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硬骨魚都有魚泡?

2020-12-04 科學怪談家

大部分硬骨魚身體中有一個重要的零件——魚泡,又叫魚鰾,當然我們說的這個魚泡,可不是一道菜。我們要說的是這個零件到底有什麼作用。

硬骨魚的魚鰾的體積約佔身體的5%左右,而且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常見的有卵圓形,也有心形的。原來這個魚泡裡充滿了空氣,可別小看這個小小的水泡,魚在水中的上升下降全靠這個零件。魚在水中通過改變魚泡中的空氣來改變身體的密度。

魚鰾的作用不僅僅只有這些,魚還能通過這個柔軟的小氣泡保護自己,減小在水中受到的壓力。

同時對魚來說,魚鰾也是一個不錯的備用呼吸器官,當魚意識到缺氧時,魚鰾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為魚提供部分氧氣,畢竟魚泡裡大部分都是氧氣。

最後還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魚鰾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相關焦點

  • 魚泡怎麼做好吃?
    愛吃魚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魚泡的美味和勁道,但是也許好多人並不知道魚泡到底是什麼?魚的那個重要器官?魚泡也叫魚鰾、魚膠、魚肚。與燕窩、魚翅齊名,是「八珍」之一,有「海洋人參」的美譽。魚鰾就是俗稱的魚泡,內含空氣,可以使魚調節身體的密度,在水中上升或下沉。 生活在海水上層和中層的硬骨魚類,大多數都有鰾。
  • 動物:揭開硬骨魚進化成功的神秘面紗
    導語:今天大約有60000種脊椎動物存活。其中一半是陸生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鳥類、蛇、蜥蜴、兩棲動物——另一半是魚類。在這些魚中,超過95%的魚屬於一種被稱為硬骨魚的魚群。這個魚群的形狀和大小令人驚嘆,從尖牙琵琶魚到大而扁平的太陽魚。
  • 魚泡怎麼做好吃 魚泡有這些功效
    魚泡是一種常見的食物,魚泡是魚調節身體密度的東西,魚泡的營養價值很高,不過,大部分人在吃魚的時候都會去掉魚泡,那麼請問魚泡怎麼做好吃?魚泡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孕婦能吃魚泡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魚泡怎麼做好吃魚泡大家有沒有吃過,小編很少吃魚泡,聽說魚泡非常好吃,所以就問魚泡怎麼做好吃?
  • 魚泡吃多了有無害處 魚泡吃多了有什麼害處
    魚泡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食物。魚泡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不過,大部分人在吃魚的時候還是會選擇去掉魚泡,他們覺得魚泡吃了可能會對身體有害處。那麼魚泡吃多了有無害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這要問問魚 能追溯到硬骨魚類和全頜魚
    今天的人類吃熟食的歷史已經有幾十萬年,現代人更是面對著無所不在的加工食品。更兼人類已經很久沒有天敵,我們都早已忘記了曾被下巴支配的恐懼。然而,以下巴(好吧,正式說來是頜骨)為核心的咬合機構,是絕大部分生物最強有力的武器。頜骨緻密堅固,發力集中,更有生物體最堅硬的組織——牙齒加盟,面對獵物的盔甲和骨骼,很多時候只有它才能夠突破防線。
  •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然而同時期的硬骨魚非常罕見,因此當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古生物學家Martin Brazeau在網絡上找到了這具西伯利亞化石魚的更多詳細圖像後,他和同事Sam Giles以及牛津大學的Matt Friedman認為,對這種魚的起源進行更加詳細的研究是非常值得的。
  • 歷史上出現過最大的硬骨魚可達45噸重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努力探索為什麼相對於軟骨魚而言硬骨魚如此之小?最重的海洋硬骨魚太陽魚僅有2.3噸,但像鯨鯊這樣的軟骨魚可重達34噸。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現代差異僅僅只是一種進化事故。在所有魚類中,有95%都是硬骨魚,它們的新陳代謝可能受到限制,並且硬骨魚似乎比鯊魚有更高的代謝需求。
  • 最大的軟骨魚盒硬骨魚
    在全球水域中生活的魚類大約有27000種。同一種類的魚可以互 相交配並大量繁殖。
  • 舌尖上的硬骨魚
    花斑連鰭䲗  Synchiropus splendidus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按骨質的軟硬程度分為軟骨魚和硬骨魚兩類。我們所熟知的鯊、鰩是軟骨魚;而生活中常見、常吃的大多為硬骨魚。讓小編帶您來看看有哪些。硬骨魚綱魚類外部結構特徵(劉昕明 繪)石斑魚泛指鱸形目鮨科石斑魚亞科裡的各屬魚類,通常指石斑魚屬及喙鱸屬兩大魚類。
  • 發現最古老完整硬骨魚類化石
