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植物人群體:家庭護理困難 託養機構嚴重短缺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醫院治療費用高

  植物人在三甲醫院ICU病房治療,第一年的費用近100萬元;進入維持生命治療,直接醫療和護理每年花費10萬—20萬元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的任高付從事中央空調安裝與維護工作。2016年末,44歲的他因突發腦出血被送往醫院搶救。為了挽救任高付的生命,醫院緊急實施了開顱手術。

  術後,任高付總算保住了性命,但陷入深度昏迷。通過一個多月的霧化吸入、全身靜脈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他的病情得到控制,但仍舊昏迷不醒。目前,他已進入植物狀態半年,成了植物人。

  任高付發病短短3個月,輾轉3家醫院,治療費用接近20萬元。「20萬元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女兒任蝶說,為了給父親籌措治療費用,今年初她在學校發起了愛心籌款,籌集近6萬元,「父親入院不到3個月,家裡就已負債10萬元。」

  「我們再也沒有能力讓爸爸繼續住院了。」任蝶介紹,家庭經濟本來就不寬裕,奶奶多病,行動不便。媽媽在家照顧奶奶,偶爾打零工補貼家用。她自己還在上大學,需要花錢。弟弟在美髮店當學徒,收入很低。為了降低花費,今年3月份,家人將任高付接回老家照顧。

  「現在,家庭幾乎失去了經濟來源。村委會幫助申請了農村低保貧困戶,我也申請了學校貧困助學金,希望緩解一些經濟困難,但對爸爸的高額治療費用來說,這點錢是杯水車薪。」任蝶說。最近,任蝶決定放棄繼續攻讀研究生,準備先工作養家。

  植物人的治療和護理費用非常高。陸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何江弘介紹,植物人在三甲醫院ICU病房治療,每天基本費用在3000元以上,第一年的費用近100萬元。植物人進入維持生命治療,直接醫療和護理每年花費10萬—20萬元,還不包括營養品、家人誤工的成本。

  社會機構託養植物人收費也不低。北京延生託養中心主任相久大介紹,由車禍等外傷造成的植物人,有第三方付費的,每個月收費1.5萬元;如果是自費的,收半價,也就是每月7500元。相對於醫院,機構收費低了不少,但對普通家庭來說,如果自費,負擔依然很重。

  植物人治療和護理收費咋這麼高?何江弘解釋,植物人第一年主要在醫院搶救和治療,相關的費用特別高:植物人都是大腦損傷導致,為了挽救生命,需要做開顱手術;所用藥物都是最好的,進口藥也用得多;一些治療和促醒方法需使用複雜、昂貴的器械,比如高壓氧艙。

  「植物人需24小時護理。」相久大說,植物人要定時餵食、翻身、拍背、吸痰,由專人三班倒照顧,護理成本很高。植物人平時的飲食都要按人體所需營養進行科學配製,並做成流食,食材價格不便宜。另外,植物人可能會有併發症,需要及時治療,難免發生額外支出。

  家庭護理難度大

  很多家屬不知道怎么正確護理,害怕給植物人造成傷害,總是不按規定操作,需要醫生和護士反覆指導

  「你總是不按醫囑操作,遲早要把老爺子害了!」海軍總醫院全軍高壓氧治療中心主任潘樹義對植物人老楊的女兒說。由於喉嚨處已被濃痰堵住,老楊呼吸非常困難,如果不及時吸痰,有窒息的危險。潘樹義立刻叫來護士給老楊吸痰。在護士的熟練操作下,老楊的呼吸不一會兒就順暢了。

  老楊是浙江金華人,今年65歲。幾個月前,老楊下樓梯摔成了植物人,被家人送到海軍總醫院全軍高壓氧治療中心做促醒治療。潘樹義診斷,老楊恢復得不錯,如果做好護理,有醒來的希望。老楊之前抽菸頻繁,肺部痰比較多,為了避免肺部感染和窒息,必須2—3個小時吸一次痰。老楊的女兒懷孕6個多月,堅持與弟弟一起輪班照顧父親。

  「剛剛給爸爸餵完食物,吸痰怕引起嘔吐。」楊女士解釋說。

  「老爺子嘔吐是小事,氣管被堵住窒息才是大事!」潘樹義說。

  「之前給爸爸插管吸痰,管子頂端有血,估計插破了氣管黏膜,現在都不敢插管。」老楊的兒子說。

  「插管破壞黏膜很正常,而且氣管黏膜破了會很快自動修復,完全不需要擔心。」潘樹義解釋說,「老爺子被濃痰堵住喉嚨,如果窒息,不到3分鐘就去世了。黏膜重要還是生命重要?一定要記住一點:喉嚨有痰了,就要及時吸出來,救命要緊,不要怕這怕那。」潘樹義說。

