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植物人|住院還是回家?醫院家屬進退兩難

2020-11-27 華夏經緯

  11月25日,山東桓臺某村農民張建友來到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向紅十字會捐獻了植物人兒子的遺體。

  張建友的兒子張洪群因車禍成了植物人,一躺就是5年。

  今年3月,張洪群因患尿道炎等併發症出現尿血,此後吃飯也更加艱難。父親張建友和母親劉玉娥開始考慮兒子的後事。一開始,他們想燒了,骨灰撒進田野,免得睹物思人,心裡受不了。後來,媒體報導器官捐獻的事情,一下子觸動了張建友。他想,如果將全身器官捐出來,就可以救助很多需要延續生命的人,某種意義上來說,相當於延長了兒子的生命。此外,軀體也可以捐給醫學機構,「讓學醫的人研究一下,為什麼腦部受傷後救不了。」

  這期間,桓臺一些熱心人士登門探視張洪群,走時給劉玉娥塞了不少錢。「正是因為社會上有這份愛心,我們夫妻倆才產生了回報社會的想法。」張建友強調說。

  11月25日,多日無法進食的張洪群死亡後,器官在濟南千佛山醫院被摘下,用於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軀體捐給某大學醫學院,用於衛生教學科研。

  □背後故事

  每天與兒子說話卻從未獲得回應

  11月24日中午,吃了半截飯的張建友夫婦,扔下碗筷給植物人兒子張洪群按摩,餵飯。

  5年來,這已是夫妻倆每天的「規定動作」。按摩時,每人抓住一條胳膊,捏一遍之後再活動腿,抱著小腿部位一遍遍練習屈膝。

  按摩了一會兒,兒子喉嚨中發出「咕嚕嚕」的聲音,夫妻倆趕緊餵飯。在家裡幫忙的一位親屬,將一缽熬好的流食遞給劉玉娥。劉玉娥用右手舀起流食餵兒子,餵前習慣地在左手拇指肚上試溫,左手指摁住兒子下顎,露出一條縫來迅速灌下。每灌下一口,趕緊給他合住嘴巴。有的時候,食物流到了喉嚨眼,一陣猛烈咳嗽後又噴了出來。

  「咽、咽、咽啊……」劉玉娥一面餵,一面與兒子說話。5年來,從未獲得兒子回應。

  因為張建友打零工,劉玉娥獨自搬不動身高一米八、體重140多斤的兒子。稍一疏忽,兒子背部、臀部得了褥瘡,開始成片潰爛。為此,每天除了按摩、餵飯,夫妻倆還要碾碎藥片,將藥麵兒一點點敷到傷口上,用布包好。

  今年,張洪群還患了幾次感冒。缺氧時,臉憋得發紫。這時,夫妻倆就會趕緊拿出注射器,用針頭部位的塑料軟管往外吸痰,或者用藥棉、鑷子一點點地往外摳。

  在照顧植物人兒子5年之後,夫妻倆久病成醫。不僅熟悉護理工作,就是醫生開處方時配啥藥,也可以商量幾句。

  照顧兒子這5年,很多人向他們熱情地伸出援手。

  當年兒子出事,曾經轉院到聖潔醫院,住院24天,得到關照。出院後第一年,院方免費提供觀察治療,指導用藥。尤其是院長耿佃盛費了不少心。村醫王瑞芹5年中經常登門照顧,不管颳風下雨、白天黑夜。即便嫁到了鄰村,也沒把張洪群撂下。

  但就是這麼好的醫生,面對植物人也心情複雜。張建友說,5年前出事後,耿院長就提醒他:你撒手吧,以後也是個累贅。張建友很感謝醫生好心的提醒,他說,自己「沒想過這麼多」。

  住院還是回家都是煎熬

  面對植物人,醫院家屬進退兩難

▲劉玉娥給兒子餵了5年的飯,一頓也沒落下過。

  不僅僅是張建友夫婦,許多植物人家屬都曾面臨著繼續留院治療,還是回家「聽天由命」的兩難選擇。記者從省城部分大醫院獲悉,不少醫院裡都躺著長年昏迷而恢復希望渺茫的植物人。住院,恢復希望渺茫,且醫院床位緊張,家屬沒錢沒力照顧;回家,治療護理條件差,生死難料。醫院和家屬因此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超倆月未醒來 恢復希望渺茫

