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2021-01-11 靜夜思學

唯心主義最徹底的代表人物莫過於主觀唯心主義創始人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本不長的著作中,貝克萊構建了一個相當精緻、「完美」的唯心主義理論體系。

根據馬列主義觀點,全部哲學史上最基本的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凡承認物質決定思維的哲學被稱為唯物主義,凡承認思維決定物質的哲學被稱為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另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在國外有貝克萊,在中國有王陽明。今天不說王陽明,只說貝克萊,他最著名的一句話莫過於「存在即被感知」,這句話也被廣大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夥伴們當做一句笑話,但如果沒有真正了解一位大哲學家的思想就去笑話他不才是真正的笑話嗎?

在《人類知識原理》一書中,貝克萊不僅闡釋了他的哲學思想,而且對針對他思想的責難就行了答辯,另外闡述了去掉「物質」的好處,雖然全書不長,但處處閃耀著哲思的光芒。「存在即被感知」是貝克萊思想的主要觀點之一,要想理解這句話,首先你得理解他另一句話:物質是觀念的集合。

比方說看見一張桌子,一般人會說「那裡存在一張桌子」,貝克萊則會說:「存在的只是『桌子』的觀念,『桌子』本身並不存在」,針對這句話,貝克萊會進一步解釋說:「你看見那張桌子就證明它存在了嗎?不能,那只能證明你的視覺接收到了桌子的顏色、形狀等信息;你摸到桌子就證明它存在了嗎?不能,那只能證明你的手有了一種光滑的、涼涼的感覺;你敲擊桌子發出『噹噹當』的聲音就證明它存在了嗎?不能,那只能證明你敲擊桌子的手感受了硬硬的東西,耳朵聽到了『噹噹當』的聲音。」更進一步,貝克萊會說:「任何一個能思考的人都會同意,在這個例子裡,任何被用來證明這張桌子存在的證據都離不開人的感覺,如果你去考量世間萬物,可以發現均系如此。」

人類認識世間萬物莫不通過人類的感官,比如通過視覺可以看到光、顏色、形狀及這些性質的程度及其變化,通過觸覺可以感知冷、熱、軟、硬、阻力等這些性質的程度及其變化,同樣地,通過味覺、嗅覺、聽覺,人類獲得其他性質的程度及其變化,人同時有一個心靈,可以將獲得的各種信息抽象處理,心靈如果觀察到某種顏色、氣味、硬度、滋味、外形等信息總是在一起,就會把這些單一的性質綜合到一起當做一個獨立的事物來命名,比如蘋果、桌子、貓、狗等。但追本溯源,可以發現,人類所接受的各類信息只是各種觀念,而非物質,那麼由此得出結論:物質是觀念的集合。

如果「物質是觀念的集合」這一說法是成立的,那麼「存在即被感知」是顯然的,因為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想像去感知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物質,或一個存在的物質無法被感知。

這個觀點在整個思想界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即便不是哲學家,也本能地認為貝克萊的觀點太離奇,但作為一個大哲學家,貝克萊已經預見到他的學說必然會遭到大量責難,因而他在《人類知識原理》一書中提前對這些責難進行了答辯,下面摘錄幾條:

PS:以下內容改編自《人類知識原理》。

責難一:如果一切存在的東西都是觀念,那麼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成了什麼呢?難道都是一些幻想麼?

貝克萊的辯駁:我並不否認我們憑感官或思考所能了解的任何事物的存在,我絲毫不懷疑我眼見的,手觸的各種實在,它們都是實在存在的,我所不承認存在的唯一東西,只是哲學家們口中所說的物質。哲學家與普通人對「實體」的定義是很不相同的,如果實體一詞取其普通意義,即各種可感性質的組合體,那麼人們便不能誣我把實體去掉,但如果指的是其哲學意義,即支持物質在心外存在的東西,則我切實承認,我把它去掉了。

責難四:感官的對象既然只有在被感知時才存在,那麼是否意味著公園裡的樹木、客廳裡的椅子,如果沒有人在那裡感知它們,它們就不存在?人一合眼,則整個屋子裡的東西就化為烏有,一睜眼,則全部器具又重新創造出來?

貝克萊的辯駁:這種責難其實毫無意義,我所謂「存在即被感知」,意思是如果一個東西存在,那麼它就會被感知,比如我在書房時,書桌是存在的,我離開書房後,如果說書桌存在過,指的是如果我返回書房,我可以立馬感知它的存在,對提這種問題的讀者,我想請他們研究研究自己的思想,他如果能想像自己的觀念可以離開自己的知覺而存在,則我可以拋棄自己的主張,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而又挺身辯護自己並不了解的東西,那他就該承認自己太無理了。

責難六:自然科學方面很多知識都是基於「有形的實體是存在的」這一假設,如果承認您的學說是對的,即承認「存在的只有各種觀念」,那麼這將摧毀足以解釋整個宇宙現象的機械原則。

貝克萊的辯駁:用那個假設可以解釋出來的任何現象,離了那個假設,同樣可以解釋得出,我們只要把一些特殊的現象加以歸納,就很容易看到這一點,我這裡正好可以反問物質主義者:物質如何能在精神上發生作用並產生觀念?我想這是任何物質主義者都無法回答的。

