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農藥化肥,也能生產足夠食物

2020-12-06 騰訊網

通過有機肥養地,大幅度提高土壤含碳量,進而提高產量。

長期以來,生態農業被一些人斥為「會餓死人的」,生態食品仿佛註定是小部分特權人士的專享,其實這是一個嚴重誤區。

人類近萬年的農業歷史,使用農藥化肥的時間不足1%。現在人們一直是圍繞種子做文章,甚至通過轉基因來改變種子特性,而忽視了生態學原理的應用,是舍本求末。

生態農業不僅需要建構人與自然共生、循環關係,而且需要創造人與人的合作關係。經歷100多年的發展,生態學日益成熟,在我國已經成為與數理化並列的一級學科,一些基本原理應用到農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農田生態系統由氣候、土壤、生物等因子的共同作用所形成。其中,大氣溫度和降水量佔主導地位,對其它因子產生重大影響。農田是在改造自然生態系統而來的,不同植被地理背景下農田的生產力或產量受水熱組合影響最大。自然界最高生產力是熱帶雨林,約45t/ha/a,是在不施肥不打藥基礎上實現的,就是因為熱帶雨林的水熱條件最好,元素循環快。

在農田中,光照、CO2都不是限制因子,而水熱條件,尤其水熱組合,最能反應農田生態狀況。我國即使有些農田面臨季節性乾旱脅迫,依然比真正的地中海荒漠區域的農田具有十分有利條件。中國草原是雨熱同期,而地中海附近、非洲的部分草原,雨熱出現的最佳時期是冬夏季分離的。

碳表現在土壤中即有機質

目前我國耕地有機質普遍很低,平均1%左右。通過有機肥養地,大幅度提高土壤含碳量,進而提高產量。這裡的有機肥,指自然界中的所有光合產物及其衍生物,不僅僅是傳統理解的人糞尿和動物排洩物。高效生態農業中的有機肥將以植物源肥料如綠肥、秸稈肥、雜草肥為主。

我們的實驗數據表明,在暖溫帶溼潤地區,當生態農田有機質提高到5%時,在這樣的土壤肥力下,即使空白對照(不施肥)的作物產量,也能超過了噸糧(小麥玉米周年產量)。

氮是植物光合生長必須的元素

自然界可以利用的氮都來自空氣,空氣中氮氣含量78%。生物固氮、雷電固氮、乾濕沉降都可以提供氮源。在種植過程中,用以上培育碳庫的辦法,培育土壤氮庫,通過微生物活動固定空氣中的氮,並活化土壤中的氮。氮與碳之間的比例約為1:10,當土壤含碳量增加到5%時,意味著每畝20釐米耕作層中有1.75噸純氮,這些氮不會像化肥那樣流失。因此,人類離開化肥廠,也能夠滿足作物需要的氮。

由於土壤磷和鉀基本不缺少,解決了氮的矛盾,鱗鉀和其他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的問題迎刃而解。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思路是:每年將籽粒帶走的氮雙倍還回土壤,使土壤可利用氮不斷增加。土壤中,碳與氮之間的比例變化在10:1至12:1之間,合理的碳氮比,對生態農田異常重要。

增加土壤碳氮庫的辦法有很多,除每年添加有機肥外,秸稈還田、種植或施加綠肥、利用雜草肥都是很好的辦法。生態農田必須每年添加碳和氮,不能依靠化肥替代。我國農區使用了四五千年的農田沒有退化,就是有機肥養地的結果。只不過過去動力不足,有機肥來源少,農田產量低。如今,這些問題都已基本解決,通過培育土壤碳氮庫增產技術已非常成熟。

生態農田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土壤生物多樣性

農田生物多樣性包括種植物種與養殖物種多樣性。在一個多樣性的農業生態系統中,其穩定性也高,抗自然災害能力加強,同時延長了農產品貨架期,避免集中上市帶來的農產品滯銷。

我們在10畝農田基礎上發展的弘毅生態小院中,經濟物種有73種之多,包括植物、動物與微生物三大類。在這個系統中,害蟲與雜草都變成了資源利用起來。同時我們發現,由於土壤健康,農田生態系統健康,植物病害基本消失。

害蟲與雜草本身就是普通的物種,它們的作用也是辯證的

害蟲會吃作物,但也會給一些蟲媒的作物授粉,害蟲是益蟲的食物,害蟲死亡後其屍體可以參與構造土壤中的團粒結構;雜草會與莊稼爭養料,但也會增加土壤碳氮等營養。雜草根系及其分泌物對於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維持及其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也起到很多的作用。