  「我們科有位患者,五年了,沒有恢復意識。」齊魯醫院康復科主任嶽壽偉說,該科每年都會有二三十例植物人來進行康復治療。

  省千佛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唐吉友介紹,所謂植物人,是指患者進入了一種「植物狀態」。通常這種患者處於不可逆的深昏迷狀態,喪失意識活動,但它不同於「腦死亡」,還可自主呼吸。但真正進入「植物狀態」的患者,超過兩個月後,恢復機會就比較渺茫。

  「即使恢復了,也不可能立時就像生病之前一樣。」嶽壽偉說,即使是在2個月內恢復意識的患者,其認知能力也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嶽壽偉介紹,他們科植物人患者恢復的最長記錄是昏迷132天後醒過來的。「一些新聞報導說,昏迷數年還能醒過來,他可能並不是真正進入『植物狀態』的患者。」嶽壽偉說。

  堅持康復治療 每月費用上萬

  嶽壽偉介紹,對植物人,可據情況採取電流刺激、針灸或高壓氧等康復治療措施,長期康復治療費用較高。

  在省千佛山醫院,濟南長清區患者趙先生的家屬告訴記者,僅營養神經的藥,每月就要好幾千,算上針灸等康復治療,每月上萬元。「就是只做必要的治療,一個月也好幾千。」

  而這些康復措施能起多大作用,家屬心裡並不確定。唐吉友表示,這些措施在患者昏迷一定時間內有作用,但超過最佳治療期,對恢復意識的作用不大。然而,許多家屬還是懷著希望,繼續治療。趙先生的弟弟說,為堅持住院治療,能借的親朋已全借遍,住院僅倆月,全家已債臺高築。

  床位緊張 醫院也不願收

  嶽壽偉介紹,植物人患者一般需要鼻飼餵養,就是從鼻子裡插管進行餵食。如果餵食不當,就會引起肺部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就很危險。

  如果護理好,即使在家也能生存很長時間。「有這樣的病例,在家活了幾十年。」唐吉友說。

  但現實中,許多患者還是希望在醫院護理,「回家肯定沒醫院條件好,萬一出了什麼事,也沒法治,只要有錢肯定在醫院啊。」趙先生的弟弟如是說。

  但在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下,醫院卻非常為難。一位醫生坦言,現在醫院床位緊張,醫保又有限制,這種患者長期住院,對家人乃至社會來說都是一種資源浪費。但家屬若不同意出院,醫院也沒辦法。

  當然,不少家屬還是在高昂的費用面前低下了頭,「狠心」將病人帶回家。「實在住不起,兩個多月,治療和康復花了十多萬。」趙先生家屬最終還是無奈地將其帶回了老家。

  家屬放棄照顧 可能涉嫌犯罪

  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齊魯醫院陳曉陽教授表示,目前在醫學倫理上該如何對待沒有甦醒希望的植物人,各界意見並不統一,「即使在美國意見也不統一。」據悉,部分專家認為,生命是神聖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對生命的挽救。

  但也有專家認為,在醫學意義上已無甦醒機會的植物人,繼續治療不是延長其生命,而是延長其痛苦。

  不過,我國目前沒有關於「安樂死」的相關法律規定。按現有法規,醫護人員不能放棄對患者的治療,任何人也不能參與「安樂死」。

  家屬是否可以放棄對患者的照顧治療?山東舜啟律師事務所孟憲強律師表示,如果患者家庭確實沒錢維持患者住院治療,可以將其帶回家,「但如果患者家屬有明顯沒盡到義務的地方,也是違法的,有的可能會構成虐待罪、遺棄罪等。」

