以來並沒有出現顯著上升,而是出現了全球變暖的減緩或停頓現象。這個時期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明顯增加,但自然因素的變化可能抵消了溫室氣體增加帶來的增溫效應。  丁一匯總結了科學界的有關研究,認為導致近15年氣候變暖減緩的因素主要包括:中東太平洋地區拉尼娜事件增多,使海水錶層溫度降低,對大氣環流起到了冷卻作用;2000年以來,太陽活動處於寧靜期,來自太陽的輻射減弱;2000年以來,伴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顯著增加,氣溶膠也不斷增多,對大氣也起到了冷卻和降溫的作用;過去20年北極濤動和北大西洋濤動轉向負位相,使極地冷空氣極易擴散南下,北半球的寒冷天氣增多
  • 專家:北極融冰致全球三月寒冷
    對此,專家表示,席捲英國和歐洲、北美大部分地區的暴風雪和倒春寒,與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有關,全球變暖在製造著「一個個極端天氣」。俄緊急情況部表示,自30日晚間至31日,當地持續暴風雪和冰凍天氣,風速達每秒15米以上。已結束的3月,莫斯科經歷了幾場大雪。當地氣象部門稱,3月首都天氣「異常嚴寒」,城市氣溫較同期正常氣溫普遍低8至9攝氏度,因此可能是近33年來最寒冷的3月。
  •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聯合國專家:多吃菜、少吃肉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該報告稱,西方以肉食為主的飲食,正在加速全球變暖。該報告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107位科學家撰寫。該報告指出,如果能更有效合理地使用土地,則可以使它更好地吸收人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 如何解釋極寒天氣是全球變暖導致的?
    就是這麼冷,少有的極寒天氣。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為什麼這麼冷?原因就是全球變暖!嗯,有點拗口,原因就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對氣候的影響不僅包括極寒天氣,還包括高溫,乾旱,洪澇,厄爾尼諾等等。今天我們重點講極寒天氣是怎麼產生的。
  • 逆轉全球變暖會開啟冰河時代嗎?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當連續幾個特別寒冷的冬天出現時,一些科學家認為氣溫驟降是地球進入新冰河時代的跡象。然而,到了那個十年末,預測出現了相反的情況,專家們開始擔心氣溫上升。從那時起,各國政府和環保組織一直在推動監管和改變公共能源消費,以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並幫助扭轉全球變暖。
  • 丁一匯:近15年全球變暖減緩 自然因素是主因—新聞—科學網
    丁一匯表示,根據觀測,全球地表溫度自1998年以來並沒有出現顯著上升,而是出現了全球變暖的減緩或停頓現象。這個時期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明顯增加,但自然因素的變化可能抵消了溫室氣體增加帶來的增溫效應。,北半球的寒冷天氣增多。
  • 科普|說好了全球變暖,怎麼天氣還要凍死人的節奏?
    初冬,寒冷的空氣流過仍然相對溫暖、還未結冰的湖面,導致五大湖區部分地方多年來不斷發生暴雪。有人說,這是「湖面效應降雪機」(lake-effect snow machine),但該地區的氣候變暖導致湖水溫度提升,湖面結冰則越來越拖後,這導致「湖面降雪機」進一步加速運轉,進而延長了每年暴雪發生的時間。主要原因是:湖面溫度越高,蒸發到空氣中的水分就跟多。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百年不遇年年遇 歷史罕見月月見  極端天氣  專家稱:極端天氣趨強趨多或將「常態化」  羊城晚報記者 陳強 實習生 朱杏金 通訊員 董永春  「就全球而言,中國今年的情況還算是好的,極端天氣不是特別的多。」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研究員匡耀求說,全球極端天氣今年夏天尤多。世界氣象組織(WMO)8月11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消息稱,近期世界多個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包括亞洲大部和部分中歐地區發生的暴洪以及洪水,俄羅斯熱浪和乾旱,中國的泥石流和山體滑坡以及南撒哈拉非洲的嚴重乾旱等。  以俄羅斯與南亞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