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來自何方,根據最新的研究,「冰彗星」的來源比較靠譜

2020-09-13 歷史解密坊

你知道我們每天喝的水來自哪裡嗎?並不是水龍頭、也不是淨水廠……問題是地球上水的根本源頭在哪裡?也有人對這個問題感到疑惑,於是找到了很多答案,只有一個來源靠譜些。你可知道這是因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要想了解地球上的水,首先我們要了解地球。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從外觀上看來,是一顆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再仔細觀察地球表面的顏色,其中71%為藍色海洋,29%為黃色的陸地,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太空上看地球,它是藍色的。

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就是「海洋」了。地球上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裡,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從這裡看來,地球上的水資源太豐富了,那為什麼在生活當中,大家還要提倡「節約用水」呢?這是因為在地球水資源中,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只有5%,所以可以飲用的水還是很珍貴的。

當然了,飲用水越珍貴的地方,也就是下雨越少的地方,好像在降雨、降雪頻繁的土地上,大家都不會面臨缺水的困擾。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地球上的水是來自於雨雪水、水循環嗎?畢竟大家都明白,水有三種形態:第一種是固態的冰,第二種是液態的水,第三種是氣態的水蒸氣。比如說,天空下起了雨水,這些雨水流入到地下後,可能會被植物吸收,通過植物蒸騰作用蒸發,或者在溫度高的時候蒸發,這樣液態的水就變成水汽了,水蒸氣再上升通過溫度下降變成雨水、冰雪下降,再次下滲到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地方,這樣一整套流程下來,就可以很完整地把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聯繫起來,構成一個龐大的水循環系統。難道雨水的來源來自於水循環?但是水循環又是一個閉合系統,根本就解釋不了最初的水源來自於哪裡。

地球上的水難道是自己「變」出來的?研究地球物質成分和內部構造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水不是從地球突然「變」出來的,難道是從地球內部擠壓出來的?地球就那麼大,如果是擠出來的,估計地球上早就斷水了。

因為研究地球的構造歷史可以看出,地球表面原本是沒有水的,這些水可能是從「星雲物質」中帶來的,緊接著,隨著地球的慢慢形成、演化,這些「星雲物質」不斷從地球深處釋放出來,比如說,地球上會有火山噴發,噴發時總會噴出大量氣體,這些「氣體」中含有75%的水蒸氣,巖漿中也有水分。這個觀點一出,馬上就獲得了眾多專家的認同,就在眾人以為找到答案時,研究火山現象的科學家提出了反駁:「火山活動有關的水,是地球現有水循環的一部分,並不是從深部釋放出來的新生水。」這一有力證據直接推翻了上面的結論,所以大家又陷入了迷茫。

既然從地球上找不出答案,或許可以從地球外面找到答案?上文也提到過,地球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或許地球的某些物質和太陽有關。於是有些科學家說:「太陽風導致了水的產生,地球水是太陽風帶來的,是太陽風的傑作。」這種說法並不是胡謅的,也有依據,科學家是託維利曾提出:「太陽風是太陽外層大氣向外逸散出來的粒子流,電子和氫原子核——質子,是其主要成分。從地球形成到今天,地球已從太陽風中吸收的氫的總量達1.70x1023克。我們知道,氫和氧結合就會產生水,如果把這些氫全部和地球上的氧結合,就可產生1.53x1024克的水,地球水現在的總量145億噸與這個數字是十分接近的……」從託維利的算法中,大家確實可以得到某些來源,但是僅僅憑藉著這種推斷,並不能夠完全證明水的來源和太陽風有關,所以這個結論,專家還在探索中。

自1918年以來,弗蘭克等著名學者又發現了「小彗星」的身影。因為人造衛星對地球大氣紫外輻射拍攝了很多圖片,像素清晰,弗蘭克發現:總有一些小黑斑出現在圓盤形狀的地球圖像上。他們感到很驚奇,對這些「黑斑」認真研究,最後得出結論:「這是由眼睛看不到的冰塊組成的小彗星。」本來人眼是觀察不到這些「黑斑」的,但是當小彗星撞進地球大氣層,融化成水蒸氣,就會形成地圖上的「黑斑」。當然了,小彗星墜入大氣層,「冰塊」融化後能變成100噸左右的水,小彗星頻頻撞進地球,就會給地球頻繁地加水,按照推算可得出:地球每年可增加約10億噸水。地球從形成到今天,大約有46.5億年的歷史,照此計算,這種冰球一共為地球提供了460億噸水,比現在地球水體總量還多。所以弗蘭克認為,也許地球水源就是來自於小彗星。