來源: 齊魯晚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醫院不願收 回家護理難 中國50萬植物人誰來照料?
    千龍網記者 劉美君攝「如果有一天突然醒了呢」儘管一年有餘,但時至今日,北京市密雲區居民智英對於母親鄭文華為何成為植物人無法釋然,「就是住院治療腦出血,咋就毫無徵兆成了植物人?」醫院不願收,回家護理難。怎麼辦?無奈之下,智英家人只得將老母親送到託養中心,「人躺著比看相片好」。
  • 男子醫院揮刀為植物人女兒討藥 免費住院已4年
    11月5日下午,深圳北大醫院院方就2日上午9時在該院神經外科病房裡發生的醫患衝突一事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記者採訪過程中,醫患雙方對關鍵問題各執一詞。院方稱患者入院前從未產檢,產婦變成植物人為「搶救效果不理想」所致。患者家屬否認患者未曾產檢的說法,稱醫院沒收了產檢結果,並透露在免費住院治療過程中,家屬曾為向醫院討藥下跪。
  • 住院一天成了植物人 國內醫療事故最高索賠案紀實
    本報特約記者 盛學友  2002年7月31日上午9時,61歲老人劉淑娥坐到了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東區104審判庭的上訴人坐席上,這場索賠額達960餘萬元、目前國內索賠額最高的醫療糾紛案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兩年前,大女兒魏紅義頭一天因哮喘病發作住進襄樊市中心醫院,第二天卻成了植物人。
  • 醫院有過錯 患者成植物人熬了十一年 去世已四年 因二審改判家屬...
    ■新快報記者 何生廷 接受全麻手術 因缺氧致植物人狀態十一年 因子宮、卵巢有病變,懷疑有腫瘤,58歲的陳阿姨於2004年6月22日前往位於廣州的原廣州鐵路中心醫院(現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治療。住院7天後,6月29日上午9點半開始接受全麻+硬麻下行腹腔鏡下左附件切除術。
  • 在植物人病床邊唱歌的人
    北京延生託養中心創辦於2014年,當年,看到植物人託養困境的相久大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辭去公立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的穩定工作,賣房籌建中心。北京延生託養中心創辦於2014年,當年,看到植物人託養困境的相久大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辭去公立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的穩定工作,賣房籌建中心。據統計,我國目前大約有30萬至50萬名植物人患者。
  • 祖孫二人在同一家醫院變成植物人 家屬質疑診斷
    而患者在手術中卻出現了大出血,並最終因腦部失血時間過長而成為了植物人。  對這場手術存在眾多質疑的家屬將實施手術的醫院告上了法庭。此案日前在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但手術後黃寶燕發生了大出血,此後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呈植物人狀態至今。  至此,家屬方對醫院的種種做法提出了質疑,而隨後的種種發現更讓他們懷疑院方的行為,並據此向法院提出了上訴,將中山二院、均安醫院、順德中西醫醫院以及張華、王銘輝都告上了法院,共提出了高達81萬多元的賠償要求。
  • 植物人在京郊沉睡
    2020年1月6日,張丹遭遇車禍,腦部嚴重受傷,被診斷為植物人。王明濤帶著妻子跑遍北京出名的三甲醫院,手術、住院,花了70多萬。這是他們的全部積蓄,包括給兒子存下的結婚錢。每到周末,王明濤帶著兒子一同前來。王明濤是鐵路工人,ICU裡每一天的費用近五千元,幾乎相當於他的整月工資。
  • 走近植物人群體:家庭護理困難 託養機構嚴重短缺
    目前,他已進入植物狀態半年,成了植物人。  任高付發病短短3個月,輾轉3家醫院,治療費用接近20萬元。「20萬元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女兒任蝶說,為了給父親籌措治療費用,今年初她在學校發起了愛心籌款,籌集近6萬元,「父親入院不到3個月,家裡就已負債10萬元。」  「我們再也沒有能力讓爸爸繼續住院了。」任蝶介紹,家庭經濟本來就不寬裕,奶奶多病,行動不便。
  • 40%的植物人被誤診 專家稱家屬有權對醫生診斷提出質疑
    中國網財經3月28日訊 我國被診斷的植物人每年在50萬到120萬之間,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植物人昏迷促醒-康復中心主任董月青在研究中發現,植物狀態的患者有超過40%的被誤診,病人一旦被貼上「植物人」標籤,就很難擺脫它。董月青表示,醫院沒有完成全面測試時,病人家屬有權對醫生的「植物人」診斷提出質疑。
  • 關於植物人