當然,對於害蟲和雜草要進行科學管理。農民付出的辛勤工作是管理它們,不使其危害,變害為寶。在管理中,能夠用物理方法的,儘量不用化學方法,能夠用生物方法的,儘量不用物理方法。

種子是農業的重要「晶片」,人類造不出種子來。除為動物生產飼料利用一部分雜交種外,基本使用老種子。鼓勵農戶自留種子,常年生態育種與自留種,產量有增加趨勢。高效生態農業模式杜絕轉基因種子。

高效生態農業將是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

在農業生態系統中,農業再也不是現代化學汙染源,不是溫室氣體排放源而是溫室氣體庫,從源頭解決了面源汙染問題;農田生態環境大幅度改善;農田生物多樣性將逐漸恢復;農產品不再含有人為添加的有害化學物質;農產品提供的優質健康的能量,重大疾病發生率將大幅度下降;農業將成為附加值很高的產業,農民的勞動力可以在家門口轉變為鈔票,不再進城打工出賣勞動力。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博導的十年農業實驗:化肥農藥「六不用」卻有五倍效益
    他的農場嚴格執行「六不用」原則: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農膜、不用添加劑、不用除草劑、不用轉基因。讓鄉親們頗為不解:「這不明擺著是要絕產嗎?」10年過去,農場開的淘寶店銷售規模穩步上升,市場化嘗試初獲成功。這場實驗背後是中國日益嚴峻的農村環境形勢和食品安全問題。
  • 拒絕化肥農藥,酵素種植的瓜果蔬菜為什麼好吃?
    酵素公益推廣 自然農耕 酵素種植農業 農耕代替農藥化肥,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意識覺醒,有位農場主說:這是土地的希望,因為他對農藥化肥深有感觸。
  •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節肥又節藥農業效益高(田間追蹤高質量·節約型農業)「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化肥和農藥都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科學施用這些農業投入品,不僅能提升農業效益,也能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 必備技能:鑑別化肥、農藥、種子真假的9個方法
    復混肥稍有吸溼性,吸潮後復混肥顆粒易粉碎,無毒、無味、無腐蝕性,僅能部分溶於水。復混肥料在火焰上加熱時,可見到白煙產生,並可聞到氨的氣味,不能全部熔化。 二、正確鑑別真假化肥方法 1、包裝鑑別法 檢查標誌 國家有關部門規定,化肥包裝袋上必須註明產品名稱、養分含量、等級、商標、淨重、標準代號、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標誌。
  • 雲南省提前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目標
    為貫徹落實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我省自2015年以來,全面啟動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並出臺了《雲南省「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實施方案》,經過3年的努力,我省提前實現農業部《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規定的到2020年實現零增長的目標任務。
  • 農業生產被大量化學品裹挾:60年間化肥施用量增長100倍
    在脫離了傳統鋤地做法,不用有機肥、秸稈等養地,覆蓋一層農膜就實現了保溫、保水、除草、殺蟲等目的,表面看是再好不過的事,但實際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是在加速耕地「死亡」,無異於「殺雞取卵」。 60年間化肥施用量增長100倍記者被告知,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短短幾十年,我國耕地肥力出現了明顯下降,全國土壤有機質平均不到1%。
  • 你吃的蔬菜還健康嗎,化肥農藥也被列入國家法律了!
    咱們現在都提倡說有機蔬菜,無公害無汙染的農產品,什麼是無公害無汙染,說白了就是沒有化肥農藥殘留的農產品 對於無公害無汙染的標準是指產地符合一定條件、生產符合一定規範、產品符合一定標準,認證符合一定程序的,取得合法環境品質優良特徵標誌的農產品叫無公害農產品。
  • 打響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 昆明力爭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
    市漁政執法局局長李德運介紹,作為一種傳統生態種養模式,稻田養魚能大量減少農藥、化肥等化學藥劑的施用,魚在田間遊動形成水流循環,對殘留在稻田裡的化肥起到了降解作用,有效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  一直以來,受種植習慣等因素影響,我國農業對化肥、農藥依賴嚴重。官方數據顯示,長期以來,我國化肥用量一直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75倍,而利用率卻僅為30%,遠低於世界水平。
  • 沒化肥沒農藥,古代人是怎樣把花養好的,看了這些就知道
