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22)
問:唯物思維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答:這是它的高效率和高適用性所致。人的本能意識默認為唯物思維,所以人很難突破這種思維邏輯,並且,由於長期的習慣性認識,人們不自覺地就成為了唯物主義者。更由於唯物是人長期以來把握事物的方式與方法,習慣和有效如兩把枷鎖,將人鎖定於唯物思維的桎梏中,人們的意識始終無法掙脫。
問:唯心主義不是人的一次反叛嗎?
答:對,唯心主義是一次革命性的反叛,它將人的生命意識獨立出來,成為另一個存在立場,這跟物質獨立存在同一個性質。這是對存在三位一體運動的再次分離,從此心物對峙,初級的唯物方式被打破,人們從此在自己的身上實現了意識與物質的對立,造成了人類精神意識的複雜矛盾。
問:唯心主義是人類認識犯下的又一次錯誤嗎?
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人類的片面認識和初級認識,對建立人類的意識形態起到了兩方面的作用,應該說,唯物主義是人們認識物質世界的有力工具,而唯心主義則使人認識到自我及精神世界,起到了對唯物主義的補充作用。兩個主義共同塑造了人類今天的現實。
問:你的意思它們倒是珠聯璧合?
答:不對,它們是各執一端,將人從中撕裂,它們的互補具有存在意義,不具有認識意義,也就是說,它們無意識地建立了兩個空間,卻有意識地給人們造成困境。無論唯物還是唯心,都不能使人認識存在的真相,無論是唯物或唯心,都不能使人找到存在的目的與歸依,因為它們僅僅是存在被分割開以後殘缺部分的標本,它們無法體現整體感知運動的全過程,它們均無力反映存在的真相。
問:人們會放棄這兩個主義的思想認識嗎?
答:放棄它們是人類的大幸,但需要有放棄它們的理由,當人們充分認識到這兩種理論的片面性與殘缺性的時候,人類世界觀的轉變和自身人性的解放就充滿了希望。當這兩種觀念已經顯得過時的時候,在它們之上的,反映整體存在運動的理論及認識就已經出世了。
問:這不就是感知論嗎?它看起來已經呼之欲出。
答:非常正確,感知主義理論的出現宣告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理論的崩潰與瓦解,人們沿著感知理論第一次回到整體存在本身。
問:你反覆強調整體存在,有什麼意義?
答:這是人們認識結構的空前大變化,人們從感知論開始拋棄了二元論,開啟從存在的本來、整體、綜合看問題的新思維。這種思維邏輯的特點就是它的整體性,人絕不會再把事物割裂開來看問題。
問:這是人類認識方法的重大升級嗎?
答:正是。人們開始用感知思維看世界,才發現這世界原來是感知的天下,不但存在的呈現方式是感知的,所有事物的關係是感知的,人也是感知的主體,一直都在無意識地執行著感知運動的任務,實現著感知運動的目的。
問:原來如此?人們一直都在無意識地執行著感知主體的使命?
答:感知是存在的本質,也是存在的目的,除了為感知而存在,這世界沒有別的目的。
問:這是最難讓人理解的,感知本是一個運動過程,是一種行為,怎麼成為了目的?
答:這集中到了人類未解的焦點問題上,什麼是存在?什麼是存在的目的?這仿佛是兩口巨大的陷阱,整個人類,無一例外,全都掉在了陷阱裡。如果簡要回答:存在就是我們自己,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我們更好的存在。這兩句話,人們就是把世界翻了個個,也理解不了。
問:為什麼理解不了?
答:是因為人們理解得太多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謂是重重疊疊,足以遮擋住整個世界。人們在自以為是的答案裡是找不到答案的。所以,才有數千年人類文明盲目的磋砣。
問:所有的答案都錯了嗎?
答:不僅僅是錯了,是這些答案製造了所有的問題。
問:哦,問題本身不是陷阱,是人們的答案才是深掘的陷阱,對嗎?
答:正是正是。存在本身一言不發,是人們雲裡霧裡的各種判斷、各種猜測以及各種認識誤導了自己,將自己置於尷尬萬分的境地。所以,當人們要重返存在的真相,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
問:人類遭遇的災難幾乎全是因為人誤解世界造成的?
答:人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認識才是災禍的源頭。人誤解了存在,其作用等於毀滅了真相。地獄是誰建造的?就是人的認識。人們以為認識不過是正確與錯誤之分,殊不知認識創造事實,認識創造世界。糊塗的認識使人生活在糊塗的世界上,錯誤的認識使人生活在錯誤的世界上。人們小看了自己的認識,人們低估了自己認識作用,人們被自已的認識戕害了數千年而不覺。
問:人們認為客觀是不為人的認識所轉移的,認識輕如鴻毛?
答:人啊,大錯啊,認識可以改變事實,認識可以覆蓋真相,唯物認識和唯心認識都將存在的本質拒之一旁,讓人類集體在錯誤的道路和錯誤的方向狂奔不息,這還不算,讓人糊塗得連認識也認識不到,這才是可怕的悲劇。
問:人從來是看重客觀而小看自己的,人認為自己在客觀世界面前微不足道。
答:殊不知那個所謂的客觀世界,就是人認識的作品。人認為能夠反覆證明,就是客觀的,其實反覆證明只證明其存在性,存在的前提和目的被忽略了。事物為什麼得以存在?這才是關鍵。(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電子書:《感知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