  「植物人護理難度很大。很多家屬不知道怎么正確護理,有些家屬害怕給患者造成傷害,總是不按規定操作,需要醫生和護士反覆指導。」潘樹義上午給十幾位植物人查房,詳細詢問家屬關於患者的身體狀況,並反覆叮囑家屬按正確的方式護理。由於說話過多,他嗓音已沙啞。

  「患者被確診為植物人,護理成為維持生命的第一要務。」潘樹義介紹,正常人感覺飢餓、口渴了,能自己吃飯、喝水,而植物人完全靠他人來喂。攝入的熱量夠不夠,蛋白、脂肪、澱粉、葡萄糖、微量礦物質、維生素等基本營養素攝入是否均衡,都關係著植物人的健康。一天餵多少水,所餵流食的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不同體質的植物人怎麼給,都是有講究的。另外,餵食的速度不能太快,食物溫度不能太高,不能讓植物人躺著吃……家屬要嚴格按醫囑來照顧植物人的飲食。

  何江弘認為,除了吸痰,防止植物人長褥瘡也是一項重要的護理工作。植物人如果長期躺著不動,皮膚會被壓爛,大面積感染很危險。因此,要經常給病人翻身、拍背、鍛鍊。一般1—2小時就要給植物人翻一次身體、拍一次背。在家裡照顧植物人,很難達到這個頻率。

  「在家裡照顧植物人不專業,很容易導致植物人早早離世。」相久大說,比如吸痰,普通家庭沒有專業的吸痰機器,不能及時吸乾淨植物人的痰,有時夜裡沒有及時吸痰會造成植物人窒息身亡。植物人偶爾也需吸氧,而普通家庭不一定有制氧機,沒吸入足夠的氧氣,植物人健康會受到威脅。

  託養機構太少了

  植物人託養機構涉及治病,需要醫療資質,一般人不能開辦;非醫療機構託養植物人,必須僱傭醫生,而醫生在非醫療機構實施醫療行為又不合法

  「我已年近70歲,有時也會生病,照顧自己都難,實在無力照顧兒子。」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居民老趙對記者說。老趙的兒子小趙9年前因車禍變成了植物人,除了最初幾個月在醫院救治,一直在家裡護理。

  老趙的兒媳5年前同兒子離婚,老伴去世後一直是他在照顧兒子。小趙是典型的山東大漢,老趙每次給他翻身、拍背都感覺很吃力。老趙說:「如果有一個機構可以託養兒子,對他來說能得到更好的照顧,對年邁的我來說也是一種解放。」

  「植物人在家護理,對於家人是沉重的負擔。」何江弘說,植物人全天候護理,需要安排2—3人專門護理,請人照顧費用不低,家人照顧則誤工成本高,還不一定專業,如果家裡躺著一個植物人,家屬內心難免憂鬱,無法正常生活。

  很多大醫院不願長期收留植物人。何江弘解釋,植物人到後期主要是護理,除了控制併發症,治療價值不大,醫生有時不願收治。醫保規定,三甲醫院的外科床位病人,平均住院不超過13天。這個規定是為了減少醫療消耗,讓患者早治早走,但沒有充分考慮到需要長期治療和護理的患者。如果植物人在醫院住上幾年,必然佔用其他患者的住院資源。醫院為了不違反規定,加之病房緊張,會建議植物人出院。下級醫院床位相對寬鬆,但條件差,護理能力不強,很多家屬寧願把植物人接回家照顧。

  大醫院不願長期收留,家庭護理有困難,植物人何去何從?

  何江弘說,民辦託養機構擁有專業化的護理團隊和器械,接近大醫院的護理水平,不僅能更好地護理植物人,也能減輕家屬的負擔。北京延生託養中心還在每個床位安裝了攝像頭,家人可通過手機軟體在線看到植物人的實時畫面。

  但是,我國植物人託養機構數量嚴重不足。據了解,北京延生託養中心是該市唯一一家託養機構,全國類似的機構也是屈指可數。何江弘解釋,與養老機構不同,植物人託養機構涉及治病,需要醫療資質,一般人不能開辦;非醫療機構託養植物人,必須僱傭醫生,而醫生在非醫療機構實施醫療行為又不合法。「託養機構帶有公益性質,建議有關部門制定配套政策,支持其發展。」何江弘說,託養機構的正常運行也離不開社會幫助。愛心人士去託養機構做義工,慈善機構和企業也可給予一定的資助,緩解託養機構的運營困難。

  「希望社會給予植物人更多關注和幫助。」相久大說,植物人需長期護理,費用消耗巨大,很多家庭因病致貧。植物人的護理費用佔維持生命總費用的90%以上,目前醫保不報銷,建議將植物人納入到大病特病,給予一定比例的報銷,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很多外傷造成的植物人都比較年輕,建議民政部門將其納入特殊困難人群,給予適當經濟支持。

