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上近代文學史的時候,老師說目錄裡的絕大部分文豪都可以用一個字概括——渣。但唯獨對於錢鍾書這個人,是無可指摘的。
近代因為新舊思想和東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產生了很多奇特的社會現象。縱觀近代文人史,無論是魯郭茅巴老曹等重量級文豪,還是像徐志摩這種翩翩公子,一個比一個多情,一個比一個渣。
他們打著新時代自由戀愛的旗號,為了追求自己眼中的愛情,不惜拋棄和犧牲無辜的女子。朱安獨守空房一輩子,看著魯迅與許廣平恩愛一生;張幼儀更是因為徐志摩不滿包辦婚姻,跟著他遠渡重洋,卻在懷孕期間慘遭背棄;郭沫若拋妻棄子的行為成了家常便飯。
而同樣是接受傳統與新式教育的錢鍾書,則是恪守了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諾言。從清華門與楊絳初見,錢鍾書的心就蕩起了漣漪。
沈從文的愛情是「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而錢鍾書則是「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後結婚我沒想過和其他人。」
所以沈從文的愛情一直有遺憾,他把正當年齡的愛人刻畫進了邊城。而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卻能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相濡以沫中愈久彌香。
或許是錢家自古以來便存留著專情的傳統。一千多年前,錢鍾書的先祖吳越王錢繆便是一個痴情種。錢繆非常疼愛他的妻子,有一次妻子從浙江回荊楚之地的娘家,因為路途遙遠走了一個多月還沒有回來。遠在浙江錢塘的錢繆非常思念妻子,便命人修建棧道接妻子回來,還寫下了一句非常著名的情話捎給妻子。
陌上花開,君可緩緩歸矣。
到錢鍾書這一代,敬重疼愛妻子仍然是家族傳承。與楊絳在清華相遇沒多久,二人便墜入愛情的懷抱,後來得到雙方家長的支持,喜結連理。這一切都是順風順水,自由戀愛的錢鍾書與楊絳從校服到婚紗,比我們現在還要幸福。
婚後楊絳隨錢鍾書到英國留學,二人生活拮据,靠著精打細算過日子。為了省錢,楊絳沒有像錢鍾書一樣入學牛津大學,而是做一個蹭課的旁聽生。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錢鍾書夫婦既能夠在書海中暢談,也能攜手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與摧殘。
後來楊絳寫下了《我們仨》,記錄她與錢鍾書平淡而幸福的愛情。其實到了後來,他們已經是最親最親的親人了,親情是愛情最好的歸宿。
錢鍾書說從今以後,我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他嘻笑這世間的婚姻都是一座座圍城,裡面的人拼命想逃出去,外面的人拼命想進來。可從愛上楊絳後,錢鍾書甘願畫地為牢,把自己一輩子困在婚姻的圍城中。
這世間的愛情最美滿的模樣,大抵就是如此了。沒有轟轟烈烈的開始,也沒有悽涼慘澹的結尾。不會因為愛一個人讓自己低到塵埃,而是與她共賞煙霞,共度風霜。
你嘴湊上來,我對你嘴說,這話就一直鑽到你心裡,省得走遠路,拐了彎從耳朵裡進去。——錢鍾書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我們的愛情到這裡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來。——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