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有個奔馳保護神(圖)

2020-11-22 網易新聞

(原標題: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有個奔馳保護神(圖))

  自然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作為汽車發明者,梅賽德斯-奔馳堅信,在享受自然恩賜的同時,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尋求人、車、自然的和諧發展是汽車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成立八年來,「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中國世界遺產保護與管理項目卓有成效,使得40%中國世界自然

遺產地

納入項目框架,35771平方公裡遺產地得到更好的管理保護,140800名遺產地居民受益。

  武夷山

摩崖石刻

和雲南三江併流的自然之道

  以武夷山摩崖石刻為例,武夷山的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這些石刻鑿刻在九曲夾岸的崖壁之上,散落在武夷山的千崖萬壑之間,記錄了武夷山歷代歷史文化的變遷和發展,是研究武夷山歷史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料。但受巖石特性、氣候、植被等影響,武夷山現存的416方摩崖石刻部分受損嚴重,有些文字已經全部風化。為此,「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下建立了武夷山摩崖石刻資料庫管理系統,並根據武夷山摩崖石刻基層石材的巖性和所處的環境,研究出一種適合武夷山的塗描材料對其進行修復。這種塗料不僅可在潮溼環境下施工,保色時間長,還可防止苔蘚微生物寄生,耐水耐衝刷,從而達到減緩摩崖石刻風化速度的效果。此外,項目下還出版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摩崖石刻現狀實錄技術及描字材料技術研究報告,有效地保存了這些精美的石刻。

  「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第二階段的最後一個保護地——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地世界遺產地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庫」。保護地佔中國國土面積不到0.4%,卻擁有中國25%的動物種數,棲息著滇金絲猴、羚羊、雪豹等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生長著禿杉,桫楞和紅豆杉等逾34種國家級保護植物。不僅如此,該地區聚居著16個少數民族。從2013年開始,項目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的指導下,開展了遺產保護與社區可持續發展研究、對管理人員及社區居民進行培訓和能力建設、完善世界遺產地誌願者協會、完善世界遺產地展示系統等活動。

  8年以來,「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在多方合作夥伴的共同協作和努力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未來,梅賽德斯-奔馳將繼續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合作夥伴,依託奔馳星願基金這一整合、開放的公益平臺,充分履行對環境保護的長期承諾,並在項目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擴寬、深入。從關注遺產保護項目本身,聚焦到提升遺產地管理者的能力建設,促進中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發展遺產地綠色可持續生計等重點領域,特別是更加注重對公眾環保意識和參與度的提升與帶動,為我們共同的綠色家園傾注愛心與力量,讓綠色之路越行越寬,不斷延續自然的神奇。

  堅守八年合作的

  奔馳之道

  2007年9月,作為首家向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地提供資助的汽車廠商,梅賽德斯-奔馳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中國世界遺產保護與管理項目。以此作為發端,奔馳全面開啟了在華公益之路。2010年,為了更加科學、有效地開展公益項目,梅賽德斯-奔馳攜手經銷商夥伴成立了星願基金。「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自此成為星願基金旗下五大公益領域的重點項目之一,在資金投入及資源支持等多方面均獲得了基金強有力的支持,為遺產保護與管理項目的更進一步拓展和實施取得了保障。

  截至2015年7月,中國共有48處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包括34個文化遺產,10個自然遺產和4個混合遺產,位列世界第二。但是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世界遺產地正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其保護管理工作需要得到有效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面對這一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加強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管理能力,為中國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國際標準的指南,促進中國世界遺產地管理和法制體系的完善,提升公眾對世界遺產地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合作8年來,「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項目已向包括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雅安片區、中國南方喀斯特(一期)(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都江堰-青城山、廬山、三清山、武夷山和「三江併流」雲南保護地在內的7個世界遺產地捐款達2900萬元,使得40%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地納入項目框架,35771平方公裡遺產地得到更好的管理保護,140800名遺產地居民受益。一大批自然文化瑰寶得以煥發新生。

