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物質都是人的主觀所認識的存在,不同時空的人所認識的物質是不同的,你怎麼能說物質是客觀的,或曰是絕對的?稱物質是獨立於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更是一種沒有根據的狂妄臆斷。心外無物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哲學論述,表達了人——歷史的匆匆過客——對無限時空的敬畏態度。拋開人的主觀意識來談論物質世界既是不可能的,也是無意義的。
從唯物到唯心,從唯心到唯物一切皆正確,倒如:從磚到建築,首先必須經過思維的創造,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唯物)的美,首先得服從思維的形象(唯心)設計而建立。所以唯物論和唯心論沒有對錯。
只有客觀存在,才會引發人們主觀上認識問題,沒有具體的物質存在,人也無法了解到外部事物。即便是「先見之明「也是先有對物的認知才具備了先見之條件。 就象學生和老師,老師懂得那麼讀,天生的嗎?當然不是。還不是經過學習,對事物的了解才具備了這些條件。同樣,學生也如此。 物質是產生一切事物的必要條件。
人類吃糧食,住樓房,所以那叫糧食,樓房;假如換一種蟲子,住在大米裡面,吃水泥磚頭,那人類的糧食就是蟲子的房子,人類的房子就是蟲子的糧食,所以,沒有純粹的客觀,一切都是主觀!
事實上根本就沒有唯心和唯物,如果不是翻譯的問題那就純粹是人為的割裂哲學了。物質和意識誰也離不開誰,既然離不開就談不上「唯物」和「唯心」。哲學本沒有對錯,對你有用讓你生活過得好的就是對的,至少對你來說是對的。人為地把哲學分為對錯,是為自己的無能和無知找藉口!
唯物與唯心是事物的互相對立、互相依存、互消互長、互相轉化的兩個方面,兩者缺一不可。 《道德經第二章》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我們說劉亦菲美,那是因為有鳳姐的醜作依存; 說姚明高,是因為有潘長江的矮作對照。 當世上人長相高矮都一樣時,就無所謂美醜,無所謂高矮了。 世上如無唯心,唯物也就沒存在的必要了。唯物唯心各有其作用,例如:①我缺少張桌子,這使我產生了需要有張桌子的意識,這是物質決定意識。②我想買張桌子,結果使我終於有了張桌子。我不想買是不會有這張桌子的,這就是意識決定物質。 所以唯心唯物兩者缺一不可,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能把兩者合理地運用自如,那才是高人!
將我們對世界認知的觀點簡單歸化到唯物和唯心兩個對立陣營,是一種低級了的思維模式,所謂二極思維,二分法思維,這種思維是人類對自然語言的誤用導致的。 進階了的思維模式應該是自我責任或付諸行動。參見批判性思維有關知識點。
唯物主義是基於幾百年前牛頓經典物理的假設:物理系統不受試驗者意識的影響,這個假設是為了方便精確計算,建立方程描述關係,因為如果假設意識有影響,影響多大,方程如何表示,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無法證明的理想情況,後來的所謂唯物主義就是一幫對物理一知半解的文科生根據這個假設做出的結論,這個假設是根據人類感官主觀感受做的設定,屬於主觀唯心主義,因為人類感官只能接收解讀極窄頻段的電磁振動信號,但動物很多跟人的感官不同,可惜他們沒有發言權。
你所謂的客觀物質世界就是人的感官接收的電磁信號被分成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你摸到的不是客觀物質,是人手的電子與物質的電子產生的庫倫斥力,你注意,量子物理發展以來,發現電子光子這些所謂的粒子在觀察者未介入前沒有確定的位置和狀態,同時彌散在整個宇宙若干位置上,這叫疊加態,就是一堆數字的煙,虛無縹緲,若有若無,直到觀察者介入,才貌似成為真實的存在。
如果你說的客觀存在,那麼薛丁格方程一定能算出確定的結果才行,但可惜他只能算出概率,必須有觀察者,物理學界將近一百年的努力都無法把意識排除出物理系統之外,而且現在好多試驗一再證明意識確實對物理實驗結果有影響,比方用手按鈕產生零和一的隨機試驗,受試者意念想法對一零出現的概率影響顯著,根本不是各佔一半,如果一切真如牛頓物理描述的,只要根據定律方程和已知,就能確定算出任何物質未來的狀態和位置,電子在原子核周圍的軌道上跟地球繞太陽公轉一樣,意識是人腦裡的電解質的微電流的功能產生的,那麼根據牛頓方程可以推算出任何人未來任何時刻腦子裡電流的流向和大小,也就是說能算出任何人未來想什麼幹什麼結果是什麼,人就是拴在宇宙定律上的木偶,沒有任何自由意志可言。
可惜,電子不是地球,它是概率波,它同時存在於原子核外軌道的所有位置上,軌道必須等於電子振動波長的整數倍,否則電子無法存在,然後軌道躍遷就是從一個軌道上消失突然出現在另一個軌道上,沒有中間過程,不想人類可以坐飛船從地球上月球有個飛行的過程,注意軌道躍遷沒有過程,然後因為能級不同,電子會釋放或吸收光子,量子具有不確定性,也就是疊加態,只有意識才能感知到確定態,最近試驗發現液態金屬也有波粒二象性,也能疊加,所以人類才有自由意志,人類才有選擇權,你這個文科生不懂物理,只會照本宣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所以不要整天唯物主義,注意那不是你的觀點,那是抄襲幾百年前的一知半解的某些文科生的錯誤觀點,但是甭管啥主義,都有對的地方,不能一棒子打死,唯物也有說的對的東西,同樣唯心更有可取之處,唯物唯心的分析方法本身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