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
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陰陽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
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恆燃燒的活火。
水為始基:水是萬物的始基。
2.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的。
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二、經典例題解析
1.美國物理學家卡潑勒曾將老子的哲學思想與現代物理學進行過比較,他認為「『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下列對卡潑勒的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A.老子的思想為現代物理學提供了哲學指導
B.老子的思想是現代物理學發展的理論源泉
C.老子的哲學思想與量子論有相同的科學價值
D.老子「道」的觀念蘊含了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以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A、B、C的說法不符合事實,說法錯誤,均應排除;老子的「道」和「氣」與「場」的概念類似,都是指物質的具體形態,說明了老子的觀念蘊含了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D正確;故本題答案選D。
2.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始基。《管子》一書中也指出,水是萬物的本原。這兩種觀點的局限性在於( )。
①把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混為一談
②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
③具有機械性和形上學性
④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解析: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水是萬物的始基,《管子》中水是萬物的本原,這兩種觀點都屬於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本質上都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但也存在局限性: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把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混為一談,①④符合題意,②不符合。③與題意無關,屬於形上學唯物主義。故本題答案選C。
3.下列選項能夠正確反映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演進順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機器,思想是人腦的特徵
③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
④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答案】C。解析:存在就是被感知屬於主觀唯心主義,故排除①,人是機器,思想是人腦的特徵屬於近代機械唯物主義,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屬於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屬於辯證唯物主義,故C正確。本題答案選C。
4.形上學唯物主義之所以不能把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關鍵在於其不能提出( )。
A.科學的自然觀 B.科學的社會觀
C.科學的歷史觀 D.科學的實踐觀
【答案】D。解析: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在自然觀上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歷史觀上就滑向了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其關鍵在於它不能提出科學的實踐觀,不了解人的實踐活動在人與世界關係中的意義和作用,抹殺了人及其意識的能動性,D符合題意。A、B、C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選D。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下列觀點中,堅持了唯物主義根本方向的是( )。
A.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
B.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C.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活動,我的經驗
D.感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
【答案】B。解析:A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不符合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B屬於唯物主義觀點,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符合題意。C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不符合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D屬於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不符合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故本題答案選B。
世界貨幣職能有三個方面:第一,作為國際購買手段,購買國外商品;第二,作為國際支付手段,平衡國際貿易的差額;第三,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
回復「招聘備考」下載【教育理論章節練習題+時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