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異變已出現!北極海冰越來越少,地球氣候將趨於極端化?

2020-12-04 中國氣象愛好者

在2018年2月下旬,北極圈內遭遇了一次罕見的升溫事件——猛烈的溫暖南風吹入處於極夜期的北極圈,從格陵蘭島到北極點許多地方氣溫大幅升溫到零上並且持續數日,許多地區氣溫偏高超過15度。隨後,北極渦旋被這道異常的南風撕碎,寒冷空氣傾瀉到歐洲,引發了全歐洲的異常嚴寒。

這一次異常的波動還在北半球繼續傳遞,引發了許多地方三月份的糟糕天氣。事實上,這種變化與北極海冰的減少和北極地區的變暖有著密切的聯繫。北極的冰、海水和溫度的變化會共同改變大氣上層的風,從而將額外的熱量和水汽從低緯度地區輸送到北極。其實類似的事情在2017/2016年等年份都有出現過,事實上,近幾十年來,北極異常的長時間增暖現象越來越多了,2016年1月那一場橫掃中國、讓廣州下雪的「霸王級寒潮」,就是阻塞高壓和異常增暖活動導致的影響之一。

海冰的減少和變薄是部分原因,二者會導致海洋的熱量更容易進入大氣。高空西風急流的南北擺動也會將大量暖溼空氣輸送到高緯度地區。除了溫暖的南風,大家往往還容易忽略這些溫暖風中攜帶的水汽。水汽其實也是一種具有溫室效應的物質,在北極乾冷的大氣環境中,即便是微量水汽的增加都可以阻止熱量向外散失,更何況這些水汽在凝結成雲的過程中還會進一步釋放熱量,從而進一步加熱大氣。當然,增加的雲也變相給北極加了一層「棉被」——導致更多的熱量滯留在雲層下方的大氣中,從而成為導致北極持續升溫並且加速融化的重要誘因。

在2016年夏季,北極海冰的減少幅度可以排到有記錄以來的第三位,在2018年1月和2月,北極連續迎來了史上同期北極海冰歷史最低記錄,並且在3月海冰達到年度極大值時為歷史第二低值,更驚人的是,北極海冰年度極大值的四個最低記錄連續發生在2015、2016、2017和2018四個年份當中。從目前來看,北極正在發生激烈的變化,而且可能是人類經歷過的最劇烈的一次。鑑於我們前文中提到的北極海冰變化對於地球天氣系統產生的影響,這意味著更極端的天氣變化可能隨時到來。

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北極地區的變暖可以影響對流層中的西風急流,西風急流就像是一條圍繞地球高緯度洶湧流動的河流,急流的蜿蜒運動控制著北半球的天氣。從目前經歷過的情況來看,西風急流的劇烈波動和北極的強烈變暖可以使得北極渦旋的活動產生異常,這可能導致長時間的嚴重暴風雪和封凍時間延長。最經典的例子就是2016年年初襲擊中國的「霸王級寒潮」,當然還有2月末至3月初歐洲全境的罕見寒潮。而對應的,寒冷空氣的劇烈波動也會冬至暖空氣的劇烈波動,導致大量的暖空氣輸送到阿拉斯加甚至更北的地區。使得這些地區出現罕見的冬季熱浪並且使得海冰封凍延遲。然而延遲封凍的海冰又會進一步加劇北極的變暖情況。

