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統一性是什麼?唯心主義認為是精神,而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

2021-01-10 我做你的避風港

從古至今不同的哲學家對於世界的統一性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有著不同的世界統一觀。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精神活動的產物。二元論者否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有兩個互相平行、各目獨立的本原,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法國的笛卡兒就是二元論的典型代表,他認為世界有二個本原,一個是物,一個是心,物與心這兩個實體互相平行。最後,他又認為這兩個實體都是上帝創造的,這樣,最終還是統一到上帝那裡去了。可見,二元論的最終結局必定導致唯心論。因為它承認兩個本原,精神可以獨立存在,這本身就是唯心主義。

笛卡兒

形上學的折中主義者杜林認為,世界統一於「存在」。什麼是存在呢?對存在既可以作唯物主義的解釋,又可以做唯心主義的解釋。杜林認為是先有思維的統一性,然後才有物質世界的統一性,這實質是原則在前的先驗的唯心主義觀點。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統一於物質。首先,自然科學的發展證明了世界統一於物質,自然科學的每一發展都從不同方面證明著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如天文學通過對隕石的光譜分析,證明地球和其它星球都是由同樣的化學元素構成的。

隕石

天體物理學證明,其它天體和地球遵循著同樣的物理運動規律,由高能加速器產生的基本粒子同遙遠天體的宇宙射線帶來的基本粒子是相同的。這說明地球上的物質與整個宇宙是統一的。這一系列的科學事實,證明不存在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世界統一於物質。其次,社會科學的發展,也證明了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社會本身也是統一的,社會本身有其客觀的規律,不同的社會都有它統一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地球也在運動

每一個社會都有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這樣的基本矛盾。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各個社會統一的基礎。對於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僅僅用具體科學的材料來證明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行哲學上的論證。怎樣從哲學上來論證呢?首先,要堅持世界的統一性原則,世界的本源是物質,而且僅僅是物質一個本原,而不是多元的。

生產力的內容

其次,要堅持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在於它的客觀實在性的原則,不論自然界出現了什麼新情況,別的天體發現了什麼新的情況,只要是客觀存在的,就證明它有統一性,之所以是統一的,就是因為它是客觀實在的。我們要從哲學的物質定義的角度來理解統一性,即這種統一不是統一於某一個具體元素、具體的形態,而是統一在客觀實在性上。可見,哲學的物質定義是我們理解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的關鍵。

宇宙中的天天體

再次,要堅持客觀世界的統一是多樣性的統一的原則。客觀物質世界的表現不是單一的,而是很複雜的、很具體的,但是,不論多麼的紛繁複雜、千姿百態,它都統一在客觀實在性上。這樣,哲學上的論證,就把自然科學實證材料上的論證,提高到理論上的更高的水平、更深的層次上的論證。

自然界千姿百態

科學的材料給哲學的論證提供了素材,哲學的論證又把科學的材料進一步系統化、普遍化、理論化。這樣來論證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就比較完整,就具有了科學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論》裡講了這個問題,他說:「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而這種物質性不是魔術師的三兩句話所能證明的,而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的和持續的發展來證明的。」

