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基因遺傳信息中心包含著人類的一切密碼,這些密碼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逐步打開,催促著人類向著更高階的方向前進,人類的基因中包含的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是逐漸進化的,下一代的基因中包含的信息要比上一代的更加精密和高級,這就和電腦系統中的軟體不斷地升級一樣,讓電腦具備更多的處理能力,同樣在進化中人類的結構和技能更加複雜,而複雜性主要體現在大腦上,遺傳信息將這一切釋放在新的生命體後,通過基因重組,新的生命體會更加高級。
包括人類的在內的所有生物生存和繁衍這兩者的原始動力都包含在他們遺傳的基因中,人類生存欲望中有情感的需求,繼而形成人類的社會,在人類的社會中展現出更多形態的欲望,同樣繁衍的欲望在人類構建社會以後也形成諸多形態的欲望,這些欲望則促進人類要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並不斷地繁衍下去,從而在持續的生存和繁衍中從基因上進行重組優化,形成人類的進化,而人類的進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並不是一個人就可以一直進化,而是在子子孫孫的繁衍下達到進化的目的。
我們能夠理解的一個理論叫進化論,進化論所要表述的理念就是所有的生物都隨著時間的推演,在不斷地進化,從短時間上可能看不出這一結果,可是從考古學中的對比,我們發現現今人類的大腦容量要比遠古原始人類大腦化石的容量要大很多,也許在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特點,無法在幾百年或者幾千年的時間裡便得出這一結論,可事實上我們的每一代都是要比我們的上一代先進和高級的,而我們的下一代肯定要比我們這一代要更高更強更聰明。
這種進化的論斷是建立在整個人類社會平均的基礎上,如果只是看個體之間的遺傳,有可能生出的孩子沒有父母親聰明或者強壯,兩者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差距,因此從個體上是不能去判斷一個種群進化的趨勢的,而是要從整體水平上去看,而且要從時間的連續性上去看。
就說我們人類在全世界分布著很多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而民族之間又有文化的差異,可除了文化的差異,不同民族的人在生理結構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譬如黑人身體的爆發能力就比其他種族的人要普遍強壯,這個也不用舉出很多例子來證明,看世界那些頂級的賽事,看那些田徑運動比賽或者看各力量對抗性一類球賽,如籃球、足球、橄欖球等的運動的比賽成績,就可以得知,黑人並不是比別的人種努力,而是黑人在身體爆發力上要比其他人種更加強勁有力。
同樣黃種人在技術類比賽中佔據更多的優勢,如桌球、羽毛球、跳水之類的比賽中,黃種人更加靈活一些,身體協調性會更好一點,但是在身體對抗的比賽中就是幹不過其他一些種族的人;也許這些都不是人種的原因,可能與所處地區氣候和飲食的原因有關,可是那些移民了的黑人的後代也同樣具有身體的延展性,所以基因優勢的明顯就是顯而易見的。
人類個民族在智力方面的比較中來看,人種不同對於其智力的影響因素會比較明顯,譬如世界上智商最高的民族猶太民族,他們每個人的平均智商要高出其他民族很多,當然民族並不是一個血統的劃分,而是文化的劃分,可猶太民族在民族劃分的時候是按照母親是猶太人,那生出來的後代就算是猶太人。
猶太人的智商為何要高於為他人種呢?說是猶太人的種族的基因比較優秀的話,那就有點太牽強,因為猶太族和阿拉伯民族是同源的,那為何猶太人反而在後來遠遠超過阿拉伯人呢?這一點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因為猶太人常年流離失所,受到的壓迫和苦難非常多,因此在不斷的遷徙和流亡中他們的基因發生了壓迫性進化,然而對於進化,我們可能不認可在這麼短時間內就有如此大的改變,於是我們在其他方面找原因。可是我們卻不能否認猶太人平均的智商水平要高於其他民族的人。
從大航海時代一直到現在,隨著全球文化和經貿往來的加強,人類之間的信息交流逐漸增多,尤其是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更是讓全球各地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從而在人種之間存在的差異逐漸變小,可是在智力水平和身體的強壯程度上,不同的種群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就是地球上的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的不均衡造成的。並且在現代這種發達的信息交流時代能更好地讓我們進行比較,因為放在以前,可以說是信息閉塞導致人們的大腦智商存在著差異,而現在不存在這種情況。
由此可見人類是逐漸向著生命的更高階這一方向前進,而這種更高階的生命表現出來的形式就是具有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和更高的科技水平,而生產力和科技的直觀體現就在人類的文明程度上,文明程度的高低就判斷了人類進化的方向,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時期人類的文明水平來判斷生命的進化的階段。那我們人類所說的文明是什麼呢?
