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潮兒」長啥樣?錢塘江文化節吉祥物作品大放送丨④奇幻篇
錢塘江大潮(圖源網絡)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7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傅穎)「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這句詩,如今在杭州,已是耳熟能詳,婦孺皆知。其形象地折射的,是「勇立潮頭」、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 那麼,「弄潮兒本人」究竟長什麼樣呢? 今年6月初,擁有「錢塘江畔金江幹」美譽的杭州江幹區隆重舉辦首屆錢塘江文化節,主辦方江幹區委、江幹區人民政府面向全球公開徵集錢塘江文化節吉祥物——「弄潮兒」。
-
錢塘江邊搶潮頭魚的他 差點被潮水吞沒
浙江在線06月23日訊 ( 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李陽陽 ) 很多年輕的杭州人,也許已經不知道什麼叫做「搶潮頭魚」,那麼我們先來做一個類比: 在A股市場上,有「大神」擅長於捕捉熱點和抓漲停板,這就是在搶股市的潮頭魚。
-
棲鳳漁民捕到稀有斑點月魚
瀋吉爭捕撈到的斑點月魚重30多公斤。該魚體側扁,呈卵圓形,口小,眼大,鱗片細小。魚體散布白色斑點,各鰭均為橘紅色。背鰭前方鰭條延長呈鐮刀狀,與腹鰭略對稱。據悉,斑點月魚主要分布在西大西洋、西印度洋溫帶及太平洋溫帶,棲息在大洋的中層水域,靠著上下揮動大型胸鰭的方式來遊泳,有如划槳,肉食性,繁殖期在春季。
-
水清了、魚多了、漁民有了新工作——四川宜賓禁捕退捕見聞
新華社成都10月30日電 題:水清了、魚多了、漁民有了新工作——四川宜賓禁捕退捕見聞新華社記者 高健鈞不久前,一段視頻在四川省宜賓市市民的手機上廣為傳播:晚上十點多,一群飄魚在金沙江江水中穿梭,在手電筒燈光照射下,魚群仿佛飄於水面,形成一道奇特的風景……拍下這段視頻的
-
臥龍湖冬捕 「雙頭魚」 拍出788888元
1月19日,2019第七屆瀋陽(康平)臥龍湖大遼文化冬捕節盛大啟幕。本屆冬捕節主題為「穿越千年,龍湖盛事」,通過全域包裝、全時表演、多地互動等方式,配合VR燈光故事、極光秀等各種高科技手段,一步千年、沉浸體驗,再現大遼冬捕的「龍湖盛事」。
-
「長江野生魚」不能再吃了!仙桃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專項檢查
野生、野魚等不能捕不能賣也不能做店名和廣告語! 近日,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工作專班 深入漁網市場、餐飲店、集貿市場等地 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專項檢查
-
不賣不買不食長江魚 禁捕退捕在行動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推動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扎牢「市場銷售環節」這一關口,2020年11月20日上午,張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車站市場監管所召開了市場內水產品經營戶關於:「十年禁捕禁購禁售長江魚」的培訓會。
-
螞蟻和魚兒 誰是弄潮兒
原來,波浪將弱小的螞蟻卷到了海裡,螞蟻天生會遊泳,照理不會有危險,但魚把它們當做了美食。面對體積龐大的魚,弱小的螞蟻確實無力反抗。蟻后召集家族成員商討對策,有的提出重返荒草地,有的反對,因為荒草地的狀況比這裡更糟;有的建議往更遠處搬,有的反對,因為更遠處是沙漠,比荒草地的環境還差。更多的螞蟻閉口不言,因為它們無計可施。
-
魚滿倉!日照水庫2020冬捕第一網出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彭彥偉 劉濤 王晨 見習記者 朱子琦19日上午10時,隨著載有滿倉魚的捕撈船緩緩靠岸,日照水庫2020冬季捕魚拉開了序幕。當天捕撈七斤以上花蓮魚五千餘斤。沒幾分鐘,魚網裡的魚紛紛躍動,騰空而起,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現場格外震撼人心。「我手裡的這條至少十斤起。」漁民抱起花鰱魚向記者展示道,「這一箱的收成至少有五六千斤。」這是日照水庫今年冬捕第一網。日照水庫位於日照市東港區西部,始建於1958年,控制流域面積548平方公裡,總庫容3.35億立方米,是日照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
-
吉林八景之一,傳承幾百年的查幹湖冬捕,魚卻越撈越多?