雖說迷惑重重,但是大家對於水資源的探索仍然孜孜不倦。畢竟全球水資源還是非常匱乏的,如果真的有人找到了「水」的源頭,也許就解決了這個大問題。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真的可以找到「正確」的答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水來自何方,根據最新的研究,「冰彗星」的來源比較靠譜
    你知道我們每天喝的水來自哪裡嗎?並不是水龍頭、也不是淨水廠……問題是地球上水的根本源頭在哪裡?也有人對這個問題感到疑惑,於是找到了很多答案,只有一個來源靠譜些。你可知道這是因為什麼?這是因為在地球水資源中,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只有5%,所以可以飲用的水還是很珍貴的。當然了,飲用水越珍貴的地方,也就是下雨越少的地方,好像在降雨、降雪頻繁的土地上,大家都不會面臨缺水的困擾。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地球上的水是來自於雨雪水、水循環嗎?畢竟大家都明白,水有三種形態:第一種是固態的冰,第二種是液態的水,第三種是氣態的水蒸氣。
  • 水是地球生命之源, 但地球上的水如何產生的? 究竟來自何處?
    地球上豐富的水究竟來自何處?這是困擾科學家們很長時間的一個謎。研究發現,小行星和彗星們可能是我們地球上水的來源。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反正不是彗星
    有關地球誕生的模型暗示,大約46億年前地球在剛剛形成的時候相當熾熱,因此科學家認為,地球表面現有的水不太可能回溯到地球創生之時。然而,此前的研究已經暗示,地球在形成大約8億年之後,經歷過一段被稱為後期重轟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的動蕩歲月,當時發生的天體碰撞能夠輕易將水帶到地球上來。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
    有好多小夥伴們問過這個問題,就是啊,我們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我們仰望夜空尋找答案。一、地球上的水來自彗星說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地球上的水來自彗星。提亞是一個與地球相撞構成月球的古老天體。他們的發現標,地球上的水比以前想像的要古老得多。其實月球構成的長期理論不斷觸及到一個叫提亞的古老天體。大約44億年前,提亞與地球相撞。碰撞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碎片環,月球是由這些碎片構成的。常設理論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匯集了水,在與提亞碰撞後,彗星和小行星送來了水。但來自蒙斯特大學的新研討提出了支持地球水另一種來源的證據:提亞自身。
  • 專家:地球的水來自彗星撞擊 每分鐘新增兩千噸
    地球上的水從哪裡來  核心提示  近期,美國研究人員對阿波羅11號、16號和17號飛船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其中所含有的氫氧基中的氫原子,其同位素比例等特徵與太陽風中的氫原子相似,並據此推斷,月球上的水可能部分來自太陽風。
  • 地球早期的水可能來自於彗星,帶來水的同時也有可能帶來了生命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生命星球,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誕生人類,跟地球有豐富的液態水資源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地球海洋的面積佔到了全球面積的71%,根據科學家的探測研究,認為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也是誕生於海洋中。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科學家給出新答案
    8月31日,據外媒報導,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並不是來自彗星,有可能是來自太陽系內部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眾所周知,地球的表面約有四分之三都是海洋,正因為如此,它在太陽系中也是獨一無二的。但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問題:這些水是從哪裡來的?
  • 羅塞塔探測結果出爐:地球水並非來自彗星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地球水的起源之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羅塞塔號」探測器最新勘測結果顯示,地球水資源並非來自於彗星,很可能來自於小行星。今年11月,羅塞塔號探測器著陸在67P彗星表面,勘測數據表明該彗星上的冰塊不同於地球冰水。歐洲航天局發射羅塞塔號探測器細距離探索67P彗星,之前科學家曾認為地球40億年前水資源來自於彗星。目前在這顆彗星上發現了水資源,但是彗星水比地球水「更重」。羅塞塔號探測器勘測結果顯示,該彗星的水中包含較多的重氫。瑞士伯恩大學凱薩琳-阿爾特威格說:「地球水究竟來自於彗星,還是其它來源?
  • 地球上的水怎麼來的?是自己產生,還是來自外太空?
    地球上的水怎麼來的?是自己產生,還是來自外太空?地球上的水都是從哪裡來的?一直是科學家不斷討論的問題,這也是小編也是比較的好奇,我們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命,生命的出處我們大家在上學的時候都知道了,那水呢?
  • 地球上的水,來自外太空飄落的一個巨大雪球……
