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畸形的「反智」時代裡,他的紅太過刺眼

2021-01-12 十四十四Fourteen

2020年1月,一位老師的講課視頻點燃了整個網絡。

B站上,他的粉絲兩天超過百萬,時至今日已經達到千萬級別。

視頻中,他幽默風趣的講課風格,加上時不時就要在各種奇葩案件中當起臨時演員的「張三」,一時風靡了整個B站,佔據鬼畜區的半壁江山。

普通人眼中神秘晦澀的刑法,在他的言語下,有著如聆聽郭德綱單口相聲般的魔力——

如果我30天沒吃飯,都快餓死了,見到熊貓我要做什麼?我直接吃掉它。見熊貓吃熊貓,見金絲猴吃金絲猴,見東北虎吃東北虎,這叫什麼?這叫緊急避險。

這個令萬千考研學子不務正業,每天刷著刑法法考視頻「樂不思蜀」的男人,到底是誰?

他就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老師羅翔。

但這一次的羅翔,他走出了法考視頻,走出了B站的舞臺,來到了一檔談話節目——

《十三邀》

《十三邀》作為一檔慢節奏的訪談節目,至今已經是它的第五個年頭了,這在十四看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因為,《十三邀》在這個時代,顯得有些刺眼,格格不入。

擔任訪談主持人的,是許知遠,80年代出生的文藝青年,相比於李誕、馬東他們擁抱現實,迎合觀眾的做法,許知遠顯得有些擰巴。

同樣是觀點談話類節目,《十三邀》與《奇葩說》走在了兩條完全相反的道路上。

《奇葩說》裡,答辯選手用槍炮似的言語來時刻刺激觀眾的G點,引起觀眾的共鳴得到激烈的掌聲,但是《十三邀》更像是飯後的閒聊,沒有觀眾,除了嘉賓就只有沉默的攝影師,不激烈,不衝突,有的只是思想上碰撞的火花。

作為快消時代的異類,《十三邀》註定只能是少數人的狂歡。

01、「曇花一現」的羅翔

9月8日,羅翔發布了一條讀書感悟,恰逢某表彰大會剛剛結束,這條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的感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不滿與指責,他們認為這是在含沙射影某些人德不配位。

在多次解釋無果後,羅翔宣布退博停更。

節目的錄製,正好在羅翔退博的第七天。

在上海松江大學城的一個土菜館裡,許知遠問他,之前那個事件你是不是挺煩的,對你有什麼影響?

羅翔坦白的說,當時真的很煩,但是第二天我在火車站碰到了一位最好的朋友,他問了我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朋友問羅翔,別人對你這麼多讚譽,你覺得這合適嗎?

羅翔說,那肯定是愧不敢當。

之後,朋友又問了第二個問題,那別人對你的批評,你為什麼就這麼深信不疑?

別人對你的表揚名不副實,你就很開心,別人對你的批評名不副實,你就不開心,你這不就典型的雙標嗎?

羅翔醍醐灌頂,既然讚美不一定是發自內心的,那難道批評就一定是發自內心的嗎?

這一切都是誤解,一場誤會。

對於自己的爆紅,羅翔有著清晰地認知:

「從經驗上來說,我估計也是曇花一現。」

雖然這朵曇花已經開了一年之久,但羅翔心裡明白,他擁有的千萬粉絲都是虛擬的,不真實的,因為你真正能影響的人是你身邊的人,是你所愛的人,是你願意花時間的人。

看起來他的幾句金玉良言可以警醒世人,讓觀眾感動,但那些不過都是片刻的,短暫的。看完視頻,放下手機,日子該咋過還是咋過。

但哪怕是片刻的感動,羅翔還是紅了,紅的紅紅火火。

為什麼?

飯桌上,羅翔引用了康德的「每個人類都有原初設計」。

他認為自己的紅,是因為他的一些言語,符合人類內心底層追求真善美的原始衝動,他說出了一些人想說但表達不出來的話。

這,也是十四認為羅翔老師爆紅的核心——

並不是因為幽默,也不是因為「張三」,而是羅翔老師一直在循循善誘的告訴學生和屏幕前的觀眾:

法律是對人類最低的道德要求,我們更應該去追求公正,公平,去追求真善美。哪怕他們遙不可及,我們也要心嚮往之。

就像羅翔老師說的那句話一樣:

「我們畫不出那個完美的圓,但它是存在的。」

在當今「現實」這個詞大行其道的時代,這些本該無需多言的觀念卻格外的鼓舞人心。

02、不同卻又相似的兩個人

許知遠對羅翔說,我們倆其實是以不同又相似的方式轉到娛樂業中來,有時候覺得挺荒誕的。

在《十三邀》舉辦的五季以來,羅翔可能是最能引起許知遠共鳴的那個人。

《十三邀》以往邀請的嘉賓中,不少人都是這個時代的成功者與弄潮兒,他們乘著時代的風浪直上雲霄。

許知遠在他們面前,顯得古板、落伍,因為他們動不動就大談現實,成功,還有金錢,每當許知遠想談一談信念,理想與人生的時候,他們總會一臉茫然的看著許知遠,好像在問他——

都什麼時代了,還談這些?

