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到過海邊的人們,都會看到海水有一種周期性的漲落現象:到了一定時間,海水推波逐瀾,迅猛上漲,達到高潮;過後一些時間,上漲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灘,出現低潮。如此循環重複,永不停息。海水的這種運動現象就是潮汐。法國文學稱之為"大海的呼吸"。潮汐,是發生在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是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在白天的稱潮,夜間的稱汐,總稱"潮汐"。一般每日漲落兩次,也有漲落一次的。那麼為什麼會有潮汐現象呢?如果說潮汐是月球的引力造成的,在離月球最近的地方海水隆起是可以理解的,但為什麼在遠離月球的地方海水也隆起?隨著人們對潮汐現象的不斷觀察,對潮汐現象的真正原因逐漸有了認識。我國古代餘道安在他著的《海潮圖序》一書中說:"潮之漲落,海非增減,蓋月之所臨,則之往從之"。哲學家王充在《論衡》中寫道:"濤之起也,隨月盛衰。"指出了潮汐跟月亮有關係。到了17世紀80年代,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之後,提出了潮汐是由於月亮和太陽對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設,科學地解釋了產生潮汐的原因。有下面這樣一個事實:在任何時刻,圍繞地球的海平面有兩個突出的部分, 在理想情況下漲潮在地表面離月球最近和最遠的地方發生。如果說潮汐是萬有引力現象,似乎應該與質量乘積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太陽的質量比月球大2.7×105 倍,而太陽到地球距離的平方只比月球到地球距離的平方大1.5×105倍, 兩者相除,似乎太陽對海水的引力比月球還應該大180倍,為什麼月球對潮汐起主要作用?2012年力學界出現了新穎的確切定義,即重力是萬有引力與慣性力的合力。用重力的新定義能準確地解釋潮汐的成因。在不考慮其他星球的微弱作用的情況下,月球和太陽對海洋的引潮力的作用是引起海水漲落的原因。引潮力又是怎樣的一種力呢?在物理學看來,在非慣性系下,引潮力是月球的萬有引力和與之對應的慣性力,還有太陽的萬有引力和與之對應的慣性力等四種力的合力。由於地球、月球在不斷運動,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在發生周期性變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變化,這就使潮汐現象周期性地發生。一日之內,地球上除南北兩極及個別地區外,各處的潮汐均有兩次漲落,每次周期12小時25分,一日兩次,共24小時50分,所以潮汐漲落的時間每天都要推後50分鐘。生活在海邊有經驗的人,甚至能推算出潮汐發生的時間。
看完這屬於地球與月球間的浪漫,你是否也想去看看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