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有個奔馳保護神(圖))
自然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作為汽車發明者,梅賽德斯-奔馳堅信,在享受自然恩賜的同時,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尋求人、車、自然的和諧發展是汽車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成立八年來,「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中國世界遺產保護與管理項目卓有成效,使得40%中國世界自然
遺產地納入項目框架,35771平方公裡遺產地得到更好的管理保護,140800名遺產地居民受益。
武夷山
摩崖石刻和雲南三江併流的自然之道
以武夷山摩崖石刻為例,武夷山的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這些石刻鑿刻在九曲夾岸的崖壁之上,散落在武夷山的千崖萬壑之間,記錄了武夷山歷代歷史文化的變遷和發展,是研究武夷山歷史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料。但受巖石特性、氣候、植被等影響,武夷山現存的416方摩崖石刻部分受損嚴重,有些文字已經全部風化。為此,「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下建立了武夷山摩崖石刻資料庫管理系統,並根據武夷山摩崖石刻基層石材的巖性和所處的環境,研究出一種適合武夷山的塗描材料對其進行修復。這種塗料不僅可在潮溼環境下施工,保色時間長,還可防止苔蘚微生物寄生,耐水耐衝刷,從而達到減緩摩崖石刻風化速度的效果。此外,項目下還出版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摩崖石刻現狀實錄技術及描字材料技術研究報告,有效地保存了這些精美的石刻。
「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第二階段的最後一個保護地——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地世界遺產地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庫」。保護地佔中國國土面積不到0.4%,卻擁有中國25%的動物種數,棲息著滇金絲猴、羚羊、雪豹等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生長著禿杉,桫楞和紅豆杉等逾34種國家級保護植物。不僅如此,該地區聚居著16個少數民族。從2013年開始,項目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的指導下,開展了遺產保護與社區可持續發展研究、對管理人員及社區居民進行培訓和能力建設、完善世界遺產地誌願者協會、完善世界遺產地展示系統等活動。
8年以來,「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在多方合作夥伴的共同協作和努力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未來,梅賽德斯-奔馳將繼續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合作夥伴,依託奔馳星願基金這一整合、開放的公益平臺,充分履行對環境保護的長期承諾,並在項目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擴寬、深入。從關注遺產保護項目本身,聚焦到提升遺產地管理者的能力建設,促進中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發展遺產地綠色可持續生計等重點領域,特別是更加注重對公眾環保意識和參與度的提升與帶動,為我們共同的綠色家園傾注愛心與力量,讓綠色之路越行越寬,不斷延續自然的神奇。
堅守八年合作的
奔馳之道
2007年9月,作為首家向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地提供資助的汽車廠商,梅賽德斯-奔馳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中國世界遺產保護與管理項目。以此作為發端,奔馳全面開啟了在華公益之路。2010年,為了更加科學、有效地開展公益項目,梅賽德斯-奔馳攜手經銷商夥伴成立了星願基金。「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自此成為星願基金旗下五大公益領域的重點項目之一,在資金投入及資源支持等多方面均獲得了基金強有力的支持,為遺產保護與管理項目的更進一步拓展和實施取得了保障。
截至2015年7月,中國共有48處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包括34個文化遺產,10個自然遺產和4個混合遺產,位列世界第二。但是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世界遺產地正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其保護管理工作需要得到有效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面對這一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加強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管理能力,為中國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國際標準的指南,促進中國世界遺產地管理和法制體系的完善,提升公眾對世界遺產地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合作8年來,「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已向包括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雅安片區、中國南方喀斯特(一期)(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都江堰-青城山、廬山、三清山、武夷山和「三江併流」雲南保護地在內的7個世界遺產地捐款達2900萬元,使得40%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地納入項目框架,35771平方公裡遺產地得到更好的管理保護,140800名遺產地居民受益。一大批自然文化瑰寶得以煥發新生。
北京晨報記者 和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