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鰣鰨鮋鯒鱨鱧鯛鮣鰳鰟鮍鯕鰍鰻鱺,你都認識嗎?

2021-01-09 上遊新聞

02-27 18:42:57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微信公眾號

鱖鮭鯡鰣鰨鮋鯒鱨鮁鱧鰩

鯛鮣魨鰳鱘鰟鮍鯕鰍鰻鱺

……

你有沒有想過

把它們和那些水中遊動的魚

一一對應起來呢?

guì

這可能是最魚字旁最容易被念錯的字了

它確實有兩個讀音guì和jué

只有在特定詞語鱖鯞(zhǒu)裡才讀(jué)

指的是鰟鮍(pánɡ pí)這種魚

相比而言

鱖魚則更加有名

唐朝詩人張志和寫下的著名詩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讚美的就是這種魚的美味

鱖魚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平原的江河湖泊

喜歡棲息於清潔、透明度較好、有微流水的環境中

經常是白天鑽入洞穴石縫水草中

到了夜晚便出來覓食

而且它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

可能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味道鮮美吧

徽州傳統民間菜臭鱖魚就是用它做的

烹製前鱖魚要經過大通醃製

雖然聞起來有些臭

吃起來卻是香嫩可口

guī

科學家通過對古化石的研究證明

鮭魚在一億多年前

就已經生存在地球上了

鮭魚其實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魚

它出生在淡水的河流中

卻在成長期遊入大海

在鹹水環境裡長大

等到產卵期時又會長途跋涉

再回到淡水環境的故鄉生出下一代

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這一路遊回故鄉頗多障礙

據說能夠準確找到故鄉

全有賴於它超群的味覺

fēi

鯡魚的身體呈流線型

全身覆蓋著銀色的鱗片

像一支支銀色的飛鏢

鯡魚沒有自衛的武器

自我保護的唯一方式就是快速遊動

或集群不斷變化隊形

讓捕食它們的大魚無從下嘴

不過正是它們這種群集方式活動

反而給了漁民捕撈的機會

一旦發現魚群

現代捕魚工具極易捕到鯡魚

提到鯡魚不得不說瑞典著名的鯡魚罐頭

它用自然發酵的方式醃製而成

據說是世界上最臭的食物

被瑞典政府禁止在住宅區內開啟

更是被嚴禁帶上飛機

很多瑞典人愛它就像我們愛臭豆腐

即便用夾子夾住鼻子

也要吞下這散發著惡臭的美食

shí

鰣魚平時棲息於海水中

春末夏初便會溯河作生殖洄遊

幼魚在江湖內生長

一般長到150毫米左右入海

在海中發育成長

鰣魚在長江口下遊曾常年產量超50萬公斤

1974年更高產達157.5萬公斤

但因長江水體汙染日趨嚴重

加上捕撈強度過大

尤其是對幼鰣的過度捕撈

造成了如今鰣魚趨於滅絕的現狀

鰨科是鰈形目下的一個科

它的身體呈鞋底狀或舌狀

最大的特點就是

眼位於頭的一側

前鰓蓋後緣不游離

它們平時潛藏於砂泥中

僅露出雙眼

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經過的小魚蝦

有些體色還會隨環境而改變

是偽裝高手

yóu

鮋頭大多刺

鰭棘粗且堅硬

有些魚的鰭棘帶毒

人一旦被刺到會疼痛異常

鮋廣泛分布在溫帶和熱帶水域

一般生活於巖礁間

因而也被稱為巖魚

yǒng

鯒魚又被稱為牛尾魚

生活在近海底層

通常棲息在水深不超過30米的巖礁地區

鑑於它的高蛋白低脂肪

特別適合減肥的人食用

cháng

鱨科是鯰形目下的一科

該科魚類是淡水夜行性魚類

棲息於河川溪流中

廣泛分布於亞洲和非洲

它們白天常躲在巖石孔隙

黃昏或夜間才出來活動覓食

我們吃麻辣火鍋必點的黃顙魚

俗名黃辣丁

就是鱨科裡的一種魚

鮁魚餡餃子你肯定吃過

所以這個字應該並不陌生

我們吃的鮁魚又叫藍點馬鮫

是肉食性的兇猛魚類

不過因其肉堅實味鮮美

所以在分布區域內被大量捕撈

在日本內海還曾發生過局部消失

我國黃海、渤海藍點馬鮫漁業管理法規

和伏季休漁制度的實施

使其得到了有利的保護

開發利用趨於科學、合理

鱧和鯉讀音雖然相同

但卻不是一種魚

鱧是鱸形目月鱧科下的一個屬

體側有黑斑

烹飪水煮魚或酸菜魚用到的黑魚

就是鱧屬裡的烏鱧

別看它肉質緊緻

頗受食客喜愛

在水裡可是兇猛掠食者

據說一條黑魚

吃光整個池塘的慘劇也曾發生過

yáo

鰩的身子扁平

尾巴細長

有些種類的鰩

尾巴上長著一條或幾條

邊緣生出鋸齒的毒刺

鰩的眼睛和噴水孔長在頭頂

口、鼻和鰓裂在底側

這些都是為了適應底棲生活

而逐漸演化出來的

diāo

我們日常說的鯛魚

通常指的是真鯛

也就是俗稱的加吉魚

常見的有紅加吉和黑加吉

鯛魚有個特別的本領

那就是變性

紅鯛一般都是

一條雄魚帶領十幾條雌魚一同生活

一旦雄魚死去

雌魚中較健壯的那個就會變成雄性

成為新的一家之長

yìn

鮣身體最大的特點

就是頭部下方有一個橢圓形的吸盤

那是由第一背鰭變性而成的

它通常單獨活動於近海淺水處

獨特的吸盤讓它能夠吸附宿主身上

隨著宿主四處遊蕩

鯨、鯊、海龜、翻車魚

甚至於小船都可能成為它「寄宿」的對象

tún

每年吸引眾多老饕

冒著生命風險也要吃的河豚

就是魨科下的一種

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

在遭遇危險時

就會吸水或吸氣

使腹部鼓成一個球

魨科的很大一部分內臟、血液中有毒

如果誤食很可能會中毒身亡

說鰳魚你可能不熟悉

但說起曹白魚、鱠魚你可能就知道了

其貌不揚的它

在中國漁業史上是最早的捕撈對象之一

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山東膠縣三裡河「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