    他們的研究為探索有頜類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類的起源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最完整的化石資料。新發現的古魚將有頜脊椎動物幾大類群的特徵匯於一身,大大填充了它們之間的形態學鴻溝,第一次近乎完整地呈現了有頜脊椎動物祖先可能具有的特徵組合。
  • 硬骨魚綱外骨骼腰帶結構被證實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朱敏等人通過對夢幻鬼魚和斑鱗魚這兩種早期魚類的腰帶演化進行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硬骨魚綱的外骨骼腰帶結構。4月3日,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目前人們已知的是,魚類有兩對偶鰭,適於在水中遊動,而陸地脊椎動物的四肢就是由魚類偶鰭演化而來。
  • 它是世界上最長的魚,也是海洋中的硬骨魚,你知道是什麼魚嗎?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生物真的是數不勝數,各種奇奇怪怪的都有,大多數都是海洋中的生物,就比如說有漁民捕撈或者是深海潛水者的拍攝,都能夠拍攝到一個神奇的物種,而有的也可以預測地震。今天就來帶大家看一下,在海洋世界裡面我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一種魚類。
  • 硬骨魚——真正的水域徵服者
    大多數硬骨魚類由舌頜骨將頜骨與顱骨——舌接型的方式相關連。  這些硬骨魚類的脊椎骨有一個線軸形的中心骨體,稱為椎體;椎體互相關連,並連成一條支撐身體的能動的主幹。椎體向上伸出棘刺,稱為髓棘;尾部的椎體還向下伸出棘刺,稱為脈棘。胸部椎體的兩側與肋骨相關聯。  「額外的」鰭退化消失;所有功能性的鰭內部均有硬骨質的鰭條支撐。  體外覆蓋的鱗片完全骨化。
  • 有魚泡卻不見魚口?別慌,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在這
    所有的釣魚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判斷窩子裡究竟有沒有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魚泡從水下冒出,而且魚泡越大說明進窩的魚體型越大。但是在垂釣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窩子裡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魚泡還非常多,很明顯窩子裡有很多魚,但就是釣不到,面對這種情況釣魚人只能幹著急。
  • 我國科學家發現最「老」完整硬骨魚(圖)
    「夢幻鬼魚」化石及其復原圖。  本報北京3月25日電(記者趙永新)我國科學家發現的一條「夢幻鬼魚」引起了國際同仁的關注: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硬骨魚乃至有頜脊椎動物化石,為人們勾勒出一幅更加詳細的硬骨魚類起源與早期演化圖譜,進一步填充了硬骨魚類和其他有頜類之間的形態學鴻溝。
  • 論文解讀:硬骨魚的免疫球蛋白,黏膜免疫和疫苗接種(一)
    因此,潛在的病原體大多通過黏膜上皮屏障(包括鰓,胃腸系統或皮膚)進入魚體。與無脊椎動物不同,硬骨魚類擁有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以保護自己免受水生環境中病原體的侵害。與哺乳動物相似,硬骨魚類也會產生B細胞和T細胞,這構成了所有硬骨魚的第一個適應性免疫機制。
  • 世界現有最大的硬骨魚, 即使別魚類啃食也不會反抗,這是為什麼呢?
    日前國外就有一名攝影師捕捉到這一幕,讓人不解。世界上最大的硬骨魚類,被海獅攻擊,竟毫無感覺的待在原地,直至被海獅吃掉。科學家對一艘研究船進行了處理,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硬骨魚:在花蓮曼波魚。
  • 海水是鹹的,但是為什麼生活在海裡的「魚」卻不是鹹的?
    海水是鹹的,但是為什麼生活在海裡的」魚「卻不是鹹的?魚有海魚和淡水魚,海魚比較常見的有帶魚、黃花魚、金槍魚、三文魚等等,淡水魚比較常見的就是鯽魚、鯉魚、草魚等等。一般來說,海魚要比淡水魚更加的有營養一些,味道也更鮮美、更好吃一些。這是因為海魚的活動範圍廣,魚肉更加的有彈性,而且海魚肉裡的礦物質含量更高,所以味道更鮮美,營養更豐富。
  • 長在魚身上魚疼不疼?
    如果你愛吃它,那你很可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魚刺每根都尖尖的,卡到嗓子眼兒特別疼,那它們長在魚身上,魚疼不疼?之前多次給大家科普過軟骨的鯊魚,而我們平時所說的大部分「魚」,都屬於硬骨魚總綱。硬骨魚的種類超過2萬種,幾乎佔領了地球表面每一片海水和淡水水域,當然也涵蓋了絕大多數常見食用魚。從小到幾毫米的蝦虎魚,到三四米長的金槍魚,它們都和哺乳動物一樣,有一條硬質脊柱貫穿身軀,胸腹部有兩排肋骨,腦袋由堅硬的頭骨保護,甚至還有與四肢同源的鰭條骨骼。
  • 魚的多樣性,釣魚科普
    了解魚的習性,有利於提高我們釣技,那麼第一步就是了解什麼是魚! 夏說釣魚,聊海外釣魚,助釣友釣技!雖說海外,釣技相通!業餘寫作,內容有些粗糙,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