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影響62個自然遺產,它們的現狀慘不忍睹

2021-02-25 iWeekly周末畫報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3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世界自然遺產展望》顯示,在過去的3年時間裡,受氣候變化威脅的世界自然遺產由2014年的35個上升到了62個。IUCN總幹事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氣候變化影響已覆蓋全球,「甚至沒有饒過我們地球上最珍貴的奇觀」。總體來說,全球有7%的自然遺產被認為處於「危險」狀態,另有29%的自然遺產被歸為「嚴重擔憂」一類,生態體系中受氣候變化威脅最嚴重的是珊瑚礁和冰川。此外,溼地、地勢較低的三角洲、永凍層、易火災生態系統也面臨著威脅。 

▲經IUCN評估,世界自然遺產現狀。

原狀VS現狀:氣候變暖的滲透力超乎想像

因海洋溫度上升,毀滅性的珊瑚白化現象大量發生,受到影響的包括全球第二大珊瑚環礁阿爾達布拉環礁(Aldabra Atoll)、位於大西洋的貝里斯堡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的珊瑚礁白化率已達到85%

▲珊瑚礁白化前後對比圖。

海明威筆下的吉力馬札羅雪山曾是很多人神往的地方,但全球變暖已使其迅速萎縮,想要攀上高峰的人還有很多,但積雪美景怕是再難見到。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201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在1912年至2011年之間,吉力馬札羅山約85%的積雪融化不見,照此進程餘下的積雪估計會在2020年之前徹底消失。同樣受到影響的冰川還有加拿大的落基山脈和阿爾卑斯最大冰川所在地——「少女峰」阿萊奇(Aletsch)。

▲吉力馬札羅山雪景。

▲探險家加德(Will Gadd)在2015年攀上吉力馬札羅山時發現,巨大的冰層已經變薄了很多。


▲阿爾卑斯山脈冰川融化前後對比圖。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溫度升高,鹽水正在侵入溼地的地下淡水層,位於美國弗羅裡達州的大沼澤地(the Everglades)的退化速度已不受控制。加上為了發展農業而開發溼地,大沼澤地目前只剩下原有面積的50%

▲大沼澤地的生機。


▲從衛星圖來看大沼澤地的面積變化。

隨著海平面的上升,恆河三角洲平原孫德爾本斯紅樹林(Sundarbans mangrove forest)的區域內,已有2個島嶼被淹沒,另有10多個島嶼即將被淹沒,近年來因氣候變化引起的熱帶風暴也使得這塊區域災禍不斷。氣候變化還導致野火頻發,墨西哥米卻肯州的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學名黑脈金斑蝶)保護區或是南非好望角自然保護區,都有可能因為一場大火就被傾滅。

▲帝王蝶。

目前,情況較為嚴峻的國家是澳大利亞,該國有10個世界遺產被評定為具有高風險或極高風險。包括瓦納熱帶雨林(Gondwana)、鯊魚灣(Shark Bay)、費沙島(Fraser Island)以及麥誇裡島(Macquarie Island)。

成功案例已「擺上桌面」,管理質量是關鍵

除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世界自然遺產最大的威脅還是外來物種的入侵,更嚴峻的是氣候變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物種入侵的推動力量。此外,發展旅遊業和建設基礎設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世界自然遺產,IUCN世界自然遺產保護項目主任巴德曼(Tim Badman)提出,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不應該忽略世界自然遺產帶來的濟效益。他以秘魯的瓦斯卡蘭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de Huascaran)為例進行了解釋——冰川融化導致此前埋藏在冰下的重金屬洩漏,汙染了水源和土地,為此將付出更多資金用以解決供水等問題。如此看來,世界遺產被破壞隨之帶來的後果是遠超過它們本身超乎尋常的美景和自然價值。

 

▲世界自然遺產目前面對的威脅中,排名第一的是外來物種的入侵,排在第二至五位的是旅遊業、偷獵和火災。

報告還揭示,因缺乏資金支持,2014年以來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的管理質量和效率也在下滑。目前,管理質量較好的世界自然遺產還不超過半數。但在這些國家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象牙海岸的科莫埃國家公園(Comoé National Park)已經待在瀕危世界遺產名單裡十餘年,但在國內政治局面穩定後,新的管理計劃和國際支持使之有幸「脫瀕」,目前這裡共生存著300隻猩猩和120隻大象。

總而言之,IUCN的這份報告再一次向全球敲響警鐘。安德森借著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表示,「保護世界自然遺產是各國政府的責任,氣候變化對世界自然遺產影響加快,應儘快落實《巴黎協定》。」

👇點擊下圖訂閱季度雜誌即可獲贈豐厚禮品,6重好禮限時任選!

