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龍(前)和同學們在校園中嬉戲。
資料照片
王穎龍,1997年12月出生於四川簡陽市靈仙鄉的一個偏僻鄉村,一生下來就被確診為右下肢骨折。如今,他幾乎不能正常走路,連洗漱、上廁所等日常生活也無法料理。王穎龍喜歡蝸牛,更敬佩蝸牛身上那股韌勁,「不向命運輕易低頭,敢於與不幸頑強抗爭」成為他的座右銘。他說:「我要像蝸牛一樣,一步步跋涉在漫漫人生路上,永不止步……」
「今天,我做到了;明天,我來了!」
早晨6:20,王穎龍和室友們一同從起床的衝鋒號中醒來;他不用像室友們一樣匆匆忙忙洗漱,匆匆忙忙趕往操場。他鼓搗了半天,才穿上衣服,開始靜靜地等待,等待出操返回的他們。
因為,他不能奔跑,不能行走,甚至不能挪動自己。這一切,他似乎已經習慣,還是背背昨天剛學的課文吧!
6:50,同學們出現在寢室門口,同寢室的同學端來王穎龍的早飯;接著大家趕緊幫他整理衣服,扶他上廁所……一切都那樣熟練。
7:00,室友背著王穎龍準時出現在教室門口,一天的學習開始了。上午加上早自習共6節課、下午4節課、晚上3節課,從早上7點到晚自習下課22:20,總共15小時20分,王穎龍幾乎只待在教室裡。午飯和晚餐都是同學幫他從食堂買好送到教室裡。
除了學習讓他快樂外,他還快樂著同學們的快樂。白天的生活畫面,他比誰都更加珍惜和眷戀。
22:20,伴著晚自習結束的鈴聲,同寢室的同學背起他衝向寢室,想趕在熄燈之前做好就寢安排。
23:00,一番忙亂後,夜靜下來,王穎龍的嘴角不覺露出了微笑:「今天,我做到了;明天,我來了!」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我是殘疾人」這個自我定位,從記事起就跟著他。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把他帶大。看到別的小孩到處跑、到處玩,他心裡急,就用手撐著身子往前追,脊柱彎了下去,胸腔對肺形成了終身壓迫……
5歲時,王穎龍在外婆的監督下學用拐杖。柔嫩的皮肉經不起劣質拐杖的摩擦,腋窩起了血泡、爛掉、流膿、結疤,再學再起……周而復始,在祖孫的哭聲和堅持中,王穎龍能拄著拐杖走路了。
從幼兒園到初中,爺爺奶奶拖著年老有病的身子撫養王穎龍。他還記得那條唯一通往學校的坑坑窪窪的土路。夏天熱,他蹣跚在放學路上,只能不斷地尋找地上的那一抹陰影,別人半小時的路程他要花上兩個小時;冬天黑得早,王穎龍每次回家天都快黑透了,沿路的樹林和窸窣的聲音常把他嚇得冷汗直冒。他還記得建在山頂的母校靈仙初中的99級臺階,每一次的「爬行」,他都虔誠地對知識禮拜,總有一種唐僧取經的感慨。他不斷地鼓勵自己:這99級臺階是上天在暗示我,經歷人生的八十一難,必定會修成正果。
後來,王穎龍考上了陽安中學,並被分到4班。這個成績是對他付出的最好褒揚。一到陽安中學,他便傻了眼,連走廊裡都鋪滿了瓷磚,拐杖派不上用場了。班主任陳松柏老師第一時間安排好同學輪流照顧他:打飯、洗碗、打水、上下學、解便……這一照顧就是一年半,無論颳風下雨,從未間斷。多少次,王穎龍潸然淚下。因為他知道,同學們這一路的陪伴和堅持不是用腳步在丈量,而是用愛!
在王穎龍的世界裡,沒有運動。所有的體育課、課間活動,他都只能靜靜地待在座位上,或讀書或沉默。細心的老師和同學們怕他一個人孤寂,時常找些藉口來陪陪他。陳松柏老師、羅忠秀老師、葛德全老師、黃久慧老師……所有老師看他的眼神裡都裝著滿滿的關愛與鼓勵。李登懷校長多次同他親切交談,更讓他受寵若驚倍受激勵……
承載著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王穎龍有時深感羞愧:感覺自己做得不夠好,只有越發努力地學習,「我要考大學,即使實現不了,也要用學到的知識和面對人生的勇氣,教會11歲的妹妹什麼叫堅強、什麼叫感恩!」
每逢假期回家,王穎龍就加倍學習,積年累月使病情更加嚴重,脊柱越來越彎,背越來越駝,心臟開始右移,左肺與右肺重疊,呼吸也越來越艱難了……很多人疑問:這般努力又何苦呢?王穎龍這樣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縱然前面的路溝壑遍地、荊棘叢生,我也要留下幾縷印痕,踏出有限人生的繽紛!」
「他就是班上的一面旗幟!」
自2013年9月1日入學以來,高2013級4班的同學在班主任陳松柏老師帶領下,輪流負責他的起居。
一次幫扶叫做好事,而對他們來說幫王穎龍早已成了習慣。「你們有怨言嗎?」「我們樂意幫他,不是我們給予他太多,是他給予我們太多。」「家長反對嗎?」同學家長說,「王穎龍這麼艱難,還那麼努力地學習,不是最好的教材嗎?該幫!」
班主任陳松柏說,考慮到王穎龍的特殊情況,學校專門給他安排了一樓的教室和宿舍,並不斷給予經濟上的扶持及心理上的溝通,積極為他創造良好學習氛圍。李校長多次出面解決他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緩解他的心理壓力。
當記者問及同學們為什麼願意日復一日地幫助他時,大家紛紛表示,王穎龍給了每一個人站立的理由,他是班上的一面旗幟,書寫著堅韌、團結與不屈。
這群90後同學點點滴滴的幫助浸潤著王穎龍的心靈,他每天都感受著愛的正能量:
有一次,上課好一會兒了,同學們才發現穎龍的座位空著,這時同學才突然想起來:自己把穎龍抱去上廁所,由於貪玩,居然忘了抱回來。全班同學如同傷在己身一樣,無比懊惱,這種情況再也沒出現過。
穎龍打盹的樣子很怪:下巴枕著課本,耷拉著雙手和肩,蜷縮在凳上,顯得很難受……平時,穎龍喜歡開玩笑,同學有時說溜了嘴,他也不生氣。很多時候大家都忘了他的殘疾,覺得他和你我一樣。
現階段,王穎龍休學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住院治療。據主治醫生梁益建博士介紹,王穎龍的病情雖複雜,但目前有所好轉,正在做脊柱手術前的最後準備……
「小小的蝸牛」有著「大大的夢想」,王穎龍夢想著早日重返校園,更夢想著有一天把所學的知識教給妹妹,夢想找到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夢想一天更比一天好。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0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