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你有什麼看法?

2021-01-08 小虎有話說

所謂的物質都是人的主觀所認識的存在,不同時空的人所認識的物質是不同的,你怎麼能說物質是客觀的,或曰是絕對的?稱物質是獨立於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更是一種沒有根據的狂妄臆斷。心外無物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哲學論述,表達了人——歷史的匆匆過客——對無限時空的敬畏態度。拋開人的主觀意識來談論物質世界既是不可能的,也是無意義的。

從唯物到唯心,從唯心到唯物一切皆正確,倒如:從磚到建築,首先必須經過思維的創造,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唯物)的美,首先得服從思維的形象(唯心)設計而建立。所以唯物論和唯心論沒有對錯。

只有客觀存在,才會引發人們主觀上認識問題,沒有具體的物質存在,人也無法了解到外部事物。即便是「先見之明「也是先有對物的認知才具備了先見之條件。 就象學生和老師,老師懂得那麼讀,天生的嗎?當然不是。還不是經過學習,對事物的了解才具備了這些條件。同樣,學生也如此。 物質是產生一切事物的必要條件。

人類吃糧食,住樓房,所以那叫糧食,樓房;假如換一種蟲子,住在大米裡面,吃水泥磚頭,那人類的糧食就是蟲子的房子,人類的房子就是蟲子的糧食,所以,沒有純粹的客觀,一切都是主觀!

事實上根本就沒有唯心和唯物,如果不是翻譯的問題那就純粹是人為的割裂哲學了。物質和意識誰也離不開誰,既然離不開就談不上「唯物」和「唯心」。哲學本沒有對錯,對你有用讓你生活過得好的就是對的,至少對你來說是對的。人為地把哲學分為對錯,是為自己的無能和無知找藉口!

唯物與唯心是事物的互相對立、互相依存、互消互長、互相轉化的兩個方面,兩者缺一不可。 《道德經第二章》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我們說劉亦菲美,那是因為有鳳姐的醜作依存; 說姚明高,是因為有潘長江的矮作對照。 當世上人長相高矮都一樣時,就無所謂美醜,無所謂高矮了。 世上如無唯心,唯物也就沒存在的必要了。唯物唯心各有其作用,例如:①我缺少張桌子,這使我產生了需要有張桌子的意識,這是物質決定意識。②我想買張桌子,結果使我終於有了張桌子。我不想買是不會有這張桌子的,這就是意識決定物質。 所以唯心唯物兩者缺一不可,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能把兩者合理地運用自如,那才是高人!

將我們對世界認知的觀點簡單歸化到唯物和唯心兩個對立陣營,是一種低級了的思維模式,所謂二極思維,二分法思維,這種思維是人類對自然語言的誤用導致的。 進階了的思維模式應該是自我責任或付諸行動。參見批判性思維有關知識點。

唯物主義是基於幾百年前牛頓經典物理的假設:物理系統不受試驗者意識的影響,這個假設是為了方便精確計算,建立方程描述關係,因為如果假設意識有影響,影響多大,方程如何表示,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無法證明的理想情況,後來的所謂唯物主義就是一幫對物理一知半解的文科生根據這個假設做出的結論,這個假設是根據人類感官主觀感受做的設定,屬於主觀唯心主義,因為人類感官只能接收解讀極窄頻段的電磁振動信號,但動物很多跟人的感官不同,可惜他們沒有發言權。

你所謂的客觀物質世界就是人的感官接收的電磁信號被分成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你摸到的不是客觀物質,是人手的電子與物質的電子產生的庫倫斥力,你注意,量子物理發展以來,發現電子光子這些所謂的粒子在觀察者未介入前沒有確定的位置和狀態,同時彌散在整個宇宙若干位置上,這叫疊加態,就是一堆數字的煙,虛無縹緲,若有若無,直到觀察者介入,才貌似成為真實的存在。

