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是什麼

2020-12-06 如如講百科

作為一名科學愛好者,有事沒事都喜歡了解科技前沿知識,靜下心來常常在想我們人類了解宇宙的目的究竟為了什麼?人生短短才一百年,與星球的壽命相比,人類就如同身體內的細胞,一秒生的同時即便預示著下一秒的死亡,可是細胞不會因為生與死的原因,去追尋長壽,去尋找解決的方法,然而我們人類卻在為了生存而孜孜不倦的探索人生奧秘,探索宇宙空間。

我常常在想,難道我們人類本不屬於地球而是來自外太空的某個星球?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可能哦,為什麼這麼講呢?假設人類來自於太空中的其他星球,由於其他星球上的資源被人類消耗造成環境汙染難以生存,這個跡象類似於現今地球人類發展的現象,工業的發展,人類野蠻的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製造的垃圾日積月累,不難想像地球的未來確實難以適應人類的居住,探索宇宙的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人類的延續,物種的延續。

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去往其他星球安居,必須要有一個很先進的交通工具,能夠往來於星際太空,中途不用補給。回頭看看現今的科技,是不是感覺有點兒太過寒磣了呢?且不說現今科技過於弱小,想想達爾文的著作,是不是該拿去燒掉了呢?人類從其他星球來到地球繁衍生息這簡直顛覆了人類的三觀了,我們的達爾文師傅辛辛苦苦嘔心瀝血的巨作竟然一文不值了。

其實不然,我們人類祖先跨越星際來到地球發展到現在,不能說明人類的進化在物種的發展史上沒有發生過,只是這個進化論的時間空間不是在地球上發生的,而是存在於其他星球上,也許人類生存的年限還要超過宇宙的起源,這也說不定哦,想想也是太可怕了。

人類祖先從其他星球來到地球,確定了能夠居住後,安居樂業,也就失去了以往的追求高質量生活的興趣,經歷過星球環境汙染後看明白了一切,過分的追求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導致人類喪失家園的慘重教訓,這個教訓深深洛在了來到地球上的人類祖先的心中。

中國一句古話平安就是福,自由才是對心靈的釋放。面對這個富饒的地球,我們的祖先也許覺得有什麼資格來破壞它呢?並且按照我們的祖先當時的科技含量應該高過現今人類的科技,我們的祖先可能連字也不會寫了,為什麼呢?電腦也已經進化成語音電腦合成了,世界語言解碼電腦,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不需要翻譯了,與其他國家交流只要說本地話、哪怕是當地的家鄉話也能直接翻譯過去,可是到了地球上什麼也做不了了,一切從頭開始。

我們的祖先在經歷了高科技文明帶來的優越性來到地球上,一切的一切全部消失了,他們還會幹什麼呢?鑽木取火也要從頭學,你讓現今的科學家去鑽木取火估計都做不了,還不如經過特種訓練的士兵呢!地球雖然富饒,可是周圍野獸層出不窮,忙於應付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創造家園呢?即便是在逃亡過程中遇到其他國家的科技人員,失去了電腦語言翻譯的祖先們,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只能打個手勢了,生下的孩子教育的機會都很少很少,再說了教什麼呢?原先的教育來自於網絡,脫離了老師,完全依賴於網際網路的教學理念,來到這個陌生的地球,失去信號電腦也等於廢物,有力無處使,有勁兒只能用來抵禦兇猛的野獸,頭髮理不了,說野人不為過,鑽木取火不會的話,只能吃生物。

想到這裡還真是難為了我們的祖先,好好地家園被糟蹋的不能居住,來到這個陌生的地球上,一無所有,又沒有親戚,只能跟猴子們學生存技巧,還讓不讓他們活了?這個擔心倒是有點兒多餘了,他們要是沒活下來,哪來的我們現在的人類呢?

不管怎麼說吧,他們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現在的人類遲早也會步入他們的後塵。逃亡到其他星球是在所難免的,最起碼也要讓我們擁有一個先進的飛行工具吧。可是回頭看看現今的飛行工具,不經讓人倒吸口涼氣,怕的是還沒有到達其他星球就已經將身體留在太空了,真的成為了太空旅遊了,而且不用給門票,省去了火化,也不用看著親人們死去活來的哭喊拉扯了。希望科學家們早點研究出更先進的星際飛行工具,找到能夠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個地球汙染這麼嚴重實在讓人不想呆了。

如果明天找到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小夥伴們是不是很興奮啊?來趟說走就走的星際旅遊帶上心愛的妻子去往新的星球想怎麼啪啪就怎麼啪啪,想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孩子,想想真讓人興奮,小夥伴們你們說呢?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評論哦。

