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普克關於身心屬性二元論的論證

2021-03-02 睿翼哲學

索爾·阿倫·克裡普克在1970年的普林斯頓大學講座中,在《命名與必然性》中提出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反對身心同一性理論的論證,支持某種類型的屬性二元論。這一論證旨在解釋心靈和身體之間的關係,在對跨世界同一性條件的性質和邏輯、語義學和語言哲學中的指稱理論進行全面哲學處理的背景下,在相對較高的抽象層次上解決心靈-身體問題。克裡普克在模態邏輯和指稱語義學的獨立辯護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有趣的論證方法,得出了重要的形上學結論。克裡普克的論證表明了語言哲學中傳統上不相關的探究領域與心靈形上學之間的意想不到的聯繫。 

克裡普克介紹了這些概念,並探討了區分嚴格和非嚴格指示詞的一些應用。一個嚴格的指示詞在每個邏輯上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指定相同的對象。根據克裡普克的說法,諸如「柏拉圖」和「巴拉克·歐巴馬」之類的專名在這個意義上是嚴格指示詞。相反,非嚴格指示詞可能在不同的邏輯上可能的世界中指定不同的個體。限定性摹狀詞在克裡普克的定義中,其內容可能適用於不同世界的不同對象,與嚴格指示的專名相比,通常是非嚴格的指示詞。這些標準地包括「亞里斯多德的老師」 或「2011年美國總統」等術語,原則上可以指完全不同的人,這取決於亞里斯多德碰巧與誰一起研究,或者在邏輯上偶然的美國選舉結果,因為選舉發生在不同的邏輯上可能的世界。

克裡普克認為,跨世界同一性問題,即從一個邏輯上可能的世界到另一個邏輯上可能的世界精確地識別同一個人的問題,不能用高功率望遠鏡來解決,也不能根據外部外觀等表面性質來解釋,由於這些因素在不同的邏輯上可能的世界中可能會有根本的不同,從而掩蓋了在實際世界中可能進行的同一性和非同一性的常規測試。克裡普克提出,跨世界同一性是一個規定的問題,即決定而不是發現。我們不看其他邏輯上可能的世界,並試圖從我們的觀察中了解亞里斯多德是否存在於另一個邏輯上可能的世界中,以及他可能具有哪些性質。我們只是聲明,把它作為我們所作的一種選擇,有一個邏輯上可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亞里斯多德存在,並具有下列偶然的特性,與他在現實世界中所擁有的不同。根據克裡普克的說法,我們必須通過規定來理解跨世界的同一性,我們只能通過嚴格指示詞在思想和語言上這樣做。

對嚴格指示詞的吸引力進一步使克裡普克能夠提出一個論證來支持身心二元論。這個論證的核心是說,既然我們可以在沒有內部矛盾的情況下考慮心靈不等於身體,至少在這樣的意義上,肉體可能是沒有頭腦的存在的,我們可以想像心靈的存在與身體沒有聯繫,那麼心靈≠身體在邏輯上是可能的。如果我們嚴格地指定一個個體的身體和心靈或大腦和心理實體或事件的類型,那麼,既然在這種情況下至少有一個邏輯上可能的世界,即(嚴格指示的)心靈≠(嚴格指示的)身體,那麼(嚴格指示的)心靈≠(嚴格指示的)身體在每一個邏輯上可能的世界都是。因此,在每一個邏輯上可能存在的世界裡,心靈和身體都是不同的實體。這在邏輯上是必然的,因此實際上更有必要的是,心靈≠身體。由於克裡普克的論證而被接受的最不令人反感的身心二元論是屬性二元論,而不是物質或實體(笛卡爾)二元論,後者有額外的負擔來解釋物質身體和非物質心靈之間的因果相互作用。

克裡普克的論證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暗示,並得到了一般考慮的支持,這些考慮支持了他對理解跨世界同一性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嚴格和非嚴格指示詞之間的具有很大區別的一般效用。克裡普克對這一論證的態度似乎有些矛盾,就像在腳註17中提到的那樣,當他添加這些條件時,他似乎偏離了自己推論的結論性:「拒絕[心靈-身體]同一性並不意味著接受笛卡爾二元論[...]自休謨對笛卡兒的自我概念的批判以來,笛卡爾的概念似乎一直被懷疑。我認為身心問題是廣泛開放和極其混亂的「(155)。

