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醫生20名護士,中國大陸唯一植物人託養機構開在村裡

2021-01-16 醫脈通



這裡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專門接收植物人的託養機構……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ly)




4月3日,北京密雲延生殘疾人託養扶助中心,一名病人的床頭擺著花瓶。攝影/張濤



中國「植物人」的善終困境


相久大在辦公室收到護士發來的信息,一位「植物人」患者忽然心跳加快,不停出汗,需要他立刻去病房處理。這樣的情況隨時會發生,一旦躺在床上的「植物人」血氧降低,開始發燒,就意味著病患進入危重階段。如果還有咳嗽的反應,相久大和他的護士們還能夠做一些救護處理,一旦連咳嗽的力氣也不剩,那意味著病人很快就會離世。


這裡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專門接收植物人的託養機構,名叫北京密雲延生殘疾人託養扶助中心(下簡稱「延生託養中心」),坐落在密雲城區東南方向6公裡的村子裡。


穿過荒山樹林和一片工地,在即將進入一個有著滑雪場和採摘園的村子前拐彎,就能看見機構的院門。門口沒有牌子,疫情期間大門關閉,路口設置著登記的檢測點,黃色的土牆打開一條口子算是臨時的出入口。


相久大是這裡的創始人,也是唯一的醫生。2015年3月8日,機構剛創立時,選址在更偏僻的山裡,下了公交車還要走上好幾裡路。頭三年,只收治了三個植物人,其中一個因為心臟驟停成為植物人,被送來這裡後存活了三個月零三天,在一次排便翻身時,忽然斷了氣。


如今,延生託養中心經營了五年,始終沒有主管單位。由於二級醫院以上的醫療機構才能開具死亡證明,這裡的植物人過世,相久大只能撥打999,告知對方這邊有病人血氧降低,生命體徵衰弱。事實上,患者已經死亡,但他必須等對方到了,再辦理相關手續,這給善後增添了很多麻煩。


據相關研究者的估算,中國每年新增植物人7萬~10萬,目前植物人病患人數為30萬~50萬,但數據缺乏系統性的統計和更新。基於費用高昂等因素,很多植物人無法在醫院長久救治,患者家屬選擇將其帶回家,但很快會因為護理不周全而導致植物人生命終結。


延生託養中心在創立後至今的五年裡,仍然缺少業內人士和政府部門的關注,其背後是更為複雜而難以調和的資源分配問題。



村子裡的機構


這是一處500平方米的平房,一個巨大開間,原本是個保安公司的訓練場,現在被分為三個病區,每個病區大約10張床位,病房裡有著和ICU病房一樣的裝置配備,和普通醫院不同的是,在嚴肅的藍白色調之間掛了一些色調明朗的畫,還有護士們笑容滿面的照片。


83歲的孫英就躺在一張病床上,只剩下一副骨架,雙臂環抱在胸前,永遠也展不開。她已經在這裡住院三年半,是這裡存活時間最長的植物人。她的兒子和兒媳婦可以通過遠程攝像頭觀看老人實時的狀況。兩個兒子帶著各自的家人每周輪流來看看她,他們跟她講話,但她不會有任何反應。


4月3日,北京密雲延生殘疾人託養扶助中心,前來看望親人孫英的兩位家屬幫孫英掏耳朵。攝影/張濤


這裡的患者,有時眼神會追隨聲響或者人影移動,也有睡眠覺醒周期,能打噴嚏、打哈欠,甚至會嘔吐。醫學上對植物人的定義是,完全喪失認知能力,沒有任何主動活動,留下的是一些本能性的神經反射和能量代謝能力,而且這種狀況是不可逆的。


植物人在醫學專業上的定義為意識障礙患者,一部分存在「最小意識狀態」或者「微意識狀態」,在接受神經調控手術、磁電刺激等治療後,有甦醒的可能性,而大部分處於「持續植物狀態」的患者,是難以被喚醒的。


