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武斷地說人是社會性動物,因此人就必須有社會屬性。這種先入為主的無需論證的說辭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那怎麼樣才可以確定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一類動物?那必須從人的本質說起。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人必須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必須在社會中生產和生活,形成各種各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樣的人才能算作這是人類,社會就是人類的一個最基本特徵。
如果一個人在一出生就脫離社會,沒有接受社會中其他人的各種技能、文化、文明、和意識形態的薰陶和培養,那這個人就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即便在生物學分類在醫學DNA比對中被認定是人類,但他也不屬於哲學上所講述的人類的範疇,就是這麼奇怪,因為人必須是在社會中的人,才可以稱作人類,離開社會只能算作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這樣的人不完全具備人類的性質。
而作為社會性的動物,就有社會性動物的一些特點,比如人要和社會中的其他人進行信息的交流溝通,要形成各種各樣的關係,作為人類的一分子要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如果生活在社會上,而與社會脫節,這也不算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人,社會中的具有社會屬性的人呢就是必須要與其他的人進行交流信息,並給社會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將一個人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荒漠中,那在經過長時間的孤寂之後,這個人精神上就會出現問題,而在這樣荒涼的環境中,假如出現另外一個人,那在荒涼和寂寞中呆了很久的這個人就會感到非常的興奮,會不斷和他說話,交流,內心的平靜又被打破,而如果將兩個人或者幾個人放在一個荒涼的環境中,這樣一個小社會就建立了,這個小社會中的人要比獨處的一個人的情況好很多。
曾經有一次在一個工廠爬高塔,那個塔可能有80米,走著走著就看不到一個人,一種莫名的恐懼襲上心頭,恐懼的原因就是看不到有別的人存在於視野當中,當你遠離社會群體時,你就會有一種回歸的衝動和欲望,因為內心充滿了恐懼。
還有一次是在大海邊鑽一個洞穴,洞穴裡面很黑,拿著手機的燈光照亮往裡面摸索,當一起有幾個人的時候就沒覺得有什麼恐懼或者害怕,後來別的人沒有繼續往裡走,而當我一個人走進去的時候,突然在黑暗中感覺很恐懼,連忙呼叫外面的人,並迅速接著手機微弱的燈光逃了出去,這種心理狀態就是在沒有同伴的時候會缺乏一種安全感,而不論是朋友還是親人只要在你身邊就能給你提供為心靈上的安慰,這就是為什麼人必須要和人在一起的原因。
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了,人因為生存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所以組建了一個人與人之間共生的社會,組織社會的目的就是要讓人類這個生物種群能夠在生態圈繼續存在下去,而組建社會的原動力就是人們情感的需求,情感就像分子之間的引力一樣,讓水分子組成一杯水,當然空氣中也有游離的水分子,但這些水分子不能被叫做水,而當很多水分子在範德華力和氫鍵的作用寫聚集在一起,那就變成了水,我們也可以叫它一滴水、一碗水、一盆水、一壺水,同樣人也是這樣的一種情形,在社會中的人才可以叫做人類。
形成社會的原因已經確定,那在這個社會中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提升,各種各樣的社會規則也在一直變化,放在以前,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這個被法律和社會道德所認可,但是放在現在的社會,如果一個人三妻四妾就要被譴責,另外法律也是不允許的,雖然患有極個別的現象存在,可我們的社會文明進步了,我們的道德體系也在發生著改變,這一切都是為了讓社會中的每一個人能夠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生存機會,社會越是文明,社會的公平性就越強,而體現出公平性的,那就是我們的社會道德和法律。
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必須遵守社會規則,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健康穩定地發展,如果一個人不親不孝、不仁不義、不分是非,欺男霸女、偷雞摸狗、那這個人明顯是違背社會道德的,甚至會違背社會法律的,如果只是違背社會道德,那總會遇到更加強硬的人被反制,或者遭到周邊的親人、朋友、同事、鄰居的恥笑與鄙夷,而我們如果這樣做了,那內心會想著自己被別人恥笑、嘲笑,面對這種無形的輿論壓力,有些人在精神上是頂不住的,因為缺德的人會被社會逐漸孤立。