宇宙的熵是不斷在增大的,因此宇宙的混亂度是不斷在增大的,可生物構建的文明是一種宇宙的逆熵而行,是一種秩序,尤其是生命的組織形態是一種信息的整合,由此來看,生物在消耗能量,在增加宇宙的熵,在增加宇宙的混亂度,可是文明是一種秩序,構建了宇宙的一種信息的秩序,將宇宙的規律全部整理了起來,這就如同我們在生活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垃圾,可是我們卻將地球表面建成了一座座秩序井然的城市,這就是我們所建立的文明,因此文明就是我們在宇宙的上的增大過程中尋找一種秩序。
然而對於我們觸及的文明來說可能意義遠遠不能達到那個層次,我們所說的文明就是人類社會建立的初級的文明,有精神文明,有物質文明,然而人類在黑暗中前行很久,所謂的文明就是人類歷史中積累下來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文明是可以被歷史考證的,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文明,見證了一個歷史時代最會裝的人類創造力,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來說就是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水平,可見文明的東西很多都是可以看得到的,因為很多都是物質文明,當然精神文明也是代表一個時代的人類的認知水平的極限,這就又和哲學產生了聯繫,梯利在《西方哲學史中》說了,中世紀的神學影響了人類的認知進程,那個中世紀是黑暗的,可是我們又可曾想過,沒有哪段時期的文明,也就沒有我們現代的文明;即便人們走錯了路,張開雙臂擁抱向神學,可神學也是文明的見證,沒有那段認知,就不會有現在的科學態度。
中世紀的文明還在影響著我們,因此文明的進程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是齊刷刷的一刀切,總有排頭尖兵,也有掉隊的遊兵散勇,可人類文明的進程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現代的文明在哪裡,那就是嶄新的哲學,自然科學的爆發、網絡信息的爆炸,讓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人類創造的文明,因此網絡時代不同於任何一個時期,每個人知道的知識都是相差不太多的,因為一方面信息量太大,社會分工又進入到一個非常精細化的時代,另一方面我們只要簡單搜索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知識,所以我們的文明又進入了一個暫新的時代。
文明和文化、知識、哲學這些都有著緊密的聯繫,文明和文化似乎是可以相通的,其實這幾個概念包含的內容還是有很大不同的,當然你弄清楚這些事物的概念,那你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人類,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存在,更好的理解我們的客觀世界,所以我們必須去思考,這也是哲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我們要理解文明,要理解人類文明的進階的方向,要理解人類文明的動力,那我們就要理解這些概念所包括的內涵。
我們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具有輝煌燦爛的歷史和文化,在這裡文明古國之所以文明就是因為文化傳承的連續性和物質和思想相對與同時期其他文明的的優越性。所以在普遍的定義中文明被稱為人類物質和思想財富的總和。這樣說沒啥問題,但卻不能反映文明的本質。如果從字面上理解文明,文是有記載的,屬於社會意識形態認同和接受的,明是光輝的,熠熠生輝的,照亮人類前行腳步的,所以可以說文明是能被記載和傳承的閃光點,也是人類發展的最高生產力的表述,是人類發展既有的總成和未來的方向。
文化和文明都是反映一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程度,文化具有普遍性,不管是先進的還是落後的,只要是被大眾接受的行為習慣和意識形態就是一種文化,譬如以前魯迅批判的京劇、旗袍、姨太太,那也是中華文化,可並不是代表著優秀的方向。而文明則是發展的最高點,包括文化、政治、藝術、生產力等等,都是人類最頂尖最優質的的成果,可以拿出來展示的,人類最智慧的結晶。
前面我們說到文明也可以說是一種秩序的狀態,文明程度高說明社會群體之間秩序井然,是人類從散漫到有序的一個變化過程,文明可以說是文化的先進程度,不管是從物質的豐富程度還是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或者是思想意識水平,也可以說是哲學認知的最高水平,文明是作為文化的一種至高點的結晶。