  北京晨報記者 和玲

本文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貴州有了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展示中心
    中廣網貴州消息(記者王珩 潘晴霞 周蘇景藍)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荔波展示中心11月6日開館並正式對外開放。    荔波蝴蝶翩翩    今年3月荔波縣明確將荔波展示中心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報世界遺產的必備項目,今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佔地面積10畝,全框架民族宮廷式建築,面積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
    中國丹霞,由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六處系列提名地組成。2010年8月1日以「中國丹霞」為名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丹霞是一個由陡峭的懸崖、紅色的山塊、密集深切的峽谷、壯觀的瀑布及碧綠的河溪構成的景觀系統,是中國和世界上丹霞景觀的例證。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是世界第一,貴州是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中國於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到2020年,全國已有53項成為世界遺產,其中自然遺產13項,居世界第一。貴州有三項,排名全國第一。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大美溼地——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江蘇唯一、中國第14個世界自然遺產,也是中國第一處濱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標誌著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了海洋!
  • 日本「世界自然遺產」攻略:4個美如仙境的世界自然遺產
    或許可以把稀有的自然遺產 之旅放入你的口袋名單!珍貴的四個日本自然遺產分別位於東北的白神山地、鹿兒島縣的屋久島、北海道知床及東京的小笠原諸島,接下來就一一介紹這些自然遺產的美麗之處,趕快來規劃你一生一定要欣賞過的日本自然生態旅遊!▋什麼是世界遺產?
  • 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
    大家都知道截止最新,咱們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了55處,已經居世界第一。原來的世界第一是義大利,現在是中國。那這個世界遺產,又分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還有是文化與自然的雙重遺產。截止現在,咱們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37處,雙重遺產4處,自然遺產14處。那今天咱們先介紹一處世界自然遺產,新疆自治區的天山山脈。
  • 環江世界自然遺產地已被發現有100多種珍稀動植物
    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供圖 廣西新聞網環江7月9日訊(記者 廖慶凌 覃錚)7月8日,記者從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局了解到,已持續開展近3年的環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洞穴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項目日前基本結束,共發現洞穴動物150多種,其中有70多種屬新發現。環江遺產地洞穴生物的神秘面紗逐漸揭開。
  • 貴州的這三個世界自然遺產 你去過幾個?
    荔波是「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縣域內擁有全球同緯度地區唯一的喀斯特原始森林,此次大會選擇在荔波召開正合時宜。  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貴州那些讓中國甚至世界都為之驚嘆的遺產。2007年6月在聯合國第31界遺產大會上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地,成為中國第六個,貴州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荔波喀斯特是貴州高原和廣西盆地過渡地帶錐狀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觀是錐狀喀斯特,最典型的類型是峰叢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荔波喀斯特滿足了世界自然遺產的多個標準。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最多的省,有我國最大的丹霞地貌,與四川相鄰
    每一次看到神奇的自然風景,都忍不住對大自然心生敬畏,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的磨礪才能形成這樣的巧合,為了保護這些自然奇觀,讓它們得以長久的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設立了《世界遺產名錄》,目前我國有13處世界自然遺產,是世界自然遺產最多的國家,這十三處世界自然遺產分布在我國各個省市。
  • 2021國考行測備考:中國的14處世界自然遺產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國考行測備考:中國的14處世界自然遺產,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的14處世界自然遺產」。   驕傲了我的國,中國自然景觀豐富,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眾多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截止目前已有50多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其中,世界自然遺產14處,你都知道嗎?
  • 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武夷山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保護區,也是許多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九曲溪兩岸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為廢墟。  武夷山保存著大量完整無損、多種多樣的林帶,是中國亞熱帶森林和南中國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證。它保存著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種,其中很多是中國獨有的;這裡還生存著大量爬行類、兩棲類和昆蟲類動物。  武夷山是一處被保存了12個多世紀的景觀。它擁有一系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蹟,包括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公元11世紀產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
  • 中國南方喀斯特—中國—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中國南方喀斯特主要位於雲南省、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有著多樣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這個世界遺產包含了一系列成串的景點: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和武隆喀斯特。中國南方喀斯特經歷了長期的地質年代,是地球重要而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徵和喀斯特地貌形態,既保留了地質歷史時期古喀斯特遺蹟,又代表了重要的和正在進行的喀斯特過程。
  •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石漠化威脅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石漠化威脅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3 15:3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7月13日電(記者李黔渝)專家將中國南方喀斯特比喻為「石漠化荒漠中的『生態孤島』」,以揭示目前中國南方喀斯特系列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的石漠化威脅。
  • 圖:奉節小寨天坑入選中國自然遺產名錄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奉節縣風景名勝管理局2月14日介紹,重慶市奉節縣小寨天坑被國家建設部入選為首批《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武陵源的自然價值和濃鬱的原始野性,將人們徵服。1993年2月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武陵源、九寨河、黃龍三個風景區作為世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頒發證書。 歷史沿革 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此地時將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景區命名為「武陵源」。
  • 迎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中國丹霞進校園」講座舉行
    6月6日,「中國丹霞進校園」系列科普活動在湖南農業大學舉行。紅網長沙6月6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盧欣)為迎接即將到來的首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天下午, 「中國丹霞進校園」系列科普活動在湖南農業大學舉行。
  • 氣候變化影響62個自然遺產,它們的現狀慘不忍睹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3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世界自然遺產展望》顯示,在過去的3年時間裡,受氣候變化威脅的世界自然遺產由2014年的35個上升到了62個。目前,情況較為嚴峻的國家是澳大利亞,該國有10個世界遺產被評定為具有高風險或極高風險。包括瓦納熱帶雨林(Gondwana)、鯊魚灣(Shark Bay)、費沙島(Fraser Island)以及麥誇裡島(Macquarie Island)。
  • 我國有四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全都和山有關,你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對於某些具有突出意義和特殊價值的文物及自然景觀,我們通常會給授予「世界遺產」的稱號。而在華夏大地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同時還有廣袤的土地,這也使得在我國誕生了很多世界遺產。據統計中國是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和義大利並列第一)。
  • 雲南的五大世界遺產有多水
    地球46億年的演化中,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塑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橫斷山區,「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就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彎入印度、中南半島巨大的山弧——橫斷山脈之間。> 2020年3月26日,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發出倡議,鼓勵公眾共同參與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切實有效守護好、傳承好世界自然遺產資源。
  • 世界留給我們的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
    大七孔風景區,天生橋與棧道,貴州黔南荔波重慶武隆的天生三橋、芙蓉洞和後坪衝蝕型天坑三個喀斯特景點已成功申報為世界自然 遺產。盆地森林是森林覆蓋較廣的喀斯特盆地,孤峰及峰叢巍然聳立。乃古石林入口處的白雲湖,湖水清澈見底。石林喀斯特被譽為自然奇觀,是世界級的喀斯特地形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