    水,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水。可是如果有人問你,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 地球的水是從哪裡來的?來自地球內部?來自彗星?據說還來自太陽
    水也許是我們在地球上見過的第一豐富的資源,因為四大洋的水總量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但水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麼,當然還有從地下冒出來的,好像都對,因為前者是雨水,後者是泉水,兩者都是我們常見的水的來源,但事實上這個解釋並不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仍然沒有解決水的真正來源問題.
  • 科學新進展:地球上的水主要來源於地球本身而非彗星
    眾所周知,水對生命至關重要。但是,對於遍布地球的水自何處來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並未搞清楚,科學家對此有兩種猜想:這些水是地球誕生之時存在的;地球上的水是由富含水分的彗撞擊帶來的。近期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水很可能來自構成我們的星球的原始材料中,而不是外太空。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科學家們推測來自M78星雲——奧特星雲
    你知道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水來自哪裡嗎?你是否想過佔地球上面積四分之三的水來自哪裡呢?科學家推測這些水可能來自M78星雲——奧特星雲的彗星。沒錯,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M78星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科學家們推測來自M78星雲——奧特星雲
    你知道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水來自哪裡嗎?你是否想過佔地球上面積四分之三的水來自哪裡呢?科學家推測這些水可能來自M78星雲——奧特星雲的彗星。沒錯,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M78星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之一就是地球上的水究竟來自哪裡?我們認為這些水並不是來自地球,它們應該來自其他什麼地方?我們怎麼才能夠從宇宙中獲得水呢?
  • 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的解釋,令人難以置信
    近期,有法國的科研團隊在natu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中提到我們的地球形成之初是乾燥的,數十億年來,不斷潮溼最後形成現在的狀態。那麼地球上的水分到底來自於哪裡呢?有化學家勞雷特分析稱,地球上的水分來自於小行星或者彗星,這些地外天體撞擊地球後,就形成了最早期的水分。
  • 月球極地有水冰
    我們已經知道除地球以外,土衛二、木衛二、穀神星,甚至冥王星,都有極大的可能存在地下液態海洋或冰。那麼我們的好鄰居,月球呢?事實上,關於月球上有無水冰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天文學家根據不同的探測器得出過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結論。如今,關於月球上有沒有水冰的疑問或許有了定論。8月20日,一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聲稱在月球極區發現了表面冰層的確鑿證據。
  •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小行星和彗星都造訪過地球,而且已知它們都有冰。事實上,小行星和彗星含有足以產生相當於地球海洋水量的冰。所以,問題就解決了嗎?不完全是。是彗星還是小行星給地球帶來了水?它是一個單一的事件,還是許多?是多久以前的事?
  • 地球上的水最初來自於哪裡?
    地球上有大約140億億噸的水,這些水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地球形成之初就有的,二是小行星落入地球帶來的。原始水量根據恆星演化理論推測,太陽系形成於46億年前的一團星雲,稱作太陽系原始星雲,星雲中的氣體和塵埃,是更久以前的多顆超新星爆炸留下來的。
  • 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中的所有彗星,可能都來自同一個地方!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新的研究表明,所有彗星都可能來自相同的出生地。天文學家克裡斯蒂安·埃斯特魯普(Christian Eistrup)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化學模型應用於14顆著名的彗星,令人驚訝地發現了一個清晰的模式,其研究發現已被《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接受並即將發表。彗星穿過我們的太陽系,由冰、塵埃和類似巖石的小顆粒組成,彗核可以大到幾十公裡寬。彗星無處不在,有時圍繞太陽的軌道非常古怪。過去,彗星甚至撞擊過地球。
  • 天文學家稱在聖誕彗星中發現的水與地球的水十分類似
    據外媒CNET報導,地球上的水究竟來自何處?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試圖通過研究彗星46P / Wirtanen中發現的水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在太陽系的外圍確定了一個巨大水庫,其中的水與地球上的水十分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