文明的社會必須要有先進的生產力,物豐民富,社會財富充足,人們才有時間去做點其他的事,去研究別的科學與技藝,所以生產力水平是文明程度的一個衡量標準。落後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剝削,大多數人享受不到社會的公平,溫飽都難以得到解決,流離失所,饑寒交迫,這樣的社會文明程度肯定不會高,所以在生產力高度發達後,社會才能更進一步的和諧,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人們才能更好的去協作,才能去研究我們所存在客觀世界的規律,讓人類的發展更進一步。
生物的發展就是進化,進化的結果就是更加有序,無論是基因還是社會秩序都會更加有條理,所以文明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也是所有生物發展的一個方向,生物的發展是從無序到有序再到高度有序的過程,而文明的進化也是一種從混沌無序向高度有序發展的過程,人類在進化,人類社會也在進化,進化的結果就是文明。這是廣義上的文明,因為生物的基因就是要逆熵而行,宇宙的熵在不斷增大,而人類的文明進化卻是越來越有序,這就是宇宙的熵守恆原理。
文明不僅僅是物質的,也不僅僅是思想上的,更不會局限於生產力水平,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宇宙中的一種秩序,所以文明包含的範圍還是很廣,就看你怎麼去理解。即便是我們平常說的狹義的文明包含的方面也是很多,物質的、精神的、思想的、行為的,每一種規範都有秩序,也就有他的文明程度,說一個人講文明懂禮貌,說的是他有涵養,接受的禮儀的教育比較良好,處於道德規範的良好秩序中。
其實文明要全面總結的話可以和我們所說的哲學來定義,哲學是人類對世界和自身的認識,而哲學發展的過程,就是人類對世界和自身逐步深入和細化的過程,所以文明就是來形容人類哲學發展的高度和深度,哲學是一種探索,在探索中人類發現自然規律並利用,在探索中人類對自己本身的認識逐步深化,也就形成一種高度有序,分工合理的組織。因此哲學所體現出來的是我們的文明程度,就如同善惡是來評判道德的標準一樣,文明是用來評判哲學發展的高度,人類的文明就像是一個打亂的積木,人類要重新構建這種秩序。
文化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行為規範和組織的表現,不分高下,文明是文化的制高點,是評判哲學發展程度的一個標杆。當然對文明的更好地詮釋就是宇宙的逆熵而行,也就是說宇宙的秩序。於是人類能夠建立多高的秩序呢?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幾萬年以後的人類會是什麼樣一種狀態。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前蘇聯宇宙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根據生命的進化理論,創造了衡量宇宙文明等級的一個假想指數,卡爾達肖夫指數對於文明先進程度進行了劃分,而這個劃分就是以文明的科技水平來進行的。最終卡爾達肖夫將宇宙文明劃分為7個不同等級,而在這些不同的等級裡面,文明的存在形式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級文明,也稱作行星文明,這種文明具有利用文明所處的行星上所有的能量,這些能量包括外部到達這個行星的能量以及行星自身產生的能量,而針對這一個定義,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這樣一個要求,所以將人類劃分為第一級文明。
第二級文明,被稱作恆星文明,這種文明下,所在文明狀態下的生物將離開行星探索其他星球,可以進行星際旅行,可以獲取星系中其它恆星的能量,目前我們人類距離這個文明還很遙遠,可是我們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經在進行,也許幾千年,也許幾萬年,我們人類這種生物可以達到這種等級的文明。
第三級文明可以任意在整個星系裡進行穿梭,使用整個星系的能量,甚至可以利用無法想像的技術從黑洞中獲取能量並且人造恆星,而這時候這種文明的生物可以是離開自己的身體,將自己儲存在一個能量體內,具有不死之身,而且可以自己製造出一些簡單的生命,並給他們一個生存的家園。
至於後面等級的文明,我們都不敢去想像,因為後面等級的文明可以和我們現在認知的上帝相媲美,可以製造出宇宙空間,可以制定宇宙的運行狀態,可以製造出其他等級的生命體!
