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引力場的不均勻性和時空曲率來解釋潮汐現象!

2020-12-05 易簡科學通

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

這是我國當代詩人餘亞飛寫的《觀錢塘江潮》中的詩句,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氣勢磅礴,確實,錢塘江大潮是世界名潮,當潮流湧來時,像一幕水牆橫在眼前,一浪高過一浪,十分壯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日是觀潮的最佳時間,自唐宋時期,就有了觀錢塘江潮的習俗,說到這兒,我們不免要問一句,這麼大的潮水,其中得蘊含多麼大的能量呀?這些能量哪兒來的呢?

「潮汐」就是海水的周期性漲落現象,一般是每天漲落兩次,白天稱為潮、晚上稱為汐,合在一起就稱為「潮汐」

關於潮汐的形成,我們可以從「牛頓的引力理論」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進行解釋!由於造成潮汐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其次才是太陽,所以為了描述方便,本文主要從月球的角度來進行討論,道理都是相通的。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如何用牛頓的引力理論來解釋潮汐現象!

根據牛頓萬有引力的計算公式

萬有引力定律

兩物體之間的引力大小與物體質量和它們之間的距離有關,因為質量不會隨著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所以引力的大小就取決於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距離越大、引力越小。跟電場和磁場一樣,我們可以認為引力是通過引力場來傳遞的,將萬有引力公式中的m去掉,就可以得到引力場強度的計算公式:

引力場強度公式

通過公式我們發現:地球周圍的引力場分布是不均勻的離地心越遠,物體受到的引力就越弱、重力也就越小;引力場強度的變化與中心天體的質量和兩物體之間的距離有關、這個距離又與中心天體的體積有關(綜合起來就是和中心天體的密度有關),中心天體密度越大,引力場強度變化越明顯!

而根據重力計算公式G=mg可知,如果物體所受的重力減小,因為質量不變,所以它的重力加速度就會減小!

總結為一句簡單的話說就是:高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

下面我們需要思考一個思想實驗:

我們蹦極的時候,可以認為是在空中做自由落體運動。因為蹦極時我們是頭朝下、腳朝上。所以,我們的頭部距離地心近、受到的引力大、重力加速度大;而腳因為距離地心較遠、受到的引力就小、重力加速度也小。

所以會導致人的頭和腳的運動速度不一樣,人就會有被拉斷的趨勢!

由於我們的頭和腳與地面的距離不同,從而了導致引力的不同、重力加速度不同、下落速度不同,由此產生的這種好像要被拉斷的趨勢,就是「潮汐力」!只不過地球的引力場強度變化不明顯,「潮汐力」太弱,我們感受不到罷了!可是如果你出現在黑洞附近,並且腳離黑洞更近,拉扯腳的引力會比拉扯頭的引力更大,在還未到達視界之前,這個「潮汐力」就會將你撕裂!

如果你從引力場強度不均勻的角度理解了「潮汐力」,下面這個思維實驗可能會讓你對潮汐現象有一個更加深刻地認識!

假設在一個豎直平面內有8個小球,它們構成了一個圓,那麼,當我們釋放小球,並使它們自由下落時,哪一個小球受到的引力最大呢?哪一個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呢?那麼一段時間之後,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否會發生變化呢?會變成什麼樣呢?

是的,從8號小球受到的引力最大、加速度最大、運動速度最快;1號小球受到的引力最小、加速度最小、運動速度最慢。那麼一段時間之後,它們的排列順序會由剛開始的圓形變成橢圓!

下面我們可以思考潮汐現象了!

地球表面就是一個球面,地表的水就相當於那些小球,由於月球的引力作用,面朝月球這邊的水離月球近、引力大;背朝月球這邊的水離月球遠、引力小。所以地球表面的水就會像上述的8個小球一樣,兩端點相互遠離,由圓形變成橢圓、從而向外凸起,這就是潮汐現象!當地球自轉180度之後,正對月球和背對月球的面剛好會反過來,這就說明了,地球自轉一周會有兩次漲潮現象,這就是為什麼每天會有兩次潮漲潮落的原因。

潮汐現象示意圖

下面我們看看利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如何解釋潮汐現象!

根據「廣義相對論」:3維時空測得的引力其實是4維時空的彎曲,任何一個自由質點在彎曲時空中的世界線都是該時空的類時測地線!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時空彎曲

讓我們先來考慮考慮螞蟻的最短路徑問題,螞蟻此時處於一個平面上的A點,而在這個平面上的另一點B有一塊麵包,螞蟻從A點出發到達麵包,走的最短路徑就就應該是AB兩點之間的線段,可是,如果我們將這個平面變成曲面呢?最短距離當然還是AB之間的連線,只不過此時這條線變成了曲線而不是直線!