參考資料

《哲學》

本文乃作者「我做你的避風港」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唯心主義: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體現或產物的叫主觀唯心主義,把客觀世界看成是客觀精神的體現或產物的叫客觀唯心主義。簡單來說是哲學兩大派別之一,同時也分成主觀,客觀兩大唯心主義。
  • 為什麼人類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唯物主義在與唯心主義在競爭中的勝利,是人類工業革命發展的結果。當時工業革命的成果均符合牛頓經典力學的定律。但這並不意味著唯心主義的絕對的失敗。在近代物質主義的人類發展中。宗教,玄學。部分心理學,仍然保持了唯心主義的傳統。但是,雙縫實驗,薛丁格之貓之後的量子物理學解釋。對世界的實在性和定域性,提出了疑問。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的含義唯物主義的英文是materialism,material的意思是物質、材料,而ism是一個英文的後綴,表示主義,所以唯物主義不是唯有物質的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否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大家怎麼認為呢?
    在宇宙的真相中,沒有什麼主義,只有能被人有限認識和永遠不能認識的真實存在:其實所謂的唯心也是另外空間裡客觀物質存在的一種能量表現,而能量本身也具有物質性。極端唯物主義最荒唐的地方,就是絕對虛化『』精神『』(存在)的物質性,陷入了一種對自己認知能力範圍以外物質的否定,成為一種狹隘的唯物主義。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們大家怎麼去看待?
    說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問題大家怎麼去看待,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兩種對世宙人生真理的認知,都是人們第六意識層面的主觀判定,都算不上究竟圓滿的知見。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客觀存在的真實,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精神或意識是第一屬性,物質依賴於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在這個問題上,古今中外分歧眾多,但是,末學認為,目前哲學界沒有一個人的智慧能夠超越2500年前印度太子「悉達多」,也就是娑婆世界共尊的佛陀,對世界本來面目的認知。
  • 王陽明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如果用現代唯物主義論來看,陽明心學不僅是唯心主義,而且還是主觀唯心主義。那麼什麼是唯心主義,什麼又是唯物主義呢?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而唯物主義則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因為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心即理也」,出現了一個「心」,並且認為「心」就是「理」,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但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西方近代提出來的,而東西方的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用西方的思維來衡量東方的思想,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了。
  • 放棄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讓我們誤解世界!
    問:唯心主義不是人的一次反叛嗎?答:對,唯心主義是一次革命性的反叛,它將人的生命意識獨立出來,成為另一個存在立場,這跟物質獨立存在同一個性質。這是對存在三位一體運動的再次分離,從此心物對峙,初級的唯物方式被打破,人們從此在自己的身上實現了意識與物質的對立,造成了人類精神意識的複雜矛盾。問:唯心主義是人類認識犯下的又一次錯誤嗎?
  • 二元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用主觀臆造的、人為的聯繫代替社會歷史的真實的聯繫,本質上是對社會歷史本來面貌的歪曲,對人類的認識、真理的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唯意志論 又稱「唯意志主義」。片面地誇大意志的作用,把意志看成是世界萬物的本質和基礎的哲學學說。
  • 202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世界是統一的物質世界
    1.世界的本質問題是哲學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  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是物質和意識哪個是本原、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當一個人堅信唯物主義是正確的時候,事實上從一個側面已經映射出了唯心主義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意識決定了他的思考方向。這樣解釋比較抽象,但大家可以細品一下。雖然我這樣闡述,但並不代表我認為唯心主義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他們就沒有對錯之分。
  • 2019考研政治:教你如何分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考研政治大綱中對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  一、考點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存在)和意識(思維)的關係問題。根據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
  • 姚老師講心理---淺談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看心理學
    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外,還有一種回答,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屬於二元論。
  • 形上學唯物主義的另一個局限性就是它的不徹底性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最初形態。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本原性和統一性,但是,由於認識水平的限制,它總是把某種或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看作是世界的物質本原和統一的物質基礎。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第二種形態,也叫機械唯物主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主張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與一切唯心主義不同,它主張: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千差萬別的現象,大至日月星辰,小至電子原子,都不過是物質的不同形式而已,因之現象儘管形形色色,卻是一個統一的物質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離開物質的現象。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即:堅持物質是世界的本源,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物質是第二性。即:堅持意識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是意識的派生物體,意識決定物質。1.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
  • 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
    區別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唯一標準是恩格斯提出的「哲學根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誰是第一性的問題。也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討論過的「究竟問題」,「本原問題」世界的「究竟」是物質存在?還是精神意識?這個問題關乎到「腦子裡認識的世界」是否就是「身處其中的現實世界」?
  •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根據馬列主義觀點,全部哲學史上最基本的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凡承認物質決定思維的哲學被稱為唯物主義,凡承認思維決定物質的哲學被稱為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另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在國外有貝克萊,在中國有王陽明。
  • 今天再這樣理解唯心主義,你就太low了
    我們先看看風靡全國的教科書式的定義: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從根本上顛倒了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
  •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
    昨日收到網友飛鴿傳書,問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回想自己,思索再三,作如下之答。我的理解:「主義」是指一個人對世間萬象的感想和實現所想所採用的方法,也通稱為人的世界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一對矛盾體,但是彼此誰也離不開誰。古代先賢僅一八卦圖就已經把這兩者的關係形容的無比舒適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奮鬥的結果,一定是和他的世界觀有直接關係的;人一生的世界觀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統一性
    當人類對宇宙和生命現象認識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會明白有神論和無神論具有一致性、統一性。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出發點不同,實際是對神的定義問題。廣義上來說,人們把自己能力不及所謂超自然的力量稱為神。其實一切都是自然現象,是宇宙的本有現象,是能量在時空中的體現,有些是生命在不同時空和不同層次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