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7 16:21:00 作者: 來源:濰坊新聞網 我要評論
關鍵詞: 小清河 過度捕撈 水質惡化 羊口鎮 捕撈能力
[提要]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曾幾何時,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裡描述的場景也正是山東濰坊北部沿海漁民的生活寫照。今年8月31日零時渤海休漁期結束,羊口近海漁民協會下屬300多艘漁船駛入渤海,等待他們的卻是漁獲量較往年減半的殘酷現實。
目前正是出海捕撈的旺季,但許多漁船纜繩緊鎖停泊在羊口港。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曾幾何時,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裡描述的場景也正是山東濰坊北部沿海漁民的生活寫照。但是連日來記者採訪發現,今年很多漁民臉上的笑容不再,近海無魚可捕成為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尷尬局面,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撈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
原因一
環境汙染損害資源
「我家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是這片海把我養育大的,我對它的感情很深。」回憶起兒時小清河口生態狀況,山東省壽光市羊口近海漁民協會會長孫效寶百感交集。上世紀80年代以前,羊口人喝水就用桶在小清河裡提。小清河入海口方圓二三十海裡,是渤海的重要魚類產卵場,漁民只需開一艘18馬力的小漁船,用最普通的拖網,一次就能捕到五六萬斤水產,一年根本不分淡旺季。
「那時候,一船水產能有一二十個品種。捕的最多的是二兩大的渤海大對蝦,半斤左右重的梭子蟹,菸捲那麼長的黃河口面魚……」講述這些往事時,孫效寶感覺像是一場夢,「那時,除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國內城市的收購商,甚至日本、韓國客商都等在港口邊搶海貨。」
之後20多年間,由於小清河上遊汙染嚴重,那些魚滿船蝦滿艙的日子漸漸地只能成為漁民的美好回憶。他們能捕到的海貨也日漸變少。到了2000年前後,小清河口幾乎無魚可捕,漁民被迫變賣小馬力船,購入大馬力船駛離河口捕魚。一個來回下來只能捕到幾箱魚,魚蝦的個頭也越來越小。
記者從山東省濰坊市環保部門的一份資料上看到,在汙染最嚴重的2000年,小清河的COD(化學需氧量)濃度高達340毫克/升,超出基本標準近六倍。小清河的主要支流,如織女河、豬龍河的COD濃度甚至達到1000毫克/升。那時的小清河一度被戲稱為「醬油河」。
為了徹底改變小清河的汙染問題,從2005年開始,沿河城市開始對小清河進行治理。據了解,近幾年僅山東省壽光市政府每年投入汙染防治資金就佔GDP的2%以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銀魚作為小清河入海口特產而家喻戶曉,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隨著水質惡化,銀魚難覓蹤影。從2009年冬天開始,消失了多年的銀魚又重新出現在壽光市羊口鎮中心漁港碼頭,每天的捕撈量能達2萬斤。
但是,今年8月31日零時渤海休漁期結束,羊口近海漁民協會下屬300多艘漁船駛入渤海,等待他們的卻是漁獲量較往年減半的殘酷現實。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布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伺服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