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電梯裡看見一個媽媽提著水壺,還有洗臉盆等的日用品,旁邊認識她的人問她這是幹嘛。
她說她家兒子上初中了,在家走讀了一段時間,覺得煩了,就讓他去住校了。真的,她用的「煩」這個詞。
我猜想,她之所以煩,可能有以下三點原因:
1、孩子每天早上要去上學,家長要給他做早飯,還得催促他不要遲到。日復一日,煩了;
2、孩子每天晚上回家,還要監督他做作業,不玩手機不玩平板。日復一日,煩了;
3、孩子每天在路上來來回回,還要擔心他每天在路上交通安全的問題。日復一日,煩了。
把他送到學校,眼不見為淨,這下好了。這個孩子在附近的重點中學上學,成績各方面都還不錯。如果是這樣的孩子都能讓家長操心至極,那一般的孩子,可怎麼辦?
認識一個上新概念二的學生,周日早上八點到十點上英語,十點到十二點上數學,下午還要練籃球。他說他每天晚上做作業做到十一點,第二天六點多就得起床上學去。
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圍繞的主要是作業,輔導班的問題。也許,能有一會兒時間玩一下遊戲,是他們最大的輕鬆時刻了。
之所以會這樣,跟社會壓力和父母期望有很大關係。成績好預示著名校、好工作、好人生,所以,每一步都不能落後;這一屆的父母,大多數都是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太了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而作為職場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了。
我時常感嘆自己的初中生涯,玩一玩學一學,在那個教育落後的鄉鎮,還能名列前茅,而到了重點高中,學習起來就比較費勁。高中生涯比較清苦。
大學時代,發現自己沒有一樣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只有眼羨別人在演講、藝術等上面的能力。到現在,我覺得在中學時代苦一點,累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在學習上面表現優異的話,倒不會覺得有多苦有多累。
所以在我看來,六點起床,十二點睡覺的學生生涯,是值得的,有一天終會苦盡甘來。
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