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021-01-10 凡凡愛音樂

歷史唯心主義用主觀臆造的、人為的聯繫代替社會歷史的真實的聯繫,本質上是對社會歷史本來面貌的歪曲,對人類的認識、真理的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

唯意志論 又稱「唯意志主義」。片面地誇大意志的作用,把意志看成是世界萬物的本質和基礎的哲學學說。其認為把情感意志的性質加以歪曲,將其作用無限誇大,根本否認客觀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實在性,主張意志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體,是一切事物產生和變化的決定力量。

二元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精神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歸根結底還是唯心的。庸俗唯物主義混淆物質與意識的界限,不了解人腦產生意識的過程、抹煞意識本質的一種唯物主義哲學。在思維與存在關係問題上,主張存在第一性,思維第二性。

但對思維、意產生過程及其本質,完全作了歪曲地、機械地理解,把意識當作是人腦分泌出來的一種液汁,人腦產生意識如同肝臟分泌膽汁一樣。經驗主義認為經驗或感性認識是人的一切知識或觀念的唯一來源,輕視,甚至否定理性認識的作用和確定性的認識論。

一種把認識看作是先於人的經驗的唯心主義認識學說。認為人的知識和才能是先於客觀事物、先於社會實踐、先於感覺經驗的東西,人們只能通過先天的形式或手段才能獲得。否認認識世界或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不可知論斷言人的認識能力不能超出

一切利用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論斷,否認真理或阻礙探索真理的思維方式的統稱。它常常利用客觀事物和概念普遍具有辯證矛盾這一特性,冒充辯證法,或同辯證法相互摻雜地表述出來;用概念的聯繫取代和掩蓋事物真實的聯繫,否認相對中有絕對,並誇大相對性一面,否定確定性和絕對性一面。