相關焦點

  • ——笛卡爾的二元論怎麼說的?
    這個觀點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很自然的,也適用於一種叫做身心二元論的觀點。這種觀點是否正確有著有趣的含義。例如,如果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那麼也許我們的思維並不依賴於特定的基質,而是可以從碳基轉移到矽基的基質上。如果心靈移情在理論上是可能的,那麼身心二元論就是一種精確的心靈哲學。勒奈·笛卡爾支持這一觀點。根據身心二元論,身心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
  • 《心物二元論》:天才數學家笛卡爾的哲學論
    二元論(僅供參考)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物質實體的唯一本質屬性是廣延,遵循自然規律而運動;精神實體的唯一本質是思想,根據自由意志而活動。心物二元論反對心物一元論用物質解釋精神或者用精神解釋物質,轉而認為身、心並列,沒有誰是本源,誰也不能產生誰。馮特是從唯心主義的經驗論出發提出身心平行論的, 他認為只有經驗才是唯一的實在, 而由於對經驗採取的觀點不同, 便形成了自然科學和心理學, 形成了平行的生理過程與心理過程。馮特基於經驗的平行論反對了笛卡兒基於兩種實體的二元論的平行論。
  • 笛卡爾心身二元論主導當代心靈哲學論域
    內容摘要: 關鍵詞:笛卡爾心身二元論;哲學家;行為主義;心靈哲學 作者簡介:   當代心靈哲學的發展是從對笛卡爾心身二元論的批判開始的。自從賴爾等行為主義哲學家對笛卡爾實體二元論的批判成為新的論證經典後,笛卡爾主義心身二元論的解決方案就不再流行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笛卡爾關於心身區分的哲學洞見效力盡失。行為主義、心身同一論、功能主義等流派的迅速轉換,昭示著當代心靈哲學的發展面臨重重困境。
  • 道德哲學的精髓就在於人性二元論
    人的自然屬性就是本我人為什麼會有社會屬性人為什麼會有社會屬性呢?社會屬性要和自然屬性進行劃分,那是因為即便人不生存在社會中,可也能堅持一段時間,也就是能夠存活下來,可是這種存活的可能性會變得很小,人沒有獠牙和利爪,行動又不是那麼敏捷,因此一個人生存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下來,於是大家就要抱團,即便沒有社會,那也要有部落,這樣人的生存下來的機率就會提升很多,所以人的社會屬性就是人共生的一種需求所體現出來的一種屬性。
  • 柏拉圖:二元論與優生哲學
    柏拉圖雖然最典型的二元論哲學家是笛卡爾,但是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就表達了二元論的觀點。二元論是對宇宙存在事物的回答,一般二元論認為世界由物質和意識同時存在,無論是平行存在還是相互交叉,都為二元論。二元論二元論是為了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採用的辦法,在哲學裡面,對於世界存在的回答沒有對錯,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或者二元論都有其意義。柏拉圖就認為世界由物質和精神構成。
  • 笛卡爾:何為心物二元論?
    他用「蜂蠟」作為例子,表明這些屬性都是可以隨著溫度、溼度之類的環境因素變化的,但是一切物體不管顏色、氣味之類的東西如何變化,都必然具有「廣延」這個確定無疑的本質屬性,也就是具有長、寬、高的三維量度。通過將物質實體的本質還原為「廣延」,笛卡爾就把一切物理對象的本質還原到最基本的數學對象,也就是數字和長度上,從而為他用數學方法處理一切物理問題鋪平了道路。
  • 什麼是二元論,什麼是辯證法?最終分別會走向什麼方向?
    二元論把物質和精神看作是兩種各自獨立、互相平行的世界本原,力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二元論的典型代表有法國的笛卡兒,他認為萬事萬物都具有廣延屬性的物質實體和具有思維屬性的精神實體,比如人就兼有這兩種實體,人的肉體是物質的實體,人的靈魂是精神的實體。
  • 潔淨與不潔淨:健康的二元論
    霍奇森指出,波斯教士這套規範跟猶太教是同理的,二者的基礎就是一套關於「潔淨與不潔淨的觀念」,以及隨之而來的「神聖化的社會分層制度」。這是一個非常犀利的觀察。潔淨與不潔淨,我們遠在希臘詩聖Hesiod的長詩《勞作與時日》後半段就見識過了,囉裡囉唆一大堆,一言以蔽之就是幼兒園老師教導幼童那套關於常洗手的必要廢話,背後是對一個不潔淨的世界的警惕以及對一個潔淨世界的確認。
  • 由慧能與笛卡爾的二元論走向文化自信
    他是怎麼消解的呢,就是「二元論」,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一個是必然存在,一個是普世現象,最終到了二元論的絕對對立,並且形而上是絕對存在且必然將會指導現實意義的,也就是把人世間當作了絕對存在的投影,產生了所謂的絕對信仰。
  • 二元論和非二元論的差別是什麼?