正曲率、負曲率、平面上的三角形

「廣義相對論」指出,引力的本質就是時空彎曲,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彎曲其周圍的時空,那麼,上述思維實驗中的8個小球就處於地球周圍的彎曲時空中,因為此時不需要考慮引力(引力就是時空彎曲),它們就是不受力的,按照經典力學的理論,不受力的物體總會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而在廣義相對論中,因為它們周圍的時空是彎曲的,所以其運動軌跡就應該是一條曲線。這是一條怎樣的曲線呢?

處於彎曲空間中的物體會沿著空間中兩點之間距離最短的曲線運動,這個最短路徑就是測地線。對應於物體不同的速度,又有三種測地線:類時測地線(物體速度小於c)、類光測地線(物體運動等於c)、類空測地線(物體速度大於c)。由於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其運動速度都不可能超過c。所以一般物體都是沿著類時測地線運動的。

由於地球彎曲了周圍的時空(時空曲率不為零),8個自由下落小球的運動軌跡就是8條類時測地線,根據測地偏離方程:

方程的左邊代表兩測地線距離加速增大的加速度(也就是潮汐力),右邊是時空曲率!通過方程,我們就可以定量描述8個小球運動軌跡之間的空間距離與時空曲率之間的關係!

很明顯,地球處於月球的引力範圍之內,時空曲率不可能為零,所以,地球表面的水會出現潮汐現象!方程右邊的時空曲率越大,潮汐現象就越明顯,當時空曲率為零時,不會有潮汐現象。

總結

牛頓的引力理論認為:潮汐現象的根源在於引力場的不均勻性;而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潮汐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時空彎曲或者時空曲率。

