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方已經有了秋天的氣息,而南方的暑熱也接近了尾聲。回顧近幾年,夏天的熱度經常出現比較極端的情況,其實不僅普通人的感受中,夏天越來越酷熱難耐,在一些人跡罕至的角落,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則更為驚人!
根據相關監測數據,北極地區2020年8月的海冰面積較往年偏少了三分之一,排在有衛星觀測資料以來的第三少;而隨著時間進入9月份,海冰面積繼續迅速減少,目前已經低於400萬平方公裡,逼近歷史最少(2012年)。
地處北半球,北極的氣溫也有「冬」「夏」之分,有很多冰在冬季形成、夏季融化,這也使得每年9月是北極海冰面積最小的月份。根據1979年以來的衛星觀測顯示,北極9月份的海冰以每年接近13%的速度減少。
相比20世紀80年代,當時北極的多年冰(冰齡超過4年的海冰)還能佔到三分之一,但現在北冰洋的多年冰近乎完全消失,因此每到夏季,北極的海冰更容易融化。
全球多家機構的氣候模型計算,未來一段時間,北極的海冰將呈現繼續減少的趨勢。到2050年夏天,北冰洋將會是無海冰狀態(無海冰狀態:指的是海冰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裡,當海冰面積低於該數字,將不會再有海冰季節性向外擴張了)。
聽起來遙遠而又科技含量超高的北冰洋,它的海冰變化除了會影響到萌萌的北極熊,到底對地球的其它方面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海冰變化會影響生物圈層。北極的冰越少,除了冰面上的北極熊沒有生存空間之外,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會有致命的影響。在海冰底部有藻類和細菌,給浮遊生物提供食物,浮遊生物又供養了下一層食物鏈較大的動物。當浮遊生物因為海冰減少而減少時,一環環的生物鏈就此中斷。
其次,海冰變化將使全球熱度攀升得更快。海冰的減少,導致反射的陽光也越少(北極海冰目前能反射80%的入射光,起到給地球降溫的效果),將會有更多的熱量到達地球,北極也就因此融化得更快,這是一個相互疊加的險峻局面。
另外,海冰變化也會影響天氣和氣候。如果海冰完全消失,全球的海洋環流就會發生變化,相應的,北極當地以及全球的天氣系統都會產生影響。
僅對中國來說,根據目前的氣象研究,一旦北極海冰大量減少,將影響西伯利亞高壓等系統,會導致東亞冬季風偏強,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將會偏低,強寒潮天氣將會頻發。
而在其它國家,冬季的天氣系統同樣容易長時間滯留在某些地區,極端災害將會更容易出現。
認真地說,北極海冰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指標之一。
唯一算得上是利好消息的,就是隨著北極冰面的減少、北極海面的增多,北極航道將會暢通無阻。但……屆時通航的便利,實在彌補不了其它方面的損失啊!
所以,如果我們能從現在起,想辦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那北極海冰未來是否會真的消失還不一定,但願這樣的情況只停留在計算機裡……
筆者:蘇景若,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