如果你說的客觀存在,那麼薛丁格方程一定能算出確定的結果才行,但可惜他只能算出概率,必須有觀察者,物理學界將近一百年的努力都無法把意識排除出物理系統之外,而且現在好多試驗一再證明意識確實對物理實驗結果有影響,比方用手按鈕產生零和一的隨機試驗,受試者意念想法對一零出現的概率影響顯著,根本不是各佔一半,如果一切真如牛頓物理描述的,只要根據定律方程和已知,就能確定算出任何物質未來的狀態和位置,電子在原子核周圍的軌道上跟地球繞太陽公轉一樣,意識是人腦裡的電解質的微電流的功能產生的,那麼根據牛頓方程可以推算出任何人未來任何時刻腦子裡電流的流向和大小,也就是說能算出任何人未來想什麼幹什麼結果是什麼,人就是拴在宇宙定律上的木偶,沒有任何自由意志可言。

可惜,電子不是地球,它是概率波,它同時存在於原子核外軌道的所有位置上,軌道必須等於電子振動波長的整數倍,否則電子無法存在,然後軌道躍遷就是從一個軌道上消失突然出現在另一個軌道上,沒有中間過程,不想人類可以坐飛船從地球上月球有個飛行的過程,注意軌道躍遷沒有過程,然後因為能級不同,電子會釋放或吸收光子,量子具有不確定性,也就是疊加態,只有意識才能感知到確定態,最近試驗發現液態金屬也有波粒二象性,也能疊加,所以人類才有自由意志,人類才有選擇權,你這個文科生不懂物理,只會照本宣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所以不要整天唯物主義,注意那不是你的觀點,那是抄襲幾百年前的一知半解的某些文科生的錯誤觀點,但是甭管啥主義,都有對的地方,不能一棒子打死,唯物也有說的對的東西,同樣唯心更有可取之處,唯物唯心的分析方法本身就是錯的!