相關焦點

  • 【科普】|潮汐現象怎麼產生的?用這個視頻來解釋
    潮汐現象怎麼產生的?
  • 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如何理解?
    愛因斯坦場方程就是引力場方程,是用來計算時空曲率與能量動量的對應關係。大家都知道廣義相對論所用的是黎曼幾何,所以描述時空曲率的張量應該是黎曼張量,然而描述時空的黎曼張量是一個四階張量,而與其對應的能量動量張量卻是一個一階張量,這樣兩者無法建立對應關係,後來愛因斯坦把能量動量張量插值成二階張量,結果一個四階一個二階,還是無法建立對應關係,所以決定壓縮黎曼張量,但愛因斯坦自己搞不定,剛好有個數學家裡奇幫他完成了這項工作。
  • 潮汐現象
    海水的這種運動現象就是潮汐。法國文學稱之為"大海的呼吸"。潮汐,是發生在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是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在白天的稱潮,夜間的稱汐,總稱"潮汐"。一般每日漲落兩次,也有漲落一次的。那麼為什麼會有潮汐現象呢?如果說潮汐是月球的引力造成的,在離月球最近的地方海水隆起是可以理解的,但為什麼在遠離月球的地方海水也隆起?
  • 神秘的月亮與潮汐現象:潮汐是如何形成的(圖)
    神秘的月亮與潮汐現象:潮汐是如何形成的(圖)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10-19   發表評論>> 所以,各處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出現差異,一般正對著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而背對著的月亮的海水所受引潮力變小,離心力變大了,海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象背對月亮那面跑,於是也會出現長潮,由於天體是運動的,各地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不斷在變化,使地球上的海水發生了時漲時落的運動,從而形成了潮汐現象。
  • 通識課堂:天工開物——看人類如何玩轉潮汐現象
    認識大自然的客觀規律,藉助大自然的力量,開發和創造我們的物質財富,從而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是《天工開物》一書告訴我們的道理。這次通識課,我們將一起來認識大自然中的「潮汐現象」,以及人類是如何藉助這一現象背後的原理進行創造和創新的。
  • 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目前有現有的物理理論中,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不懂你的意思,量子力學無法處理引力場,但不意味著它不能解釋引力場。量子力學依賴量子漲落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引力是量子漲落的結果,它還依賴于波粒二象性。什麼是波粒二象性?一粒子在源處有狀態,在誘導量子漲落後,這粒子又有了波的狀態。廣義相對論就是一堆量子漲落,解釋引力場和時空。量子力學在量子漲落中得到解釋,但不意味著它可以解釋引力場。
  • 太陽和月亮的潮汐力能直接用來發電嗎?
    問:最初的問題是:如果一臺封閉在建築裡的機器可以(我想可以)探測到太陽河月亮對地球的潮汐引力,它是否可以從潮汐力中提取有用的能量,而這又會對地球的運動產生怎樣的影響?物理學家答:「可用」的能量;是的。但是也許不會太有用。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在1895年,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亨德裡克·安託昂·洛倫茲,提出了「當地時間」的概念來解釋相對同時性,並開始獨立研究類似的變換來解釋麥可遜·莫雷實驗中的無效結果。他在1899年出版了他的坐標變換,顯然他不知道拉莫爾已出版同樣的研究成果,並在1904年洛倫茲對論文進行了修改,增加了時間膨脹。
  • 如何利用螺旋時空解釋現代天文觀測不能解釋的「宇宙空白區」現象
    天文觀測中發現的「宇宙空白區」現象現代科學也承認,由爆炸產生的宇宙、其物質星體應該是比較均勻地分布在宇宙間的,而事實上在宇宙內所有星系(如銀河系或其它河外星系)的周圍,都存在著巨大的宇宙空白區,即沒有星球和星體存在的空間,這種現象的出現很顯然是與爆炸產生宇宙說不相符的
  • 月球的自轉和潮汐現象
    晚上可以看到月亮和無數顆星星。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地球在哪裡,我們居住的地方,有房屋,大山,河流,海洋,森林,沙漠,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地球有多大,人站在地面上看遠方,一望無際的地平線,我們看到的地面是平的。地球其實是圓的,因為地球體積龐大,人很渺小,所以在地面看不出地球是圓的。地球不是標準的圓,而是橢圓形,北極比較凸出,南極平坦。
  • 時間和空間在粒子的解釋下
    ,我們能否解釋它們的存在嗎?在維度空間裡,空間的性質與空間粒子的排列、物質粒子的排列、空間粒子和物質粒子的相互作用有關,人類科學家用「等放原理」和「互補原理」來解釋空間粒子和物質粒子是如何參與空間的構成,而且和現實的空間十分的吻合,因此人們說沒有絕對的時空。我們熟悉物質是由粒子組成的,我們有必要引入「空間粒子」、或「真空粒子」的概念來解釋宇宙時空,物理學家在二十一世紀的使命之一是尋找理論預言的空間粒子。
  • 地球上的潮汐是怎樣形成的?
    經常在海邊玩的人會發現海水常出現規律性的漲落現象,海水會快速地上漲然後迅速下降,那麼地球上的潮汐是怎樣形成的呢?潮汐只是海水才會出現的現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潮汐不僅僅是海水的運動,地球的巖石圈,水圈和大氣圈受到日、月引潮力的作用,都會產生規律性的運動。潮汐可分為固體潮汐、海洋潮汐和大氣潮汐,它們分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固體變形,海水升降、漲落與進退等周期性變化。
  • 潮汐與引力有何奇妙關係?
    在地球引力場控制下,月亮圍繞地球進行循環運動。同樣,日月引力對地球的作用非常大,影響地球上發生一系列變化。以月球為例,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作為地球的友好近鄰,月球可以使地球上的潮水時起時落,人類能夠藉助潮汐進行發電。潮汐是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
  • 來自太陽和月球的禮物——太陽風和潮汐
    其他相關的現象包括極光(北極光和南極光)、總是指向太陽的彗星的等離子體尾巴,以及可以改變磁場線方向的地磁風暴。這些發現表明,在特定的IMF情況下,可以看出地球的磁層是如何被太陽粒子穿透的。這些發現也與其他行星體周圍的磁層演進研究有關。大氣層的影響太陽風也影響其他與宇宙大氣相互作用的宇宙射線。此外,具有弱或不存在磁層的行星的大氣層會受到太陽風的剝蝕作用。
  • 為什麼引力更大的太陽不會引起潮汐?
    這才是地球潮汐的真實原因。漲潮不能簡單地用引力解釋,例如比月球引力更大的太陽,幾乎不會引起潮汐。引力的作用方式是均勻的,舉個例子說明:推動裝水的杯子,杯子中的水平面會變成斜面,因為作用力要通過杯子傳遞到水。如果是引力推動杯子,因為引力直接作用到水上,不需要傳遞,杯子中的水平面是不會變成斜面的。
  • 月亮與潮汐是什麼關係,潮汐現象是怎麼形成的?
    大洋潮汐是在月球、太陽等天體引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月亮對地球上的海水有吸引力,人們把吸引海水漲潮的力叫引潮力,地球表面各地離月亮的遠近不一樣,所以,各處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出現差異,一般正對著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
  • 光子在引力場中的受力分析
    在單縫衍射和雙縫幹涉現象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紅光的衍射條紋寬而紫光的衍射條紋窄,因為紅小光子能量小(質量小)而紫光光子能量大(質量大),似乎表明質量大的光子在引力場中受力大而質量小的光子在引力場中受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