比如大連的黃桃和山西的老陳醋等等,而東北吉林也有一個很出名的產品,那就是查幹湖的魚。並且,每年在查幹湖進行冬捕也是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一直傳承至今。 查幹湖冬捕這種傳統的漁業習俗起源於元朝時期,那的漁業資源自古以來就十分富饒。到了遼金朝代,漁獵更加出名。查幹湖風景秀麗,一條條魚穿梭水中,宛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就連古時的帝王都很熱衷親自來這裡捕魚,後來就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習慣。
-
在自家魚塘捕了上千斤魚,5名村民被抓走了…
民警發現還有三條裝有發電機的鐵皮小船,裡面有電瓶及麻魚器,5名村民正在魚塘裡電魚,岸上堆滿了捕獲的魚,達上千斤。「我們在自己的魚塘裡電魚違法嗎?」面對執法人員,這些電魚人員感到一臉茫然,認為在自家門前魚塘電魚合理合法。隨後,執法人員亮出執法證,責令電魚人員立即停止電魚活動,關閉電源上岸調查處理,沒收電捕工具,將5名非法從事電捕人員帶到派出所進行處理。
-
博斯騰湖冬捕和查幹湖齊名,沒有三百萬的頭魚,遊客直言很良心
冬捕,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說是冬季捕魚,這在我國北方非常普遍。但是在國內比較有名的應該就是查幹湖冬捕了,基本上每年都會舉行冬捕節,在全國也會引起很大的關注。而除了查幹湖之外,還有一個地方的冬捕也很不錯,這裡沒有三百萬的頭魚,遊客都說它很良心。
-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 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臺灣北海岸魚種平均每隔10年至15年就減少一半,30年來從120種銳減至30種,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魚種組成也有改變,經濟價值高的烏魚、白帶魚等,正逐漸被刺河豚和臭肚魚取代。
-
漁民出海捕魚,自稱捕到了「龍魚」,同伴卻讓他放生
漁民出海捕魚,自稱捕到了「龍魚」,同伴卻讓他放生 海洋中生活的動物都是我們不經常見到的。所以我們對於某些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並不了解,一位小男孩跟隨的自己的父親到海上釣魚的時候。沒一會兒的功夫,就從海洋中釣上了一條又長又大的魚。
-
臥龍湖大遼冬捕節開幕 「雙頭魚」拍出79.9999萬元
1月11日,第八屆瀋陽臥龍湖大遼文化冬捕節盛大啟幕,當天頭網出魚2.9萬公斤,「雙頭魚」(即從第一網捕上來的魚中挑選出的兩條最大的魚)更是拍賣出了79.9999萬元的歷屆最高價。 本屆冬捕節以「魚躍龍湖,盛世康平」為主題,著力營造歡快喜慶的濃濃年味。
-
太湖為什麼要退捕 我們還能吃上太湖魚嗎?
消失的豈止是魚,對水體環境更挑剔的軟體動物們,消失得更快。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觀測,太湖曾有20多種軟體動物,而4年前常見的還不到10種。每一種魚、蚌的消失,是整個湖泊生態變化的徵兆。建壩、汙染、捕撈都在威脅太湖魚在魚類研究者看來,棲息地被佔用、水域汙染、過度捕撈都是破壞漁業資源的主因。比較歷史記載的魚類名錄,太湖消失的魚種不少是洄遊性魚類。它們通常春季在長江中產卵,等到夏季江水泛濫時,成長中的魚苗和成魚為了尋找更多食物,遊回湖泊。
-
太湖為什麼要退捕 我們還能吃上太湖魚嗎
消失的豈止是魚,對水體環境更挑剔的軟體動物們,消失得更快。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觀測,太湖曾有20多種軟體動物,而4年前常見的還不到10種。每一種魚、蚌的消失,是整個湖泊生態變化的徵兆。建壩、汙染、捕撈都在威脅太湖魚在魚類研究者看來,棲息地被佔用、水域汙染、過度捕撈都是破壞漁業資源的主因。比較歷史記載的魚類名錄,太湖消失的魚種不少是洄遊性魚類。它們通常春季在長江中產卵,等到夏季江水泛濫時,成長中的魚苗和成魚為了尋找更多食物,遊回湖泊。
-
南通:捕了70公斤魚,被提起公訴
2020年3月份,孫某在網上看到有人用這款錨魚器補了許多魚,因為自己也有釣魚愛好,平時捕魚後都拍成照片或視頻然後發朋友圈,所以就花了1000多元託人在網上買了一套設備。這種設備比較先進,利用高科技將水下畫面實時傳送到顯示屏上,釣魚者一眼就能看清情況,並且有多個魚鉤,魚鉤也是比正常的大好幾倍,因此可以捕到許多大魚。
-
水質惡化過度捕撈山東濰坊北部近海已無魚可捕
水質惡化過度捕撈山東濰坊北部近海已無魚可捕 2011-10-17 16:21:00 作者: 來源:濰坊新聞網 我要評論 關鍵詞: 小清河 過度捕撈 水質惡化 羊口鎮 捕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