解放軍總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何江弘,從1996年開始從事植物人的醫學研究。在他的統計中,植物人如果在家養護,平均的存活時間是三到四個月,如果有專門的養護機構照料,平均壽命能達到一年到兩年。相久大的目標,就是讓在這裡的植物人存活時間儘可能延長。


延生託養中心裡,如今有30位植物人患者,平時的運轉靠20位護士打理。他們在三個病區值班,每個病區兩人,分白班和夜班,四天輪換一次。每天在固定時間給植物人打鼻飼餵食——五次流食,一次牛奶,中間也會加水。


護士在病房內給病人準備食物。攝影/張濤


餵食之前要小心翼翼地翻身,早晚還需各一次拍背,防止壓瘡。他們還得隨時根據血氧數據來判斷是否給患者吸痰和吸氧,並且每隔兩三天幫助植物人排一次便。另外,尿管、胃管也要時常更換,而植物人的氣管切口每天要換兩次藥,口腔得每天護理三次。


外傷、腦卒中和缺血缺氧性腦病,是導致患者成為植物人三種典型原因。車禍等外傷是佔比最高的;腦血管病、腦出血等便屬於腦卒中的問題;而人完全缺血缺氧6分鐘,通常就會導致變成植物人狀態,比如煤氣中毒、手術導致的麻醉意外、溺水等等都有可能。


相久大曾經是密雲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生,從業二十多年後,在2015年離職前,相久大已經是密雲區人民醫院門診部外科主任。但看著更年輕的同事都是研究生和博士學歷,壓力就大起來,也是為考慮今後的發展空間,他離開醫院,植物人的託養成為他創業的方向。


最初,他認為根據自己積累的資源,患者可由周圍的醫生推薦,同時他也運營微博,以做推廣。但機構開了一年半,只有醫生朋友推薦來的一位患者。後來他才知道,大家會顧慮介紹患者如果出現問題,可能會被家屬追責。



費用


現在,能找到延生託養中心的患者家屬,多是由於看見相關的報導,打電話找過來的。除了北京當地的患者,還有從黑龍江、廣西、江蘇、廣東等地來的患者。這些家屬打來電話,相久大多要求其先過來看一下機構的情況,同時還得接受他的理念:無創操作,只做基本的醫療護理,以及接受自然死亡。


孫英的家屬選擇這裡,是因為相比醫院,這裡相對乾淨,病人的床位很整潔,被套換洗很勤,沒有醫院病房的氣味;而相比養老院,這裡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外地的患者,有的坐了28小時救護車過來,也有的為了運送病人,不得不買了7張連座的飛機票。


延生託養中心每月收費是7500元,而如果放在醫院ICU,一天的費用通常高達6000元。而植物人前期的治療費用很昂貴,大多數病人家裡都負債纍纍。


在解放軍總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何江弘的統計中,一個植物人在醫院首年的治療費用在50萬至100萬之間,後面的維持治療每年花費為10萬至20萬。


而照料植物人需要備有制氧機、監護儀、血氧夾子等等,還要學會吸痰。這些器械很昂貴,照料技術也很難學。


延生託養中心按照一個病區6個護士進行配備,加兩個護士長,現在一共需要20人。這裡的年輕護士,大多是剛從護校畢業的學生,2015年最初招來的7個,現在一個也沒留下。



困境


相久大辭職做這件事時,同事都勸他不要做,因為不掙錢。相久大卻認為,如果自己的機構能以護理院的身份進入醫療系統報備,就有相應的醫保報銷資格;或者能夠納入民政系統,作為養老院性質的機構,前期的建設費、床位費等能得到照顧,水電費用也能優惠;也可以將「植物人」報給殘聯,得到一些補貼,每人每月能有1500元。


開辦「植物人」安養中心的相久大。攝影/張濤


2014年,在經歷了艱難的選址後,相久大開始辦理經營執照。他每天一早就出現在密雲區民政局,申請養老院執照,但兩個多月過去,仍然無法辦理。他被告知,養老的範圍是符合相關規定的老人,而植物人在養老體系沒有相關技術支撐和明文規範。此外,開設養老院還需要有綠地、健身房、閱覽室、無障礙設施、標準食堂、高級別消防等等硬體。