    昨晚10點我接到一位患者家屬的電話,她的母親半年前診斷為植物人,目前在外院康復科住院治療。而有大約60%兒童「植物人」在腦外傷後1年內恢復意識。這個統計數據使醫生和病人家屬都充滿期待。2007年,《自然》雜誌曾報迄今為止,美國已經有l萬多例大腦起搏器植入手術,經過植入大腦起搏器的植物人治癒率達到25%~30%。近年來,我國也開始了大腦起搏器促醒植物人的探索之路。到2009年,我國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腦刺激器植入中心。
  • 植物人群體:意識出走後,何處安身?
    這是她成為「植物人」的第15個月了。因車禍入院後,妻子接受了外科急救,但一直沒有醒來。數月後,醫生在她體內植入了「腦起搏器」, 給予相應的腦區以電刺激,希望將她從昏迷中喚醒。那時,妻子還在北京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住院。
  • 北京安定醫院病人最長住院20年 中國精神病患者人數超1億
    在安定醫院的病房區,將近800名住院病人,約有兩成是長期住院的老病人,時間最長的超過20年。根據醫護人員的觀察,這些長期住院的病人大多失去了回家的機會,只能在病房等待生命的終結。對於李鳳英這樣被遺留在精神病院的病人來說,生命終結或許是離開醫院的唯一方式;對於這些病人的家屬,死亡或許更多的意味著解脫。
  • 病人在醫院輸液成植物人 院方疑為免責改病歷
    盧興元女兒陳靜和女婿張雲峰告訴記者,22日中午12時開始注射藥水,當天下午一共注射了四組藥水,「到了第四組剩1/5時,我媽媽就倒地出事了……」盧興元從輸液突然成了植物人後,其家屬一直追「責」不放,維「權」未斷,但時間一晃兩年,至今無處「說法」!
  • 19歲女孩生娃後成植物人 住院一年孩子生父仍未出現
    &nbsp&nbsp&nbsp&nbsp從ICU到急診,從植物人到康復出院,被愛人遺棄的19歲單親媽媽小福在醫院的急診室「住了」一年。近日,醫院終於幫她找到了她的老家,並護送她與孩子回到雲南老家。&nbsp&nbsp&nbsp&nbsp但是,小福回到老家是否就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 「長沙最小植物人」住院9年離世 醫院被判賠償70萬
    據唐運章的說法,最讓他生氣的是,醫院的檢驗結果還沒出來,醫生就提前開出注射和口服藥。除了診斷,唐運章與醫院最大的爭議是住院問題。醫院在出具的關於堯堯醫療過程的說明中稱,他們要求輸液留觀,但家屬要求帶藥回家。對此,唐運章稱,大老遠從永和鎮來長沙就是為了住院治療,不可能要求回家,是醫院未安排,他甚至懷疑門診病歷上的「要求帶藥一天」是醫院造假寫上去的。
  • 全市首個植物人促醒中心在大鵬新區康復醫院設立
    隨著持續昏迷了三個多月的林女士的緩緩點頭,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大鵬新區康復醫院植物狀態促醒中心病房開科以來第一位促醒成功的患者出現。今年4月,大鵬新區康復醫院植物狀態促醒中心病房開科,目前有44名病人。林女士是該促醒科首批36位病人之一。開科後,促醒科病人每月增加少則兩三名,多則五六名。家屬:「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決不放棄!」
  • 植物人到底算不算人,這位醫生投入500萬,給出答案
    這是內地唯一一家專門接受植物人的託養機構。在這所機構中,所有的病房少了病人們因為痛苦發出的各種喧鬧的聲音。除了機器發出的聲音,一切都寂靜無聲。這家醫院由相久大創辦。作為神經外科醫生的相久大,看到很多醫院對植物人的治療就是短期的。
  • 沉寂的生命也有尊嚴,他為植物人建「港灣」
    曾在三家醫院ICU病房工作過的託養中心護士長溫靜說,長期臥床讓孫穎的四肢完全僵硬,永遠也無法再展開。「她是我們這裡的第三位患者,家屬都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老太太能在這裡又活了4年。」溫靜說,起初孫穎的丈夫時常來看她,但這兩年隨著身體每況愈下,一年要住幾次醫院,現在需要親屬的攙扶,才能偶爾來一次。
  • 探訪植物人託養中心:最怕活著卻不醒,有人昏迷71天後醒來
    「恢復到以前是不可能了,能恢復到生活可以簡單自理還是有可能的,在家裡餓不著就行。」王豔梅的丈夫說。但不管怎樣,這是每一個「植物人」的家屬都在等待的奇蹟。在北京陸軍總醫院八一腦科醫院促醒中心,每天來往著各類「植物人」與他們的家屬。
  • 植物人,執著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去?
    直到2008年,何江弘留學多倫多大學附屬Sickkids及St.Michael's醫院神經外科,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植物人治療技術,在國外學習的導師鼓勵下,讓他堅定了在植物人喚醒治療領域的信心。2010年,作為北京軍區總醫院重點學科的附屬的八一腦科醫院成立,專設以治療植物人為重點的功能神經外科,在隨後的幾年內迅速發展擴大,並於今年以科室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