相關焦點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這裡就有牽涉到一個名詞,本體論,然而本體論也是翻譯過來的,那我們也就很難從字面去理解。本體論(Ontology) ,是探究世界的本源(頭條非要讓我把「本原」改成本源,不然就被系統認為你有錯別字,系統就說你行穩低劣)或基質的哲學理論。所以在探討世界本源的時候,你認為世界上物質是第一位的還是意識是第一位的呢?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我沒有點擊查看答案,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從幾十人回答的時候就給我推送,一直推到今天變成了幾千個回答,難道悟空是想聽聽我的看法嗎?所以我就按照這個提問來通過本篇文章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否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大家怎麼認為呢?
    而唯心主義則由於認識有高度,表達超晦澀,則出現曲高和寡的現象。當初強行分出兩個主義來其實是一些特殊的生命用來否定什麼的。尤其極端唯物主義。極端唯物主義的狹隘性,對人類的道德有這滅絕性的毀壞力……我是批評思維人;唯物主義是近百年發明發現選就的,唯心論上千年萬年,用現代的文字話言解通的就是唯物,解釋不了的定唯心。
  • 為什麼人類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唯物主義在與唯心主義在競爭中的勝利,是人類工業革命發展的結果。當時工業革命的成果均符合牛頓經典力學的定律。但這並不意味著唯心主義的絕對的失敗。在近代物質主義的人類發展中。宗教,玄學。部分心理學,仍然保持了唯心主義的傳統。但是,雙縫實驗,薛丁格之貓之後的量子物理學解釋。對世界的實在性和定域性,提出了疑問。
  •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唯心主義: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體現或產物的叫主觀唯心主義,把客觀世界看成是客觀精神的體現或產物的叫客觀唯心主義。簡單來說是哲學兩大派別之一,同時也分成主觀,客觀兩大唯心主義。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們大家怎麼去看待?
    說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問題大家怎麼去看待,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兩種對世宙人生真理的認知,都是人們第六意識層面的主觀判定,都算不上究竟圓滿的知見。又:金輪王化被四天下者,隨福感應,有寶浮空來應。聖人的福報,一微塵為一福報。故:唯物與唯心同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關於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誰更牛,誰主導,誰第一的問題。因為你可以看到人都有這兩個方面。就好比人有兩個手,左手是唯心,右手是唯物。但是人又有左撇子,還有右撇子。左撇子當然認為左手主導,右撇子認為右手主導。誰對誰錯?
  • 放棄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讓我們誤解世界!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22)問:唯物思維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答:這是它的高效率和高適用性所致。人的本能意識默認為唯物思維,所以人很難突破這種思維邏輯,並且,由於長期的習慣性認識,人們不自覺地就成為了唯物主義者。更由於唯物是人長期以來把握事物的方式與方法,習慣和有效如兩把枷鎖,將人鎖定於唯物思維的桎梏中,人們的意識始終無法掙脫。
  • 2019考研政治:教你如何分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考研政治大綱中對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  一、考點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存在)和意識(思維)的關係問題。根據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
  • 姚老師講心理---淺談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看心理學
    喜迎國慶 喜迎國慶 恩格斯在1886年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對此作出了明確表述。它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準。
  • 王陽明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如果用現代唯物主義論來看,陽明心學不僅是唯心主義,而且還是主觀唯心主義。那麼什麼是唯心主義,什麼又是唯物主義呢?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而唯物主義則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因為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心即理也」,出現了一個「心」,並且認為「心」就是「理」,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但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西方近代提出來的,而東西方的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用西方的思維來衡量東方的思想,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了。
  • 二元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用主觀臆造的、人為的聯繫代替社會歷史的真實的聯繫,本質上是對社會歷史本來面貌的歪曲,對人類的認識、真理的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唯意志論 又稱「唯意志主義」。片面地誇大意志的作用,把意志看成是世界萬物的本質和基礎的哲學學說。
  •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
    昨日收到網友飛鴿傳書,問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回想自己,思索再三,作如下之答。我的理解:「主義」是指一個人對世間萬象的感想和實現所想所採用的方法,也通稱為人的世界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一對矛盾體,但是彼此誰也離不開誰。古代先賢僅一八卦圖就已經把這兩者的關係形容的無比舒適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奮鬥的結果,一定是和他的世界觀有直接關係的;人一生的世界觀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 什麼叫世界觀?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有什麼意義
    風華正茂正需要正確的世界觀什麼叫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本質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和看法。世界觀可以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類型,凡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凡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意識決定物質就是唯心主義。具備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人,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認識和利用規律是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這就是務實的思想。反之,也是務虛的思想。
  • 《唯物主義》說課稿
    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識記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區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能力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初步具有識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能力。
  •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根據馬列主義觀點,全部哲學史上最基本的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凡承認物質決定思維的哲學被稱為唯物主義,凡承認思維決定物質的哲學被稱為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另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在國外有貝克萊,在中國有王陽明。
  • 世界的統一性是什麼?唯心主義認為是精神,而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
    從古至今不同的哲學家對於世界的統一性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有著不同的世界統一觀。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精神活動的產物。二元論者否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有兩個互相平行、各目獨立的本原,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
  •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一、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 今天再這樣理解唯心主義,你就太low了
    前言:大家都知道我們「偉大的馬克思」的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其中就結合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但是拋棄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部分,而結合了唯物主義,並以歷史唯物主義的面目滲透在了自己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之中。大鬍子——馬克思那麼,通常所說的唯心主義是什麼?
  • 中國強起來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指導
    從揚棄舊唯物主義同時批判歷史唯心主義的雙重視角來看,歷史唯物主義既是一種世界觀,也包括了一種新的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舊哲學的本質所在,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觀點。馬克思曾經說過,只要有人類,就始終存在自然歷史與人類歷史相互作用的問題。
  • 什麼才是人生正確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而我的世界觀,是從偏向唯心主義,漸漸轉變到今天偏向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涵蓋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人的成長,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不停在歷練三觀唯心主義不是壞事,平凡人生,能貢獻一份偉大當然好,但在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能力,除了滿滿愛心善意,再偉大也大不到哪去,但人也要不斷保持理想,才能有向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