就曾發現鰳魚骨頭

還有成堆的鰳魚鱗片

說明古人不僅活著的時候喜歡吃鰳魚

死後還要把它作陪葬品

xún

鱘魚是現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

大家通常所說的鱘魚就是指鱘形目的魚類

由於自然環境改變和過度捕撈等原因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野生鱘魚資源明顯減少

處於瀕危狀態

其中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中華鱘

更是達到極危的級別

據1834年的有關文獻記載

中華鱘的模式產地是中國

儘管它不是中國特產

但卻由於模式產地在中國而出名

páng

說鰟鮍可能有點陌生

說四方皮可能湖北、湖南的小夥伴就聽說過了

鰟鮍生活在淡水中

是一種雜食性小魚

它體態優美、色彩豔麗

是我國著名的原生觀賞魚

上世紀60年代

鰟鮍以觀賞魚的身份進入了歐洲

被稱為中國彩虹

據說日本天皇還曾於20世紀90年代初

派人專門到無錫太湖邊來尋找它

qiū

它是鯕鰍屬的一種大洋性魚類

它的頭很大

額部有一骨質隆起

隨成長而越明顯

尤以雄魚為甚

它們喜歡生活在流木和浮藻下

藉此隱藏自己的身體

待獵物接近後捕食

因此得了個「水下狐狸」的綽號

mán

鰻鱺是一種江河性洄遊魚類

原產於海中

溯河到淡水內長大

後回到海中產卵

據說鰻鱺在「絕食」一年半後仍能生存

養殖的鰻鱺壽命可長達50年

而且它的性別也可在環境和密度的影響下改變

當密度高、食物不足時

會變成公魚

反之變成母魚

圖自:視覺中國、123rf、網絡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鱨鰉鰃鰒鰍鰈鰲鰜鰨鰥鰟鰩鰭鰵鱔鱤鱯鱧鱣䲘都是些什麼魚?
    授人以魚,考人以魛魢魨魷䰾魴鮋鮊魺鮃鮁鯰鮍鮓鮒鮐鱸鮑鱟鮺鮜鱠鰂鮳鮦鯗鮫鮚鱭鮮鱘鮪鮞鮭鯀鯒鮶鯽鯇鰹鯊鱺鰱鯉鯁鰣鰷鯴鯕鰺鯝鯰鯧鯪鯖鯢鯤鯫鯡鯔鯛鯨鰠鯿鰮鯷鰏鱝鰁鱂鰓鱷鱨鰉鰃鰒鰍鰈鰲鰜鰨鰥鰟鰩鰭鰵鰼鱈鰳鱅鰻䲁鰾鱉鱖鱒鱗鱔鱤鱯鱧鱣䲘
  • 最美麗的海洋狐狸 — 鯕 鰍
    鯕鰍的英文俗名叫dolphin fish,於是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粗心的譯者翻譯成了海豚,眾所周知,海豚是海洋生物智慧的象徵,之所以被翻譯成為海豚,大抵是因為鯕鰍,有著媲美海豚般的生存智慧大多數人,在見到鯕鰍的時候,都認為這種顏色的魚應該是難以下咽,然而鯕鰍之所以受到遊釣愛好者和哺乳動物的追捧,是因為其鮮嫩的肉質和滑嫩的口感。
  • 被譽為最美海洋魚類之一的它你了解多少?
    關於陸地上的很多生物或許我們可以如數家珍,那麼海洋中有哪些生物你知道嗎?相比起陸地生物,海洋生物更加種類繁多、多姿多彩。或許大家一聽海洋生物不由得就想起藍鯨、白鯊、海龜、海豚、海豹、海獅等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你說出哪些。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幾種有趣而神秘的海洋生物吧。