在網絡上,對於許知遠的評價,是自命不凡,清高,偏執。

雙腳不沾地,滿眼陽春雪。

但即使被人批評了五年,許知遠還是沒什麼改變,過著安逸的生活,仍然對時代命運感到焦慮與擔憂,大談那些老掉牙的理想主義。

在第一季第一期裡,面對羅振宇理所當然的話語:

「有錢不掙,傻嗎?」

許知遠只能閉目苦笑。

羅振宇說,他的成功有人說源自於脫離組織後獨立的勇氣,但他絕不承認這種說法,勇氣就是運氣。

許知遠聽後,搖了搖頭,沒有說些什麼。

但這一次,他遇到了羅翔。

當許知遠問羅翔,你敬佩的人當中,他們身上最觸動你的是什麼?

羅翔抿了抿嘴,說:

「勇敢,在我的詞彙中,勇敢是最高級的詞彙。」

面對這個回答,許知遠笑了,他急忙附和:「我也是。」

與採訪羅振宇不同,許知遠和羅翔的對話,更像是兩個朋友,兩個同學之間的洽談。

沒有誰是主動誰是被動,雙方不過都是把心裡話捋一捋,然後相互傾訴。

羅翔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勇敢的人,因為當面對網友的口誅筆伐時,他膽怯了,他選擇了逃避。

可能也正是面對不勇敢的羅翔,同樣自認為不勇敢的許知遠才能說出那句藏在心底多年的話——

「原來我們相信的東西是這麼邊緣的東西。」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羞於談理想、人生與信念了?

03、帶著成見看待世界

「每個人都是帶著成見來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帶著成見,那你對世界就沒有看待方式。」

這既是《十三邀》節目的主題,也是許知遠個人的座右銘。

在訪談的最後,羅翔談到了自己對世界的「偏見」。

羅翔說,在入校第三年,他就被評為「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大老師」,那時自己有一種強烈的驕傲,覺得自己很厲害,但是你內心深處有一種衝突。因為你知道,你所教的,你自己都做不到。你是在騙別人,你也在自我欺騙。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羅翔才意識到,人都是虛偽的,這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也正是這種看待的方式,讓羅翔學會了自省——

讓你的行動在你的言語之前。

先做,再說。

所以當羅翔面對自己2020年的爆火,他知道,這一切都不過是片刻的泡沫,曇花一現,本質上,都是虛榮。

但對於從學校的舞臺來到社會的舞臺,羅翔並沒有覺得這都是無意義的,因為他可以影響更多的人。

這個舞臺是屬於他的,他不會逃避,也不會棄演。

羅翔希望通過他的視頻,能影響一小小部分的人。

他希望他的學生、觀眾都能有一個穩定的基石,可以是理想,可以是信念,而這個基石能支撐著他們邁向不同的高度,不要誤入歧途。

04、最後。

在節目的尾聲,許知遠說,蘇格拉底的狂喜,是因為他遇到了一個最好的學生。(柏拉圖)