相關焦點

  • 醫院不願收 回家護理難 中國50萬植物人誰來照料?
    然而,大多數植物人患者家庭缺乏專業護理知識,更缺乏長期治療決心。回到家裡的植物人,平均生存時間僅有一到兩年。「植物人距離死亡最近,老百姓說是半死人,下一步就是死亡,很難有別的結局。」相久大認為託養不是拖延,植物人託養最大的意義既維護植物人的生命權也能讓家屬得以解脫和安慰。「植物人也有醫療需求,家庭護理做不到。」
  • 沉寂的生命也有尊嚴,他為植物人建「港灣」
    (受訪者供圖)  在距離北京城區兩小時車程的密雲區,驅車穿過一片樹林和幾處村莊,拐過幾個彎後,就到達了一處特殊的託養機構,30餘個生命在此靜默地延續著。儘管無聲、沉默,但只要他們還在這個世上,就能讓背後的一個個家庭懷有希望。這家機構名為北京延生託養中心,是一家植物人專業託養機構。  5年前,機構剛創立時,位置還在更偏僻的山裡,下了公交車還要走上好幾裡路。
  • 植物人在京郊沉睡
    原創 小晝 極晝工作室北京延生託養中心,患者與家屬。摘要:延生託養中心位於北京郊區,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專門接收植物人的託養機構。自2015年成立至今,共收治病患92人,近半數在此安然離世。
  • 探訪植物人託養中心:最怕活著卻不醒,有人昏迷71天後醒來
    活著,對於「植物人」而言,是一件需要完全依靠外界的事。「『植物人』最後的生存時間完全取決於他的護理水平。」何江弘說,「他們死亡的原因有兩種:肺部感染和營養不良,都跟護理有關係。如果護理得好,理想情況下,他可以一直活下去。」但這種「理想情況」卻很難達成。
  • 1名醫生20名護士,中國大陸唯一植物人託養機構開在村裡
    這裡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專門接收植物人的託養機構,名叫北京密雲延生殘疾人託養扶助中心(下簡稱「延生託養中心」),坐落在密雲城區東南方向6公裡的村子裡。穿過荒山樹林和一片工地,在即將進入一個有著滑雪場和採摘園的村子前拐彎,就能看見機構的院門。
  • 中國第一家植物人託養中心的理想與現實
    但家屬們心裡明白,除了一些基礎醫療和日常護理,這裡不會提供其他,只是延續生命直至自然死亡。1託養中心是由神經外科醫生相久大創辦的。此前,他在北京密雲區人民醫院做了二十幾年醫生。植物人是他在工作中經常接觸到的群體。「植物人」在醫學上被稱為「意識障礙患者」。
  • 植物人到底算不算人,這位醫生投入500萬,給出答案
    然而,卻有這樣一位醫生,清清楚楚的肯定:植物人就是人。他不僅是肯定,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植物人,最大程度的將人的尊嚴保留下來。02在北京市密雲縣,有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構:延生託養機構。這是內地唯一一家專門接受植物人的託養機構。在這所機構中,所有的病房少了病人們因為痛苦發出的各種喧鬧的聲音。除了機器發出的聲音,一切都寂靜無聲。這家醫院由相久大創辦。作為神經外科醫生的相久大,看到很多醫院對植物人的治療就是短期的。
  • 植物人可執行安樂死? 他們是活著的人有生存權
    北京延生託養中心的護理人員正在對植物人進行護理。本報記者 申少鐵攝  植物人是活著的人(聚焦·走近植物人群體(上))  植物人是一個常常被遺忘的特殊群體,他們雖然活著,卻如同在沉睡。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專人照顧。其治療和護理費用高昂,並且療程曠日持久。植物人群體的生存狀態是什麼樣的?植物人的合法權利何以維護?怎樣才能讓植物人更有尊嚴地活著?
  • 植物人能醒嗎?專家:長期植物狀態幾無可能
    原標題:我國每年新增植物人7萬—10萬人,目前保有量在40萬人左右植物人是活著的人(聚焦·走近植物人群體(上))   北京延生託養中心的護理人員正在對植物人進行護理。本報記者 申少鐵攝   植物人是一個常常被遺忘的特殊群體,他們雖然活著,卻如同在沉睡。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專人照顧。其治療和護理費用高昂,並且療程曠日持久。植物人群體的生存狀態是什麼樣的?植物人的合法權利何以維護?怎樣才能讓植物人更有尊嚴地活著?從今天起,我們推出 「走近植物人群體」專題報導,以期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和關愛。
  • 中國第一家植物人託養中心裡,有人每日在病床前焚香,有人請「半仙...
    但家屬們心裡明白,除了一些基礎醫療和日常護理,這裡不會提供其他,只是延續生命直至自然死亡。1託養中心是由神經外科醫生相久大創辦的。此前,他在北京密雲區人民醫院做了二十幾年醫生。植物人是他在工作中經常接觸到的群體。「植物人」在醫學上被稱為「意識障礙患者」。