    請接受我的頂拜,先生,我想知道非二元論和二元論的差別。正如您在課程論裡說的,我們要愛奎師那。我們該怎麼做來實現這一點?是以神和靈魂是一體的這個角度?還是以神和靈魂是不同的這個角度?請指導我。 二元論認為神和生物體永遠是兩者。非二元論認為神和生物體實際上永遠是合一的。真實的情況是這這兩個理論都是對了。將這兩個理論綜合到一起的就是Acintya Bhedabheda Tattva。也就是說絕對真理不可思議既一既異。這是怎麼回事呢?主是永恆,全知和極樂的,生物也是永恆,全知和極樂。因此主和生物在性質上是一樣的,就像一滴海水中的化學成分和整個海洋是一樣的。
  • 人性二元論,為什麼就必須是二元呢?
    而對於人類自身的認知,我們還是處於萌芽狀態,對於人類存在的矛盾還是無法解釋,譬如說言行不一,譬如說表裡不一,譬如說內心的掙扎,其實人的心理需求的層次有很多,可是這些層次總結歸納還是為了滿足生存和繁衍,而矛盾的主體就是兩個對立面,我們的人性經常充滿著矛盾,所以從人性二元的角度去揭示人性的矛盾是最佳的角度,因為有對立面,而對立面正好可以劃分出一個矛盾的基本屬性。
  • 笛卡爾的二元論|身體;運動
    二元論(Dualism)    在結束有關理智和天賦觀念的討論之後,有的人可能會想,笛卡爾的觀點是否對物理世界有任何解釋。當然是有的。但是在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去理解理智(或心靈)與人類身體的關係。笛卡爾區分了兩者,並認為兩者是獨立的實體(entities)。
  • 希臘文化主義的二元論「精神」與「物質」對猶太教的影響
    引言不論較古老的猶太教或法利賽派的猶太教,對於希臘文化的主旨主義所詳加推演的那種二元論一「精神」與「物質」,或「精神」與「身體」,或「靈」與「肉」,或神聖的潔淨與「塵世」的墮落的二元論全然疏遠陌生。新柏拉圖主義再將此種二元論推升為肉體乃靈魂的「牢獄」這樣的思想,而希臘世界的猶太人知識分子的個別圈子將之借用過來,然後保羅的基督教則使之成為其倫理的世界圖像的根本觀念。所有這些都是法利賽派一猶太聖典的猶太教所不知的。當然,神是世界與人類的創造者與支配者,人類是他的被造物,而不是其後裔或衍生物。他創造出人類,包括他的選民,而不是生出來。
  • 人性二元論與弗洛伊德超我、自我、本我理論的對接
    弗洛伊德在這裡說到的本我和人性二元論中的人的自然屬性是基本可以聯繫在一起的,人的自然屬性也是根植在人的基因中,決定人的一切本能欲望,從而指導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本我中的原始的衝動是大腦自行運轉的部分釋放出的化學物質促使人產生一種心理和生理滿足的狀態,而並非是享樂。
  • 山海經解密之「二元論」
    蘇美爾神穿著飛行服、戴著手錶,倆然一副太空人的形象,而這個太空人拿著一個松果體,似乎在告訴人類,你們要明白這個東西的意義,這一切就是一隻眼所衍生出來的,遠古一目信仰,一目信仰象徵著一元論、知識和智慧,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道生一和太極,無樞生太麗,無麗生太麗,無樞生太麗,無麗生太杯,了解了哲學原理以後,我們再看回最開始留下的問題,摩尼教為什麼會成為唯一一個被滅絕的世界性宗教,因為摩尼教繼承自拜火教,是典型的二元論宗教
  • 淺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性二元論
    病中翻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不由念及前此我之會突地見有人提出二元論即應聲隨之發聲加以發揮,現在重讀陀思作品回頭檢視,方始悟覺,想必應是自己早年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影響的剖釋。概括地比擬,陀思的人性二元論的論點接近我們荀子性惡說,人性趨向惡與墮落,朝獸性傾斜,陀思借其作品闡釋人即是罪人非得通過基督的救贖才能重獲聖靈得救。當然他創作的人物裡面是有天生的救贖者,像罪與罰裡的索尼亞,白痴裡麥希肯公爵。陀思的作品裡面「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中心思想作出系統性底發揮的偉大巨構。
  • 《關於調整藥械組合產品屬性界定有關事項的通告(徵求意見稿...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4月1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通告,為進一步規範藥械組合產品屬性界定工作,根據國家藥監局事業單位「三定」規定,國家藥監局組織起草了《關於調整藥械組合產品屬性界定有關事項的通告(徵求意見稿)》,現公開徵求意見。修改意見可於2019年5月17日前以電子郵件形式反饋至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註冊管理司。
  • 人性二元論—人類的社會屬性,成就人類的生存與繁衍
    我們不能武斷地說人是社會性動物,因此人就必須有社會屬性。這種先入為主的無需論證的說辭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那怎麼樣才可以確定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一類動物?那必須從人的本質說起。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