羅翔搖了搖頭,說不是,是誠實的對待德爾斐神諭。

3000年前,蘇格拉底獲得德爾斐的神諭: 他是雅典最聰明的人。

他不信,回去後拉著人就問,最後他終於得出結論,他確實是雅典最聰明的人,因為全雅典就只有他一個人承認自己的無知。

這個時代,扮醜,可以紅,吃奧利給,可以紅,裝瘋賣傻,也可以紅。

羅翔的爆紅,在我看來,是這個時代對反智現象的一種集體爆發。

而羅翔的出現,讓許多人意識到,這個時代還有著底線,還有人在講那些讓人害羞的理想與信念。

作者:十四十四

相關焦點

  • 口罩裡有5G天線?美國為什麼有這麼傻的反智文化?
    川普總統就是美國反智文化的代表人物。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他就以「我最懂病毒」的狀態,樂觀地認為「這是流感不是病毒,很快就會過去」,甚至公開發表「紫外線照射人體或注射消毒劑治新冠肺炎」的荒唐言論,以至出現了許多美國人喝消毒液的鬧劇。這種與科學嚴重背離的言行,正是美國反智主義在美國形成了較為深厚的社會根基和政治基礎的最好表現。
  • 反智的時代,真正稀缺的是什麼?
    如果你是一位深度閱讀者,不難發現,這個時代容易讓人變得「反智」。不同熱點事件輪流佔領議程,突如其來又常常轉瞬即逝,情緒時常超越理性,我們變得傲慢又懷疑一切,一邊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一邊看戲一樣等待著「反轉」。短平快的熱點,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葩現象,它們也構成了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劇變和喧囂之外,我們如何理解它們背後的源頭和邏輯?如何讓理性回歸?
  • 交通監控補光燈太刺眼 有隱患!
    紅谷灘區政府附近監控補光燈太刺眼。本報記者鄒曉華攝 本報記者 鄒曉華 電子監控設備作為治安和交通管理手段,在城市道路管理、案件偵破上起到很大作用,但部分監控輔助照明的補光燈在夜間過亮,給過往駕駛員帶來的安全隱患也引發爭議。近日,南昌市民夏先生反映,城區多處監控補光燈亮度太強、刺眼。
  • 梁文道:反智的最大問題不是無知,而是以無知為榮
    除此之外,有人認為這個人本身就是反科學的,因為彭斯自己曾經在一些演講裡表示,他相信一種古怪的理論,叫做「年輕地球創造論」,即否定生物學界的演化論說,也不承認地質學說,認為地球生命及智慧都是被上帝在很短時間內創造出來的。
  • 肖鷹:從張鐵生到韓寒 中國文化的主潮是反智
    ■韓寒和鳳姐,都是這個反智時代的代言人,只是在反智的愚樂鬧劇中,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此我們才可以理解,為什麼韓寒和鳳姐同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一 「白卷英雄「的幽靈不散文革10年,留給中國的最後一個文化記憶是「白卷英雄張鐵生」。
  • 陽光反射太亮 對面小區喊刺眼
    午後在陽光的照射下,遮擋板變得很亮眼,一街之隔的米羅時代小區的沿街居民眼睛被晃得很難受。 昨日下午3點,在太陽的照射下,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外立面朝西方向的遮擋物遠遠看去亮晃晃的,有些刺眼,住在對街米羅時代小區3樓的鄭先生不得不拉上窗簾。
  • 中新網發問:中國球迷」反智」是中國足球不行的原因嗎?
    虎撲7月17日訊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對中國足球與教育貢獻的唇槍舌戰,對此,」中國新聞網「發表文章發問:中國足球不行,是因為所謂的球迷」反智「而導致的嗎?前幾日,北大教授王小東在微博上連發數十條微博,強烈抨擊中國足球,把體育拉到了跟教育對立的位置上。
  • C羅前隊友又噴北大教授:貶損足球才是反智
    ,是民族之悲哀」云云,更是「往足球公廁裡扔炸彈——激起足球圈之民糞(民憤)」了。 「什麼是反智?如果王老師這種精英化的思維和言論成為當下的主流,通過貶損一個行業抬高另一個行業,這特麼的才是真正的反智!」 「這個時代,我們應給予每個行業和從業人員最基本的尊重,這應該成為全社會一個共識。不然,今天可能是足球行業被千夫所指,明天同樣可能反噬到你們每個人所處的行業」。
  • 計程車後窗「多媒體」廣告閃爍太刺眼
    原標題:計程車後窗「多媒體」廣告閃爍太刺眼  「如果不是自己反應快,差點兒就蹭到前車屁股上了!」
  • 臥室的燈光不要選擇太刺眼的,儘量選擇柔和!
    在我們大人的世界裡面,一般看到太刺眼的燈光,都會本能性地選擇躲避,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面,他們不會避開自己的視線,反倒是好奇地用著自己的小眼睛盯著看。記得我們家孩子小的時候,特別是剛沒有滿月之前,發現她非常喜歡盯著我們家的日光燈看,那種燈光,大人看久了就會覺得眼睛難受,不知道孩子是怎麼做到一直可以盯著看的。
  • 央視點名「表揚」的3大網紅,第一不太熟,而他是真正的實至名歸
