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否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大家怎麼認為呢?

2021-01-08 小虎有話說

在宇宙的真相中,沒有什麼主義,只有能被人有限認識和永遠不能認識的真實存在:其實所謂的唯心也是另外空間裡客觀物質存在的一種能量表現,而能量本身也具有物質性。極端唯物主義最荒唐的地方,就是絕對虛化『』精神『』(存在)的物質性,陷入了一種對自己認知能力範圍以外物質的否定,成為一種狹隘的唯物主義。而唯心主義則由於認識有高度,表達超晦澀,則出現曲高和寡的現象。當初強行分出兩個主義來其實是一些特殊的生命用來否定什麼的。尤其極端唯物主義。極端唯物主義的狹隘性,對人類的道德有這滅絕性的毀壞力……

我是批評思維人;唯物主義是近百年發明發現選就的,唯心論上千年萬年,用現代的文字話言解通的就是唯物,解釋不了的定唯心。由於人類是多次旦生多次滅絕,星球的不同星系的不同不要把一層次的唯心唯物做比例正確,許多的唯心還沒找到科學的解釋!!!

心外無一物,我思故我在,認知至理解,常常都有限,唯有疑心重,時勢造天才,突破有時機。 物外唯有物,實踐驗真理,自然可認知,意識為能動,科學辨真偽,方式孤立分科學,究深卻單一,唯有跨界合,才可看整體,整體出真理。 唯心和唯物都是人類明珠式的認知方式,此起披伏的伴隨人類發展而延伸,讓每個迷茫時期都有一座燈塔指引沒有什麼不好,就讓它們一直這麼陪護人類在不斷的變化中走下去。

這是一個關於"神學"與"科學"的問題,也可以說是"神學"等候"科學"的問題。實踐已經證明:"相對論"是正確的,"廣義相對論"也是正確的,"量子理論"也是正確的!為什麼會出現認識上的齟齬,僅僅是因為每個人的"心量"(認識與實踐上的"長、寬、高")不同而已!

唯數主義中,唯心與唯物都可以對。我還是喜歡唯物,現實很殘酷,但貴在真,唯數令人難以接受。 唯數主義:一切為虛的數字,極致生實。 你想每個事物都是複數現實的存在,又皆是虛的數字排列而成。不管怎麼選都難以接受。不過唯數很完美,就如道可以變成現實漣漪可當唯心可當唯物並不矛盾,因為唯數推導出的複數現實。 曾經唯物,現在住三院的我,喃喃說道。

在哲學階段,提出理論或猜想,是為了解釋虛擬世界,是用想像解釋想像,比如現在,唯物論和唯心論都只是假設,物質和意識也還是假設性的概念,都是想像或猜想,所以唯物唯心哪個正確這一問題,屬於哲學問題,辯不出結論。 在科學階段,提出猜想或假設,是為了驗證猜想,是為了把猜想變成事實。

其實區分唯物與唯心,是對「心」的界定不同。假使認為以肉眼所見肢體能觸摸才是「物」,那麼其他都屬「心」;但以客觀存在為「物」,那麼肉眼看不見的如紅外線、x光、電子信號等等就也應為「物」而非「心」。但假如取消人為的「心」「物」對立,以一種底層能量體角度看,所謂的「心」「物」皆為一體。所以,問題是在對「心」「物」的界定標準上。

世界是由物質和精神兩大元素構成的。物質會有一種存在形式轉變成另一種形式而不滅,為什麼精神會隨著物質某種形式的轉變,而脫離物質,消失得無影無蹤呢?世間萬物都有因必有果,為何精神「滅"後,不產生一定的後果呢?這說不通!唯物主義者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是第一的,物質生精神。這裡有個問題:物質生精神,那麼物質又是誰生的呢?世間萬物都有因有果,為何物質就沒有一定的生因、沒有"爸媽"呢?這不符合因果規律的普通性。同理,唯心主義亦復如是。

其實,世界的本源是物質和精神的"混合體",只不過作為"物質"時,物質的因素更強烈、更顯著一些,而精神的因素相對更弱小、更隱晦一些;如果物質之中不蘊含精神的因素,如何生出精神?如果說是"天生"的,豈不又落入唯心主義的泥淖?精神亦然。唯物主義(唯心)者,把人們為了生活、工作之方便,而不得不作的"假設「信以為真,將世界分成物質和精神,然後還還要去強行分辨誰在前、誰在後。於是爭了幾千年,也爭辨不清,誰也說服不了誰,這就好比雞和蛋,其實,倘若雞中沒有蛋的因素,如何生出蛋來?反之,蛋中若沒有雞的因素,還叫"雞蛋"嗎?所以,雞即蛋,蛋即雞。明白這點,就不會去做那些無謂的爭辯了。

過分強調唯物和唯心都會滑入機械片面的泥潭,其兩者是相互相成相生相伴,絕的唯物是什麼?什麼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沒有人這個主體的感受是排列去歸類物質究竟是什麼?唯心(大腦思考)是一種特殊的運動形式,當然有個體的差別,任何將唯心唯物的對立都說人類沒有走出認識宇宙的幼稚期。當然這是個哲學命題。