對於這樣一種科幻式的假想,只能當做是假想,如果再過十萬年,人類的科技水平hi發展到什麼樣子呢?人類的文明會進階到前面所說的哪一個等級呢?也許我們的技術可以讓我們達到第二級的文明,可以進行時空轉化,可以去宇宙旅行,可以發現一些適合生命繁衍的星球,然後將低等級的生命安置在這個星球上。
這些只可能是一種假設,但我們必須去敢於想像,就如同我們神話中人可以飛行,有千裡眼和順風耳一樣,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已經可以達到這種狀態,這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的設想變成現實的例子,因此以前的神話被現代文明給實現了,我們現在的神話可能在以後會被實現,也許用不了十萬年,只要一萬年時間,人類就可以超神一樣地存在於宇宙中。
生物生命的進化就是一種從無序向有序的構建過程,從認識宇宙客觀規律開始,不斷地提升這種認知,在認知的過程中創造各種技術,最終掌握一種能夠改造客觀規律的能力,從而掌握宇宙,成為宇宙的主宰者。也許從生命出現在地球上那一刻起,這種對客觀世界掌控的欲望就充斥著在生命的最深處。
我們了解了生命進化、文明發展的目的,那我們還要了解,如何讓生物更好地進化,讓文明不斷地向前發展呢?也許我們說讓聰明的人長生不老就可以無限地去發現世界的規律,加速文明的進程,可事實上如果人類的基因沒有在進行交換,那人類的發展其實就已經開始停滯了。
當然生命的死亡我們認為它就是終結了,然而我們去認真想一下,一個人一直活著和一個人將生命不斷地傳遞下去,從而在不斷地交換基因信息的時候配對出更優質的基因,這就和農業科學家利用植物雜交反應選育出品質更優良的種子一樣,如果不進行基因交換,不進行基因的重新組合,那植物的種子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產生,因此生物在繁衍過程中不斷地孕育出新的生命,才是進化的必由之路。
一個生命一旦形成,那他始終要面對的就是死亡,似乎這是一個對立與統一的問題,雖說燈塔水母理論上可以永生,但從機理上它的生命在更替,它也是不斷地在死亡中永生,目前沒有科學研究能夠發現某種一種生物能夠具有長生不老的生命,無論壽命有多長,都需要更新換代,都需要努力地使用自己的技能讓自己存活下來並且不斷地繁衍下去,而且要形成一個種群,當然也有很多生物在生命的進化中被無情的淘汰了。
從化學角度來講,生命的形成和消亡只是意味著生命吸收外界的能加以利用的物質,然後從中吸取了能量,再將這些物質代謝掉,嘴周塵歸塵土歸土,這些吸收了的物質又回歸到自然界,從外界吸收的碳氫氧氮硫磷鉀鈉鈣鎂最後也回歸自然,就是一個過程。
從物理的角度來講,生命是在不斷吸收能量,釋放能量,其間只不過增加了宇宙的熵值;吸收的那些能量最終還是在宇宙中遊蕩,只不過增加了宇宙的混亂度。
從生物的角度來講,生命是在不斷的傳遞一種信息,將信息的代碼更加精密和複雜,從而孕育出更加複雜的生命體,就如同電腦系統升級一樣,電腦沒發生變化,可是系統的功能有變得更加強大了,而信息相對秩序又在不斷地變得盡然有序。
然而又是什麼力量讓這些物質進行重組、聚集,讓能量在此交替變換,讓信息不斷地傳播下去呢?從一個卵子和精子形成的單細胞胚胎到一個生龍活虎的多細胞生物,期間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讓這個胚胎發育、成長、成熟,這就是生命的神奇之處。人類的研究還尚未進一步破解生命的密碼,只知道基因序列代表的是生命的藍圖,可這種合成蛋白酶,構造生命的源動力在哪卻尚待破解,要弄清楚生命的秘密必須弄明白生命構架成型的機理。
在宇宙中,一種物質能夠自我選擇性吸收外界物質和能量,進行原子和分子的組合改造,並具有延續和傳遞這種自我改造的能力的物質,那它就是有生命的,生命的本質不在於這個物體是否有意識,而在於能夠對自身的基因藍圖進行優化並傳遞,在傳遞過程中逐漸對自身進行的系統進行優化,所以生命的本質可以看作是一個布道的傳教士,將自己的基因進行優化後傳遞給後來的一代,於是生命就一直在延續。