    央視點名「表揚」的3大網紅,第一不太熟,而他是真正的實至名歸在現在這樣一個網絡盛行的時代中,各種APP的崛起,讓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人迅速走紅,就是大家口中俗稱的「網紅」,他們有著自己的粉絲團隊,和超高的人氣,其中不乏一些成功跨越網絡,踏入娛樂圈的實例,當然也少不了一些見光死的網紅,
  • 喝漂白劑、沸水澆頭、地球是平的:美國反智,也要從少年抓起?
    可惜的是,美國青少年的反智,比起他們的長輩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當其衝的就是喝漂白劑,那是勇氣的象徵。二話不說,把喝漂白劑的視頻發在臉書上,保準一堆人點讚。隨意搜索這類人群,你就會看到:有放著吸管喝的,有倒在杯裡喝的,有直接往嘴裡灌的,還有躺在浴缸小酌的。
  • 四維彩超顯示一切正常,胎兒生下後出現左手畸形,這是誰的錯?
    現在大部分的孕婦,都特別重視孕期健康,醫生會要求孕婦定期做孕檢,我覺得這是時代的進步,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說明大家越來越相信科學了。 四維彩超,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孕檢項目,主要是做「排畸檢查」。
  • 英國主播直播中大罵口罩並剪碎 這是什麼愚昧無知的反智行為?
    英國主播直播中大罵口罩並剪碎 這是什麼愚昧無知的反智行為?時間:2020-09-05 16:38   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英國主播直播中大罵口罩並剪碎 這是什麼愚昧無知的反智行為? 在疫情中,從總統公開說喝消毒水防新冠到民間的新冠派對,全世界都見識了美國人有多反智。
  • 董方卓回應北大學者:這種精英化思維成為主流才是真正的反智
    今天,董方卓在個人社交平臺發表了言論,他認為「體教融合」是我國教育的基本方略,體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體教融合」也是我們國家教育的基本方策,我相信王小東先生情緒化的言論是被近期一些網絡上負面言論所左右,不然以他的知識結構和教育背景不會表達這樣邏輯不通的觀點。什麼是反智?如果王老師這種精英化的思維和言論成為當下的主流,通過貶損一個行業抬高另一個行業,這特麼的才是真正的反智!這個時代,我們應給予每個行業和從業人員最基本的尊重,這應該成為全社會一個共識。
  • 一天裡太陽到地球的距離一樣,為什麼中午太陽很刺眼傍晚不刺眼?
    ​我們在初中的課本上學過,地球圍繞著太陽轉,運行軌跡是一個圓形,如此來講,是不是可以說明,一天當中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如果一天當中太陽到地球的是距離是一樣的,為什麼中午的太陽光會很刺眼,早上和傍晚的陽光卻不刺眼呢?
  • 一天裡太陽到地球的距離一樣,為什麼中午太陽很刺眼傍晚不刺眼?
    我們在初中的課本上學過,地球圍繞著太陽轉,運行軌跡是一個圓形,如此來講,是不是可以說明,一天當中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如果一天當中太陽到地球的是距離是一樣的,為什麼中午的太陽光會很刺眼,早上和傍晚的陽光卻不刺眼呢? 其實一天當中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不一樣的。這個怎麼理解呢,下面我們細細講解。
  • 《不完美的她》:穆靜為畸形愛情放棄女兒,這個媽媽太不合格
    《不完美的她》: 穆靜為畸形愛情放棄女兒,這個媽媽太不合格人的一生都會面對很多選擇,不同的人就算是做出同樣的選擇,他的結果也不盡相同。自私是人的本性,但是極度自私的人已經失去了他作為人的本質。相信很多男同胞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女朋友和媽媽同時掉水裡了,只能救一個人,你會選擇誰?很多人就會說當然是救母親了,因為你對於母親是有法律規定的救助義務的。大多數人都會很認真的回答這種可笑的選擇,可是生活中的我們為什麼非要在親情與愛情之間做選擇呢?
  • 溫州疊墅屋頂裝起太陽能電池板,高層業主抱怨反射光太刺眼
    他說,自己是2017年買的房,今年房子交付後就開始裝修,一個星期前,他和其他高層業主發現,南面的疊墅區樓頂陸續安裝起太陽能電池板,在晴天會反射強烈的陽光,站在陽臺的高層業主會感到不適。 林先生說,他們在業主微信群裡發了電池板反射光的照片,試圖跟一些疊墅業主溝通,希望拆除太陽能電池板,但一直沒有結果
  • 英語必須這樣學:「(太陽)光線太刺眼」用英語怎麼說?
    很多時候,你英語的「運用自如」往往表現在你能夠把學過的英語用起來,在Yahoo上熟練地「探索發現求證」你正在想「學」,想「知道」的英語。 今天沒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單單靠Yahoo搜索「探索、發現、求證」,我們怎麼「知道」英語「(太陽)光線很刺眼」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