相關焦點

  • 《自然》:氣候變化加劇,或致北極熊滅絕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
  • 氣候變遷威脅25%世界自然遺產,復活節島摩艾像恐消失
    從緩慢下沉的威尼斯到大範圍漂白的澳洲大堡礁,氣候變遷正重重地影響全世界的重要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全球約有超過1000個世界文化遺產,但若是全球氣溫持續升高,有些世界遺產就會遭到破壞,甚至直接消失。
  • 氣候變化正在影響我們的餐桌:敬畏自然,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作者:文/星球科普事實上,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都與它生長的土地和周圍的空氣品質有著密切的關係,而環境因素又與氣候因素緊密相連,目前來看,兩者關係並不理想。農業方面,隨著我們食物類型的不斷變化,對於氣候的影響也在愈發加重。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有個奔馳保護神(圖)
    (原標題: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有個奔馳保護神(圖))   自然是人類共同的家園
  • 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
    大家都知道截止最新,咱們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了55處,已經居世界第一。原來的世界第一是義大利,現在是中國。那這個世界遺產,又分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還有是文化與自然的雙重遺產。截止現在,咱們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37處,雙重遺產4處,自然遺產14處。那今天咱們先介紹一處世界自然遺產,新疆自治區的天山山脈。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IPCC第二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07:影響、適應和脆弱性》指出:氣候變化和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是如何產生相互作用的    簡單地說,氣候變暖使水汽蒸發量加大而導致洪澇、乾旱,破壞了地表下墊面狀態使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系統又反饋變化,使地球水圈的水循環的周期縮短(延長)而導致洪澇、乾旱頻繁發生和強度加激。因此,生態系統根本無法進行自然的遷移,致使原生態系統內物種的重大損失。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組圖)
    2013年9月,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發布了《氣候變化2013: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稱,人類對氣候的影響是確鑿無疑的。
  • 黃河流域氣候及水資源變化現狀及預估
    本文通過分析近半個世紀以來黃河流域氣候水文的變化,揭示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對黃河流域水資源影響的事實,從水資源現狀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所存在的問題,最後給出了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亟待進行研究的基礎科學問題。
  • 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20世紀中葉以來的全球變暖極有可能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然而,有研究指出,IPCC的氣候模型低估了自然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卻誇大了人類活動的貢獻。太陽活動是地球氣候變化自然驅動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減緩氣候變化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詳細闡述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    近年來,人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與威脅有了更深切的體會。多地出現極端天氣,森林大火、洪澇災害、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現象,無一不提示著我們,「氣候危機」已威脅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國家安全。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減緩氣候變化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詳細闡述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近年來,人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與威脅有了更深切的體會。多地出現極端天氣,森林大火、洪澇災害、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現象,無一不提示著我們,「氣候危機」已威脅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國家安全。
  • 地球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20世紀中葉以來的全球變暖極有可能是由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然而,有研究指出,IPCC的氣候模型低估了自然因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卻誇大了人類活動的貢獻。太陽活動是地球氣候變化自然驅動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南極企鵝
    每年的1月2020日是企鵝宣傳日日是企鵝宣傳日,,我們在關注這個可愛的海洋生物時,更應該關注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王自磐確切地說,大尺度全球氣候的冷暖變化以及地球物種的消長基本遵循大自然的客觀規律。近3000年來,小尺度的冷暖變化對人類社會以及包括南極企鵝在內的眾多生物影響極大。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
    2010年8月1日以「中國丹霞」為名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丹霞是一個由陡峭的懸崖、紅色的山塊、密集深切的峽谷、壯觀的瀑布及碧綠的河溪構成的景觀系統,是中國和世界上丹霞景觀的例證。申報世界遺產成功,不但表明中國丹霞六個提名地的遺產價值的獨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中國丹霞,是世界自然遺產,是中國第四十項世界遺產。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氣候變化對高山植被的影響
    洛基山的山頂的氣候條件惡劣並且氧氣含量較低。但越來越多,野花和其他植物種類正在向上移動,這是科學家之前從未見過的。發表在「 自然 」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 調查了來自歐洲各地的302個高峰,發現其中87%的植物由於山頂氣候變得溫暖而開始向上蔓延。「我們發現,在過去的145年裡,歐洲的植物物種豐富度都有了增長,並且最近幾年這種增長速度加快了許多。」國際研究小組發表的這篇論文表示。
  • 氣候變化產生的七種驚人影響
    海平面上升、空氣品質下降,以及持續時間更長、更頻繁的乾旱,是人們通常認為的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生物圈的主要現象,並且嚴重幹擾了人類的正常生活。然而,全球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遠不止於此,還有許多驚人的變化,地球生態系統與棲息生物之間的相互依賴性,意味著一旦氣候發生變化,將迫使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必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適應自然環境。
  • 如何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
    我們的社會在變化,生活方式在變化,文化形態也在變化,那麼,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原封不動的保持呢?是把它放在博物館裡面嗎?   徐蘋芳:這個你不能強迫當地的人,還按照多少年以前的方式去過生活,這就不講理了。你們都改善了,不讓我改善,不是拿著我當玩意兒嗎,那可不行。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大美溼地——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這裡還擁有43種珍稀物種、62種瀕危物種,是世界級生物基因庫,有著不可替代的生態地位。在茫茫沿海灘涂上,建有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們均被列入我國第二批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這裡擁有世界第一個,也是面積最大、種群數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園。這一切,成為大自然給予鹽城最好的饋贈。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篇)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層次的,既包括正面影響,同時也包括負面效應。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