相關焦點

  • 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是什麼?科學家的答案讓人大失所望
    從古至今人類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心都從消失過,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古人通過夜觀星象去探索宇宙的奧秘,到科技逐漸發展的近代人類通過望遠鏡去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而現如今隨著科技漸趨發達,航空事業不斷發展,人類開始深入太空探索宇宙無窮的奧秘,因此人類尋找傳聞中的外星人的希望也更大了。
  • 2020火星元年 | 人類探索火星,真正目的是什麼?
    ,真正目的是什麼?那麼,人類探索火星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人類開啟探索火星之旅,但火星並不是人類的永久居留地和最終目的地。火星,只是人類進行深空探索的一個前哨站或中轉站而已。未來人類可以在火星上修建空間站、補給站和飛船發射基地,在火星上進行空間技術、蔬菜種植,和人類在外太空生存的研究實驗。
  • 宇宙是有目的嗎?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第一,主流認為宇宙在138億年前誕生,誤差不到4000年。基本粒子的速度天花板就是光速了。但是基本粒子之外,還有一個宇宙暴脹速度,它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基本粒子的最高速度,也就是超過了光速。人類作為基本粒子結構的存在,速度是不可能超越天花板的,所以人類永遠無法到達可觀宇宙視界之外的宇宙邊界。所以終極問題就是,宇宙到底有多大?人類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 推動人類持續不斷地進行「宇宙探索」的動力是什麼?
    在2020年長徵五號將陸續實施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火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等重要任務,除了中國之外美國、俄羅斯、歐洲西部國家、日本、印度等國也都對宇宙探索保持有極強的興趣,特別是美國,依託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研能力,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徵程中走在前列。那麼,推動人類持續不斷地進行「宇宙探索」的動力是什麼?
  • 宇宙探索有什麼意義?人類是否還寄希望於永生,擺脫恐龍的結局?
    太空項目近些年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宇宙探索相關的進展和結果也備受關注。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人類為什麼要進行宇宙探索?宇宙探索註定是一項超高的投資項目,而結果也可能是零收穫。有人說,人類不想呆在地球上,那樣的話,最終只會是和恐龍一樣的命運。太空探索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目的就是尋找外星生物,那麼找到了外星生物又有什麼意義?
  • 人性二元論——人類文明進階的目的的探索
    ,而是在子子孫孫的繁衍下達到進化的目的。由此可見人類是逐漸向著生命的更高階這一方向前進,而這種更高階的生命表現出來的形式就是具有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和更高的科技水平,而生產力和科技的直觀體現就在人類的文明程度上,文明程度的高低就判斷了人類進化的方向,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時期人類的文明水平來判斷生命的進化的階段。那我們人類所說的文明是什麼呢?
  • 人類探索宇宙是為了尋找地外生物?科學家的解釋讓人失望
    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古人通過觀測各種天象和進行佔卜來了解宇宙天文,現代人更是通過諸如宇宙飛船和天文望遠鏡來深入了解宇宙的奧秘。千百年來,通過人類的不懈努力,儘管人類還沒完全解開宇宙世界的秘密,但是人類在這方面的成就碩果纍纍。
  • 宇宙的存在是否有什麼終極目的?
    如果想要回答宇宙的終極目的是什麼,這就好像承認宇宙是一個生命體一樣,它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但宇宙真的是一個所謂的生命體嗎?我們現在根本就不清楚,所以我們也不會知道宇宙存在有什麼終極目的。但就目前人類的認知來看,宇宙並非像地球生命一樣的有機物體,沒有證據表明宇宙本身能像人類一樣的思考。宇宙的存在,似乎沒有表現出明確的目的,或許可能根本就不需要什麼目的。因為人類做事情都是帶著目的性的,導致我們給宇宙強加上這種可能是莫須有的目的。這就好比問石頭的存在有什麼終極目的,都是無法得到確切答案的。倘若宇宙真的有什麼目的,或許就是它讓自身的條件變得適合生命的存在。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
    而太陽能資源的利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目前很多飛行器和人造衛星都利用太陽能作為能源的供給。發電後送回地球在目前是科學家的設想。對於礦產資源,目前還處在採樣分析階段。但毫無疑問,人類開發宇宙的步伐會越來越快,國際合作也越來越密切。   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   【教學重點】   本節內容是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為線索,由探測宇宙、開發宇宙和保護宇宙環境等內容組成。
  • 既然宇宙無限大,人類用有限的時間去探索無限宇宙,還有意義嗎?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探索史,從智人出走非洲到達全世界的每個角落,再到中世紀航海家環球航行,然後則是人類登上月球,未來將是跨出太陽系、走向銀河系!但是據說宇宙無限大,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無限的宇宙有意義嗎?甚至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也可能只是那個無垠宇宙的某個不知名角落而已!人類無窮無盡的探索宇宙,有意義嗎?
  • 宇宙若擁有生命,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他又有何目的?