  • 3種基本沒有人吃的小河魚,第1種叫「鋼鰍」,第3種叫「聾子魚」
    雖然河裡面的魚基本都吃了個遍,但有3種魚是沒有人吃,第1種叫「鋼鰍」,第3種叫「聾子魚」。雖然這些魚在各地有不同叫法,但是相信很多人都見過。1、鋼鰍鋼鰍,又叫刺鰍,屬於底棲性魚類。它的長相和生活習慣與泥鰍非常相似,平常都喜歡鑽到泥土裡和石頭縫隙中。
  • 鑽探船南海拍到鯕鰍,被譽為最美海洋魚類之一的它你了解多少?
    青藍色的鯕鰍 圖petethomasoutdoors.com從鯕鰍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然之手追求極致表現主義野獸派的一面,鯕鰍周身被細小的圓鱗覆蓋,背部呈螢光質感的綠褐色,腹部為淡黃色,體側散布許多青紫色小斑,如同跳躍在金色畫布上的點點星辰
  • 你小時候玩過鰟鮍魚嗎?這種寵物魚背後,藏著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譁仔今天講的觀賞魚是鰟鮍。中國原生魚玩家最常玩的三種魚:蝦虎、吸鰍和鰟鮍。漂亮的蝦虎品種和吸鰍品種大多在南方,而漂亮的鰟鮍品種確是南北方都有,分部範圍最為廣泛。所以啊,不論你是南方小孩,還是北方小孩,你都有機會在野外採集到心愛的鰟鮍魚。
  • 認識不常見帶「魚「偏旁字的27種魚類和帶「蟲「字的6種水生動物
    1."魚"我有關的19個帶"魚"偏旁部首漢字的魚類:鱖、鮭、鯡、鰣、鰨、鮋、鯒、鱨、鮁、鱧、鰩、鯛、鮣、魨、鰳、鱘、鰟鮍、鯕鰍、鰻鱺。、鯕鰍、鰻鱺19個帶"魚"偏旁部首漢字的魚類。
  • 釣到魚不認識?釣友常問的幾十種魚盤點,老釣友都不超過5種
    野釣最大的魅力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桿是什麼魚,有可能不認識,也有可能超出意料的大或者小。中國魚類品種繁多,確實有很多老手都不認識的魚。有的還是保護品種,一不小心的話可能會被處罰哦!這種魚在小溪或者水質很好的堰塘裡面都有,我也是前幾天才知道它的名字。
  • 熊貓鰍你雞到嗎?
    熊貓鰍熊貓鰍學名厚唇原吸鰍,鰍科。魚體長4cm~5cm,體色黑白分明,猶如熊貓。原產地廣西,分布數量不多,屬中國珍稀魚類,已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我們缸裡面,包括在水族市場見到的這個魚都是人工繁育的後代。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地去購買這種魚。水質:pH 6.5-8,硬度dH7– 15,水溫18至24攝氏度。
  • 鰟鮍
    還記得朝鮮鱊嗎?朝鮮鱊隸屬於鱊亞科,是一種常見的原生魚,但是它的近親似乎更加出名,這就是鰟鮍。
  • 高寶邵伯湖現有52種魚你可能吃過但不一定叫得出名
    鯉科家族也有一些我們不熟悉的魚類,如棒花魚、方氏鰟鮍、高體鰟鮍、小口小鰾鮈、興凱鱊、大鰭鱊、似刺鯿鮈、銀鮈,其實它們是湖區很有觀賞價值的魚類,是水族愛好者的寵物。  當然,具有觀賞價值,不止鯉科的魚類,如鱵科的魚「間下鱵」,形體特殊,觀賞價值較高。
  • 9種產自中國的觀賞魚,胭脂魚最高端,鰟鮍魚最常見