由此,我們可以預見的是,生活在北半球西風急流影響區中的歐亞大陸、非洲北部、北美洲,那裡數十億人將遭到更頻繁的極端天氣影響,而同樣的,變化的氣候也將影響北極圈地區的生物。曾經的北極圈寒冷而荒涼,但對於地球而言,這種冰冷其實是最穩定的。而如今的北極正因為快速變暖而變得更加陰晴不定,甚至已經陸陸續續的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但按照科學家們的預計,北極的變化和它產生的影響還遠未結束,因為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仍在快速攀升。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生命周期很長,這意味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所產生的氣候影響還遠未結束,換句話說,現在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開始影響著未來的氣候系統,北極的一系列激烈變化只是冰山一角但。對於人類來說,面對劇變的北極和地球氣候,目前唯一能做的是迅速降低二氧化碳的濃度,延緩全球變暖進程,否則,當極端異常情況真的到來時,再做出行動為時已晚。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它的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那麼,北極在全球氣候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北極持續「高燒」將帶來哪些影響?……本期科普看臺一一解答。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北極多地今夏出現破紀錄高溫,對冰凍圈造成重大影響。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它的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那麼,北極在全球氣候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北極持續「高燒」將帶來哪些影響?……本期科普看臺一一解答。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近期,有關北極海冰減少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加拿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米爾恩冰架坍塌,格陵蘭島冰蓋加速融化且將不復存在,甚至有科學家預測15年內北極海冰將消失。北極海冰真的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嗎?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原標題: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
  • 北極海冰減少,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
  • 沒有海冰的北極,離我們還有多遠
    回顧近幾年,夏天的熱度經常出現比較極端的情況,其實不僅普通人的感受中,夏天越來越酷熱難耐,在一些人跡罕至的角落,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則更為驚人!,排在有衛星觀測資料以來的第三少;而隨著時間進入9月份,海冰面積繼續迅速減少,目前已經低於400萬平方公裡,逼近歷史最少(2012年)。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蘭德勒姆和霍蘭德等研究人員專門考察了北冰洋海冰面積、氣溫和降水模式的變化。他們發現,海冰減少的變化程度遠超過去幾十年。換句話說,在氣候變化的推動下,至少有一個信號意味著「新北極」已經出現,即海冰的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冰減少的情況只會變得更糟糕。在極端氣候下,夏季海冰覆蓋面積最晚將在本世紀70年代降至100萬平方公裡以下。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蘭德勒姆和霍蘭德等研究人員專門考察了北冰洋海冰面積、氣溫和降水模式的變化。他們發現,海冰減少的變化程度遠超過去幾十年。換句話說,在氣候變化的推動下,至少有一個信號意味著「新北極」已經出現,即海冰的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冰減少的情況只會變得更糟糕。
  • 北極海冰持續融化 最古老海冰發生崩裂
    據悉,格陵蘭島以北海域擁有北極地區最為古老和厚實的海冰,即使夏季也不會融化,被稱為「最後的冰區」,被認為是北極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然而,今年以來該處海域的海冰已連續兩次發生崩裂。科研人員稱,這是由於今年北半球持續的熱浪以及暖風侵襲北極地區所致。
  • 15年內北極海冰或將消失,北極熊面臨滅絕,其它生物不會好過
    是什麼讓北極海冰越來越少?今年以來,北極海冰的各種消息明顯增多,加拿大最後一個陸緣冰架垮塌、格陵蘭島的冰蓋融化速度越來越快,很快就會都不復存在。顯然,今年北極地區的異常高溫,讓北極海冰進入到了臨界點。通過研究,今年9月份,北極海冰的覆蓋範圍已經減到最小。而自從1979年人類開始通過衛星監測北極海冰之後,幾乎每10年,北極海冰都以12.9%的速度減少。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是怎麼回事 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
    天氣網訊,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惡化,近期,北冰洋北極海冰面積出現急劇下降,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出現了極暖的「黑色海水」。那麼,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哪些影響?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表示北極海冰消融不會對全球氣候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 北極升溫顯著誘發北半球寒潮?——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
    除了北極熊,如今普通公眾對北極的冰蓋也有了更多了解和關注,特別是2012年的一則北極海冰面積再創新低的新聞:8月27日,美國科學家宣布,北冰洋海冰面積已下降至410萬平方公裡,創下歷史最低值。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一星期以來,北冰洋海冰面積縮小了50萬平方公裡,已降到410萬平方公裡,創下30多年衛星觀測史上的最低值,比1979年至2000年的最低均值少247萬平方公裡,縮小的面積相當於英國的10倍。面對北冰洋驚人的融冰速度,科學家倍感焦慮。
  • 研究表明:北極海冰損失對嚴寒冬季天氣的影響很小
    埃克塞特大學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由於氣候變化,北極海冰的急劇損失對整個亞洲和北美的嚴冬天氣的影響很小。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北極海冰消失和極端寒冷天氣之間的可能聯繫,例如冬季美國可能遭遇的深度冰凍。
  • 北極海冰縮減 影響幾何?
    事實上,不管今年9月的北極海冰面積能否創造新紀錄今年9月海冰面積偏少已沒有爭議張若楠製圖北極海冰還對東亞地區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一旦北極海冰大量偏少,通過影響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西伯利亞高壓這一引導冷空氣南下的重要天氣系統,可致使東亞冬季風偏強,從而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強寒潮天氣頻發。
  • 為什麼北冰洋的海冰會跌到一個極端,創紀錄的低點?
    今年入夏,北極出現高溫異常,如:6月20日,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維爾霍揚斯克市(緯度67.5°N)白天最高氣溫達到了38℃,這是個罕見的數值,歷史同期此地的最高溫度僅為22℃。北極海冰幾十年來一直在下降,俄羅斯和西伯利亞上空的冰層特別缺乏。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新華社「雪龍」號8月7日電 題: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新華社記者申鋮  在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中,海冰觀測是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今年全球多地的高溫天氣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北極還有多少海冰?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武炳義研究員指出,「秋季北極海冰異常偏少導致了近年來歐亞大陸冬季冷冬頻繁出現,加劇了東亞地區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的發生,是導致近年來我國冬春季節天氣氣候災害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1年9月北極海冰範圍極端偏低,後期2005年12月日本發生了極端降雪事件,2008年初我國南方出現歷史上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2010年秋冬季我國華北大部、黃淮及江淮北部出現的大範圍乾旱,2012年1-2月我國北方經歷了嚴寒。
  • 北極海冰減少與東亞極冷事件的幕後「黑手」丨大氣悟理
    (圖片來源:NSIDC / NASA地球觀測站)北極地區長期極為寒冷的氣候特點使該地區存在著終年不化的厚厚冰層,稱為多年期海冰,它們用多變的形狀和低調的色彩展示著自己獨特的美。還有一些北極海冰則具有明顯的季節和年際變化:每年8-9月,北極冰蓋就會融化到科學家所說的「最小值」,隨著冬季來臨海溫降低,北冰洋及其周圍海域覆蓋的海冰覆蓋範圍就會擴大,到次年3~4月海冰範圍達到最大。
  • 香港天文臺:今年香港天氣溼熱極端 已破12項紀錄
    香港天文臺:今年香港天氣溼熱極端 已破12項紀錄 2016-12-01 10:35: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完全消失,將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近日,NASA用動畫展示了35年來北極海冰的消融情況,其中多年海冰相比1984年已經消融了95%以上。更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北極海冰將完全消失,這將給地球氣候帶來巨大影響。在北極的熱量交換、氣候、生態環境中海冰尤其是多年冰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根據動畫顯示,35年以來多年冰消融95%以上,所以專家預測到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將完全消失。北極冰的消失會給地球帶來極端化的氣候,而對於哪些對海冰賴以生存的北極熊更是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