他隨之去辦理護理院的資格。但從衛計委得到的信息是,衛生系統沒有救助和贊助的職能,考慮植物人的特殊性,建議他諮詢人社局,看是否可以申請部分醫保報銷,以減輕家庭負擔。之後,人社局告訴他,醫保不能為植物人支付報銷。殘聯則告訴他,植物人不屬於殘疾人。


最後,他翻出一條關於號召全國建立「殘疾人託養扶助中心」的政策,向密雲區衛計委申請到了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許可證。但到目前為止,機構仍無法享受相應的福利政策或者補助。


機構開設的前三年,相久大都在賠錢。到了2017年,收到16個患者時,舊址住不下了。這個偏遠山上的房子還容易停電,他下決心搬走。目前這所房子的房租每年五十多萬,改造花了200萬,在飽和的情況下能接收33位患者。


院子裡還有一棟空餘的平房,相久大本來想開春改造,但趕上疫情,加上資金匱乏,目前暫時擱置。他前期配備醫護設備花去幾十萬元,機構中的20個員工每個月的薪水共9萬餘元,另外電費要3萬元。


如今,他已經投入500萬元左右,其中160萬來自於賣房所得,其他的來自借貸。今年春天,延生託養中心達到收支平衡,並有了一些盈餘。


此前,相久大琢磨,自己是否可以註冊一個植物人專項慈善基金,也始終未果。他給一些較大的慈善基金髮過郵件,幾乎沒有收到反饋。 


目前,中國醫學界對植物人的研究和養護都嚴重不足。何江弘所在的解放軍總院第七醫學中心,從2011年起開始專門的植物人促醒研究,在全國已經算是領先的,每年能夠治療40~50例植物人。


願意投入精力的醫生很少,因為治療難度太大,醫生很難在這個治療過程中有正向的激勵反饋,很多醫生嘗試之後就離開了這個領域。」何江弘對記者說。


在醫學圈內部,對植物人的研究和關注也存在爭議。很多人認為,神經外科醫生應該做手術救命,而「植物人」已經沒有救治可能,是浪費時間。「現在臨床科室醫生最有競爭力,其次是輔助科室的,做安寧療護的在很多人看來是其他的幹不了、能力不行的。」相久大告訴記者。


今年2月份,北京市民政局下發《關於印發<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工作指引>的通知》,規定「植物狀態或患有終末期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需長期醫療護理的」,可直接評定為「重度失能」,而按照2019年10月實施的《北京市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津貼管理實施辦法》,「符合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的重度失能老年人,將領取每人每月600元」。


這是到目前為止對失能老人最大力度的補助,而對於其他年齡段的患者,以及其他的扶助支持,相久大還在等待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


(應採訪對象要求,患者及家屬為化名)