以上責難僅僅是所有責難中幾條最簡單易懂的,還有更多晦澀難懂的這裡就不摘錄了,感興趣的夥伴可以找書來讀讀。在《人類知識原理》這本小書中,貝克萊對唯物主義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他認為唯物主義哲學家將世界的本源定為物質是很嚴重的錯誤,身為基督教的大主教,貝克萊認為自己有義務糾正這種錯誤,他從人類知識來源入手,精心編織了一套唯心主義體系,在他的體系中,整個世界存在的只有心靈,所有的物質只是心靈感知到的觀念,而上帝則是所有觀念的創造者。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如果用現代唯物主義論來看,陽明心學不僅是唯心主義,而且還是主觀唯心主義。那麼什麼是唯心主義,什麼又是唯物主義呢?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而唯物主義則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因為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心即理也」,出現了一個「心」,並且認為「心」就是「理」,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但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西方近代提出來的,而東西方的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用西方的思維來衡量東方的思想,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了。
  •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唯物主義:哲學兩大派別之一,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唯物主義分為兩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的唯物主義只承認物質一個本原,也稱之為機械的唯物主義。二元論的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運動兩個本原,也稱之為辯證的唯物主義。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編者按:很多人在理解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概念的時候,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然而這兩個詞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翻譯的不是很準確,這就造成了人們對其望文生義,造成了一些片面的理解,而且很多人認為有神論就是唯心主義,那到底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本文小編和大家探討一下。
  • 二元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用主觀臆造的、人為的聯繫代替社會歷史的真實的聯繫,本質上是對社會歷史本來面貌的歪曲,對人類的認識、真理的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唯意志論 又稱「唯意志主義」。片面地誇大意志的作用,把意志看成是世界萬物的本質和基礎的哲學學說。
  • 為什麼人類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在一定時期、一定人群選擇了認可唯物主義,而唯物主義也更好地解釋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於人類發展的解釋能更好地讓人信服。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理性思維的人也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認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比對人類的解釋更能讓人證實,在邏輯上也能自圓其說。
  • 形上學唯物主義的另一個局限性就是它的不徹底性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最初形態。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本原性和統一性,但是,由於認識水平的限制,它總是把某種或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看作是世界的物質本原和統一的物質基礎。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的第二種形態,也叫機械唯物主義。
  • 放棄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讓我們誤解世界!
    答:這是它的高效率和高適用性所致。人的本能意識默認為唯物思維,所以人很難突破這種思維邏輯,並且,由於長期的習慣性認識,人們不自覺地就成為了唯物主義者。更由於唯物是人長期以來把握事物的方式與方法,習慣和有效如兩把枷鎖,將人鎖定於唯物思維的桎梏中,人們的意識始終無法掙脫。問:唯心主義不是人的一次反叛嗎?
  •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一對矛盾體,但是彼此誰也離不開誰。古代先賢僅一八卦圖就已經把這兩者的關係形容的無比舒適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奮鬥的結果,一定是和他的世界觀有直接關係的;人一生的世界觀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當一個人堅信唯物主義是正確的時候,事實上從一個側面已經映射出了唯心主義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意識決定了他的思考方向。這樣解釋比較抽象,但大家可以細品一下。雖然我這樣闡述,但並不代表我認為唯心主義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他們就沒有對錯之分。
  • 姚老師講心理---淺談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看心理學
    它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準。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們大家怎麼去看待?
    說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問題大家怎麼去看待,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兩種對世宙人生真理的認知,都是人們第六意識層面的主觀判定,都算不上究竟圓滿的知見。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客觀存在的真實,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精神或意識是第一屬性,物質依賴於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在這個問題上,古今中外分歧眾多,但是,末學認為,目前哲學界沒有一個人的智慧能夠超越2500年前印度太子「悉達多」,也就是娑婆世界共尊的佛陀,對世界本來面目的認知。
  • 2019考研政治:教你如何分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考研政治大綱中對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  一、考點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存在)和意識(思維)的關係問題。根據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
  •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的20本書
    其偉大之處在於指出原則的統一性,並試圖從其中把意識的整個內容一貫地、科學地發展出來,或者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構造整個世界。——黑格爾費希特是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繼承康德先驗哲學的基礎上,創造出以「自我」為核心的、為自由原則作論證的、充滿辯證法思想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
  • 《唯物主義》說課稿
    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唯物主義》這一節課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 中國強起來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指導
    特別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站起來、富起來到走向強起來的今天,更需要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  在西方思想史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革命。這一思想革命的實質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
  • 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
    也就是說「道」沒有具體的定義,沒有任何特殊性的規定性,這恰恰構成了「道」的特殊性。因此在「老子道學」屬於唯物派?還是屬於唯心派?歷來是有分歧的。「道」的「恍惚」、」無狀之狀」的特徵具有唯心主義思想傾向,「道法萬物」的規定性又使得「道」具有了唯物主義思想傾向。
  • 共產黨人是堅定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二論崇尚科學破除迷信
    這是一個必須解決又必須慎重對待的問題:需要劃清唯物和唯心的界限;正確區別和對待人民群眾與黨員幹部在信仰方面出現的問題;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必須做堅定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而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問題上陷入唯心主義的泥坑。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共產黨人是用這一科學世界觀武裝起來的先進分子。
  • 事業單位公基解析: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
    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辨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題目,今天就來看一下,唯物主義的發展歷程,都有哪幾種派別的唯物主義,以及每個派別之間的區別,來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部分內容。這句話論述了元氣為萬物本原,張載認為本原是氣,「氣」實際上是一種實物,是一種具體的形態。想必大家也聽說過「金木水火土是組成世界的五種基本元素」這句話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具體的物質形態,這也是一種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在這一時期認為世界是由原子組成的,世界的本源是原子。
  • 劉禹錫的唯物主義思想
    在哲學基本觀點上,他和柳宗元一樣,也給天以唯物主義的解釋。他發展了王充「輕清者上升微甜,重濁者下降為地」的唯物主義觀點,認為天地是「乘氣而生」。「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把天、人都看成是有形體的事物。他認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無形體的空虛的東西。他說:「所謂無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