從這個角度來說生命是一種能量、物質和信息的結合體,對於個體來說,一個生命體在完成他的使命後必須要消亡,屍體分解為原來從外界吸收的分子原子,能量也散發在了宇宙中,而只有遺傳信息傳遞給了下一代。假設生命的個體能夠長生不老,那他就會失去生命的意義,因為這樣就無法在遺傳複製過程中進行基因的優化重組,沒有進化,億萬年都沒有變化,生命的個體和其他非生命物質沒有什麼區別,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越是構造簡單的生命,自我分裂遺傳的速度也越快,其生命周期也越短,進化速度也越快,燈塔水母的無性繁殖其實是有生命的交替的,也是一種傳遞,當然生命在傳遞過程中有時候瞬間會發生一些飛躍,從而讓生命優化的速度加快。我們身體裡面所有的細菌,有一部分和人類相互依存,有一部分卻要背道而馳,於是人類個體在和細菌個體之間的鬥爭中相互完善著自己。
生命體會將自己在有生之年接收到的一些重要信息存儲到基因中,逐漸形成遺傳的優化信息,同樣人體的各個器官也會隨著這種遺傳的信息而逐漸改變,就像精子有著尾巴,胚胎中的嬰兒有著尾巴,但是在生出來以後尾巴就會消失,所以胚胎發育的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加速了的生物的進化過程,一個胚胎從受精開始到瓜熟蒂落,整個過程包含了該生物的全部進化歷程。
生命的形式越簡單,進化的速度也越快,說不定一千萬年以後,在你體內的細菌的後代會和你的後代成為可以面對面交流的好朋友,雖然現在來看人類比其他動物具有更高的文明,基因序列更加複雜和精密,但在生物遺傳的億萬年中,可能我們和他們就差距那麼幾萬年,終有一天人類會被某些生物超越,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生命從個體上來講有生就有死,從生命群體的延續上來說,死是為了更好的生,個體的死亡不代表生命的終結,個體死亡後,生命在下一個載體上繼續複製並優化。所以對於生命來說有這種交替是必須的,所以死亡是生命進化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從生命的本質上來說我們個體遺傳後代的最好年齡應該是性成熟後,身體最強壯時,這時候遺傳下去的基因應該是比較優化的,當然這種遺傳只能是體質方面的,如果要選最佳時機,應該在心智成熟,身體又強壯之時,這時候基因在體質和智力上是最佳的,當然每一個個體都會有差異,就目前情況來說,人類最佳繁衍時間應該在25-35歲之間。
似乎生的對立面就是死,一個生命一旦形成,他要面對最大的矛盾就是死亡,只要是生命形式,不可能逃脫死亡的制約,神仙長生不老之類應該是不可能存在的。這是生命進化的本質決定的。就因為有死亡,才能有新的遺傳體形成,才能在基因改良後更好的適應性生存環境,才能夠更好的延續生。
有生命和沒生命的區別就在於物質能否通過自身機理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更重要的是能夠傳遞生命的信息;生命是一種在物質和能量轉換過程中進行自我重組的物體。生命具體到個體上就是一個完整的能量轉化系統的信息流,人之所以在受到創傷失去生命,是因為外界因素破壞了這個能量轉化系統,肌體不能從外界吸收物質和能量轉換,所以這個個體就失去了新陳代謝,也就不能繼續傳遞生命。
死亡是我們每個生物都要面對的,生命遺傳密碼中有要求人生存欲望的一部分,但個體還勢必需要消亡,這是為了我們人類得到永生,接過先輩傳遞下來的生命的密碼,傳遞給我們的後代。我們死了,生命卻依然在傳遞和延伸。因此生命的對立面並不是死亡,因為生命一直存在,一直在進化。
於是人類的生命就在這樣出生和死亡之間相互交替著,而基因的信息量也在逐漸增加著,人類的文明在不斷持續進步著,最後我們人逐漸達到掌控我們的生存環境、掌控我們的地球、掌控我們的太陽系、掌控我們的銀河系,直至掌控我們的宇宙為止。
於是我們天生具有的求知的欲望、我們生存的欲望、我們繁衍的欲望在背後推動著我們,讓我們向著宇宙更高階的形態去發展,也許這就是生物存在的意義,而背後的動力都刻畫在我們的基因中,求知、生存、繁衍就是為了更高階的文明,更有力的控制,也許是萬年後人類就超神了,就可以控制整個宇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