相關焦點

  • 放棄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讓我們誤解世界!
    答:這是它的高效率和高適用性所致。人的本能意識默認為唯物思維,所以人很難突破這種思維邏輯,並且,由於長期的習慣性認識,人們不自覺地就成為了唯物主義者。更由於唯物是人長期以來把握事物的方式與方法,習慣和有效如兩把枷鎖,將人鎖定於唯物思維的桎梏中,人們的意識始終無法掙脫。問:唯心主義不是人的一次反叛嗎?
  •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唯心主義: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體現或產物的叫主觀唯心主義,把客觀世界看成是客觀精神的體現或產物的叫客觀唯心主義。簡單來說是哲學兩大派別之一,同時也分成主觀,客觀兩大唯心主義。
  • 姚老師講心理---淺談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看心理學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
  • 柏拉圖:二元論與優生哲學
    柏拉圖作為古希臘最為優秀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的哲學觀至今仍然影響深遠,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被譽為古希臘「哲學三賢」。哲學是一門關於世界的學科,是關於一切問題的學科。那麼柏拉圖的哲學觀有哪些?柏拉圖雖然最典型的二元論哲學家是笛卡爾,但是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就表達了二元論的觀點。二元論是對宇宙存在事物的回答,一般二元論認為世界由物質和意識同時存在,無論是平行存在還是相互交叉,都為二元論。
  • 什麼是二元論,什麼是辯證法?最終分別會走向什麼方向?
    二元論把物質和精神看作是兩種各自獨立、互相平行的世界本原,力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二元論的典型代表有法國的笛卡兒,他認為萬事萬物都具有廣延屬性的物質實體和具有思維屬性的精神實體,比如人就兼有這兩種實體,人的肉體是物質的實體,人的靈魂是精神的實體。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的含義唯物主義的英文是materialism,material的意思是物質、材料,而ism是一個英文的後綴,表示主義,所以唯物主義不是唯有物質的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
  • 為什麼人類發展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在一定時期、一定人群選擇了認可唯物主義,而唯物主義也更好地解釋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於人類發展的解釋能更好地讓人信服。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理性思維的人也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認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比對人類的解釋更能讓人證實,在邏輯上也能自圓其說。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們大家怎麼去看待?
    說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問題大家怎麼去看待,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兩種對世宙人生真理的認知,都是人們第六意識層面的主觀判定,都算不上究竟圓滿的知見。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客觀存在的真實,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精神或意識是第一屬性,物質依賴於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在這個問題上,古今中外分歧眾多,但是,末學認為,目前哲學界沒有一個人的智慧能夠超越2500年前印度太子「悉達多」,也就是娑婆世界共尊的佛陀,對世界本來面目的認知。
  • 2019考研政治:教你如何分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考研政治大綱中對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  一、考點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存在)和意識(思維)的關係問題。根據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
  • 考研政治知識點詳解:馬哲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本章重點、難點和需要注意劃清的理論界限本章重點、難點: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本章需要劃清的理論界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與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一元論與二元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一切舊哲學的根本區別和界限。
  • 王陽明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如果用現代唯物主義論來看,陽明心學不僅是唯心主義,而且還是主觀唯心主義。那麼什麼是唯心主義,什麼又是唯物主義呢?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而唯物主義則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因為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心即理也」,出現了一個「心」,並且認為「心」就是「理」,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但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西方近代提出來的,而東西方的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用西方的思維來衡量東方的思想,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了。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當一個人堅信唯物主義是正確的時候,事實上從一個側面已經映射出了唯心主義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意識決定了他的思考方向。這樣解釋比較抽象,但大家可以細品一下。雖然我這樣闡述,但並不代表我認為唯心主義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他們就沒有對錯之分。
  • 《2008年考研政治應試精華》第一專題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備註:列寧的這句話是命題的重點】(4)關於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命題的角度主要有:一是從哲學基本問題的角度即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的角度;二是從哲學的黨性的角度,一切哲學都不能超越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這就是哲學的黨性或黨派性。;三是要求對一些基本理論觀點進行哲學黨派性分析;四是運用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分析和批判唯心主義。
  • 唯心主義認為是精神,而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
    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精神活動的產物。二元論者否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有兩個互相平行、各目獨立的本原,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法國的笛卡兒就是二元論的典型代表,他認為世界有二個本原,一個是物,一個是心,物與心這兩個實體互相平行。最後,他又認為這兩個實體都是上帝創造的,這樣,最終還是統一到上帝那裡去了。可見,二元論的最終結局必定導致唯心論。
  •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
    昨日收到網友飛鴿傳書,問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人他們的一生都分別獲得了什麼收穫?回想自己,思索再三,作如下之答。我的理解:「主義」是指一個人對世間萬象的感想和實現所想所採用的方法,也通稱為人的世界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一對矛盾體,但是彼此誰也離不開誰。古代先賢僅一八卦圖就已經把這兩者的關係形容的無比舒適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奮鬥的結果,一定是和他的世界觀有直接關係的;人一生的世界觀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唯心主義最徹底的代表人物莫過於主觀唯心主義創始人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本不長的著作中,貝克萊構建了一個相當精緻、「完美」的唯心主義理論體系。根據馬列主義觀點,全部哲學史上最基本的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凡承認物質決定思維的哲學被稱為唯物主義,凡承認思維決定物質的哲學被稱為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另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在國外有貝克萊,在中國有王陽明。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否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大家怎麼認為呢?
    在宇宙的真相中,沒有什麼主義,只有能被人有限認識和永遠不能認識的真實存在:其實所謂的唯心也是另外空間裡客觀物質存在的一種能量表現,而能量本身也具有物質性。極端唯物主義最荒唐的地方,就是絕對虛化『』精神『』(存在)的物質性,陷入了一種對自己認知能力範圍以外物質的否定,成為一種狹隘的唯物主義。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你有什麼看法?
    所以唯物論和唯心論沒有對錯。只有客觀存在,才會引發人們主觀上認識問題,沒有具體的物質存在,人也無法了解到外部事物。即便是「先見之明「也是先有對物的認知才具備了先見之條件。 就象學生和老師,老師懂得那麼讀,天生的嗎?當然不是。還不是經過學習,對事物的了解才具備了這些條件。同樣,學生也如此。 物質是產生一切事物的必要條件。
  • 《心物二元論》:天才數學家笛卡爾的哲學論
    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爭了那麼多年,最終還是沒有結果,這是由於思辨是無法證實的。這個世界物質與思維同樣重要,只是先後問題,如果說有一個統一,那這個統一的名稱既不叫物質,也不叫思維,而是叫世界。即像「水」中的「氫」和「氧」之爭,離開了「氧」就是「氫」,離開了「氫」就是「氧」,兩者合一就是「水」。「唯」的概念就是「一」,無論是唯物,還是唯心,他們始終是支持「一」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