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林」字的長期醫囑單上清楚的記載著出事的當天中午用了10%氯化鉀10ML,並且都有醫生與執行者、核對者籤名。
右側有「林」字的臨時醫囑單顯示,出事當天中午輸第一組藥水的時間為中午12點整,值班醫生吳慶軍,執行護士是朱海東。
沒有「林」字的篡改的另一份臨時醫囑單顯示,出事當天中午打第一組藥水時間與第一份不同,為12點45分;值班醫生側與第一份也不同,為杜生旺,執行護士改為了陳寧波 。
藥費明細表上顯示當天用了兩支10ML的氯化鉀。
-----從連雲港2010「3.22」醫療事故拷問「三甲」醫院醫術、醫德
患者輸液中心臟驟停疑似用藥失當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9日訊 (記者 曹峰峻 郭樹賓) 2010年3月21日23時左右,連雲港市53歲的退休女職工盧興元因患膽囊結石由該市東方醫院轉入連雲港中醫院準備進行手術治療。
「從入院至22日中午12時左右的時間段內,醫院為我媽媽做了胸透、尿常規、彩超、心電圖等檢查,只有CT準備下午做,檢查的情況均顯示一切正常。」盧興元女兒陳靜和女婿張雲峰告訴記者,22日中午12時開始注射藥水,當天下午一共注射了四組藥水,「到了第四組剩1/5時,我媽媽就倒地出事了……」
盧興元從輸液突然成了植物人後,其家屬一直追「責」不放,維「權」未斷,但時間一晃兩年,至今無處「說法」!
據家人介紹,因醫院名不符「三甲」之實,竟然無床頭巡視卡,插卡處只有一塊空白板,且執行護士在注射藥水時,從不對所注射藥水履行告知義務。
「那天我們家人在場證實,開始是兩隻袋裝藥水,然後護士換了瓶裝藥水250ML,玻璃注射液結束後,護士陳寧波進來更換了一瓶250ML的藥水,因到了第四組藥水,我們一直不知道什麼藥,我當時就問了一句,這是什麼藥?陳護士明確回答,此藥水為氯化鉀,這個要滴慢一些,這個在場的人都清楚地聽到了,」小張說,他老婆陳靜當時看著250ML的玻璃瓶,說滴的不快也不慢。
14時40左右,張雲峰與陳靜去住院處辦住院手續,現場只有患者盧興元妹妹一人在場,14時58分,盧興元起床要去上廁所,由妹妹攙扶,從21床走向20床尾時,邊走邊和臨床病友談笑中,忽然無聲無息地軟倒在地,未發出一聲,面部沒有任何表情,當時藥水已經輸到近1/5左右。臨床病友和患者妹妹立即呼救……
患者終成植物人家屬認為搶救不力所致
「據家屬反映的情況看,由於醫院管理混亂,搶救措施不力,多處程序存在失當細節,以致貽誤搶救的最佳時機,造成患者腦部缺氧時間過長,也是造成患者腦部組織不可逆轉性損傷的原因之一。」盧興元醫療事故訴訟代理律師說。
一、律師通過相關醫學諮詢,稱根據《2005國際心肺復甦指南》心臟驟停的處理常用方法:目擊者第一時間開始CPR(框1)和除顫,並儘可能不間斷胸外心臟按壓。如果有人目擊病人倒下,並有除顫器,則應給予2次吹氣後摸脈搏,如果施救者在10秒鐘內確認無脈,那施救者就應開啟除顫器,並放置電極板,檢查心律。但據患者家屬反映,現實中院方沒有能做到。
二、參與搶救全過程的張雲峰介紹,ICU醫生進行胸外心臟按壓過程中,非常慌張,按了幾下後,起身離開房間,打電話!導致中途停止。記者在患者家屬提供的錄音、錄相資料中聽到院方代表稽主任與患者家屬談話這樣認為,心臟搶救按壓過程中可以停下觀察,「按一陣子,要停止看,心臟有沒有恢復。」不過,患者家屬不認可,小張認為,人命關天的危急關頭,搶救病人的醫生是不能私自停下搶救而離開生命垂危的病人的,何況是走出病房打電話。他說「我發火了,我說你在這兒救人,電話讓別人打……」誰知,稽主任竟然不當一回事地說:「你發了火以後,他不是又回來了嘛,哈哈……」這段話說明稽主任承認搶救醫生確實存在玩忽職守的事實。
三、患者家屬稱,在搶救過程中,竟然有醫務人員不會用氧氣包,他當時聽到兩位護士說:「這怎麼用呀,不會用!」院方代表在錄音對話中竟然這樣解釋:「那個是麻醉專用器件,不是我們所有普通醫生能做的。」這段話意味著連雲港中醫院確實有醫生不會用氧氣包,當時搶救的現場也確實存在搶救人員不會使用氧氣包的真實情況。
四、患者家屬稱,搶救現場就連電源插排都沒有,導致相關儀器不能正常工作。記者在患者與院方對話錄音中聽到稽主任說,「那是後來心電圖電源插排沒插上,不是說前面的插排沒有插上去。」在搶救的千鈞一髮,用於搶救的任何器械都很重要,缺少某項器械可能就會造成「前功盡棄」! 這些搶救過程中的重要細節在連雲港中醫院一個主任醫師嘴裡就如同兒戲樣地輕描淡寫。
張雲峰說,種種不應該的情況,再次嚴重耽誤了有效搶救時間!讓心臟驟停到心肺復甦,歷時達40多分鐘,導致我嶽母在長時間腦缺氧的情況下腦組織壞死的結果!」
醫院「尋求」患者突發「病因」卻得不到客觀與科學驗證
張雲峰說,醫院在發生醫療事故後,拒不承認他們的任何過錯,包括用藥方面的過失和搶救不力因素,而是毫無根據的將責任全部推到他嶽母身體上。
醫院先是認為盧興元有心臟病。醫院的信口雌黃隨即遭到盧家人的反駁:「往年有體檢記錄,入院前有心電圖記錄,檢查全部正常」。但醫院卻又不折不扣地認為可能是家族遺傳性的隱性心臟病!這同樣遭到患者家屬的責問,「盧興元父親、母親,勻尚在世,而且平均已有83歲的高齡,家裡親人全部健在,無一有遺傳性心臟病源,盧興元的家族遺傳性的隱性心臟病從何而來?」
對於家屬有理有節的質疑,院方無言以對,也無理以對。
張雲峰氣憤地說,院方排除心臟原因後,又僅憑心臟驟停24天後作出的顯示腦部有一處「1-2mm」的突起部位便推論出他嶽母有動脈瘤,並稱是動脈瘤破裂導致心臟驟停。但第一人民醫院前來會診的腦外科劉主任結論為:確認腦部水腫,推斷腦部有出血跡象,但並未確認腦部出血會導致心臟驟停。
期間,又一退休學科專家提示認為,如果是因蛛網膜下腔出血、動脈瘤等引發患者心臟驟停的情況,患者通常會突然出現難以忍受的「頭要裂開樣疼痛」或「生平最劇烈的頭痛」等表現;有人則會表現為脖子後面劇痛,不能低頭,同時患者會劇烈的嘔吐,煩躁不安;還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一過性的意識喪失,持續時間一般情況下不會很長。但發病休克的同時通常都會因突然間的、難以忍受的劇烈痛苦,在倒地休克前都會發出某種痛苦的大叫聲。但從盧興元當天發病的表現看,在倒地的前幾秒,還在和臨床病友談笑,並無任何頭痛或別處不適,特別是倒地時毫無聲息,面部也未有任何痛苦的表現,明顯不符合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動脈瘤發病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