被社會孤立的人在與社會中的人交往的時候經常會碰壁,於是這種人心態會有一個反思過程,自己不遵守道德的結果就是被社會孤立或者拋棄,在這個社會上盡情被人鄙夷,被人嘲笑,這在人的情感上是無法接受的,因為自尊心或者說被別人認可的這種情感會要求一個人顧及自己的名譽,聲名就像一個標籤,明碼標價,我們到底行不行,人品好不好,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而是在社會的輿論裡面對我們進行監督,這樣我們在這種輿論監督和評價體系裡面就會控制和要求自己。
如果你被冤枉了或者誤解了,你會很難過很悲傷,而這種悲傷的情感就是在告訴我們,我們不能被別人誤解,我們會注重自己的名聲,注重自己的形象、注重自己的聲譽,而這些都是和道德有關的,如果你不遵守道德規則,不尊老愛幼,不排隊入場、隨地吐痰、在公眾場合作出大聲喊叫等行為你就會被周圍的人嘲笑鄙夷,而這時候你就是不被社會上的人所認同,你的情感就會感到一種壓抑的狀態,這就驅使你遵守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這些道德行為規範。
當然有些人依然是我行我素,從來不去關注別人的感受,只顧自己自在和舒服,隨地大小便,滿嘴的髒話、行為粗魯、衣冠不整這樣的一些公共道德沒有很好地遵守,這時候就會在各種媒體中被曝光,大家以這種行為為恥辱,教育孩子們不能有這樣的的行為,在我們的價值觀裡面就會形成一種認知,粗魯無禮是一種缺德的行為,如果我們不注重這種行為自己就會掉價,就會被別人看不起,就會被社會上的認不認同,而被社會上的認不認同就說明你缺乏吸引力,缺少價值,在資源分配的時候你得到的就會減少。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當你在社會上尋找配偶,或者追求配偶的時候,你要精心打扮,要光彩四射,這樣才能讓你找到更加心儀的配偶,而容貌外表是一方面,在結婚的時候都要打聽對方的人品怎麼樣,這個人品從哪裡看呢?是否勤勞、是否勇敢、是否有擔當、是否孝順父母、是否有暴力傾向、是否生活中檢點等等,這就是對品德的一種標籤的選擇。如果你品德敗壞、雞鳴狗盜、欺男霸女,估計沒有異性會喜歡上你,也不願意有人家將自己的孩子嫁給你,因此道德在我們身上的體現就是來評判我們的品質。
對於道德的約束,我們自己心裡都會有一個自我權衡和約束的心理過程,幹傷天害理的事情是否會被神靈降罪懲罰,日行一善會到西方極樂世界享受最高的禮遇,我們也會權衡違背道德會受到什麼樣的損失,如果損失的利益大於得到的利益,那在這種權衡下就不回去做違背道德的事情。
有人認為人的社會屬性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後天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尤其是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我們從以上人的生存和繁衍的需求可以看出對於我們形成社會的需求是包含在我們基因裡面的,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東西,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人類協作共生的需求和人類情感的需求,這兩種需求就直接要求人必須形成一個社會群體才能整體繁衍人類的後代,才能保證人這個種群的連續性,因此社會屬性的根源在於人的生存本能的需求中,我們在社會中的種種體現其實在都是在娘胎裡面胚胎發育的時候就已經有遺傳信息釋放在大腦區域裡面的某個區域,這樣就知道我們必須尋找一個群體。
人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都是先天就決定的,是不能從人性中剝離出來的,社會屬性有後天塑造的一面,可是在基因中就已經決定的東西不能說成是後天培養而形成的,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一隻野狗的傳奇故事》,在這個紀錄片裡面,那隻生長在非洲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草原上的名字叫索羅的野狗,通過和胡狼、鬣狗等結伴而行,並幫助胡狼夫婦養育孩子,這就很明顯地說明群居性動物在落單後,會想方設法找到自己的群體,即便找不到也要想辦法尋找一種替代品,因此我們從野狗這種群居動物的身上可以看出,社會性是根植於人的基因中的,是先天性就具有的。
當然以社會屬性來定義人的本質還是有欠缺和不嚴謹的,那欠缺在哪裡呢?因為人不僅具有社會屬性,就算是將人類的近親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長臂猿當做人類一樣對待,在社會中教會他們人類的各種技能和知識,而且在行為上完全按照人的標準去對待,那他們能成為人一樣的社會動物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這種動物不僅是在社會中體現人的屬性,而且人在生物學特性上是與其他物種有明顯的區別的,至少人類的DNA和其他任何物種不完全一樣,即便是人類的這些近親們也是不能完全等同與人類的。