責編 | 小脈





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醫生賣房創辦植物人託養中心】北京密雲植物人託養中心,相久大和...
    【醫生賣房創辦植物人託養中心】北京密雲植物人託養中心,相久大和20名護士照顧著31個植物人。為了託養中心,他辭職賣房,沒有收益的情況下,支出500多萬。他沒想過賺錢,會免費幫助負債纍纍的病人家屬。相久大說:植物人也是活著的人,應該有尊嚴地離世。
  • 中國第一家植物人託養中心的理想與現實
    被送到這家託養中心的病人,大多在醫院躺了數月甚至幾年。「入託」時帶著壽衣。在「入託」協議上,幾乎所有家屬都選擇「普通疾病」「急救處置」「死亡搶救」均由託養中心完成,不再轉入醫院,放棄實施「臨終心肺復甦」。託養中心的醫生向病人家屬交待最多的是,人交給我們,你放心回歸社會,回歸生活。
  • 走近植物人群體:家庭護理困難 託養機構嚴重短缺
    目前,他已進入植物狀態半年,成了植物人。  任高付發病短短3個月,輾轉3家醫院,治療費用接近20萬元。「20萬元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女兒任蝶說,為了給父親籌措治療費用,今年初她在學校發起了愛心籌款,籌集近6萬元,「父親入院不到3個月,家裡就已負債10萬元。」  「我們再也沒有能力讓爸爸繼續住院了。」任蝶介紹,家庭經濟本來就不寬裕,奶奶多病,行動不便。
  • 中國第一家植物人託養中心裡,有人每日在病床前焚香,有人請「半仙...
    輾轉4家醫院求醫後,她被送到北京密雲延生殘疾人託養扶助中心。這裡的病人小的14歲,最大的90歲。他們的情況幾乎相同——處於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態或持續植物狀態,剃光了頭髮,靠鼻飼管補充營養,身上肌肉萎縮,肢體僵硬變形,整個人瘦得剩下一把骨頭。病人們由醫院的救護車送來,再被殯儀館的車接走,沒有病人轉走治療或康復離開。每張病床前,都擺著像醫院ICU一樣的監護系統。
  • 醫院不願收 回家護理難 中國50萬植物人誰來照料?
    一般1—2小時就要給植物人翻一次身體、拍一次背。在家裡照顧植物人,很難達到這個頻率。目前,中國植物人數量並無權威調查數據,相久大估計應該在百萬以內。隨著基層醫療急救水平的提高,可能還會逐步增多,如何安置植物人成為社會難題。「醫院和家都不是植物人最好的去處,集中託養是最好的選擇,在這方面臺灣做的很不錯。」
  • 探訪植物人託養中心:最怕活著卻不醒,有人昏迷71天後醒來
    醫生李婧蓮說。然而,在推廣「植物人」促醒治療時,李婧蓮卻遭遇著「圈內人」的不解:一個神經外科醫生,應該是做腦手術的,是忙著救命的,治療「植物人」不是在浪費時間嗎?但何江弘卻不這麼認為,「『植物人』也是活著的人,他有他生存的權利,這個得由他自己來決定,我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他們醒來。」昏迷71天後,王豔梅醒來。
  • 德國男護士「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殺害數十名患者
    去年,德國一位名叫尼爾斯的男護士因蓄意向兩名病人注入心臟藥物而致其死亡,被德國法院裁定謀殺罪成立,判處終身監禁。  不過,德國警方日前表示,經過調查,他們發現遭尼爾斯「毒手」的病人可能至少是33名,而不是此前認定的兩人。而他殺人的動機竟然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 臺生考大陸研究所 島內唯一報名機構停運
    臺生考大陸研究所 島內唯一報名機構停運 2014-12-10 13:31:04距離今年報名期限只剩10天,不過許多考生卻發現,以往負責臺灣學生報名事宜的老字號機構夏潮聯合會,因為半年前一場莫名官司而停擺至今,考生只能自行寄件。  目前臺灣學生要就讀大陸研究所,除了少數大陸學校採取申請制,其餘一律得透過「港澳臺聯合招生考試」,而該考試的臺灣唯一報名點就是夏潮聯合會。
  • 醫生、護士不懂手語 榕8萬聾啞人看病難(圖)
    無奈之下,阿力只好找導診臺幫忙,可無論他如何比劃,導診護士就是看不明白。阿力只好掏出紙和筆,一字一句寫下自己的症狀。  在醫生辦公室裡,由於醫生不懂手語,雙方只能通過紙和筆交流。20分鐘過去了,醫生還沒弄清楚他的病情,這可把排隊的患者們急壞了,有患者邊罵邊擠白眼,阿力只能忍受著劇痛和其他患者的催促。  半個多小時後,醫生好不容易診斷阿力得了痢疾。
  • 植物人到底算不算人,這位醫生投入500萬,給出答案
