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賞心快意
--中國武夷山世界遺產節簡介(三)
武夷山風景區是1982年1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位於武夷山市西南部,方圓70平方公裡,屬典型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於東南」的美譽。
武夷山集道、佛、儒教於一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秦漢以來,為歷代朝廷所推崇,唐時封為名山大川,道書上謂之「第十六洞天」,宋又稱「道南理窟」。南宋理學家朱熹在此生活、講學40餘載,他創辦「武夷精舍」,聚徒講學,著書立說,成為當時東南文化學術中心。翁承贊、李商隱、楊時、範仲庵、陸遊、辛棄疾、柳永、胡安國父子、徐霞客、戚繼光等名儒顯宦、文人墨客,駐足山下,尋芳探幽,修築寺、廟、宮、觀及書院187處,亭臺樓閣117座,留下精美不朽的詩章2000餘篇,摩崖石刻500多方。這裡的商周架壑船棺、古漢城遺址、紫陽書院遺址、宋遇林亭窯址、萬年宮舊址、元代皇家御茶園、下梅清代建築群、永樂禪寺、桃源洞道觀、止止庵、古摩崖石刻等歷代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蹟,加上燴炙人口的武夷山民間傳說,構成豐富而神秘的武夷人文景觀。近幾年,武夷山市實施「文化工程」,建成「武夷山魂」、「千年祭」等現代大型雕塑和武夷山莊、武夷宮宋街等民俗旅遊建築群,使武夷風景區人文景觀更富現代氣息。
武夷山地區氣候宜人,風光奇秀。碧水丹山之中,有「三三」九曲水,「六六」三十六峰以及七十二川、九十九巖、一百零八景點。景區以九曲溪為主線,主要有天遊峰(雲窩)、武夷宮、桃源洞、天心、水簾洞、一線天、虎嘯巖、鷹嘴巖等遊覽區。臨水可觀山,登山可望水,山沿水立,水繞山回,山光水色,瑰麗動人。
九曲溪的源頭在雄稱「華東屋脊」的黃崗山。清清細流,汩汩淙淙,九曲十八灣,曲曲山迴轉,峰峰水抱流。清澈碧綠的溪流兩岸,丹峰擁翠,奇石密布,造型各異,神態萬千,譬如雙獅雙珠、巨象汲水、靈龜相戲、雄獅臥崗、磨盤流漿、陡壁曬布、隱屏峭立、倒立酒罈、還有剃度長老、修行道長、救世觀音、和尚背尼、仙人神獸、奇景靜物,真是鬼斧神工,令人驚嘆。沿溪還有英武雄偉、威震群山的大王峰,插花臨水、楚楚動人的玉女峰,兇暴強悍、形態醜陋的「鐵板嶂」,更是奇美無比。兩岸蒼松翠竹,山花異草,飛瀑落崖,一瀉萬仞。一年四季,春見山容,夏見山氣,秋見山情,冬見山骨。陰晴雨雪,暮靄晨霧,奇幻百出,恍若仙境。
遊覽武夷山,有一項新奇獨到的項目,就是泛舟九曲。乘古樸輕巧的竹筏漫遊九曲溪,可飽覽武夷三十六峰雄姿,觸摸碧綠如黛的溪水柔情,聆聽神奇古怪的民間傳說。竹筏一點貼水,一頭翹起,乘筏順流而下,過淺灘,繞礁石,極富刺激。大水季節,驚濤拍筏,浪花飛濺;枯水時節,卵石攻舟,咔咔有聲。只見筏手神態自若,竹篙左點右撥,遊人有驚無險。每過一景,筏手便指點視角,講敘一段傳奇故事,夾帶許多俗句俚語,真是妙趣無窮。
近兩年中,武夷山風景區陸續建成茶觀、萬年宮、彭祖山房、幔亭山房、聚會風雲、翠煙小肆、三清殿等20多處新景點。管理部門還對景區進行綠化美化,並利用閒置的巖洞、崖壁、巨石、植被,開闢虎嘯巖至一線天遊覽道,把白蓮渡、坡仙帶、法雨懸河、語兒泉、集雲關、普門兜、不浪舟和賓曦洞連接起來,使歷史流傳的「虎嘯八景」重現武夷。完成了九曲溪兩條新遊覽線的建設,不斷開闢新的人文、自然景觀,使風景區魅力倍增。
境內的武夷山景區及自然保護區,由於地形氣候條件優越,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條件,以「世界生物之窗」聞名於世。
境內野生動物較多,據不完全統計,脊椎動物的獸類有100多種,鳥類300多種。僅星村鎮桐木掛墩一地就有鳥類16目31科74屬164種,還是候鳥南北遷飛的歇腳地。成為世界上鳥類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有兩棲類33種、爬行類73種,被譽為「研究亞洲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鑰匙」。蛇類有5科26屬64種(其中毒蛇17種),有「蛇的王國」之稱。昆蟲種類繁多,已定名的有31目300多科5000多種,被稱為「昆蟲世界」。
在脊椎動物中,屬於國家一、二、三類野生珍稀動物有19種,如華南虎、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鴛鴦、獼猴、雲豹、毛冠鹿、黑鹿、羚羊、金貓、大靈貓(九節狸)、小靈貓(筆貓)、穿山甲、短尾猴等。此外還有許多特有罕見動物如草鶚(猴面鳥)、豬尾鼠、拉氏鼴、麗棘蜥(蛇王)、白蝙蝠。近年發現的金斑喙鳳蝶,為世界蝶類中的珍種。在世界珍稀的野生動物中,以當地地名命名的就有「崇安髭蟾」、「崇安地蜥」、「崇安斜鱗蛇」、「三港雨蛙」、「三港大平胸龜」、「三港麗棘蜥」、「掛墩角怪」、「掛墩後稜蛇」、「武夷湍蛙」9種。
優美的大自然景觀和歷史積澱深厚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鵡 給山更具純淨、秀麗而神奇的特色。身臨其境,令人回歸自然,神交古遠,忘憂消愁,人與山水融為一體,遊哉悠哉,此樂何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