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見習記者 劉海川
2014-06-04 18:35 來源:澎湃新聞
簡單的疝氣手術後,昆明一患兒因缺氧致瀰漫性腦萎縮,近乎「植物人」,且治癒機率極微。患兒家屬怒指院方麻醉注射過量、發現狀況後搶救不及時,並篡改病歷。
2014年4月11日,在做完各項檢查後,2歲半的沃沃被父親劉吉偉帶到昆明市兒童醫院治療疝氣。9點20分,沃沃接受了全麻手術,劉吉偉和妻子則一直守在手術室外。但1個小時後,同一批做手術的小朋友已被陸續推出手術室外,唯獨不見沃沃身影。等到下午1點半時,焦急的劉吉偉敲開手術室的大門,麻醉師告知他,手術非常成功,但孩子現在還沒有醒過來。
隨後,劉吉偉進入室內,看見沃沃躺在術後監護室內,口吐白沫,四肢強直。「麻醉師跟我說,孩子手術很成功。目前有些昏迷,但問題不大,一會下去吸點兒高壓氧就沒事了。」劉吉偉說。
但等他和妻子吃完飯返回手術室看孩子時,大門已經鎖上,怎麼叫也叫不開。2點半,沃沃被送入重症監護室。當晚6點,院方通知劉吉偉,沃沃「生命體徵正常,但因為是高敏感體質,發生了麻醉意外。」
「孩子沒有過敏史。手術前一天也做過過敏檢查,具備手術條件。」 劉吉偉說,在重症監護室搶救5天後,沃沃轉入普通病房看護。4月22日,劉吉偉帶著患兒去往同市的昆華醫院做核磁共振成像,沃沃被診斷為「瀰漫性腦萎縮」。3天後,昆明市兒童醫院新院也對沃沃作出了一致診斷。
「到現在,兒童醫院也沒有對孩子的病情表過態。」劉吉偉說:「昆華醫院的醫生告訴我什麼是瀰漫性腦萎縮。兒子現在的大腦就像缺了水的核桃,治癒機率極微。」
簡單的疝氣手術,為什麼會演變成「腦萎縮」?劉吉偉諮詢了醫務朋友後認為,沃沃在接受全麻時,所注射的麻藥可能過量。「術後醫生能夠觀察到兒子的不正常反應,但沒有進行及時搶救。」劉吉偉回憶,事發當日10點10分左右,沃沃的手術已經結束。但3個半小時後,當他們進入手術室找孩子時,發現沃沃的病床附近並沒有醫療設備。
「3個半小時,沒有人通知我們,也沒有人去管孩子。直到下午2點半,孩子才被送進重症監護室。」
但院方否認了家長的質疑。兒童醫院醫務科副主任李亞玲介紹,事發當日沃沃做完手術後,醫生發現他呼吸不暢、心率下降,隨即做了救治。「不存在延誤。如果沒有及時搶救,孩子可能已經不在了。」
4月23日,在劉吉偉的參與下,院方封存了沃沃的病歷。但劉吉偉委託律師朋友看過病歷後發現,沃沃術後的4個小時,病歷上有詳細的搶救過程。「我和妻子當時都在場,根本就不是病歷上寫得那樣。」但這一說法同樣遭到了院方的否認。
目前,沃沃無法說話、行走和表達,除了能睜眼和四肢抽搐,近乎「植物人」,且右腦完全癱瘓。事發後,劉吉偉要求將沃沃轉入北京某醫院,並由昆明市兒童醫院承擔差旅、醫療費用,遭到院方拒絕。在多次溝通無效後,劉吉偉提出600萬元的賠償標準,同樣也遭拒絕。
「在第三方鑑定出來之前,我們基於人道主義,可以給付1萬元以內的慰問金。」院方告訴記者,術前他們已和患兒家長籤訂了手術風險責任書。記者在該責任書上看到,「麻醉意外」屬該責任書內的免責條款。
「麻醉意外這個詞太寬泛。什麼叫意外?意外是指在麻醉劑量準確且操作無誤的情況下,出現了醫護人員不可控的情況。鑑定都沒有出來,談意外太早了。」雲南天外天律師事務所律師杜曉秋建議,遇到此類醫療事件,「須在第一時間封存病歷。並及時做醫療鑑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