    每次逛魚市,都是熱帶魚的天下,尤其是南美一帶的熱帶魚,更是在水族市場泛濫,我們中國原有的觀賞魚有哪些呢?除了前些天談到的普叉鬥魚和圓尾鬥魚,還有很多漂亮的原生觀賞魚。水族箱養胭脂魚的魚友,不知道現在還剩幾個,這種魚屬於卵生魚類,但是,在水族箱沒有繁殖成功的案例,但是胭脂魚觀賞價值很高,可能是原生魚的緣故,胭脂魚以前都是上餐桌的魚類。麗色低線鱲,是生活在小溪流中的魚類,屬於雜食魚類,分布在瀾滄江和元江流域,是當地比較常見的原生觀賞魚,現在很多觀賞魚玩家,喜歡把原生魚養在魚缸。
  • 每天認識一種魚(58)|中華沙鰍:鰍中花姑娘,身材細又長
    但有一種像泥鰍,卻是中國特有魚種--中華沙鰍。嘴巴又長又尖的中華沙鰍中華沙鰍,學名:Botia superciliaris (Günther, 1892),南方俗稱「穿金妹」,為鰍科沙鰍屬的一種魚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
  • 2018年中國鰻鱺行業淡水養殖情況,鰻鱺食品消費呈不斷上升趨勢
    鰻鱺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富含脂肪,營養價值高,深受人們喜愛,被譽為"水中人參"。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工養殖鰻魚的國家之一,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即已開始養殖,到目前為止已有30多年的歷史。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2019》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鰻鱺淡水養殖產量為23.32萬噸,同比2017年的21.73萬噸增長7.3%。
  • 河道裡釣了不少小魚,全身紅紅的很像鰟鮍魚,可鰟鮍有紅色的嗎?
    這次原本計劃約上幾位釣友,然後去離家較遠的一個大水庫連續釣魚的,結果釣友們都有事情走不開,這次計劃只好推遲了。不過難得能有時間去釣魚,釣友們沒有時間,那小編就自己一個人去。這次也沒去太遠的地方釣魚,選了一個離家比較近的小河作為釣點,本想著能釣到一些鯽魚也就心滿意足了,誰知天公不作美,小編這點微末的請求也沒能得到實現,最後只釣到了一些小魚。
  • 憑什麼中國原生沙鰍比不過外來的苦力泥鰍?我支持美麗的國產沙鰍
    今天譁仔來介紹兩種黃黑相間的觀賞魚——其中一個你不熟悉,另一個你更加不熟悉。這兩種魚,一種是國產觀賞魚,另一種來自東南亞。兩種魚都長得像泥鰍。不知你會更喜歡國產魚,還是更喜歡東南亞的這種小魚?不過,如果單純只是把它當做可愛的觀賞魚來對待,不論是遊姿還是顏值,都是十足的萌物。因為苦力泥鰍喜歡鑽泥,所以,你的魚缸裡不可以使用帶稜角的底砂。對了,苦力泥鰍還有一個非常可人的特點——便宜!
  • 石鰍-中新網
    如果捕的多了,把石鰍洗淨,撒上一點麻鹽,醃漬一段時間,曬成石鰍幹,平常,拿來幾條,放在灶底鍋火裡燒熟,或上鍋烤熟,倒是一種美味的小菜。我在縣城讀書的時候,捎帶一摞煎餅和一小袋烤熟的石鰍幹,就餐時,吃著煎餅卷石鰍,那種香味氤氳著,山區來的同學露出了饞相,我就給他們也來上一塊煎餅卷石鰍,他們說好吃。