相關焦點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編者按:很多人在理解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概念的時候,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然而這兩個詞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翻譯的不是很準確,這就造成了人們對其望文生義,造成了一些片面的理解,而且很多人認為有神論就是唯心主義,那到底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本文小編和大家探討一下。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們大家怎麼去看待?
    說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問題大家怎麼去看待,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兩種對世宙人生真理的認知,都是人們第六意識層面的主觀判定,都算不上究竟圓滿的知見。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客觀存在的真實,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精神或意識是第一屬性,物質依賴於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在這個問題上,古今中外分歧眾多,但是,末學認為,目前哲學界沒有一個人的智慧能夠超越2500年前印度太子「悉達多」,也就是娑婆世界共尊的佛陀,對世界本來面目的認知。
  • 放棄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讓我們誤解世界!
    問:唯心主義不是人的一次反叛嗎?答:對,唯心主義是一次革命性的反叛,它將人的生命意識獨立出來,成為另一個存在立場,這跟物質獨立存在同一個性質。這是對存在三位一體運動的再次分離,從此心物對峙,初級的唯物方式被打破,人們從此在自己的身上實現了意識與物質的對立,造成了人類精神意識的複雜矛盾。問:唯心主義是人類認識犯下的又一次錯誤嗎?
  •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唯心主義: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體現或產物的叫主觀唯心主義,把客觀世界看成是客觀精神的體現或產物的叫客觀唯心主義。簡單來說是哲學兩大派別之一,同時也分成主觀,客觀兩大唯心主義。
  • 為什麼人類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唯物主義在與唯心主義在競爭中的勝利,是人類工業革命發展的結果。當時工業革命的成果均符合牛頓經典力學的定律。但這並不意味著唯心主義的絕對的失敗。在近代物質主義的人類發展中。宗教,玄學。部分心理學,仍然保持了唯心主義的傳統。但是,雙縫實驗,薛丁格之貓之後的量子物理學解釋。對世界的實在性和定域性,提出了疑問。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當一個人堅信唯物主義是正確的時候,事實上從一個側面已經映射出了唯心主義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意識決定了他的思考方向。這樣解釋比較抽象,但大家可以細品一下。雖然我這樣闡述,但並不代表我認為唯心主義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他們就沒有對錯之分。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你有什麼看法?
    所謂的物質都是人的主觀所認識的存在,不同時空的人所認識的物質是不同的,你怎麼能說物質是客觀的,或曰是絕對的?稱物質是獨立於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更是一種沒有根據的狂妄臆斷。心外無物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哲學論述,表達了人——歷史的匆匆過客——對無限時空的敬畏態度。
  • 姚老師講心理---淺談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看心理學
    喜迎國慶 喜迎國慶 恩格斯在1886年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對此作出了明確表述。它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準。
  • 二元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用主觀臆造的、人為的聯繫代替社會歷史的真實的聯繫,本質上是對社會歷史本來面貌的歪曲,對人類的認識、真理的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唯意志論 又稱「唯意志主義」。片面地誇大意志的作用,把意志看成是世界萬物的本質和基礎的哲學學說。
  • 王陽明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如果用現代唯物主義論來看,陽明心學不僅是唯心主義,而且還是主觀唯心主義。那麼什麼是唯心主義,什麼又是唯物主義呢?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而唯物主義則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因為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心即理也」,出現了一個「心」,並且認為「心」就是「理」,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但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西方近代提出來的,而東西方的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用西方的思維來衡量東方的思想,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了。
  • 2019考研政治:教你如何分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考研政治大綱中對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  一、考點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存在)和意識(思維)的關係問題。根據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
  •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
    昨日收到網友飛鴿傳書,問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回想自己,思索再三,作如下之答。我的理解:「主義」是指一個人對世間萬象的感想和實現所想所採用的方法,也通稱為人的世界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一對矛盾體,但是彼此誰也離不開誰。古代先賢僅一八卦圖就已經把這兩者的關係形容的無比舒適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奮鬥的結果,一定是和他的世界觀有直接關係的;人一生的世界觀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 今天再這樣理解唯心主義,你就太low了
    我們先看看風靡全國的教科書式的定義: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從根本上顛倒了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
  •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唯心主義最徹底的代表人物莫過於主觀唯心主義創始人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本不長的著作中,貝克萊構建了一個相當精緻、「完美」的唯心主義理論體系。根據馬列主義觀點,全部哲學史上最基本的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凡承認物質決定思維的哲學被稱為唯物主義,凡承認思維決定物質的哲學被稱為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另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在國外有貝克萊,在中國有王陽明。
  • 《唯物主義》說課稿
    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唯物主義》這一節課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 20考研政治之唯物論之哲學的基本問題和不同流派
    哲學其實就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這裡面包含兩個方面:思維和存在(也可以表述為意識和物質)何為第一性,即誰是世界的本原。這是區分唯物和唯心的標準。第二: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這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一、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 唯心主義認為是精神,而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
    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精神活動的產物。二元論者否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有兩個互相平行、各目獨立的本原,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法國的笛卡兒就是二元論的典型代表,他認為世界有二個本原,一個是物,一個是心,物與心這兩個實體互相平行。最後,他又認為這兩個實體都是上帝創造的,這樣,最終還是統一到上帝那裡去了。可見,二元論的最終結局必定導致唯心論。
  • 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有什麼意義
    世界觀可以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類型,凡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凡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意識決定物質就是唯心主義。具備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人,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認識和利用規律是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這就是務實的思想。反之,也是務虛的思想。
  • 2020年考研政治第六講唯物主義的發展和物質的概念
    【才思考研推薦閱讀】 上次咱們留了個尾巴形上學為什麼認為世界是孤立的、靜止的呢?而且還是【堅持】這種觀點。還有,形上學這個詞,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形上學」一詞是從《易經》中引用而來的,翻譯者是日本哲學家井上哲次郎。在《易經》中,關於這段是這麼講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