    02在北京市密雲縣,有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構:延生託養機構。這是內地唯一一家專門接受植物人的託養機構。在這所機構中,所有的病房少了病人們因為痛苦發出的各種喧鬧的聲音。除了機器發出的聲音,一切都寂靜無聲。作為神經外科醫生的相久大,看到很多醫院對植物人的治療就是短期的。如果不來這裡,植物人,就只有在家裡等死。2015年,相久大辭去了北京某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的職務,創辦了這所植物人託養中心。
  • 「當他成為村裡唯一的活人」 歐洲最窮國家摩爾多瓦十年流失15%人口
    &nbsp&nbsp&nbsp&nbsp當他成為村裡唯一的活人&nbsp&nbsp&nbsp&nbsp「再也沒有人跟我說話了」&nbsp&nbsp&nbsp&nbsp30多年前,多布魯莎村有200
  • 臺在南海東沙扣押20名大陸漁民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3月23日援引臺灣海防部門的消息報導,臺灣海巡部門21日在南海東沙群島附近海域扣押了一條香港籍漁船和上面的20名大陸船員。臺灣執法人員在南海東沙群島海域扣押20名大陸船員。21日,臺灣檢察官指揮「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洋巡第五海巡隊、海岸巡防總局東沙指揮部、岸巡第五總隊等,會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東沙管理站動員77人及1艦4艇執行「東沙海域擴大威力掃蕩」專案。
  • 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六名護士主動請纓赴湖北戰疫情
    經濟視野網2月20日電(趙洪軍 郭鑫)2020年伊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牽動著全國每一個人的心,隨著確診疑似病例數字的不斷攀升,防疫工作到了最為艱難和關鍵的時刻。受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指派,哈醫大一院在2月13日凌晨,僅用了一個小時迅速集結了120名護士、40名醫生組成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於當晚出徵武漢!眼科醫院此次派出了6名護士參加支援,她們臨危受命,勇敢逆行,用實際行動向大家展示了哈醫大一院眼科人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團結抗疫的職業風採!
  • 商南縣舉行第一屆「最美醫生、最美護士、最美鄉村醫生」表彰大會
    此次活動由縣委宣傳部、縣委文明辦、縣衛健局聯合舉辦,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衛生行業新風,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培養和樹立優秀行業典型,通過廣泛宣傳、逐級推薦、民主評議、組織審評等程序,最終評選出最美醫生、最美護士、最美鄉村醫生獎各5名,最美醫生、最美護士、最美鄉村醫生提名獎各10名,並在活動現場為獲獎的45位醫護工作者頒獎。
  • 臺灣花蓮地震致4死145人失聯 2名大陸遊客受傷
    臺灣「中央社」報導的最新災情指出,地震造成4棟建築物倒塌,4人死亡,225人受傷、145人失聯。中時電子報報導稱,有2名大陸遊客受傷。臺灣花蓮近海2月6日23時50分發生芮氏6.0級地震。烈度達7度的花蓮市區目前已知有多棟建築物倒塌或傾斜,造成2人遇難、逾200人輕重傷、數十人受困。圖為地震後的花蓮街頭。
  • 英國醫生「亂開」止痛藥 十餘年治死456名病人
    據外媒報導,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20日公布報告稱,英國漢普郡樸茨茅斯的一名醫生,在1989年至2000年期間,不當向病人開出阿片類強力止痛藥處方,結果導致456人死亡。 據報導,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報告稱,成立於1923年的漢普郡戈斯波特戰爭紀念醫院,把不合理數量的危險藥物制度化,放任醫生簡?
  • 這20個深圳護士的「猛料」,顛覆了我的「三觀」!
    作為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成員,當時一切都是未知,但我唯一知道的是,如果我不去武漢,全家都要上前線。我的妻子也是一名護士,如果湖北的情況控制不好,遲早有一天,我倆都要上一線,那時孩子就沒人照顧了。2月12日,醫療隊進入武漢西湖方艙醫院C區,負責420張床位。作為護士,我們平均一個人要管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