    宇宙若擁有生命,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他又有何目的?文/圓非日月面對波瀾壯闊的宇宙,我們人類所知甚少,雖然憑藉著先進的太空望遠鏡,我們了解到百億光年外的事物,不過這種了解十分的模糊,很多認識我們人類都似是而非,就連科學家也僅僅只是猜測,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
  • 趣答人類為何要探索宇宙?
    電動機剛發明時,有愚者問法拉第:電動機有什麼用?法拉第回答:「剛生下的嬰兒有什麼用?」好奇和探索是人類的天性,在探索宇宙中人類能得到快樂和滿足,快樂和滿足難道不是人類的終極追求目標?(面對熵增定律,停滯不前就是退步)四,熵增是宇宙的終極命運?人類想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從來就沒有什麼上帝和救世主,人類想獲得終極的幸福,永生和自由。
  •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越多越好,還是對宇宙什麼都不知道的好?
    當然是探索越多越好。什麼都不知道就只能懵懵懂懂的活著,天上掉下來一個小行星全部完蛋。而不斷觀測宇宙掌握更強的力量則可能擊碎小行星保存人類文明。人類進化歷史上,由於生存區域的食物等不能滿足需要,於是踏上了遷徙的道路,不斷地探索新的食物、領地,也在這個過程中掌握足夠的知識,從不會用火到會用火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跨越發展,從利用天然火到摩擦生火,人類歷史又一次跨越式發展。如果歷史上人類沒有走出叢林,現在可能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還是只知道蹲樹上吃現成的,吃一頓兩頓行,一直這樣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也不能掌握各種技能使自己生活的更好。
  • 人類探索宇宙的動力,除了尋找其他生命外,其實還有這個隱晦原因
    人類探索宇宙的動力,除了尋找其他生命外,其實還有這個隱晦原因在之前小編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人類一直在探索著宇宙,雖然杳無音信,讓我們很多人感到失望,但我們卻孜孜不倦的繼續著這項任務,我們在宇宙中探索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
  • 人類為何要探索宇宙?科學家的解釋令人失望,根本不是為了找他們
    除了地球這個星球以外,還有一個名為叫宇宙的世界。宇宙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宇宙指的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而狹義的宇宙指的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面對如此神秘的宇宙,人類肯定會抱著好奇的心態去探索它。那麼,宇宙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力量讓人類一直去探索它呢?其實不單單是現代的人類一直在探索宇宙,就連古代的人類也一直在探索宇宙。
  • 宇宙探索最新科學技術盤點,人類已經具備太陽系外探索能力!
    人類在宇宙中的探索一直停留在太空望遠鏡的層次,因為我們沒有技術能夠快速到達需要去的地方,因為我們所在的宇宙太過於龐大,因為我們想要真正達到太陽系外的目標,那麼科學技術必須到達一個新的告訴,美女小倩根據最新的資料,給大家說一些宇宙探索的新科技技術!
  • 光帆,人類探索宇宙之翼
    當然這裡說的太陽光,不僅僅指太陽系的太陽,而是指宇宙中的一切能發光的恆星。最早的光帆技術,應用在日本的金星探測器「伊卡洛斯號」(IKAROS)上。IKAROS,全稱Interplanetary Kite-craft Accelerated by Radiation Of the Sun,翻譯出來是:依靠太陽輻射加速的星際風箏,人如其名,它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開發的試驗性太空探測器,是世界第一個成功在行星際空間運作的太陽帆,2010年12月8日,IKAROS 在距離金星8萬公裡處掠過。
  • 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記者王昆、劉欣  「用星系自轉曲線可以偵測到暗物質。」「引力波是一種探索宇宙的理想工具。」「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何時升空?」……在剛剛結束的2018騰訊WE大會上,世界頂尖科學家闡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進方法、技術和工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揭開宇宙神秘面紗。  宇宙中是否存在額外維度和暗物質?  從目前的觀測看來,人類生活在一個均勻的,各向同性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即四維時空中。
  • 如果人類是宇宙唯一智慧文明,我們是繼續探索宇宙還是保持現狀?
    雖然誕生了原始生命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進化演化為智慧生命,但是即使是很小的概率誕生智慧生命,那麼宇宙中的智慧文明數量應該也是非常多的。而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文明誕生的時間是不同的,有的文明有可能比人類早誕生數萬年,數百萬年甚至是數億年以上。這些文明如果存在,它們大概率已經是強大的星際文明,穿梭各個星系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 SKA射電望遠鏡是什麼,它能給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什麼「便捷」?
    揭開類星體之謎毫無疑問,SKA是人類雄心勃勃的科學項目,象徵著人類射電天文學的輝煌未來,但我們能從中看到什麼呢?隨著人類對宇宙認識的不斷加深,人們越來越覺得宇宙中除了人類之外,沒有其他的智慧生命。一方面,人們意識到宇宙是如此浩瀚,沒有理由認為只有太陽系才能孕育出地球這樣的生命行星,而其他地方卻不能;另一方面,人們發現,生命在宇宙中非常普遍,它們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在許多地方生長繁殖我們甚至無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