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急需一些改變,來跳出被字節跳動、快手、B站形成的包圍圈,而虎牙和鬥魚合併正是改變的一部分。
文:一視財經 曉宇
編輯:西貝
從騰訊的視角來看,騰訊急需一些改變,來跳出被字節跳動、快手、B站形成的包圍圈,而虎牙和鬥魚合併正是改變的一部分;而對鬥魚虎牙來說,快手、B站步步緊逼,無論是虎牙還是鬥魚,都離不開騰訊。
10月12日消息,虎牙與鬥魚籤訂合併協議,騰訊將以總價5億美元將「企鵝電競」遊戲直播業務轉讓給鬥魚,鬥魚與企鵝電競合併後的整體再與虎牙合併。合併完成後,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鬥魚將退市。鬥魚、虎牙按照市值進行1:1合併,合併交割後騰訊將擁有新公司67.5%投票權,成新公司控股股東。
類似的合併並不少見。從2014年至今,可以說整個遊戲直播平臺經歷了一個從初步萌芽、充分競爭、惡意競爭到最後資本收購只剩寥寥幾家的壟斷歷史。
1
鬥魚虎牙的競爭之道
從數據來看,鬥魚虎牙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家遊戲直播平臺已佔據絕對龍頭地位。據《2020 年中國遊戲直播行業市場規模及用戶規模》顯示,目前鬥魚佔有率為 36.5%,虎牙佔有率為 45.9%,虎牙鬥魚一起共佔據了近8成的市場份額,「虎魚」成為遊戲直播大戰千帆競發後的倖存者。
業務方面,虎牙側重於手遊的電競賽事,並積累了更多中腰部主播,以王者榮耀及和平精英為主;與之相較,鬥魚則更側重端遊相關的電競賽事,並吸引了更多頭部主播,絕地求生以及DOTA2為其主攻方向。
在運營層面上,鬥魚用戶數在20年二季度前一直高於虎牙。20年Q2,虎牙的月活躍用戶數首次超過鬥魚(1.65億),達到了1.69億,截至20年6月,雙方的用戶重合率僅為32%。
根據年報來看,過去的幾個季度中虎牙在收入和淨利潤端一直領先鬥魚。20年二季度,虎牙和鬥魚的收入分別達到了27億元和25億元人民幣,而兩者的非GAAP淨利潤則分別達到3.51億元和3.40億元人民幣。
市場一般認為,鬥魚擅長「斬首」策略,主打頭部主播,打得一手流量好牌;而虎牙則從YY變身而來,在運營和變現上更為突出,雙方合併更能取長補短,同時也能與騰訊的生態產生更多的協同效應。
2
虎牙捕魚,企鵝在後
YY的董事長李學凌曾在採訪中表示,遊戲直播行業離不開騰訊的版權資源,遲早是騰訊的主場。
作為國內最大的遊戲巨頭,騰訊對遊戲直播領域的惦念由來已久。騰訊第一大主營業務收入便是遊戲。資料顯示,從2016年開始,騰訊對鬥魚不斷加碼,持股18.975%,成為鬥魚第二大股東,僅次於鬥魚創始人陳少傑。2018年,虎牙作為遊戲直播第一股上市,市值一度突破70億美元。2019年年初,騰訊在互娛內部專為鬥魚、虎牙、企鵝電競成立遊戲直播業務部,協調三者之間的關係,防止平臺惡意競爭。2020年,騰訊選擇增持虎牙,並提出合併提案,步調逐漸收緊,幹預痕跡越來越強。
鬥魚和虎牙合併後,一方面可以佔據直播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從而降低主播、寬帶和管理成本,提高IP爭奪能力,降低內耗,還可以騰出資源與頭條系、B 站在非遊戲直播領域競爭;另一方面,隨著二者合併,重金互挖主播的行為沒有了,主播的議價和收入將大幅下跌,直播平臺將割到更多的韭菜。同時,直播間廣告、付費直播間等可能的形式會影響觀看體驗,主播們的生存環境堪憂。
3
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們
雖然現在騰訊在遊戲上一家獨大,但其他的網際網路巨頭一直對遊戲這塊大肥肉虎視眈眈。由於直播商業模式清晰直接,以快手、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強勢插入遊戲直播領域,字節跳動的遊戲已經上線,阿里的雲遊戲也將在不久之後到來,而B站在國內電競市場和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下,也是新生的「虎魚」面臨的強勁對手。
在資源方面,B站絲毫不輸其他平臺。今年,B站斥資8億元拿下了《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國地區三年獨家直播權。主播方面,B站籤下了昔日的鬥魚一姐馮提莫,又有英雄聯盟知名電競選手Uzi入駐B站。
據報告顯示,2019年,B站手遊業務收入佔公司營收比重的53.1%,達36.0億元,同比增長22.5%。20Q1手遊收入同比增長31.7%至11.5億元。根據20Q1業績交流會,公司目前有超過30款遊戲儲備,其中8款已經拿到版號。
與頭部平臺相比,現階段 B 站在遊戲直播 MAU 上雖然存在數量級的差距,但相對於虎牙、鬥魚更高的 ARPU(每個用戶貢獻的直播收入)或許是 B 站略顯優勢。
就目前的直播平臺來說,虎牙、鬥魚已經實現了淨利潤,說明直播行業已經找到比較穩定的變現方案。
中國遊戲直播平臺用戶規模逐年增長,戰術競技等新電競遊戲不斷湧現、各級電競賽事不斷湧現和完善、以及短視頻平臺開拓遊戲直播業務,均成為推動遊戲直播用戶增長的力量。
未來的直播行業怎麼發展我們不確定,不過那些曾經吃到資本紅利的主播們不在悠閒自在了。在騰訊的操控下對弈的棋手們,應該如何保持合併前的生命力與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