  • 死亡教育|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立法針對植物人實施安樂死
    >編者有言:在管理「植物人」託養過程中,我們經常被問及植物人是否可以「安樂死」。現在,我可以確切的回答:全世界尚沒有一個國家立法同意讓醫務工作者可以用醫藥的方法,主動結束植物人的生命,即使「慈悲」用意,也等同於「殺人」的行為。簡單回復如下。 我們知道:雖然「植物人」本身沒有喜怒哀樂,但是長期照顧的家屬,卻常陷入極端的痛苦與矛盾的心理之中,遇到種種困難無法解決。
  • 【醫生賣房創辦植物人託養中心】北京密雲植物人託養中心,相久大和...
    【醫生賣房創辦植物人託養中心】北京密雲植物人託養中心,相久大和20名護士照顧著31個植物人。為了託養中心,他辭職賣房,沒有收益的情況下,支出500多萬。他沒想過賺錢,會免費幫助負債纍纍的病人家屬。相久大說:植物人也是活著的人,應該有尊嚴地離世。
  • 在植物人病床邊唱歌的人
    北京延生託養中心創辦於2014年,當年,看到植物人託養困境的相久大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辭去公立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的穩定工作,賣房籌建中心。他們正在彈唱的,是首叫「蟲兒飛」的童謠,躺在床上的聽眾最小的14,最大的93歲,均為植物人。這裡是國內少見的專門接收植物人的託養機構——北京延生託養中心所在地。據中心負責人相久大介紹,截至2020年11月25日,該中心共收住植物人96人,目前,尚有40名植物人在該中心接受護理。
  • 困於大腦:未被醫學完全解鎖的「植物人」
    當然,經過 PET-CT(一種協助確診全身腫瘤組織分布和代謝的影像檢查方式) 和功能性磁共振等檢查,也有一些植物人被察覺到微弱的亮光,仿佛風裡的火苗,偶爾閃出一簇。這意味著,經過治療,患者有部分機率會恢復意識。醫學診斷中,並沒有「植物人」這類通俗表達,專業的說法是「慢性意識障礙」。嚴重的顱腦創傷,大腦缺血缺氧都會導致植物人的出現。
  • 神外醫生花500萬「收養」74個植物人,植物人能甦醒過來嗎?
    「神經外科醫生辭職賣房,5年「收養」了74個植物人」這樣的新聞最近為國內各大新聞媒體及界內朋友所關注,身為同行,深知植物人的尷尬醫療護理處境,也對這樣的人性醫者心生敬意!該植物人託養中心於2015年在北京創立的延生託養中心,據報導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專門接收植物人的託養機構。
  • 植物人群體:意識出走後,何處安身?
    世界上首例成功利用「大腦起搏器」喚醒植物人的手術是在2007年。據當年的《自然》雜誌報導,美國醫學人員為一名大腦受到嚴重損傷、昏迷了 6 年的男性病人傑克(化名)在大腦內植入「大腦起搏器」後,這名病人可以說話、梳頭、刷牙、和家人玩紙牌,並能進行簡單的肢體運動。
  • 促醒植物人
    其實,這種糾結與無奈,幾乎是所有植物人家庭的真實寫照。多數植物人家庭都是負債纍纍,家庭成員也難見笑顏。     通常,植物人首年的治療費用需要50萬~100萬元,之後的維持治療,每年也需要至少10萬~20萬元,間接投入就更多,無法一一計算。
  • 植物人|身體在這裡,意識卻不在這個世界……
    編者有言:文字、圖片、視頻均整理自《中國盲人音頻雜誌》,歡迎點擊左下角「原文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希望大家關注這一被公眾忽略的群體
  • 植物人,執著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去?
    植物人,一個熟悉但卻被遺忘的群體,以偶像劇情節的需要存在,卻在真實生活中無人談及。但,總有一些人沒有忘記他們。陸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何江弘教授,一個植物人的「喚醒者」,從醫20多年,一直努力讓更多的奇蹟發生。
  • 周口市探索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集中收治託養模式 救治一人 解放...
    2012年,小河十七八歲時出現精神異常,因為家庭困難,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療,病情不斷加重。擦了擦眼淚,小河的父親接著說:「現在,政府幫助治療託養,日子有盼頭了。」12月18日,在周口精神康復醫院,記者見到了小河。他穿著乾淨的病號服,看上去情緒很穩定,正在活動大廳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