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
撰文 米斯·塞拉尼亞(Miss Cellania)
翻譯/漢化 丁家琦
IMAGE CREDIT: CHRISTIAN SCHIRM/PUBLIC DOMAIN
「薛丁格的貓」這一概念來自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1935年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將一隻貓關在箱子裡,箱子裡有一种放射性元素,它在1小時之內衰變的概率為50%。只要元素發生衰變,就會觸發蓋革計數器計數,並打破一個裝有有毒試劑的瓶子,將貓殺死。但箱子一直是關著的,所以在一個小時以後,不打開箱子,我們就不知道貓是死是活,根據量子力學的解釋,在打開箱子觀察貓的狀態之前,貓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ADA&Neagoe via Wikimedia Commons // GFDL
對外行人來說,這簡直太荒謬了。薛丁格的實驗是關於量子力學的,但它聽起來有點像哲學或者形上學。如果沒人聽到森林裡一棵樹倒下了,是不是意味著它根本沒有發出聲音?當然不是,如果認為「心外無物」「存在就是被感知」,未免也太傲慢自大了。
▲除了荒謬之外,這個實驗還有點殘忍。薛丁格是個聰明人,但就算如此也不能成為他殺死一隻貓的藉口。哪怕這只是個假想中的實驗,貓咪愛好者和溫和派科學家們對他的意見也不小,Mike Jacobsen設計的這件T恤上就可以體現出這一點。
另一個維度
薛丁格提出「薛丁格的貓」原本只是為了說明一個觀點,但這個思想實驗一直流傳了下來,可能是因為人人都喜歡貓,不希望貓死去,或許也是因為一隻「既活又死的貓」極大地激發了我們的思考和想像,就像進入了另一個維度的空間一樣。
▲一家名為Wear Vidal的T恤公司以著名電子遊戲「傳送門」(Portal)為靈感,設計了這款名為「薛丁格的傳送門」的T恤,讓貓置身於一個扭曲的世界中。
▲F. Gwynplaine MacIntyre 為他的短篇小說《薛丁格的看貓人》設計了這樣一幅插圖。他借鑑了埃舍爾畫作中的「不可能物體」(即真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物體)的元素,圖中的貓同時處在這個「不可能物體」欄杆的前方和後方,也就意味著貓處於「既活又死」的狀態。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學生Jie Qi認為貓同時處於活與死兩種狀態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在2006年繪製的一幅畫中也將貓放入了一個「不可能存在」的盒子中。
▲一隻貓怎麼能處於既活又死的狀態呢?DeviantART網站的網友Evilkitten3認為,哪怕這種狀態是不可能達到的,它也值得我們思考和追求。
▲漫畫家Hannah Blumenreich認為「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完全就是個愚蠢的想法:如果貓不願意呆在盒子裡,它肯定會讓你知道,而如果貓活著,它肯定不願意呆在盒子裡。
半活半死
▲有人把「既活又死」理解為「半活半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這個短語說得通。DeviantART網站的網友atoji就是這麼描繪這隻貓的,可能它只是「死了一半」吧。
▲另一位網友RaggedyAnarchist也用了同樣的創意,他/她將貓從中間切成兩半,死的一半還拿著殺死那一半貓的毒藥,而另一半貓已經在慶祝自己還活著了!
殭屍貓
▲不過,既活著又死著的方式還有一種,就是殭屍。因為它還在動,但它已經死在盒子裡了,這就是DeviantART用戶pixelat3dLtd的創意,「薛丁格的殭屍貓」,它看起來正在瘋狂尋找把它變成這種狀態的元兇呢,怕怕。
▲用戶Zaleho把這個想法更進了一步,讓一半的貓比另一半「死得更透」,甚至還長出了獠牙。
貓の復仇
▲把貓關在盒子裡任其死去(或是活著),你們這群魂淡考慮過貓的感受嗎?貓肯定是不高興的,因此The Oatmeal網站上的Matthew Inman幫貓實現復仇,把薛丁格關到了箱子裡。
原文連結:
http://mentalfloss.com/article/65952/art-schrodingers-cat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要取得許可請聯繫010-85325871-803
這裡是「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服務科研人的微信號「科研圈」。想知道我們都幹些啥,可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