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唯物主義思想

2020-12-06 小西瓜說故事

劉禹錫的唯物主義思想

劉禹錫(公元七七二——八四二年),字夢得,彭城(今徐州)人。官至太子賓客,所以也稱劉賓客。他是唐代著名的法家、文學家,在政治上和柳宗元一樣,參加二王領導的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著有《劉賓客集》,其中《天論》三篇是他的主要哲學著作。在哲學基本觀點上,他和柳宗元一樣,也給天以唯物主義的解釋。他發展了王充「輕清者上升微甜,重濁者下降為地」的唯物主義觀點,認為天地是「乘氣而生」。「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把天、人都看成是有形體的事物。他認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無形體的空虛的東西。他說:「所謂無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指出空、無不是離開物質的獨立存在,而只是物質中的一種表現形態,從而批判了佛學和玄學主張「空」「無」是世界本原的唯心主義觀點。

在敘述宇宙萬物生長發展的自然過程時,劉禹錫惹味,天地萬物的形成,是由於「五行」的「交互作用」。他指出:由於這種交互作用,「元氣」就運動而產生萬物;而由於萬物交互作用,互相鬥爭,才有無窮無盡的多樣性。他說;「萬物之所以為無窮者,交相勝而已,還相用而已矣」。這裡體現了他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在事物發展方面,他還提出了「理」、「數」、「勢」三個重要哲學概念。「理」是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中規律;「數」是事物存在及其發展規律不可逾越的必然性;「勢」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趨勢。這三者是統一的, 是客觀事物自身固有的,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這是從事物自身尋找事物發生、發展、變化運動的原因,否定了「無」是決定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這裡可以看出,劉禹錫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比以前的唯物主義者更深刻。但在他的「理」、「數」、「勢」的思想中還帶有宿命論的成分,這是他的唯物主義的不徹底之處。

在劉禹錫的哲學思想中,突出的是他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學說。他在柳宗元的《天說》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天人關係」的理論。他認為《天說》只著重指明了天是客觀的自然存在和自身運動,對人和自然的關係還沒有充分的論證。因此,他在《天論》中指出:「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強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天論》)是自然現象是以強弱作為自己生長和變化的法則;而人類社會是以是非觀念作為維持社會秩序的準則。自然的職能是「生萬物」,而人的職能則是按照自然法則「治萬物」,它們各有自己的獨特能力。「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論》)依據這種觀點,他駁斥了自然能幹予人的「福禍成敗」的唯心主義思想。指出把人間的禍福歸之於「天」的觀點,實際上由於社會秩序紊亂和人不了解自然法則,從而不能控制自然環境所產生的幻想。當人們能掌握事物規律,不明白其變化的道理時,人就不去想天;當人們未認識事物的規律,不明白其變化道理時,人們就把它的變化原因和天聯繫起來。他以操舟為例說,在小河裡行船,雖有大風不能掀巨浪,船中之人沒有去祈求天的,原因是能掌握規律,明白道理;若在大江大海行船,驚濤駭浪,茫茫無際,人控制不了船的航行,對風浪規律不了解,對自己命運無法掌握,這就祈求天保佑。這就解釋了宗教迷信思想產生的認識論根源。他和王充一樣教人們去認識事物規律,發揮人的作用。這也是對荀況的「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的發展。

總之,劉禹錫肯定客觀世界的物質性,肯定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這實際上就是否定神的作用,這是對唐代盛行的宗教唯心主義的一個嚴重打擊。

總的來說,柳、劉的唯心主義哲學,從理論上把自然社會發展規律區別開來,用唯物主義理論論證了人對自然的關係;特別是柳宗元的《封建論》,從理論上論證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的重大歷史作用,這些在中國哲學發展史上,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另外,柳宗元的《天說》和劉禹錫的《天論》,都直接批駁了韓愈的唯心論觀點。韓愈是以儒家正統自居的,批判他,也就是對儒家的唯心論哲學的批判,這也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是,柳宗元和劉禹錫都沒有直接批判過佛教唯心論,甚至在他們的不少詩文中還表現了多佛教的讚美和信仰,者顯然是錯誤的。雖然如此,他們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和無神論思想,實質上仍是對唐代的有神論思想,即佛學的理論基礎的一個嚴重打擊。

總之,柳宗元和劉禹錫的理論因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還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點,但他們仍不失為唐代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無神論者,在我國哲學史上佔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關焦點