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具有社會屬性,那社會屬性具體體現在哪裡呢?其實這種社會屬性和動物之間的社會屬性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畢竟人也是一種生態圈中的動物,那就和那些社會性動物們一樣,會體現出社會屬性中的特點。
一是人要在社會中確保自己的生存,也就是個體的生存,畢竟社會就是為了彼此的生存而建立的,為了更好地在生態圈中共同抵抗惡劣的環境和其他動物的侵害而生存下來,我們與其他人在意識中簽訂一種共同協作的契約,以此來達到一種共同生存的目的,因此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努力奮鬥,形成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氛圍,目的就是要在這個複雜的生態圈中存活下來。
在我們的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我們表現出來共生的契約就是形成各種社會分工,無論你從事那種分工的工作,你都要在這個工作上努力,否則你不努力你在生存中就處於一種劣勢,因為你能分配的生存的資源就會減少,因此即便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分工,可是在某一領域人與人之間也必須充滿著競爭。
這個就如同我們看到兩個拾荒的人在為了一個瓶子而大打出手,我們別的不屬於這個分工行業的人覺得這不可思議,不就是一個瓶子嘛,然而對於他們拾荒的人來說這就是一種競爭,只有通過競爭才能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的爭鬥都是在同行業的人身上出現的。記得以前小時候農村為了給自己家的地澆水,而發生各種械鬥的事情很常見,這就是源於社會分工內的競爭,只有競爭才能夠保證自己的生存權利。
其次,我們人類在社會屬性中必須要實現社會的價值,社會的價值就是推動社會的發展,譬如我們做作的一件事能夠大幅提升社會的生產力,給社會創造大量的財富,這就是實現了社會的價值,因為共生,你要別人給你提供生存的空間和環境,那你也要給別人提供生存的空間和環境,這就是必須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在社會中我們都想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那是因為你在創造大量社會財富的時候,你個人也會得到社會的獎勵。
你擁有了大量的財富這不僅能夠改善你的生活的品質,你可以改善自己的親朋好友的生活,這還是次要的,你可以佔有更多的其他的資源,譬如生育的資源,你的名氣、你的財富、你的地位、你的權力,這一切都是你個人魅力的象徵,而你擁有這一切以後你在繁衍後代的過程中會佔據非常大的優勢,而你生存以後的目的就是為了繁衍後代,為人類社會的延綿不斷提供新的力量。
第三,在社會中你是社會繁衍的一份子,人類因為你成為了人類,就像一個水分子不是水,但是數量積累到了一定以後就形成了水,你在為了人類的延續的過程中提供者新的血液、新的動力,你的生存就代表著人類的一份子,你不能代表整個人類,但是整個人類在幾百萬年的進化中你是一個過渡,這就是你在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你繁衍子孫後代、延續自己的生命,傳遞父輩祖輩傳遞過來的生命,那就是你在這個社會上存在的意義。
你在社會中必須努力,必須創造更多的財富,也許你在創造的時候不是很多,但是你可以投機取巧去佔有更多的財富,而這種財富就是你的資本,你具有了良好的生存空間的同時,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尋找更優秀的基因和你進行配套,從而繁衍新的生命,如果你不努力你講的不到更多的資源,那你選擇的範圍和權力就會變小。
你為了你的生存在社會中努力創造財富的同時,你也在給別人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就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社會生產力就代表著社會文明的程度,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程度,於是我們在這種社會中的生存和競爭中提升了整個人類的文明程度,那就是在地球這個生態圈裡面提升了人類生存的競爭力,這就是人的社會價值,也是人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社會的價值。
當然在哲學中人的社會屬性所包含的意義要比人自然屬性所包含的意義更加重要,但是這並不能說人的自然屬性所包含的意義對人類來說就不重要,兩者結合起來就是人的整個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