    不知道花友有沒有發現,我們有時候在花市買花時,葉片上面都會有一些白色的殘留物,其實那種大多數是噴的肥料或者是花葯殘留,春天有時就在想,不上化肥也不打藥能不能養好花呢?後來翻閱一些古書時發現,古人養花也有他們的一套方法,不上化肥不打藥也把花養得挺好,有些方法花友們還真的可以借鑑呢。
  • 生產銷售農藥是否免徵增值稅及如何徵稅
    諮詢描述:1、生產銷售農藥是否免徵增值稅及如何徵稅(政策依據);  2、出口農藥如何退稅(政策依據);  解答內容:您好批發和零售的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免徵增值稅,由於列明的農藥品種較多具體內容您可以上網查找: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若干農業生產資料徵免增值稅政策的通知文號
  • 病蟲害防治不用農藥也可以,今天看我們怎樣防治「鼻涕蟲」
    現在我們卻大量依靠農藥,頻繁使用農藥,病和蟲抗藥性會越來越高,防治難度就越來越大,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汙染了農產品,也汙染了環境。 對於病蟲害防治,有很多措施。比如農業防治,指的是主要依靠種苗無病處理、作物合理輪作、清潔田園、控制水肥等方式減少病蟲害發生。
  • 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優秀範例徵集結果公示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23日,從全國農技推廣網獲悉,根據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和《中國農技推廣》《中國植保導刊》雜誌社《關於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優秀範例徵集活動的通知》(中農協函〔2020〕48號)要求,活動組委會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評審,評選出化肥減量增效優秀範例58個,其中示範企業22個、創新產品26個、雙減之星
  •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揭露真相:害人的農藥,連母親餵養的乳汁也含有農藥!
    也就是說,即便食物中的殘留毒素符合規定標準,就算我們吃的食物只含有微量殺蟲劑,我們每天攝入的毒素的總量是限值的4倍。這應該引起我們極大的關注。事實上,現在使用農藥量的1%就足以消滅害蟲,而其餘99%汙染了環境、土壤、水源、大氣,還有食物和身體健康。沒有人能保證這99%的農藥沒有危害。
  • 看懂這幾種標識,選化肥不用愁
    隨著人們對於包裝的重視,一個好看的「皮囊」似乎也能夠讓一個產品多銷售出去不少,因此包裝也成為了各化肥廠家引導客戶消費者購買化肥的一大秘訣。而為了使得消費者相信產品的科技含量,包裝袋子上面往往會印一些「烏七八糟」的字母,廣大不太懂的農民在去購買的時候被銷售站的推銷員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 化肥還是農藥
    有的市民分析這種顆粒物可能是化肥,有的市民猜可能是農藥。工作人員一眼就認出,蔬菜上粘的藍色顆粒物,就是一種農藥。工作人員將蔬菜取樣,加入試劑之後,利用農藥殘留檢測儀專業設備,十五分鐘檢測出蔬菜裡面,是否存在農藥殘留超標。
  • 學會環保酵素,農莊遠離化肥農藥,變成生態農場!
    這些酶具有很強的催化能力,不僅能夠分解天然形成的樹葉,雜草,頁巖等天然物質,並且可以產生被植物吸收的活性元素,而且還能分解人工合成的有毒的化學物質,例如;化肥過量,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還可以溶解土壤中磷 鉀微量元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養分含量,減少土壤汙染。用酵素製成的飼料添加劑能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 夏季2種最佳蔬菜,無農藥無化肥,真正純天然,城裡人現在搶著吃
    夏季2種最佳蔬菜,無農藥無化肥,真正純天然,城裡人現在搶著吃 原標題:夏季2種最佳蔬菜,無農藥無化肥,真正純天然,城裡人現在搶著吃
  • ——春耕備耕種子化肥供應充足
    河北省霸州市城區植保服務部經理王革濤說:「這裡,種子、化肥、農藥品種齊全,紅火著呢!」今年,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穩住農業基本盤,抓好春耕備耕具有特殊重要性。兵馬動,糧草行,當前,備耕物資供應充足,保障有力,為春季農業生產的順利推進夯實了基礎。
  • 一種高毒農藥的消失
    看到綠油油的姜苗長勢喜人,一點也沒有枯秧、死秧的跡象,王振華對記者感慨道:「幾年前誰也想不到,不用溴甲烷,大姜一樣能長得這麼好。」  溴甲烷是一種高毒農藥,會對人的皮膚、肺、腎臟和肝臟造成直接損傷,其無色無味的特性很容易讓人不慎中毒。此外,溴甲烷還是一種消耗臭氧層的物質,長期使用,會嚴重破壞大氣環境。
  • 這幾種蔬菜幾乎不打農藥,再也不用擔心吃的蔬菜有農藥殘留啦
    眾所周知,為了能讓農作物正常生長,不受病蟲害,都會噴些農藥,這樣也能保證收成。可是這樣一來,人吃的時候就會擔心是否有農藥殘留,對人體是否有害等等。那麼,今天小編就像你們介紹一些還根本不需要打農藥就可以長得很好的蔬菜,你們就再也不要用擔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