  • 樸素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與韓愈、李翱的唯物主義思想
    在科學技術,特別是天文學方面成就的推動下,唐代樸素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有了重大發展。呂オ、李華、盧藏用、李筌、柳宗元、劉禹錫等人對此做出了貢獻,其中以柳宗元、劉禹錫的貢獻最為突出。呂オ(600~665年),唐初著名學者,貞觀時曾任太常博士、太常丞等職。
  • 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
    我們基於「唯物論」的立場來討論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在很久之前,中國古人對「物與我」、「天與人」做了哲學意義上的區分,這是唯物思想的發端。古人認識到了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存在著差異,西方人認識到了「物質與意識」、「存在與思維」的對立,古人通過「天人合一」,「物我齊一」的論述解釋了「對立的統一性」。既然是對立的,那麼是物決定了我?
  •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新時代思想的理論特質
    摘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傑出典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貫穿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的活的靈魂,學習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必須要真正領會其科學方法論,從而指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 劉禹錫的哥哥叫劉禹銅,劉家取名居然用了元素周期表?金銀銅鐵錫
    小可愛們,先來做一道選擇題劉禹錫的哥哥叫什麼名字?A、劉禹鐵B、劉禹銅C、劉禹鋼D、劉禹銀正確答案是——B你答對了嗎?那麼有人要問了,劉禹錫的哥哥叫劉禹銅,那麼劉家是不是有劉禹金、劉禹銀、劉禹鐵……我們先來看一下劉禹錫的基本情況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 [1-2]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3] (一說是匈奴後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 劉禹錫與屈原
    中唐的劉禹錫即是其中的佼佼者,無論是其內在精神或是就其辭章文採來看,劉禹錫都從屈原及其作品中受到了巨大啟迪與影響,他是屈原精神及其文學傳統的最好繼承者。 劉禹錫與屈原雖遠隔千載而產生感應、共鳴,其中根本的原因是在於他們有著相同的內在思想,相似的生活遭遇與外在環境。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趙光武教授學術思想述要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進行了撥亂反正的工作,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也逐漸走向正確的道路。在這一歷史轉折時期,趙光武同志積極投身到教學第一線,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研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北京大學的講堂上,趙光武教授的哲學課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
  •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一、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劉禹錫
    劉禹錫呢,是唐朝的著名的詩人哲學家,真正能夠成為一名哲學家的詩人,絕對是擁有理想高度,並且他的詩文中將充滿著辯證法,它和白居易韋應物,被並稱為三個豪傑。他和白居易被稱之為劉白。他的著名哲學著作天論,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早年的生活也是非常不錯的,他為了逃避安史之亂跟隨著父親在772年逃到了蘇州。
  • 千古名篇 劉禹錫陋室銘賞析
    即便身處陋室,也依然有靈魂的芬芳,談笑間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質是否貧寒,他就是劉禹錫。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才會讓劉禹錫《陋室銘》成為古詩的名篇。也許正是過這種安貧樂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對一切榮華富貴的如此淡泊,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詩篇與其樂觀、直爽的性格。
  • 恩格斯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與發展
    這位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馬克思一起為批判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類爭取解放的鬥爭,提供了最強大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儘管《論歷史唯物主義》表面上只是恩格斯自己翻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英文版導言》的德文譯本,但恩格斯在翻譯過程中做了很多改動和補充,可以說從標題、概念表述、行文段落都有所不同,因而前者可以被視為一個具有獨立研究價值的文本,通過追蹤這一文本,也可以讓我們更好理解恩格斯晚年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貢獻。
  • 什麼是唯物主義史觀?詳解
    歷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的,因為它不相信歷史是由個人的意識或理想驅動的,而是歸結為哲學一元論,即物質是自然的基本實質,從而成為世界歷史的驅動力; 這促使馬克思和其他歷史唯物主義者放棄權利等思想(例如「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
  • 《唯物主義》說課稿
    《唯物主義》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框第一個子目,本子目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區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二、說學情作為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 新書推介:《歷史唯物主義生成路徑研究》
    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圍繞歷史-自由問題思考結晶的歷史唯物主義,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重要標誌。本書基於思想比較的方法、文本解讀的視角以及歷史生成的維度,從多重視閾詮釋與再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成路徑與邏輯。
  • 中國強起來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指導
    我們用好了歷史唯物主義這一思想武器,我們的事業就能夠興旺發達;我們背離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事業就可能遭遇曲折,甚至可能走上歪路邪路。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握當代中國現實,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是我們事業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
  • 以歷史唯物主義塑造世界觀
    到此為止,我們可以認為,馬克思的世界觀,超越了物質本體論的世界觀,第一次發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關鍵詞:世界觀;馬克思;哲學;歷史唯物主義;本體論;批判;利益;世界是;觀念;資本邏輯 作者簡介:   我們的時代,人們的世界觀狀況怎樣?
  • 新書評介:歷史唯物主義發展的最新成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劉卓紅等撰著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創新》(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書,呈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
  • 為什麼人類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在一定時期、一定人群選擇了認可唯物主義,而唯物主義也更好地解釋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於人類發展的解釋能更好地讓人信服。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理性思維的人也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認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比對人類的解釋更能讓人證實,在邏輯上也能自圓其說。
  • 歷史唯物主義讓人看得真看得遠
    恩格斯總結馬克思一生偉大貢獻時所說的兩個發現,其中一個就是唯物史觀,也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深刻揭示,放射出真理的光輝,照耀著我們前行之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認識漫長而曲折。歷史唯物主義以強大的理論解釋力和現實穿透力,戰勝唯心史觀和各種錯誤思想,引領人類社會在歷史的時空隧道中尋找到正確方向。
  • 王巍: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要義
    這是習近平同志繼在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後,又一次號召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 同樣是「看家本領」,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提法的改變,更為重要的是邏輯的遞進和深化。
  • 彰顯歷史唯物主義的新時代價值
    這些重要表述高屋建瓴,立意深遠,對於我們在新時代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中國特色學術體系建設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深入學習歷史唯物主義有助于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